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村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常见问题有:朗读环节欠缺,朗读的时间不足;朗读的目的不够明确,不能实现感情朗读;方言影响朗读,"唱读"现象难以纠正;朗读的方式单调。为此可以采用下列对策:营造朗读氛围,保证朗读时间,让学生多读多练,扭转方言"唱读"现象,实现感情朗读;激发朗读兴趣,阐明朗读意义,让学生热爱朗读;指导朗读方法,注重学生的朗读基本功训练,注重朗读评价,让学生学会朗读。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名新时代的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读"起来,将"朗读"这把宝剑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地舞起来。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怎样培养学生的朗读情感,让小学生变成"读"书郎:教师要做好范读;激发学生朗读情感;采用多种朗读形式。  相似文献   

3.
加强学生的朗读指导是语文教师不可忽略的常规训练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全面提高学生朗读素质的关键之一。笔者就"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素质"谈了几点体会:一是规范朗读要求,让学生读有基础;二是训练朗读技巧,让学生读有所得;三是创造愉悦氛围,让学生读有兴趣;四是扩大朗读活动,让学生读有提高。  相似文献   

4.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小学阶段关于朗读的要求是学生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但三个学段朗读目标具体表述的时候,还是略有区别的。第一学段: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学习用"到"用"再到"能用",在具体达成度上是有不同要求的,这里面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可在现实教学中,老师对不同学段的朗读要求往往是模糊不清的,对孩子的朗读是以"有感情地朗读"为评判标准的,尤其是低段学生的朗读拔高要求,过高的要求使得课堂的朗读教学变得急躁、盲目、无所适从。基于低段年级的朗读现状,从正确朗读的角度,阐述低段学生有效朗读指导的策略,旨在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更好地达成语文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丁佐兵 《中小学电教》2009,(10):114-114
<正>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如何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语言感受力,朗读是一种很好的培养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朗  相似文献   

6.
赖素珍 《考试周刊》2014,(80):58-58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使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恰当进行范读;引导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多读;注重朗读的过程性评价,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会学习,真正做到"以读为本"。  相似文献   

7.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需要培养学生的重要能力。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发展自身的朗读能力,获得更为深刻的情感体验。在"有感情地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依照朗读的形式不同将"有感情地朗读"划分为:集体朗读、单人朗读、分角色朗读。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选取不同的朗读形式,从而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8.
朗读和背诵是学好英语的有效方法之一,可是却容易被学生所忽视。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不断强化学生对朗读和背诵的重要性的认识:朗读和背诵有助于练习英语的发音,熟悉英语的语音语调和节奏,有助于语感的培养和形成、词汇的记忆等。吸引和指导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的方法有:鼓励学生敢于"犯错",及时发现和表扬学生的进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朗读和背诵的方法;教师示范;学生示范;明确告诉学生哪些可以作为朗读和背诵的材料。  相似文献   

9.
感情朗读不仅是语音技能的外显,所有声音技巧的外化训练都会表现出"无病呻吟"的难堪:或调平声稳,语感淡然;或装腔作势,语气夸张;或统一声调,缺乏个性……基于这样的理解,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应从"情"字入手,帮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一、铺陈渲染教学《水》一文时,一位教师为了指导学生朗读好孩子们在下雨天洗澡时的快乐(课文片段:我们这样的孩子,全身脱得光溜溜的,在雨中奔跑跳跃,  相似文献   

10.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策略。朗读能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体现。朗读教学应聚焦于"准"字:准确再现文本语言;准确再现自然生活;准确突显个性解读。这样才能使学生读得正确、读得自然、读得有个性。  相似文献   

11.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语文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朗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不读,学生就无法熟悉、理解、感悟文章。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说过:"没有感情的教学,教学技巧再高明,也是苍白的。"而我要说:"没有感情的朗读,朗读技巧再高明,也是苍白的。"那么,如何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呢?  相似文献   

12.
有位教育家说过:"……朗读,是出声诵读。就学习语文来说,朗读最重要。可以说,不朗读,不出声诵读,光靠看,光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教学中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使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是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为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我在阅读教学中作了  相似文献   

13.
陈菲 《教育教学论坛》2012,(12):192-193
读书,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活动;朗读,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必须做到疑心几点:课堂创设情境,营造宽松愉悦的朗读氛围;分角色表演朗读,借助人物动作、对话感悟理解课文;教师的示范、榜样引领;重点字词的挖掘,读出真情实感;"形式多样"的给朗读注入"兴奋剂"。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问题、归因、对策三个层面探讨小学低年级的朗读教学,指出当前低年级朗读教学"局部讲析多,整体感知少"、"任务频次多,学习发生少"、"教师预设多,学生体验少"3个弊端。进而提出3种策略:注重读;注重有目的的读;注重学生的读。以期为提高小学低年级朗读教学效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朗读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一项重要的技能训练,能帮助学生熟记课文、理解内容、提升情感。但是在朗读指导过程中存在一些误区:有些教师对学生的训练过于机械,对朗读指导没有一个长期的坚持过程,不能按照正确科学的方法训练学生的朗读技巧,培养他们的朗读能力,还有不少教师朗读训练方法简单,往往总是把学生带入"课文解析——朗读;内  相似文献   

16.
<正>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指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如何使学生具有敏锐的语言感受力?朗读则是一种很好的培养方法。《语文课程标准》也明确要求:"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让学生充分  相似文献   

17.
<正>朗读法是教语文的根本之法,许多名家大师在课堂教学时都强调了朗读的重要性。现在的语文阅读教学也很重视朗读,语文课上一片书声琅琅。但笔者听过一些语文课堂教学,课文朗读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1.老师指导不到位,学生朗读时语调呆板统一,没有个性;2.老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情感不到位,有时甚至错位,朗读时语气夸张;3.学生"朗读腔"太浓,装腔作势、矫情做作,表演  相似文献   

18.
朗读教学的目的在于以朗读为主线引领学生"领悟课文的内涵""受到情感熏陶"。因此,教师要注重朗读教学的方法。创设情境,让学生产生朗读的欲望和兴趣;示范朗读,让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科学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朗读的技巧。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不同学段都应重视朗读能力的培养。"为此,小学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学生朗读,更要给予学生必要而系统的朗读指导,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培养良好的朗读习惯,提高学生朗读水平。本文主要从"抓住重点篇章和段落来训练学生进行情感朗读、启发学生揣摩体悟角色的思想和情感、持之以恒地进行朗读基本功训练以及坚持范读"等几个方面,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朗读指导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选入语文教材的文章内容都十分丰富,各种题材均有所涉猎。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的时候,可以从把握"文体感"入手,使学生在基于文体特征的意识上,有滋有味地朗读。具体的教学策略有:初识文体,把握朗读基调;捕捉关键,确立情感基调;依纲扣本,转换朗读基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