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为培养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提出将“卓越计划”与注册执业制度相结合的工程类人才培养方式改革.针对“卓越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注册工程师执业资格制度对人才能力的要求,从课程设置与内容、授课方式、师资培养、能力考核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议.同时指出:高等院校工程人才培养应按照“卓越计划”要求,主动适应注册工程师执业制度,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并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技术人才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卓越人力资源管理人才是卓越人才结构中独特而又非常重要的类型。把人力资源管理、卓越人才、人才培养等理论与系统管理理论相结合对卓越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理论内涵、培养模式改革以及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等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卓越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在培养目标、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从合理化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特色的实习实训平台,创新实习实训模式;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潜能等四个方面改进卓越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的模式。  相似文献   

3.
张军  黎宜春 《广西教育》2022,(27):130-134
本文以广西警察学院为例,探究公安院校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策略,提出在培养卓越法治人才的过程中应突出政治教育、强化实践教学、升级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优化警务化管理、打造新型师资队伍等,通过统筹规划、同步实施、以点带面,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针对旅游发展的卓越人才培养问题,以具体课程案例为基础,提出校企合作的旅游人才课程建设的新思路,探索校企合作方式如何融入旅游人才培养的课程改革中,以及校企合作的课程模式的基础、方式、过程控制、考核标准等具体步骤,并尝试总结出卓越旅游本科人才的课程建设模式。  相似文献   

5.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是变革教师教育模式,提升教师教育质量的重大工程,是我国创新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卓越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是中学信息技术学科领军人才。在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教学产生"革命性"影响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双重"背景下,探索卓越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基本素养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对卓越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内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教师的职业道德、知识素养、能力素养以及心理素养四个层面对卓越中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基本素养进行了尝试性探究,以期对卓越中学信息技术教师及其他学科卓越教师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新一轮的科技和产业革命正在驱动新经济的形成与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多元化需求,高等教育面临新的机遇,急需改革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南京理工大学机械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为例,为解决人才培养模式单一、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不强、国际竞争力不高、多学科知识融合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缺乏等问题,对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卓越工程师、工程科学家、复合性人才、国际化人才和"一带一路"留学人才等六种机械工程创新人才培养开展了探索与实践,构建了模块化课程体系和能力导向的多层次实践教学平台,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7.
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卓越工程师最基本的素养,地方本科院校承载着培养卓越人才的使命,按照"卓越计划"要求,分析自身教育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理清思路,着力构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目标、人才培养体系及课程体系,与企业展开合作,解决工程实践教学过程中诸如基地建设、师资队伍、管理及考核评价等方面问题,努力培养土木工程卓越人才。  相似文献   

8.
教育部卓越人才培养计划的提出,给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安院校是培养公安警务人才的主阵地,能否培养出政治可靠、业务精湛、体魄强健的卓越警务人才,教师队伍是关键。作为公安院校的教师队伍,一是需要具备良好的师德;二是需要合理的结构;三是需要精湛的业务素质。作为培养公安警务人才的主阵地的公安院校,应切实做好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加大名师引进和中青年教师培养力度;加强校局合作与交流,提高教师实践能力;尊师重教,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9.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项需要从多角度深入剖析、精心设计、协同共进并实践探索的系统性工程。依托工科院校管理类专业的办学特点,注重管理知识、方法、能力与工科知识交叉渗透,工科院校可建立管工融合管理类人才培养实验区,强化学生的跨学科知识重组能力、综合理论运用能力及综合职业素养,为先进制造业输送高素质人才,为一般工科院校管理类人才培养提供了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0.
以"新农科"和"双一流"建设为契机,培育卓越农林人才,打造人才培养新模式,着力培养一批产、学、研、用融通共促的创新型人才。该文以长江大学农学院土壤资源调查与评价课程教学为例,提出了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模式的措施,着力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为现代农业发展过程中传统农林学科课程改革与建设提供必要支撑。  相似文献   

11.
李静 《陕西教育》2021,(3):44-45
“三教”改革背景下,产业与教育的融合是提升人才专业素养的关键因素,同时也是现代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要素。为实现产教融合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开始逐渐将“三教”改革工作进行更深层次的推进,以提高人才的输出率。基于对“三教”改革任务核心必要性的了解,文章将产教融合人才培养过程中所产生的关键性矛盾展开分析,并结合“三教”改革实施策略,提出了对未来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12.
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是国家培养新型工业化人才的重要举措,是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南华大学矿物资源工程专业,在分析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在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教学改革、校企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由此制订满足矿物资源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的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3.
目前高职广告设计人才培养存在专业建设与企业需求脱节,师生实践能力薄弱,学生缺乏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等问题。工学结合是培养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构建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广告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倡导实际项目教学,将参与技能大赛和获取职业资格证书与课程考核相融合,改革教学方法,构建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4.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考核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要知识、能力、素养的全面培养和提升。通过研究传统课程考核模式的弊端,借鉴国外大学课程考核方法的优势,提出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考试时间分散化和考核形式多样化的课程考核模式,以实现课程考核的过程导向和知识、能力、素质的多维度考核作用,保证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5.
针对地方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应用型人才的内涵,重塑以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内容和方法为理论指导的思路,构建了以工程能力培养为导向,知识和能力双重融合、素养培养融于知识和能力培养中的一体化课程体系,探索了以"教、学、做"合一为特征的协同参与式和探究式教学方法,提出"一素养四能力"的教师能力结构和"双导师制"师资队伍,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以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理念改革应用英语专业的教学目标、课程设置、教材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是一个具有创新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以CDIO为理念的教育模式把知识、能力、岗位三者融合起来,以源于企业的工作项目为导向,以培养学生英语综合能力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依托,以涉外应用型人才培养为载体,使高职应用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与企业紧密联系,从而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和企业要求的高职应用英语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17.
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人才的培养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本文结合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冶金工程专业高素质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思路,并详细阐述了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8.
贾楠 《科教导刊》2023,(10):41-44
公共安全治理和警务实战工作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对数据警务技术人才及其实战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2019年新增的警务技术专业,如何对接公安实战需求,完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亟需探究的课题。首先,文章通过分析总结当前公安机关对于警务数据技术人才的实战能力需求,明确了人才培养能力建设、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然后,提出了“公安院校―大数据企业―公安机关”三方联合的数据警务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并分别从课堂实践、校园实践以及公安实践三个层面对此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践研究法等研究方法,对安庆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卓越班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构建进行研究.研究认为:重构体育卓越班人才培养目标,转变育人观念;积极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凸显卓越班特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综合素养;加强实践教学,拓宽实践渠道;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搭建体育卓越人才成长平台等,是安庆师范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卓越实验班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高素质技能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生力军,是支撑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融合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的新型人才,符合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概念范畴。以国家开放大学实验学院“综合素养+职业能力”人才培养模式为例,从人才培养模式的逻辑内涵、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与分析,并从完善合作运行机制、深化课程融通体系、瞄准国家战略需求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为探索新时期我国高素质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