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结合三根静载试验桩的试验数据,采用载荷传递法,利用迭代计算方法,编制计算程序对三根试验桩进行计算分析。通过对三根试验桩的计算数据与试验数据进行对比,获得两种不同类型的桩(嵌岩桩和非嵌岩桩)在载荷沉降变化趋势,桩身侧摩阻力与桩端阻力的分配,以及桩身轴力变化等方面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通过有关试验资料 ,分析钻孔嵌岩桩的荷载传递特点 ,研究钻孔嵌岩桩的成孔原理及其荷载传递机理 ,指出钻孔嵌岩桩桩侧摩阻不是传统理论中的理想侧壁摩阻 ,而是许多桩侧小凸台的端承作用组合而成的 ,使得嵌岩桩随着长度增长 ,底部分担荷载越来越多 ,当嵌岩段增大一定值 ,桩端岩石几乎不承担荷载的荷载传递  相似文献   

3.
利用弯曲理论设计钢管桩现场水平力测试方案,将测试方案应用于青岛海湾大桥桩的现场测试中,实测结果与计算吻合较好,得出在不同水平荷载作用下,桩身各截面弯矩、水平位移等关系曲线和数据。测试结果表明:最大弯矩发生在2~3倍桩径附近的桩身处,弯矩沿桩身向下呈非线性递减,所得结论对工程设计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赵站 《职业技术》2006,(10):65-67
本文通过对驻马店市2002年县道升二级公路大中桥建设项目泌阳县孟庄桥嵌岩钻孔灌注桩的静载试验成果进行分析,结合理论和现场实测资料,阐述了超长嵌岩桩的实际受力特性,揭示了超长嵌岩桩具有摩擦端承桩的工作机理.  相似文献   

5.
结合工程实践,以高层建筑附建式纯地下室与主体间的沉降差控制为目标,论述嵌岩扩底灌注桩抗拔承载力的合理估算、纯地下室采用桩基应对整体抗浮不足的优化设计方法。工程实践证明,嵌岩扩底桩可显著提高单桩的抗拔承载力,其嵌岩段抗拔极限侧阻力的估算可参照承压嵌岩桩的方法,以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表达桩的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并乘以抗拔折减系数来取值。  相似文献   

6.
架空直立式码头钢护筒嵌岩桩受力性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三峡库区架空直立式码头大直径钢护筒嵌岩桩为切入点,主要针对受钢护筒影响下架空直立式码头嵌岩桩的受力性状作一综述.在阐明何为钢护筒嵌岩桩的基础上综述了钢护筒及钢护筒嵌岩桩的受力性状和嵌岩桩-土-岩的受力性状的研究现状,并从钢管混凝土桩(柱)与钢护筒嵌岩桩受力性状的区别、钢护筒与桩芯钢筋混凝土的联合受力和考虑重复荷载作用下钢护筒效应对嵌岩桩承载性能的影响3个方面探讨有待研究的方向,为进一步研究钢护筒嵌岩桩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7.
超长钻孔灌注群桩承载特性的实验研究和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离心机模型试验和三维有限元模型对天兴洲大桥的超长嵌岩钻孔灌注群桩进行了分析.离心机试验中,根据相似理论,不同的原型材料用不同的指标进行模拟,细砂、桩身、承台分别以天然密度、抗压刚度、抗弯刚度作为指标进行模拟.对土体未开挖阶段、钻孔阶段、混凝土灌注阶段和养护阶段的应力场进行了详细的讨论,并应用ANSYS进行了分析.根据2种方法得到的结果,从荷载沉降曲线、桩身轴力分布和侧向摩阻分布等方面,对比分析了加载和卸载条件下超长钻孔群桩的承载特性.结果表明,有限元计算模型与离心机试验模型沉降观测的结果吻合得很好;桩顶反力的分布规律复杂,与承台的自身刚度、相应的假定和分析方法有关;轴力随着深度先稍微增加,后逐渐减少,并且在岩层中减少的速度远比砂土中快.  相似文献   

8.
赵站 《职业技术》2006,(20):65-67
本文通过对驻马店市2002年县道升二级公路大中桥建设项目泌阳县孟庄桥嵌岩钻孔灌注桩的静载试验成果进行分析,结合理论和现场实测资料,阐述了超长嵌岩桩的实际受力特性,揭示了超长嵌岩桩具有摩擦端承桩的工作机理。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边坡段基桩的水平承载特性,以期指导工程实践。创新点:提出一种新的p-y曲线,以考虑边坡坡角和桩在边坡中位置的影响。方法:1.针对平地桩基和坡地桩基两种工况开展两组室内模型对比试验;2.采用ABAQUS建立数值模型,并研究桩径、桩长和土体的弹性模量对桩基水平受荷性能的影响;3.对室内模型试验结果和数值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得出坡地桩基的p-y曲线。结论:1.边坡中侧向受力桩的侧向挠度和弯矩沿桩长的分布与水平埋置桩的分布相似;然而,边坡倾角对单桩的侧向荷载特性有着重要的影响;在相同的荷载条件下,较高的倾斜角度会引起较大的桩身变形和弯矩。2.对于埋置长度不变的桩,桩的极限侧向承载力与坡趾距桩截面中心的距离近似呈双线性关系。3.对于埋置长度不同的桩,其极限承载力随坡脚至桩截面中心距离的增加呈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10.
以某市码头及引桥水下嵌岩桩施工为例,详细阐述了水下嵌岩桩施工顺序、施工工艺及施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模型桩进行了桩在几种水平荷载作用下桩的静力特性的试验研究,得到了桩身弯矩、桩头位移及土抗力系数等参数的一些变化规律。并进行了《m》法、《c》法及《k》法的计算比较,得出在砂土中《m》法稍优于其它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杨旌 《南平师专学报》2006,25(4):151-154
本文采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对水平承载桩的受力状态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提出嵌岩深度、桩侧边长度对水平承载桩受力状态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桩侧边长度的增大,水平抗力的扩散作用就越发明显;同时在一定的嵌岩深度范围内,随着嵌岩深度的增加,桩所能承受的水平荷载也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密和密实砂液化场地混凝土低承台群桩和地基动力响应存在的差异性,并揭示引起这种差异性的原因,以期获得加密后砂土液化场地混凝土低承台群桩和地基动力反应的基本特征与规律。创新点:1.利用振动台试验,成功实施中密和密实砂液化场地低承台群桩基振动台试验;2.基于试验结果,对比中密和密实砂层液化场地群桩和地基的动力响应规律,考察两种液化场地条件下群桩效应基本特征。方法:1.通过对比白噪声扫频,获得中密砂和密实砂层液化场地下体系模态参数的差异性(图2和表1);2.通过对比砂层孔压、加速度和位移(图3–8),获得中密砂和密实砂液化场地动力反应显著的差异性;3.基于上部结构和承台的位移与加速度,讨论中密砂和密实砂液化场地上部结构动力反应与回复力特性(图9和10);4.基于桩上记录的应变时程,考虑桩的非线性,反算混凝土桩的弯矩时程,对比两类场地群桩弯矩存在的差异性,获得两类场地对群桩效应的影响效应(图12–14)。结论:1.密实砂液化场地加速度在砂层液化后未出现弱化现象,表现出明显的循环流动性,密实砂液化场地比中密砂液化场地刚度更大;2.上部结构动力响应与砂土密实状态密切相关;3.中密砂液化场地桩的最大弯矩发生在土层分界处,而密实砂液化场地中桩的最大弯矩发生在桩头处;4.群桩效应在密砂层中更显著,而在中密砂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主要介绍了有限元通用软件ANSYS在地表堆载作用下端承桩结构中的应用问题.介绍了大面积地面堆载作用下桩-土结构应力及变位的计算原理,并采用ANSYS软件进行二维有限元实体模拟,分析并总结了桩侧土体模量E0、桩端岩层模量Eb、以及嵌岩深度h对端承桩承载性状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5.
水平承载微型桩在工程现场的静载试验,对比了不同桩长、不同抗弯刚度微型桩的水平承载特性,在实验研究基础上,对桩径、桩身模量等主要因素对微型桩水平承载特性影响进行的数值分析,得出结论:通过合理选择微型桩桩长、桩径以及桩身插设钢管等,可以提高水平承载微型桩的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16.
嵌岩桩以其承载力高,沉降小且收敛快、抗震性能好、群桩效应小的特点广泛应用于桥梁、高层及重型厂房等建(构)筑物中。本文通过对南昌某学生宿舍进行嵌岩桩基础设计,结合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处理意见,包括贯入度的调整、入岩界面的确定、缩经的处理,蜂窝及空洞的处理等,可为类似条件下的桩基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普通灌注桩和桩端有沉渣桩的数值模拟,对比分析研究了沉渣厚度对灌注桩承载能力的影响.对于端承桩或摩擦型端承桩,沉渣越厚,桩端沉降越大,过大的沉渣厚度可能使其桩端阻力还未完全发挥就已经达到了极限沉降量,使其承载能力显著降低,计算表明当沉渣厚度为400mm时,其极限承载能力与无沉渣时相比降低20%;当沉渣厚度减少至100mm时,其极限承载能力与无沉渣时相比降低5%;当沉渣厚度减少至50mm时,其极限承载能力与无沉渣时相比降低3%.合理控制灌注桩沉渣厚度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文中的计算模式能很好的反映出沉渣厚度对灌注桩承载能力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桩土相互作用及单桩承载力确定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灌注桩桩土相互作用的原位试验为基础,结合苏嘉杭高速公路具体土层结构、性质特点,采用有限单元法对软土地区的砼灌注桩桩土相互作用进行仿真模拟,研究桩土相互作用、荷载的传递规律、桩土相对位移与桩侧摩阻力的关系,通过桩载试验资料对比,得出三维有限元法的模拟结果与实测值相近.在此基础上,根据侧摩阻力最大值发挥不同步这一特点和桩土相互作用的实质及荷载传递规律,提出一种新的单桩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9.
针对水平受荷桩刚度系数的传统计算公式复杂、计算量大的缺点,使用桩顶嵌固的边界条件推导出水平受荷桩刚度系数新的表达式。采用幂级数证明了新解法与传统方法是等价的,并通过算例验证了两种方法得到的刚度系数是相同的。对刚度系数的影响因素分析表明,桩径对刚度系数影响较大,其中水平刚度系数近似按桩径的两次方进行增长,转动刚度系数近似按桩径的三次方进行增长。土体m值对刚度系数也有一定的影响,其中水平刚度系数按m值的0.6次幂进行增长,转动刚度系数按m值的0.4次幂进行增长。  相似文献   

20.
从计算思路、计算过程等方面详细介绍了现有高强预应力混凝土板桩的两种抗裂弯矩计算方法,将板桩生产企业采用的抗裂弯矩计算方法和钢筋混凝土规范(GB50010-2010)的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了两种算法特点及适用范围。通过试验和工程应用进行验证, 得出两种算法在计算思路、过程及结果上的差异和产生差异的原因,为高强预应力板桩的设计和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