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频道包装概念的逐步推广,国内电视台对包装越来越重视,在改版的同时,逐步将导视节目纳入了包装体系之中,导视类节目的制作开始与电视广告片的制作方式接轨,导视类节目的地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升。 事实上,荧屏导视类节目本身就对所在电视台的其他节目起到了一种宣传和包装的作用,其自身宣传包装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频道的收视效果。  相似文献   

2.
亲切·亲近·真诚--生活服务类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览全国各级电视台当中有一半以上的电视台开办了生活服务频道,其宗旨大都是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贴近实际.作为生活服务类节目主持人也要有本专业频道主持的特色.  相似文献   

3.
1994年,重庆卫视的《雾都夜话》掀起了中国电视方言节目的第一波。10年后,2004年杭州电视台西湖明珠频道的《阿六头说新闻》再次将方言类节目推向新的高潮。2006年11月,苏州电视台文化生活频道推出了一档方言小品类节目《开心茶  相似文献   

4.
浅谈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引进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尚琳  赵辉 《今传媒》2012,(7):124-125
如今电视节目制作者一项必备的要素是弄清观众到底需要什么。只有真正吃透观众收视心理,节目才能一炮走红。从近五年电视观众市场变化看,观众收视喜好一是民生概念要求贴近,二是个性化需求越明显。各地生活频道的开播为生活服务类栏目提供了平台。目前我国已有30余家中心城市电视台开办了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活频道也成为越来越有影响力的频道。如何借鉴成功经验,在地面频道做好生活服务的内容,在引进基础上进行创新是生活类节目关键和重点。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视频道的不断增多以及电视传播技术的不断提高,电视台之间、频道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帮助、指导百姓生活为定位的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因较高的收视率而备受媒体欢迎.此类节目要增强竞争力,提高收视率,很关键的一个问题是要努力捕捉"看点",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研究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选题和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孙旸  王亮 《新闻前哨》2011,(10):60-61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观众已经越来越不满足于电视屏幕千台一面的现状了。于是,最近几年.一股文化节目的新苗悄然地在业内开始发芽成长。首先是央视纪录片频道开播,随后.一批省级电视台也相继开设了纪录片频道.与这种势头相匹配的,各个电视台也在逐渐地加大文化类节目的比例。这是电视从业人员针对市场进行的一次主动调节。《荆楚记忆》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  相似文献   

7.
叶琪 《视听纵横》2005,(5):115-116
近几年来,以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为龙头的全国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异军突起,发展非常迅速。据统计.目前已有30余家省市、省会或有影响的中心城市电视台开办了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这些节目大多在频道中支撑着半壁江山。如杭州电视台生活频道的《都市生活》,北京电视台的《快乐生活一点通》,  相似文献   

8.
在时空资讯日益发展的今天,电视传媒中多元式样、风格迥异的电视栏目异彩纷呈,形成了激烈的竞争态势。作为丹东电视台生活文艺频道如何以独特的魅力、鲜明的个性赢得观众,如何注重生活服务类节目在新形势下的变化,注重节目形态与内容上的不断出新,适应观众收视需要,在此,最关键的一点是创新。创新是动力,是手段也是目的,创新使生活文艺频道获得了崭新的生命形态。  相似文献   

9.
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播出比重近年来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特别是地面频道这类节目的播出需求和创新投入更是不断加大。这背后,反映出地面频道利用生活服务类节目"接地气"的特性紧抓受众,同时也反映地面频道从收视经济往用户经济发展的思维转变。本人和团队试图跳出做节目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希望通过对生活服务类节目生存环境现状的分析,解构庞大的受众人群,举出行业内部分佼佼者对生活服务类节目进行产业开发、版权输出、联产联播等转型发展的鲜活案例。然后,通过分析相关的数据资料,提出生活服务类节目未来的融合发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刘毅 《声屏世界》2006,(1):37-38
随着社会生活不断发展,受众需要层次不断提高,生活服务类节目又面临着新的挑战。为适应新的需要,央视《生活》栏目不断开拓创新,几经改版,继续以生活服务类节目领头军的角色,站在时代的前沿。本文就将以新版《生活》栏目为样本,探讨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发展的新趋势。社会生活的新发展对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提出了新的要求,人们不再满足于过去那种围绕着柴米油盐转的纯服务性节目,而是要求符合时代节拍,不断向深度、广度拓展的生活服务类节目出现,这就要求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要在传统观念的基础上,融入新的理念,与时代节拍相吻合。新版《生活…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我国电视台公共服务的现状与水平,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通过随机抽样抽取了包括央视一套、31家省级电视台、26家省会电视台和24家地方电视台共计82家电视台,对其一套节目的节目构成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研究发现各级电视台新闻类节目和教育文化类节目普遍播出比例偏少,影视剧和非虚构娱乐节目比重较高,娱乐化倾向严重,针对妇女、老人、农民、残疾人的节目极少,公共服务均等化功能缺失,而且不同层级之间、同一层级不同地区之间发展参差不齐.研究认为电视台可以在成立公益性频道、公益性节目基金和加强公共服务的评估三个方面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水平.  相似文献   

12.
2002年1月1日,我国内地最早的纪录片专业化频道--上海电视台纪实频道创办,每天播出19个小时的节目.主要栏目包括<纪录片剪辑室>、<文化中国>等."2002年和2003年,纪实频道广告收入均为2200万元,2004年增长至2500万元,而到了2005年,纪实频道突破性地实现广告收入4800万元,同比增长近一倍".①同时,纪实频道的自办节目量不断增大,节目收视率也逐年上升.2004年11月,深圳电视台也开办了纪实频道.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以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为龙头的全国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异军突起,发展非常迅速。据统计,目前已有30余家省(市)、省会或有影响的中心城市电视台开办了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北京电视台、湖南电视台、大连电视台等还正式开播了生活频道。本文试就如何进一步办好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进行探讨。一、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基本理念1997年11月,在首届全国电视生活服务类节目研讨会上,第一次提出的《生活》栏目的理念是:与消费时代同行,关注消费时代背景下中国普通人的生活。这一理念,是在总结了《生活》栏目开办300期的经验教…  相似文献   

14.
电视民生类节目受欢迎 电视民生类节目大多对贴近百姓生活的社会新闻与焦点、热点问题进行深度报道,并以鲜明的地方性和生动的可视性培植着观众对媒体的信任.电视民生类节目为何受到关注,取得成功呢?这要从2002年1月江苏电视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节目开播说起.这档节目从播出第36周开始,名列南京地区电视节目排行榜第一名,创造了国内地方电视新闻收视奇迹.《南京零距离》取得成功之后,各电视台也随之争相效仿,民生类电视节目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而后经过了10多年的发展,民生类节目成为很多城市电视台的重点栏目之一,受到观众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电视谈话类节目作为当前很普遍的一种电视节目形式,几乎各电视台都在开办,由此也导致了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的现实.电视台为争夺观众注意力,势必要强化节目的品牌概念,借助节目品牌来提升节目、频道以及电视台的知名度,而这也就是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品牌营销.  相似文献   

16.
冯勇  蓝江 《视听纵横》2006,(2):27-28
生活服务类节目是电视台最贴近受众的节目类型。2003年,在全国生活服务类节目市场上,各级地方台占55.58%,中央台占39.51%。从中再进一步细分的话,中央电视台占39.51%,省非上星台23.04%,省上星台19.04%,城市频道13.50%,境外频道4.86%。  相似文献   

17.
王玲玲 《视听纵横》2003,24(6):54-55
仔细搜索目前我国各级、各家电视台的电视频道节目,人们不难发现一个现象:科学教育类节目的数量呈现出显的增长势头,并且已经出现了科学教育类节目形成专业频道的趋势。在本的论述里,我们把以播出介绍科学知识、进行科学精神培养为主要节目内容的频道定位为科教频道。  相似文献   

18.
公益类节目是电视媒体品牌形象的载体和体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电视媒体需要更积极的公众形象。公益类节目传递更积极阳光的信息,与电视媒体的公众形象也有很大关系。业内人士指出,一个电视台的公益类节目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观众对该频道的整体形象的认知及认可,而这种认知和认可才是电视台获得经济效益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1993年5月4日,一个新型的电视台——北京有线电视台,经过一年时间的试播之后正式开播。从此,首都荧屏更加五彩斑斓,争奇斗妍。有线电视是一种高科技的大众传播媒介,与无线电视相比,频道多、图像清晰、与观众联系密切、服务范围广阔是它的独特优势。北京有线电视台目前播出频道三个,即自办的影视频道、转播美国ESPN体育节目和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频道。用户已发展到20万户。北京有线电视台的诞生,适应了首都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  相似文献   

20.
在县级电视台的屏幕之上,生活服务类节目的数量越来越多,类别划分也越来越细。这类节目的制作成本较低、实用性较强并且能够直接创收,因而能够满足县级电视台的发展需要。但在这种繁荣的表象之下,县级电视台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品牌建设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主要就县级电视台生活服务类节目的品牌建设这一话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