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电视艺近年来发展很快,节目形式也很多,艺晚会更是艺节目中的龙头老大,经过电视艺工作二十几年的探索,艺晚会从最初的舞台再现,发展为现在完全电视化的表现,以它独特的魅力成为一种固定的节目样式。地方台也经常做一些专题性晚会和娱乐性晚会,这些节目通常会采用多机拍摄,进行现场切换,导播这一特殊的职业也就应运而生了。  相似文献   

2.
电视戏曲晚会是传统戏曲艺术和现代电视传播相结合的一种特殊形式.歌舞、小品等节目样式早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的戏曲节目中便已成型,央视春节戏曲晚会则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成为电视戏曲晚会中的典型代表.其创作节目的主要思路包括浓缩精华、元素强化、创意混搭、跨界合作.以剧种特色为基础的戏歌是适合电视戏曲晚会的一种独特节目样式,好的戏歌作品应是一个圆融整体.  相似文献   

3.
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综艺晚会的节目创作呈现出一定的创新趋势。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晚会节目编排上的创新、互联网思维的融入、高新技术的运用、市场化的组织策划。电视综艺晚会不但要在节目编排上体现创新意识,更要将互联网思维深深嵌入晚会创作的本体中,让电视综艺晚会从里到外焕然一新,产生质的改变。而且随着电视综艺晚会的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与艺术融合进行创作的手段也越来越多元化,这种新观念也会推动电视综艺晚会的创作向更成熟的方向发展。在市场化的竞争机制中,城市广播电视台也要抓住机遇,在晚会的组织策划过程中把握媒介融合背景与市场化浪潮,使自身品牌落地,在增加商业化广告收入的同时,提升自身竞争力,立足本土,做真正让百姓喜欢、感动的好节目。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电视晚会具备魅力的重要条件,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网络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文化作品,以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电视晚会在众多网络节目中的竞争力越来越弱,如果不能加以创新,可能会慢慢退出观众的视野。制约电视晚会导演创新意识的原因有很多,本文将尝试对这些原因进行探讨,并根据这些原因提出增强电视晚会导演创新意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技术正在改变着电视晚会制作人的传统思维和传统制作模式,催生出许多新观念:一是要打破传统晚会制作分工模式,设置总体负责晚会节目质量的视觉艺术效果总监;二是晚会观演模式处在流变中,真正的受众主体(电视机前和电脑前以及移动终端前的观众)将会深度参与晚会进程,观众在逐渐改变着晚会节目的内容构成和晚会的节目形式;三是渗透在舞美、照明、舞台视频、摄像中的技术手段和网络新技术介入晚会传播与制作,打开了传统舞台空间的桎梏,向舞台四周立体多维空间延展,为晚会技术手段的应用和艺术创作提供了各种可能,为创作插上飞翔的翅膀。  相似文献   

6.
在宽频时代,大量的影视节目在互联网上传播与交流。传统的电视媒体不再垄断传播的渠道,面临着来自网络视频业务的强烈冲击。同时,网络视频业务也为电视媒体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因此,在宽频时代,传统的电视媒体就是要充分利用自己在品牌、节目存量、节目制作、节目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大力发展网络视频业务,在宽频时代续写自我的辉煌。  相似文献   

7.
王彩平 《传媒》2005,(8):54-56
娱乐节目:从狂热到理性 近几年我国电视屏幕在娱乐节目领域的实践赋予了娱乐节目更丰富的内涵和外延,使该节目类型成为目前电视屏幕上最常见的一种节目形态.那么,究竟什么是电视娱乐节目呢?电视娱乐节目就是指通过电视媒体传播的,大众广泛参与的,以审美性、娱乐性、观赏性和趣味性为突出特点的电视节目.在这一大的节目形态概念界定下,电视娱乐节目可以体现为以观众观赏为主的综艺晚会型;在与观众相互交流中形成娱乐氛围的益智型;有特定规则的,以竞技竞赛项目为核心的游戏型;有一定情境设计的、以纪实手段完成的真人秀型;以满足观众的表演欲望并为其提供舞台的表演秀型等多种节目样式.  相似文献   

8.
综艺晚会这一艺术形式长久不衰,发展迅速,从形式上看越来越呈现多样化,随着电视事业的飞速发展,电视综艺晚会类节目因其演出形式灵活多样、内容丰富多彩, 所以空前的火热。如春节晚会、专题性质的晚会、不同节目的纪念晚会等;从场面上看,越来越呈现复杂化,有不同类型的演播厅、露天剧场、舞台、体育场和广场等;从  相似文献   

9.
一台综艺晚会的成功,离不开晚会创意新颖、节目质量过硬、演员水平高超等诸多因素,因此,编导在组创晚会的过程中总是要把主要精力投人到节目创作及演员选择上,却常常忽略对晚会现场观众的把握。其实,现场观众应当成为导演手下的“第二演员”,对其把握得当,也是晚会成功的要素之一.一、现场观众的双丞间性决定了其在综艺晚会中的重要地位有现场观众,是电视综艺晚会有别于其他晚会(如电视歌舞晚会等)和其他电视文艺形式的重要特征之一。综艺晚会为什么要保留现场观众?为什么不单纯依靠电视制作手段(如静录加特技等)来完成综艺晚…  相似文献   

10.
裴晓林 《现代传播》2007,(6):161-163
当前学界和业界对电视晚会提出了一些批评,如"技术大于艺术,形式淹没内容,普遍的模式化、概念化、肤浅化、小品化",这种说法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电视晚会在发展中暴露出的问题.这些问题直接或间接导致了观众逐渐对晚会失去兴趣,电视晚会的收视率随之下降.普通的电视晚会不用说,即使是我国第一大品牌晚会《央视春节联欢晚会》,在收视上也早就显示出滑坡的态势.  相似文献   

11.
黄蕾 《视听界》2015,(1):102-104
近年来,越来越多时尚文艺节目出现,对传统戏曲造成较大冲击。电视人如何扭转电视戏曲的困境?笔者从电视戏曲节目的现状出发,探寻其发展方向和改革路径。半个多世纪以来,电视戏曲由最初的实况转播到专场录像、戏曲晚会、戏曲艺术片、综合戏曲栏目、竞赛类戏曲节目,直至今天的专业戏曲频道,走过了一个不断进取的发展历程。央视的《九外戏苑》、河南卫视的《梨园春》、洛阳电视台的《河洛戏苑》,  相似文献   

12.
纵观我国的电视发展史,从起步至今,在最近10年经历了十分迅速的发展和变革。从内容单一形式单调的节目晚会到主题内涵各异的电视综艺节目,在带给观众最大化视觉享受的同时,也更加突出了电视节目的娱乐性和功能性,以受众喜好为节目主旨的思想愈加明确。同时,在过去每档节目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主持人角色开始变得边缘化,这种现象也被学者称为"去主持人化"。那么,主持人这一角色在电视节目中是否真的没有存在的意义了呢?传统的电视节目主持人应该如何提升自己以应对这样的媒介潮流?传统媒体主持人转型的关键要素有哪些?以上种种都会在下文中进行细致阐述。  相似文献   

13.
电视专题节目将科教娱乐新闻事件等作为主要报道内容,对选定的内容主旨进行仔细深刻的表现.在内容类型的选择上、电视专题节目主旨的提炼以及整体节目的架构上都表现对人物、事件和整体背景的了解和认知,所以电视专题节目更具内容上的突出性,在内容上也要选择得更加合理.本文旨在通过分析电视专题节目采编过程中累积的实际经验,对现在的电视专题节目采编提出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14.
蒲红 《今传媒》2016,(3):70-7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五千年文明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也为电视媒体节目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最丰厚的营养.电视文艺节目,最为电视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关注的是人的精神世界,通过电视手法让人产生审美体验为主要诉求.近些年来,文艺节目的发展进步非常迅速,主要表现在其内容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和创作理念的时新性以及创作方式的多元性上.电视文艺节目的传承与创新,要求节目在内容上继承中华优秀的文化传统,展现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形式上则要不断借助最新的电视传播技术手段,不断创新节目形式,本文主要主要探讨电视文艺节目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5.
房实 《采.写.编》2022,(4):176-178
融媒体时代为电视文艺晚会的发展构建了关键技术支撑以及新兴传播渠道,同时促使了晚会形态的创新.一直以来,我国电视文艺晚会在节目内容、结构、表现形式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促进电视文艺节目的进一步发展.文章通过分析融媒体时代为电视文艺晚会发展提供的条件以及电视文艺晚会在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探索融媒体时代电...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电视事业的发展,各种大型电视综艺晚会越来越多,其中包括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和各种小品类的现场直播深受观众喜爱.但是在这些优秀的晚会中却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这主要表现在对电视手段的运用上.  相似文献   

17.
亚宁  杨勇刚 《现代传播》2003,(6):133-134
客观地说 ,《同一首歌》脱胎于传统的电视综艺晚会 ,并在此基础上经过提纯、加工、改造 ,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电视歌会模式。与传统电视综艺晚会相比 ,《同一首歌》的电视歌会模式出现了许多新的元素 ,对这些新元素的探析 ,既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与运用《同一首歌》的节目制作理念 ,也有助于更好地洞察中国电视歌会的生存状态 ,对推动中国电视文艺的进步也有着相当的启示意义。一、新内容构成元素从内容构成来看 ,《同一首歌》放弃了传统电视综艺晚会集歌、舞、小品、相声等多种内容于一体的多元复合路线 ,选择了相对单一、单纯、纯粹的歌会…  相似文献   

18.
周敏 《声屏世界》2017,(2):49-51
电视IP化是指围绕一个热门电视节目等核心IP向产业链上下游纵深,形成贯穿电影、游戏、出版物、电商、动漫、APP等多种产品的新生态.电视IP化的表现是多媒合一与多屏合一,电视与网络互为播出平台,电视节目衍生网络节目,电视节目与电商结合等.电视IP化的基础是基于热播节目的IP化,IP化产品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它体现了"节目是产品,观众是用户"的制作理念.当然对于电视综艺节目的IP化发展,也要持审慎乐观的态度,未来朝着产业价值链的方向去发展.  相似文献   

19.
视听新媒体节目是指在数字新媒体平台播放和应用的、与传统广播电视节目有着不同的内容或服务的节目形态,其突出特征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交互性.文章认为,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微电影、新媒体剧、公民视频新闻、富媒体广告、网络视频栏目、IPTV与互动电视内容、手机电视节目、电子游戏等新的节目品类不断涌现并逐渐成熟,其类型特征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20.
《传媒》2018,(10):6-7
李冬梅:就目前来看,网络综艺与电视综艺节目在客观上存在着竞合发展的关系.一方面,茁壮成长的网络综艺不断争夺着电视综艺节目的各种资源,由此形成的"鲶鱼效应"更是使电视人不得不寻求创新的路径;另一方面,两者的合作互补可以促进电视综艺节目整体的良性发展.节目内容资源领域的竞合带来节目类型的多样性,人力资源配置领域的竞合促进了人才的流动,受众资源领域的竞合满足了用户的多元需求,广告资源领域的竞合为广告商提供了更多选择.较之传统的电视综艺节目,网络综艺节目更加重视细分受众市场,注重实时、垂直、体验和交互,可以凭借可观的资金投入和创新研发获得高人气和高关注.这背后离不开网络综艺节目在媒介技术领域、人力资源领域、受众市场领域等的深耕细作与创新实践.在"溢出效应"的带动下,电视综艺节目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也不可避免地获得了创新驱动,在借鉴网络综艺节目的发展中寻求更大的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