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随着韩国政府批准15个新的有线电视频道的开通,韩国开始进入多频道时代。目前韩国有线电视频道总数已达44个,2001年内可望达到70-80个。2001年9月卫星广播的开通将促进韩国多频道时代的来临。就技术而言,开通160个卫星频道不成问题,但实际上只有50-70个频道可望正式播出。 2000年下半年有15个新的有线电视频道开通。这些频道提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专门节目,其内容涉及健康、烹饪、股票、环境、时装、教育和因特网。 电视指南频道提供全部有线电视节目的信息,足球频道每天18个小时播出足球比赛以及有…  相似文献   

2.
随着韩国政府批准 1 5个新的有线电视频道的开通 ,韩国开始进入多频道时代。目前韩国有线电视频道总数已达 44个 ,2 0 0 1年可望达到 70~ 80个。届时 ,除了新闻和家庭购物频道以外 ,任何人只要履行简单的登记手续 ,即可有资格经营有线电视频道。 2 0 0 1年 9月卫星广播的开通将促进韩国多频道时代的来临。就技术而言 ,开通 1 60个卫星频道不成问题 ,但实际上只有 5 0~70个频道可望正式播出。2 0 0 0年下半年有 1 5个新的有线电视频道开通。这些频道提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专门节目 ,其内容涉及健康、烹饪、股票、环境、时装、教育和因特网。…  相似文献   

3.
随着有线电视和频道扩容的快速发展,导视频道已成为有线电视推介电视频道和节目的重要手段.导视频道在节目制作中与日常节目相比具有流程化、批量化、广告化的特征.导视频道的声音设计和制作需要采用符合于频道节目特征的制作流程,这一流程可以方便的完成节目声音指标标准化、情绪标准化、频道形象特征化、音乐类型化的制作.  相似文献   

4.
《新闻实践》2006,(4):64-64
近年来,我国青岛、杭州等城市有线电视数字化取得重大突破,一些省份正在推进有线电视数字化的整体转换。此外,全国已批准开办120套内容多样、定位鲜明的数字付费频道,其中80套已实现开播。  相似文献   

5.
港澳台苑     
台湾东森电视 即将落地香港 台湾东森电视台和香港有线电视公司目前正式签约,从7月1日起“东森国际频道”将正式在香港落地。 这次是香港和台湾电视业两大巨头的联手。东森媒体集团成立6年来,收视用户已接近百万,号称台湾卫星电视频道的第一品牌。香港有线电视则拥有近60万用户,是香港最大的有线电视公  相似文献   

6.
目前国内有线电视网络主要是转播电视频道,现在一般已安排到16个频道左右。发达的地区、大中小城市已开办新闻、信息、文娱、体育及专业频道,使用户有了更大选择。有的城市已将频段扩展到750MHZ,采  相似文献   

7.
实施广播电视频道专业化已成为广播电视变革的重要举措之一。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传输,付费电视频道的开播,为频道专业化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随着地方台频道(率)专业化的实施,成效也逐渐显现出来。笔者认为主要有两点:  相似文献   

8.
我国有线电视从八十年代起步,进入九十年代以后获得了迅速的发展,到现在已初步形成了一个规模宏大、覆盖广泛的有线电视传输网。其以频道资源丰富和图像伴音清晰等优势,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视听传播技术的飞速发展,“天上卫星传递,地面有线广播电视”,将逐步成为我国广播电视覆盖的主要形式,并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影响。一、办综合频道不利于有线电视发展过去,我国各大中城市的有线电视台,差不多都是按照无线电视台发展模式办台,即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开办一个综合频道,另附带一至二个专业频道。实…  相似文献   

9.
传媒数字     
《现代视听》2012,(9):2-3
全国有线电视数字用户突破1亿"TV地标(2012)"中国电视媒体覆盖传播力调研成果新闻发布会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6月底,全国有线电视数字用户已突破1亿,有线电视数字化程度达62%。安徽卫视被评为"TV地标(2012)"电视媒体覆盖传播力第一名。江苏、浙江、深圳、北京卫视分列省级卫视覆盖传播力二至五名。天津、重庆、甘肃卫视获省级卫视覆盖传播力最具成长性频道,云南卫视获省级卫视覆盖传播力最具地域特色频道,山东齐鲁频道获最具覆盖传播力  相似文献   

10.
电视传媒“窄播”经历了栏目-频道的资源优化配置实验之后,频道的专业化建设和专业化频道的建设开始浮出水面,这已成为当前电视传媒改革发展、经营运行中最为鲜活的景观。 一、专业化频道的生存现状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有线电视网络迅速发展,电视频道不再是稀缺资  相似文献   

11.
上海有线电视台于1992年12月26日正式成立和开播,已用12个频道播出13套节目(其中9个频道用于转播,3个频道用于自办节目),联网的终端已达70余万户,今年年底则可达到百万户以上。现在全市住户有460余万,预计在今后三年内,200万户可以入网。上海有线电视网络采用的是先进的光缆和电缆相结合的传输手段,就当前国内外有线电视发展状况而言,用光缆、电缆传输并拥有近百万、以后将拥有数百万终端的有线电视台,还是不多见的,这在我国有线电视发展史上,也占有重要的一页。 有线电视事业,现在方兴未艾,以后将如日中天,因此有人说21世纪将是有线电视世纪。和它的广阔前景相比,上海有线电视事业所取得的进展,只仅仅是一个开始,但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终于迈出了跨世纪工程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2.
<正>全国有线广播电视监测网由总局有线电视监测中心、29个省有线电视监测分中心、348个地市级以上城市有线电视监测前端组成,可对全国有线电视播出的上千套节目和上万个频道进行节目技术质量、网络运行安全状况24小时实时自动监测,并可对任意频道的图像内容进行实时监看。  相似文献   

13.
自90年代以来,有线电视以它传输频道宽、节目容量大、抗干扰性强、图像清晰等特点,受到观众青睐而迅速发展。但是,不可否认,有线电视在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又面临着各方面的竞争和挑战,在竞争中如何发挥有线电视自身优势,已成为人们研究的课题。一、以市场经济为纽带...  相似文献   

14.
九十年代,有线电视网络正以迅猛势头走进平常家庭,成为继电话线后第二条进入家庭的信息传送线。96年1月,中央四套加密频道的开播,使广大观众从一个侧面重新认识和了解了有线电视,改变了他们在无线传播方式下形成的无偿收视的习惯,令其从思想上接收了有偿收视的新的传播方式,迎来了有线电视的黄金发展时期。目前,在我国许多大中型城市中,有线电视网络已成为电视信号的主要传播媒体。自1987年湖北沙市建起全国第一个有线电视台以来,目前全国有线电视台已1200多座,全国有线电视用户已达4000多万户,然而,在规模数量急剧增长的同时,有线电视的质量与效益没有得到有效的提高。主要表现在: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媒科技》2005,(12):37-38
全国有线广播电视监测网由总局有线电视监测中心、29个省有线电视监测分中心、348个地市级以上城市有线电视监测前端组成,可对全国有线电视播出的上千套节目和上万个频道进行节目技术质量、网络运行安全状况24小时实时自动监测,并可对任意频道的图像内容进行实时监看。  相似文献   

16.
《视听界》2008,(4)
本文在充分阐述了有线电视HFC网的频谱安排和网络结构设计的基础上,提出了缩小频域覆盖范围,倍增CATV频道资源的设计方法,解决了在有线电视HFC网中开展VOD视频点播业务频道资源不够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有线电视作为一支后起的生力军,其自办节目还处于起步阶段,这就使得有线电视需要寻求自身的发展规律,走一条符合自己特色的自办节目之路。有线电视如何办好自办节目?这是一个新课题,有待人们探讨。一、节目建构模式有线电视的节目建构模式关系到有线台的节目总体规模和走向。有线电视的节目建构模式依赖于频道资源和人才素质。有线电视的优势是频道资源丰富,合理使用频道资源,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采、编、摄、录、播专业队伍,建立适应群众需要的节目建构模式,对办好节目,提高收视率至关重要。在我国,城市有线电视台一般都能传送12…  相似文献   

18.
有线电视正以出人意料的速度迅猛发展,然而新闻节目还处于起步阶段,远未形成自己的规范,有的照搬无线台新闻节目的一套作法,失去了自己的特色;有的只注重服务娱乐功能,对新闻节目缺乏应有的重视。本文试从分析有线电视的特点入手,对如何办好有线电视新闻节目作点粗浅的探讨。有线电视最大的特点是频道资源丰富。目前市县无线电视台的播出频道少的一两个,多的五六个,而有线自的播出频道却多达对多个,而且今后还有增加的趋势。这一基本特点给有线电视节目带来哪些影响呢?第一,面临激烈的竞争。由于频道多,从中央到地方,从天上卫…  相似文献   

19.
有线电视     
有线电视(CATV),是指以电缆、光缆为主传媒介传送电视节目信息系统。1948年,世界上第一个共用天线系统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出现,这就是有线电视的雏形。近50年来,有线电视经过初始阶段(即共有天线系统),成长阶段(即现代意义上的有线电视,开始传送新闻等信息),发展阶段(节日频道数量增多,出现付费电视),进入当前的延伸阶段(有线电视网络提供交互式业务)。据统计,截至1995年初,西方发达国家有线电视普及率(有线电视用户数与电视用户总数之比)达55%,目前,我国有线电视家庭已超过5000万  相似文献   

20.
2008年12月1日,山东有线电视中心旗下山东电视影视频道、综艺频道、生活频道三频道,全面改版升级,实现全天72小时无缝编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