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红楼梦》第五回中,贾宝玉在梦里进入了一个叫“太虚幻境”的地方,那里“珠帘绣幕,画栋雕檐;仙花馥郁,异草芬芳”,是一个美轮美奂的仙境。然而,当贾宝玉在梦中畅游了太虚幻境,即将醒来之时,却蓦然来到了另一处截然不同的“迷津”之地,那里“荆榛遍地,狼虎同群”,完全是一派荒凉骇人的凄迷景象。  相似文献   

2.
<正>在小说《红楼梦》中,秦可卿出殡那日,北静王出面路祭。见过贾宝玉并看了宝玉戴的通灵宝玉后,北静王将自己手腕上的鹡鸰香念珠摘了下来,递与贾宝玉,道:“今日初会,仓促间竟无敬贺之物,此系前日圣上亲赐鹡鸰香念珠一串,权为贺敬之礼。”贾宝玉连忙接了。这串鹡鸰香念珠是皇帝赏赐给北静王的,北静王轻易将御赐之物转赠他人,似在大庭广众之下拉拢其他臣子,实有结党之嫌。贾宝玉回府后,将此念珠郑重地取出来交给林黛玉,林黛玉却说:“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它。”遂掷而不取。如此看来,  相似文献   

3.
马瑞芳 《知识窗》2010,(3):48-49
林黛玉明明在痴情地、一心一意地恋爱。但贾宝玉只要涉及与“爱”有关的话.她就立即摔下脸子教训他不可“胡说”。这,就是封建贵族小姐特有的恋爱方式。  相似文献   

4.
马瑞芳 《知识窗》2010,(4):42-43
大观园是艺术虚构.是地面上的太虚幻境.是贾宝玉众姐妹的“神庙”;曹雪芹创造大观园的目的也是为了毁灭大观园。  相似文献   

5.
贾宝玉的形象分析一直贯穿红学界诸大家的研究之中.笔者从贾宝玉身上的性格特征入手,剖析其内兹及曹雪芹塑造这个人物所折射出的个人理想.性格强逆、男人解放和初民主叉思想.在贾宝玉这一人物身上都有所体现.  相似文献   

6.
他人眼中的贾宝玉 贾宝玉是个出众的美男子.<红楼梦>多次写到其他人眼中的贾宝玉.一次是北静王观察到的贾宝玉:"面若春花,月如点漆."北静王的评价是"名不虚传,果然如‘宝'似‘玉'".另一次是秦钟观察到的贾宝玉"形容出众,举止不浮,更兼金冠绣服,骄婢侈童".  相似文献   

7.
宋青鸾 《百科知识》2023,(19):57-58
<正>“玫瑰清露”是小说《红楼梦》里的重要“道具”之一,它串联起了好几起官司,闹得整个大观园人仰马翻、不得安宁。第三十四回里,贾宝玉挨了打,王夫人唤彩云“把前儿的那几瓶香露拿了来”。袭人看到两个三寸大小的小瓶,上有螺丝银盖,鹅黄笺上一个写着“木樨清露”,另一个写着“玫瑰清露”。  相似文献   

8.
李小丽 《百科知识》2010,(10):48-49
贾宝玉的一句话“女人是水做的”道出了女性爱洁净讲清爽的特征。自古以来女性谁不是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呢?再加上固有的生理特征,女性更注意自己的身体卫生了。不过,清洁身体这种最简单的生活方式却出现了历史的差别。在古代,女性清洁的最高境界和诗意描绘恐怕是“温泉水滑洗凝脂”,而早些年,如果女性出现外阴不适症状,  相似文献   

9.
碧云倍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自古以来许多诗人撰写有关“梦”的诗,去期待和追寻梦中的情幻、梦中的自由。《红楼梦》中写了32个梦,全书起于“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宝玉的梦是反封建、求自由的旨意寓于梦中;儿女情长,尽在梦中,是人性的表露,痴情的自由。  相似文献   

10.
《世界发明》2008,(1):92-92
前不久,王蒙在复旦大学做了一场《语言的功能与陷阱陀罗尼》的演讲,内中充满了让人忍俊不住的“无厘头“风格他认为“阿Q没有追到吴妈,是因为语言方式有问题“、”贾宝玉和薛蟠的根本区别在于修辞方式“;他认为阿Q和吴妈”他们俩一个是光棍儿,一个是小寡妇,阿Q追求吴妈再正常不过了。他们没有成为情侣真是可惜。“王蒙认为,”如果他(阿Q)当时能深情地跪在吴妈面前,背上首徐志摩的诗,那他求爱早就成功了。”  相似文献   

11.
论贾宝玉的人物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贾宝玉就是其中最精彩的一个。他的身上有叛逆精神,不爱读书,不愿意走科举考试的道路。同时他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他毕竟出身在一个贵族家庭,沾染了一些不良习气。贾宝玉是一个充满了矛盾的人物。他的矛盾也反映了作者的思想矛盾。  相似文献   

12.
“红袖添香”是一个成语,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的一种典雅生活的意境。时至今日,这仍然不失为一种唯美生活的理想。只是今天的人,可能并不了解“红袖添香”这一过程的诸多细节。中国古代的贵族,非常重视气味的作用,决不把周围环境的气味看作无关紧要的小事,而是把它当作影响生活质量的大事。所以,他们对各种香料和香具的运用就非常广泛。有随身携带的,有放置于高台的,有薰衣服被褥的,还有用来帮助入睡的等等。在古典小说名著《红楼梦》第六十三回中,曹雪芹描述贾宝玉和芳官一起划拳的时候,说他靠着“一个各色玫瑰芍药花瓣装的玉色夹纱新枕头”…  相似文献   

13.
宋青鸾 《百科知识》2023,(25):71-72
<正>小说《红楼梦》第三十回,盛暑午后,王夫人午休,金钏坐在旁边捶腿。“宝玉见了他,就有些恋恋不舍的,悄悄的探头瞧瞧王夫人合着眼,便自己向身边荷包里带的香雪润津丹掏了一丸出来,便向金钏儿口里一送。金钏儿并不睁眼,只管噙了。”“香雪润津丹”究竟是何物,书中没有做详细描述,但贾宝玉于盛夏时节随身带着它,想来应该是一种具有解暑、清火、开胃等功效的食物。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第19回《情切切良宵花解语,意绵绵静日玉生香》中有如下描述:贾宝玉闻得从黛玉袖中发出一股幽香,令人醉魂酥骨。贾宝玉借机逗趣,胡诌故事为林黛玉解闷,说什么扬州有一座黛山林子洞老鼠成了精,熬腊八粥要去偷香芋。故事结  相似文献   

15.
马瑞芳 《知识窗》2010,(2):56-57
贾宝玉和林黛玉共读西厢的结果是吵架,吵完了再和解,吵吵闹闹的两个人,代表的却是一个家族的较量。  相似文献   

16.
张跃 《科教文汇》2009,(11):225-225
直到今天,黛玉都被视作宝玉的"知己"。她实在拣了个便宜,误冠此美名,其实她不配!贾宝玉被作为一个伟大的"情种"歌颂了几百年。这实在是个历史的误会!实际上贾宝玉只不过徒有一段没有说出来的"心事"罢了!"又不敢告人,只好掩着。"只此而已。他"没有为‘爱的自由’主动去做些什么事……从来没有为‘木石前盟’畴划过一谋一策"。  相似文献   

17.
陈博君 《百科知识》2023,(13):29-35
<正>《红楼梦》中的怡红院不仅是大观园中最令人艳羡的温柔乡,居住着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绛洞花主”贾宝玉,而且是一座美不胜收的园林式大花园,汇聚了天下诸多名花异卉。每逢暮春时节,那满园的玫瑰和满篱的蔷薇、月季、宝相、金银藤(也叫金银花)就会如火如荼地盛放,沁人的馥郁香气溢满整座院落。因此,在《红楼梦》第五十六回中,作者曹雪芹借李纨之口,用戏谑的口吻这样感叹:“怡红院别说别的,单只说春夏天一季玫瑰花,共下多少花?还有一带篱笆上蔷薇、月季、宝相、金银藤,单这没要紧的草花干了,卖到茶叶铺药铺去,也值几个钱。”  相似文献   

18.
贾宝玉是曹雪芹所刻意塑造的一个意念性人物,是一个具有儒释道三方面内涵的杂糅性人物。他受过传统的儒家教育,向往道家的自然人性,并用佛家的出世哲学及道家哲学与儒家入世观念进行对抗,在儒释道中走完他的一生。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吵架不利于构建和谐家庭、和谐的人际关系,我说这要看你会不会吵架。薛宝钗没有和贾宝玉红过脸、吵过架,可他们之间同床异梦,最后弄得一个守  相似文献   

20.
刘冰 《科教文汇》2011,(10):81-81,103
《红楼梦》以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题,描写传统中国贵族生活的腐败和颓废。本文试从社会时代背景、家庭环境因素、宝黛个人方面这三个角度来分析宝黛爱情悲剧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