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1929年到1940年在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学习。那些年的南开生活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影响了我一生。那时,我家七个兄弟姐妹,有两个上了南开小学,四个上了南开中学,后来有两个又上了南开大学。这种一家里有很多人在南开上过学的,在当时被称为"南开世家"。我哥哥大我l2岁,他跟张伯苓校长的二儿子是同  相似文献   

2.
“渤海之滨,白河之津,巍巍我南开精神,汲汲骎骎,月异日新,发煌我前途无垠……”悠扬动听又饱含激情的南开中学校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南开学子,南开精神也在历史的传承中被不断发扬光大。2009年是天津南开中学建校105周年,也是杨静武担任南开中学第七任校长一周年。这位年轻有为的校长拥有南开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在南开中学已工作20年,为人谦和低调,举止儒雅大气,言谈见解独到。对教育有着清醒而深刻的认识。作为南开中学校长,他如何看待百年南开的辉煌?他如何继承和发扬南开的传统?对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他有什么独到的见解?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们采访了杨静武校长。  相似文献   

3.
正在民国,有个靠"化缘"办学的人——张伯苓。张伯苓白手起家创办了四所学校——天津的南开大学、南开中学、第二南开女中和重庆的南开中学。张伯苓创办这四所学校所需的经费是一点一点从社会上募捐的。因此,张伯苓得到一个绰号:"化缘和尚"。这位"化缘和尚"有个著名的教育思想,就是环境育人。去过南开中学的人对学校的第一印象就是整洁、美观、秩序井然。1934年,诗人柳亚子初到南开大学,就赋诗赞美学校的环境:"汽车飞驶抵南开,水影林光互抱怀。"这  相似文献   

4.
张伯苓(1876—1951)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是南开教育的奠基人,曾先后创办了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任校长50年,为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绩.他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经验为世人所称  相似文献   

5.
张伯苓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先后创办了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和南开小学,为中华民族的教育振兴做出了巨大贡献。生活中的张伯苓,谦和、风趣,话语时常令人愕然.可细嚼之后,又颇有趣味,富有哲理。  相似文献   

6.
张伯苓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教育家,是南开教育的奠基人。50年的呕心沥血,先后创办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和重庆南渝中学,构成了完整的教育体系,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文章从道德训练、修身课、团结精神、爱国主义教育、高尚人格五个方面介绍了张伯苓的德育思想。  相似文献   

7.
张伯苓(1876—1951)名寿春,天津人,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1894年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因甲午战败深受国耻刺激.他愤然弃武.矢志兴学育才以拯救国家。1898年在天津爱国士绅、清末翰林严范孙家设馆,1904年,他在严范孙协助下。创办了南开学校(南开中学前身),1919年创办了南开大学.以后又相继创办了南开女中、南开小学、重庆南渝中学以及南开大学的经济研究所和应用化学研究所等.使南开成为一系列完整的著名学府。  相似文献   

8.
1922年,我10岁,在老家辽宁昌图县立小学还没有毕业的时候,便由我在天津南开读书的两个哥哥带我和三哥到天津上学。本来也想考入南开中学的,但哥哥们商议,认为县立小学程度差,先补习一下再考,后来又商议,汇文中学比南开容易考,就报考汇文,免得考不上南开白白蒙受一次打  相似文献   

9.
民办教育的先驱张伯苓张伯苓(1876—1951),我国著名爱国教育家。早年毕业于北师学堂。曾在天津严修家馆教授西学。以后,历尽艰辛,创办南开系列学校──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子中学、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等,成为中国近代民办教育的一个成功范例。他...  相似文献   

10.
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家张伯苓先生,生于1876年4月5日,1951年2月26日病逝,天津人。他先后创办了南开中学(1904)、南开大学(1919)、南开女子中学、南开小学和重庆南开中学等南开系列学校,成为中国近代民办教育的成功典范。他坚持以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兴学育人,为国家和民族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我们敬爱的周恩来同志是最杰出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天津市委、市政府“再建几所南开、耀华”决策的实施,短短两年时间,天津的示范校建设工程已在津城遍地开花,引来国内外教育界的好评如潮。作为示范校工程的“样板校”之一,南开中学的办学特色到底是什么样的呢?春风和煦的一天,记者走进了百年学府南开园,聆听了这所学校历史上的第六任校长康岫岩的一席谈。谈起南开中学的历史,康校长可谓如数家珍。南开中学是百年老校,从南开校园中走出的不仅有周恩来这样的历史伟人,还有一大批的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南开中学的历史积淀无疑是深厚的,那么她的办学精华到底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一九七八年九月,我开始担任南开中学初一·三班班主任,两年来一直未离开这个班。三班是个女生班,共有四十九人。记得她们刚进学校时,大都有一种盲目的光荣和自豪感,认为自己是择优录取来的,进了南开  相似文献   

13.
张宝敏 《今日教育》2011,(Z2):46-47
张伯苓(1876~1951),著名爱国教育家。他在青年时期,目睹清政府腐败无能和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欺凌,立志兴办教育,用爱国精神和科学知识教育青年,以达到抵御外侮,振兴中华的目的。他在将近半个世纪的岁月里,从传授"新学"的家馆开始,一步一步办起了南开中学、南开大学、南开女中、南开小学、重庆南开中学,将爱国主义精神融入南开的灵魂。  相似文献   

14.
今年4月2日是爱国教育家严修(字范孙)诞辰130周年纪念日。天津市社会科学院、南开大学等六个单位发起召开了严范孙教育思想研讨会。吴大任、申泮文、杨志行等四十余名专家、学者聚集一堂,褒扬了严氏倡导新学、创办南开、为祖国培育英才的功绩。严范孙(1860——1929)是南开创办人之一。1898年,他为倡导新学,约聘张伯苓主持严氏家馆,首创女子和幼教师资班。1904年创办敬业中学堂,后改称南开中学堂,出资建校,购置教具。1919年他与张伯苓共同创办南开大学。严氏思想开明,曾  相似文献   

15.
暑假期间,南开中学大江文学社部分师生专程到北京走访了校友、作家韦君宜同志.她热情地回顾了南开中学的教育对自己走上文学道路的启蒙和影响,以及南开办学的一些特点,我们听了颇受启发和鼓舞。一提到母校,韦君宜侃侃而谈。她称赞说:“南开办学很有特色,成果也很大,确实把教育办活了!”韦君宜从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四年,在南开中学读书.十  相似文献   

16.
<正>20世纪20年代起,中国社会就流传"北有南开,南有春晖"的说法,在当时人们的心中,南开中学和春晖中学就是真正的中国名校。什么是理想的学校?怎样才算真正的名校?也许见智见仁,莫衷一是。但我以为南开中学便是标准和标本。因为南开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和成功的教育实践,培养了大量的一流人才;因为南开形成了宝贵的学校文化,并产生了广泛和良好的社会影响;因为南开能经受时间的洗礼,一百年过去了,依然为人们所称道所向往;更因为今天的中国没有这样的理想学校。  相似文献   

17.
宋亮 《教育》2012,(28):21-22
中国的高中教育经历了从大学预科到基础教育再到大学预科的转变,这种变化与不同年代中教育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实际上,中国的高中从最开始就是作为大学预科出现的,当前发生的从基础教育向大学预科的转变只不过是回归罢了。高中向大学预科的这种回归引起了教育学者的注意,许多学者就此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倡导新学设高中张伯苓在1904年创建了南开中学,1919年又创建了南开大学。先建立南开中学,再建立南开大学是因为当时的学生素质直接上大学还不足够,所以从建校伊始,南开中学就被世人认定为是南开大学的预科,只不过南开中学办得太  相似文献   

18.
关于今天的报告,我想先从清华大学讲起.一来从清华大学的角度说,非常感谢南开中学长期以来每年都输送很多优秀的学子到清华去.二来历史上南开和清华的渊源很深,南开的张伯苓校长,最早在清华学校刚成立的时候,曾经兼任过教务长;南开中学的毕业生,曾有三位做过清华大学的校长.再有,下一步我们要贯彻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进一步推进南开中学教育改革,这项教育改革将是一个系统工程,中学改革与大学改革是紧密相连的.所以我介绍清华大学的情况,可能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伯苓先生罄平生之力,创办南开学校——南开大学、南开研究所及南开中学。桃李芬芳,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出色人才。张伯苓许多在重庆有关教育的轶事,流传至今,脍炙人口。“谀佞之词,最是令人作呕” 1939年,侵华日军对重庆的狂轰滥炸最为凶残,但是冬季重庆雾大之日,日机却不敢来犯。因而  相似文献   

20.
鲁人 《师道》2004,(7):60-62
“渤海之滨,白河之畔,巍巍我南开精神……”从私立时期的南开学堂到如今日新月异的南开中学,一代又一代南开人聆听着这首校歌成长,这首歌曲见证了百年南开的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