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机械运动具有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一样.我们平时描述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不指明参照物即是选择地面为参照物,我们在研究相关问题时也习惯  相似文献   

2.
要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必须选择参照物.而在选择参照物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一般说来,任何物体都可以做参照物. 2.参照物的选择应适当,即以研究问题方便、有利于问题的解决为原则. 3.研究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所选参照物不同,最后结论一般来说就不同. 4.当我们选定某一物体为参照物时,不论其实际上静止还是运动,我们都认为它是静止的.若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了,则说该物体是运动的;若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变,则说该物体是静止的.比如,爸爸骑摩托车把小明由家中带到学校,在途中若以…  相似文献   

3.
杨宏昌 《甘肃教育》2010,(15):52-52
一、利用滑动摩擦力的概念解题 1.弄清运动与相对运动的根本区别是参照物的不同。物理学在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时,如果没有明确说明,那么参照物一般都是地球,在研究相对运动时,所选择的参照物就不一定是地球了。  相似文献   

4.
简谈参照物     
在研究机械运动的时候,人们事先选定的、假定不动的、作为基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正确认识参照物,必须明确以下几点.一、客观性宇宙中万事万物都是永不停息地运动着的,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平时,我们说某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另一物体(参照物)而言.在描述物体运动情况时,无论是否提到参照物,参照物总是存在的,这就是参照物的客观性.例如我们说“太阳东升西落”,就是以地球为参照物而言的,只是没有明确提出而已.二、假定性参照物只是假定不动,而不是真的不动,与其它物体一样,它也处在永恒的运动之中,这便…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物体的相对运动时,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我们习惯于选择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但有时选择相对于地面运动的物体为参照物可能会使解题过程变得简单、方便、快捷.下面简单举例来说明.例1一艘船在河中逆流而上,河水流速为3米/秒,经过一座桥时,船上一只木箱掉  相似文献   

6.
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参照物的选择非常重要,解运动学的习题时恰当选择参照物会使题目难度降低,把复杂的运动过程简单化。  相似文献   

7.
牛顿三个定律是高中物理动力学的核心.运用三个定律解答问题是学习物理的基本功,我们在应用牛顿定律解题时应注意深刻理解,牛顿定律中所指“物体”是指质点而言,这个定律是质点运动的定律,但可从牛顿定律导出刚体、流体等运动定律;在动力学中按照研究问题的方便,参照物的选择是任免的.但应用牛顿运动定律时参照物不能任意选择.因为牛顿定律不是在任何参照系中都是适用的,  相似文献   

8.
当我们坐在向前飞驰的火车上时,会看到窗外的树飞快地向后移动.树真的动起来了吗?当然不是,这是因为我们选择了自己或车厢作为参照物的缘故. 参照物是我们假定不动的物体,它可以是运动的,也可以是静止的.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就是把它的运动情况与参照物相比较,看看它们的相对位置是不是有变化.如果有变化,我们就认为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如果没有变化,就认为这个物体是静止的.选择的参照物不  相似文献   

9.
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时 ,首先要选择参照物 ,在某一参照系下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 ,实质上也就是运动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运动规律 ,参照物的选取不同 ,所表示的物体的运动规律也就不同 ,甚至会有很大的差别 ,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会使物体的运动规律表现得非常简单 ,否则会很复杂 ,因此 ,参照物的选择在解题中是相当重要的。根据相对运动观点 ,当选择某一物体作参照物时 ,就应将这一物体当作静止来考虑 ,其实质就是参照物所具有的运动参量被掩盖 ,以此为前提研究物体的运动 ,运动物体的运动规律中与参照物运动规律相同的部分将反映不出来 ,所描述…  相似文献   

10.
当我们坐在向前飞驰的火车上时,会看到窗外的树飞快地向后移动.树真的动起来了吗?当然不是,这是因为我们选择了自己或车厢作为参照物的缘故.  相似文献   

11.
参照物就是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我们常说物体运动或静止就是这个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比较的结果.具体的讲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变化,位置改变了物体就是运动的,位置不改变物体就是静止的,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对参照物的认识还要注意几点:①人们习惯常以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这种情况下,往往参照物可以略去不提.如:奔驰的骏马,刺破夜空的流星,飞舞的蝴蝶等.②参照物是可以任意选择的.你认为不动的物体可以做参照物,动的物体也可做参照物.③参照物选择的不同判断结果就可能不同.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如你坐在行驶的列车中,看路旁的树木、建筑物,向后闪过,你会说:“我是运动的”,而你看看列车,又说:“我是静止的。”④参照物一定要选择的合适,选择好参照物,会把相对运动问题的解答过程大大简化,使问题的处理变的简洁、明快、一目了然.  相似文献   

12.
参照物就是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时,被选作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我们常说物体是运动的或是静止的,是拿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比较的结果.具体的讲: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变化,位置改变了物体就是运动的,位置不改变物体就是静止的.看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这也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对参照物的认识还要注意几点:①参照物的选择实际是人们的一种无意识的活动.人们习惯常以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做为参照物,这种情况下,往往参照物可以略去不提.如:奔驰的骏马,刺破夜空的流星,飞舞的蝴蝶等.②参照物是可以任…  相似文献   

13.
在初中数学图形与几何内容领域,图形的运动与变化是研究图形的有力工具.通过学习物理学,我们知道,静止与运动两者都是相对的概念,与物体相对于选定的参照物有关.当一列火车经过车站时,我们就说这列火车相对车站而运动.但是对在火车上的旅客,可以认为车站是在与火车运行相反的方向相对火车而运动.所以,在描述物体是否运动时,观察者必须选择一个参照物,然后根据所选定的参照物来确定物体是否运动.受此启发,在数学学科中,如果我们转换视角.  相似文献   

14.
正确认识参照物是解决机械运动问题的前提,在实际当中,只有正确地合理地选择参照物,才能对具体问题作出明确的判断.下面就有关参照物的题型归纳举例如下:一、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判断时可假想自己站在选定的参照物上去观察,看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即可判定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例1一辆卡车在公路上行驶,如果选卡车为参照物,坐在卡车上的人是的.(1991年北京中考题)解析我们对物体运动状态的描述,是由所选参照物来决定的.当选行驶的卡车为参照物时,坐在卡车上的人相对于卡车的位置没有改变,所以人是静…  相似文献   

15.
在人造卫星发射能量的相关计算中,一般有两种不同的计算方法,一种是选择以地面为参照物,另一种是选择以地心为参照物,从而我们会得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可是,发射卫星时消耗燃料的能量应该是一个定值,它与参照物的选择没有关系.下面首先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两种不同的能量计算方法.题目在赤道上发射两颗质量均为 M 沿赤道正上方圆形近地轨道绕地心做圆周运动的卫星 A 和 B,A 向正东方发射,  相似文献   

16.
《考试》2008,(Z1)
运动是自然界中最普遍存在的现象,一切物体都处在不停的运动中,而我们平时所说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参照物选择的不同,则物体的运动情况就有可能不同。在解决有关行程问题时,如果选择合适的参照物,则能使情景化复杂为简化,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7.
力学的研究对象是物体的机械运动,而任何物体的机械运动都是相对于一定的参照物(系)而言的。照理讲,研究力学问题应该始终不离开参照物(系),然而当碰到具体的力学问题时,学生常常忘了参照物(系),从而得出错误结论。下面我们通过分析力学中的几个问题,以求说明参照物(系)在研究力学问题中的地位。1、分析物体受力的方向离不开参照物。在分析静摩擦力的方向时,学生会遇到这样一类难题:如图1所示,在匀速转动的唱盘的边缘放着一个物体,物体随唱盘一起匀速转动,求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的方向。我们知道,物体所受静摩擦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善用运动的相对性解题上海复旦大学附中李品忠物体的运动具有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性质就不同,因此利用这一点可以简化某些物体的运动形式和运动过程.教学中发现,即使学生知道参照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但在处理实际问题时,总习惯于以地面作为参照物,使某些...  相似文献   

19.
参照物就是在判断物体的机械运动状态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我们常说物体是运动的或静止的,就是把这个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比较的结果。具体地讲,是看被研究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若位置发生了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若位置不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所以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相似文献   

20.
我们平常在研究物体时。说物体在运动还是静止,要看是以另外的哪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对于一个物体,不事先选定参照物,就无法对其运动状态作出判断,说这个物体运动或静止则是毫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