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5年湖北恩施州课改实验区语文试题为五道大题,除作文外共26个小题,试卷容量4872字,考时为150分钟,满分为120分。基本结构为:积累与运用4个小题,书写题、读图套餐题、诗意成语人物故事套餐题、文学名著视野常识题各一个小题;阅读16个小题,其中小小说阅读7个小题,科普说明文阅读5个小题,文言文阅读4个小题;诗歌欣赏4个小题,其中现代诗和古诗各2个小题;语文综合性学习2个小题。除文言文阅读和诗歌欣赏每个小题赋分2分外,其余每个小题均为3分。作文50分,为选题作文,话题作文、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各一个,由考生择善而作。第一大题为“积累与…  相似文献   

2.
2014年普通高校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广东卷)在引导中学语文走向真实阅读和强化考生思维逻辑训练上做出了一定的努力。从近些年高考语文广东卷看,语文试题测试功能的区分愈来愈受到命题人的重视。整体上看,语文全卷六道大题,各自承担着不同的检测功能。第一大题共四道小题,被广大高三师生简称为“前四题”,它主要检测考生语音、词汇、病句辨析、语意连贯等语文基础知识水平和基本语文能力。第二道大题共七道小题,主要检测古代诗文的积累和阅读理解鉴赏能力。第三大题共四道小题,主要检测社会科学论文阅读理解能力。第四道大题为“文学类阅读”与“实用类阅读”的“二选一”的选考题,每一种文本类别各三道小题,主要检测不同文学体裁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第五大题共二道小题。目前大家通行的说法是,该大题属于“语言运用”考查题。而按照国际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起简称“PISA”的国际学生评价项目中的文体划分,第五大题是“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考查(详见何国跻《高中非连续性文本的主要类型及其阅读意义》,《语文月刊》2014年第6期)。我们可以预测,即将出版的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将会对高中学生正式明确地提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适当要求,高中师生需要给予应有的重视。第六大题是作文题。在全国16套高考语文试卷中,绝大多数试卷在这道大题中只设计了一道小题,少量试卷设计了二道小题(如今年的普通高考语文北京卷)。第六大题是受到高三师生甚至全社会关注度最高的一道大题,因为它不仅分值最高,是影响考生语文成绩甚至高考总分的关键性试题,而且是在很大程度上体现高考语文试卷命题思想、考试信度、价值导向的一道综合性试题。如何让这道试题?  相似文献   

3.
2006年湖北黄冈市课改区中考语文试题根“据注重积累,突出读写,着眼运用,鼓励创新”的命题理念,充分彰显课改特色和创新精神。全卷考试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试卷保留四大板块模式,总题量23小题(含作文)“。积累运用”15分,“综合性学习与探究”10分“,阅读理解与欣赏”45分“,作文练笔与展示”50分。其中客观题(填充题、标识题)占22.5%,主观题(表述题、作文题)占77.5%。试卷结构简约,题量适中,留给学生较充裕的思考和答题的时间。试题力求信度、效度良好,难度、区分度合理,试题易、中、难的比例适当。每道试题的考查目的明确,题干表述清…  相似文献   

4.
1999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可以用“标新立异、删繁就简”8个字来概括。变化不大的是三个阅读板块。涉及到语言知识的试题作了大力删削,只保留汉字1道、词语3道、句子2道共6道小题。第五大题去掉名句填空后,3道小题可以全部归入修辞,是历年来考语言运用“简明、连贯、得体”最完整的一次。诗歌鉴赏第8题是沿袭、第9题是创新、第10题是首次将现代诗歌引入文学鉴赏题;3道题都侧重在文学欣赏,不再杂糅古汉语词汇理解和文化背景知识理解(“风灯”有此痕迹)。1999年的大作文最有特色。《语文教学通讯》1999年第5期上…  相似文献   

5.
2009年山东省高考试题理卷中的第20题是一道以数列为背景的综合性试题,本题中的2个小题具有较好的层次性和区分度,第Ⅱ小题对考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解题的人口宽,可以从多角度、多思路求解,是一道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运用已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的好题.下面对试题中的第Ⅱ小题多思路求解进行评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今年夏季的全国高考语文试题,沿着1998年高考改革的路子,在考试内容方面继续强化能力性和应用性,在题目的编制方面,既有继承也有创新。最明显的是第五大题。这道题不但检测考生的语言素质,同时也从考生驾驭语言应用语言的优劣中反映出语文教师的教学水平。无疑,这对今后的语文教学有着积极的导向作用。为了说明稳中有变,我们不妨将2000年夏季高考语文试题与1999年夏季高考语文试题里的第五大题——语言应用题作一个比较。两份试卷相同的是:都以这个大题12分的分值,集中设置能力性、应用性的试题检测考生语言应用的实际能力。不同的是:具体每个小题测试的点有很大的变化。具体看一看1999年高考语文第五大题三个小题  相似文献   

7.
1996年全国语文高考试题第30题是考文化常识的题目,其中第4小题考的是“干支”纪年法的推算。绝大多数考生乱猜一气,失分率相当之高。现介绍一种最为简便的推算方法,就是:  相似文献   

8.
一、试卷结构分析2008年中考语文试题由四个大题共25个小题组成。第一大题为语文积累与运用,有7个小题,共20分,由客观题组成;第二大题为综合运用题,由1个题3个小问题组成,共6分;第三大题为阅读题,分三个板块16个小题组成,共44分,主要由主观题组成;第四大题为作文,由1个小题组成,共50分。  相似文献   

9.
一、总体评价2004年的福建省自行命题的语文试卷与2003年全国高考试卷基本一致,试卷共有7道大题,25道小题。第Ⅰ卷14道客观题,分值42分;第Ⅱ卷11道主观题,分值108分。命题严格遵循《考试大纲》的要求,基本框架不变。试卷的长度适中,绝大多数考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试卷。试题科学规范,题目表述方式合理有效,考生比较适应。语言运用试题强调积累和应用的整合;阅读试题加大开  相似文献   

10.
笔者认为要解答好诗歌鉴赏题,应做到三个"必须"。2007年高考语文湖北卷古代诗词鉴赏在卷中为第四大题,试题选择了两首同题材的唐诗让考生进行比较鉴赏,命题者从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感情入手,设计了两道小题,下面请看试题。  相似文献   

11.
今年,我区高考语文试卷仍采用了全国高考语文试题第II卷,我所批阅的是阅读题,具体是第11小题至20小题,总分为60分。从命题情况来看,今年语文试题难度比较适中,设题也比较常规。下面我就批阅的几道典型题目及考生答题的大致情况作一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2000年高考语文科说明》的“考试内容”和去年相比有较多的变动,在“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的“应用”栏中新增加了一条: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一般来说,新增的内容在当年的考题中往往会出现,事实上2000年春季京徽高考试题的第25题就是最好的印证。该题先是明确要求考生对所给语段(一则消息)进行压缩,然后再设一个小题,要求考生为该消息写一个导语,其实写导语也离不开压缩语段。由此人们容易联想到1999年高考试题第26题,它要求  相似文献   

13.
识记名篇名句是丰富学生语言积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有效途径.<语文课程标准>对此一再强调:"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各地中考试题都重视考查考生名句积累情况,其试题形式也逐渐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4.
研读今年我省的中考语文试题,基础知识及运用、听说能力、阅读能力等部分的考查题还可以,有的小题如第2小题改错别字、第6小题要求规范地抄写等强调运用,出得不错。写作能力的考查,第29题的赋分只有5分,太少了,但此题的内容和考查形式都应肯定。令人遗憾的是第...  相似文献   

15.
一九八八年高考语文试题第三大题第2小题,即现代文阅读部分是一篇论说有关“中华文化”发展,重点介绍“仰韶文化”和“红山文化”的起源与形成的论述性说明文,分成4小题,考查四个知识面,共15分。一九八九年高考语文试题第三大题,即现代文阅读部分是一篇纪念朱自清先生的评论文,重点评论朱先生对新诗理论的贡献,分5小题,考查5个知识面,共19分。  相似文献   

16.
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步伐迈出4年后,我省2005年中考呈现出多套试题并存的局面。在语文复习中体现新课程理念,落实新课标要求,全面提升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是备战中考的重要内容。积累与运用“积累与运用”试题以语文素养为核心,考查语文基础知识、文学文化常识、古诗文等方面的积累及语言的实际运用等。这类试题注重课内外语文资源的整合,除现行的语文教材外,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时事都可成为设题的材料。【试题特点】1.基础知识的积累,强调对考生书写能力的考查。近年来的试题,尤其突出了对考生书写技能的考查,有的还对…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高考语文命题非常重视对学牛片断描写能力的考核。如,1990年全国高考语文试题中有两道片断描写题:一是要求考生描述例文中“小姑娘”的表情或动作,二是根据例文提供的材料,发挥想象,对“小姑娘’作外貌描写。199年,全国高考作文题中又有将‘侗”想象成另~物体的片断式想象作文,同年的“三南”高考题中也有要求描述画面内容的片断作文题。1995年,全国高考的小作文要求考生任选所供诗歌中的两种鸟,展开想象,写一个对话片断。1997年,全国高考题则要求考生根据材料,描写背同学上学的情景。可见,片断描写虽是“小题”,但…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高考数学文科(山东卷)第19题是一道以数列为背景的综合性试题.本题中的2个小题具有较好的层次性和区分度,第(2)小题对考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但解题的入口宽,可以从多角度、多思路求解,是一道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运用已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分析能力的好题.下面对试题中的第(2)小题多思路求解进行解析.题目设数列{an}是首项为正数的等  相似文献   

19.
近年高考政治试题中,往往有一两道要求考生就所给材料中存在问题提供解决办法的试题,如2001年38大题中的第2小题,39大题中的第3小题;2002年专科试题39大题中的第3小题;2003年本科试题39大题中的第2小题,均属此类题型。此类题型是为了考查考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就象要求对病人开出救治处方一样,因而本人将之称为“处方型”试题。“处方型”试题有两大特点:一是针对性强,要求考生对症开处方,只能就存在问题提出合理建议或解决办法,不能漫无目的、泛泛而谈;二是灵活性大,考生可根据各自功底,开出不同单方,不必千篇一律,但求切实有…  相似文献   

20.
2002年陕西省初中生毕业升学统一考试语文试卷,由基础知识及运用、现代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和写作四部分组成,总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全卷共23道小题,阅读总量约为5000字,考生答题量约为1000字。与2001年陕西省中考语文试题相比,总题量减少了5道小题,减轻了考生的心理压力,给考生以充分的思维空间和足够的思考时间,能让考生在认真思考的前提下正常答卷,有利于考生的发挥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