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对我国传统的健身方法(气功、太极拳和导引养生功等)进行了分析与研究,认为民族传统健身方法只有在挖掘、整理的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进行不断的创新与完善,才能在解决现代社会中一些文明病的蔓延问题、缓解心理压力、增强人们的体质等方面发挥其独特的功能与作用。  相似文献   

2.
太极拳融武术、气功、导引为一体,是中华传统保健体育的精萃;也是集健身、修身、防身、艺术欣赏为一体的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之瑰宝. 坚持打太极拳,能起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作用.常年坚持练拳,有养神、益气、固肾、健脾、通经络、行气血、养筋骨、利关节等效用,可治疗神经、循环、呼吸、消化诸系统及关节、肢体等多种疾病,对中老年人或体弱多病的保健康复尤其适宜,其健身祛病机理是: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中老年人口数量逐年增加,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凸显.通过实验研究广场健身(太极拳、健身秧歌、健身操等)锻炼对中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响.运用闭目单脚站立测试、强化Romberg检查法、起立—行走测试和睁眼平衡测试对40名中老年人进行平衡测试.随机分为实验组20名(女15人,男5人)和对照组20名(女15人,男5人)进行实验,结果显示:广场健身锻炼的实验组经测试发现实验前后平衡能力的各项指标都有显著性差异(p<0.01),而对照组实验前后各项指标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可见广场健身锻炼能够有效地提高中老年人的平衡能力及减缓中老年人平衡机能的下降,对预防衰老、疾病、跌倒及提高中老人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以安徽省内10所普通高等学校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等方法,探讨导引养生功在安徽省内高等学校校任选课程上开展的可行性,目的是推动健身气功在高等院校的推广,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以及对传播中国传统健身思想具有的重要意义.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高校任选课程开展导引养生功具有师资队伍、场地设施的可行性.安徽省高校任选课程开展导引养生功具有自身的优势和条件.安徽省高校开展导引养生功校任选课堂是现代竞技体育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结合,有利于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振奋民族精神,促进导引养生功运动的普及与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静芳 《考试周刊》2011,(83):146-147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了苏南部分农村中老年的身体状况、健身娱乐方式等,结合苏南农村的经济和群众体育发展状况,以及太极拳的健身作用、经济特点等各方面优势,探讨太极拳在苏南部分农村中老年活动中的可行性,研究太极拳在农村中老年中推广的策略,使之早日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6.
邱雪梅  刘星 《考试周刊》2013,(12):102-103
心脑血管疾病是影响许多高校中老年知识分子身体健康的顽疾之一。作者趁学校教职工体检之机,随机对我校经常参加太极拳或太极剑等练习的中老年教师和23名很少参加体育活动的中老年教师安静状态下血脂成分及含量的测定,发现经常进行太极类运动对降低中老年人血浆中的胆固醇、甘油三酯含量和提高血浆中高密度脂蛋白含量有着明显的作用,从而对预防中老年人动脉硬化和冠心病等的发病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科研方法,本文对青岛城镇社区居民太极拳健身活动现状进行了调查。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太极拳练习者中以中老年为主,女性较多;参与太极拳的动机主要是增强体质、防病治病;时间一般选择在早晨和傍晚,主要练习场所是公园广场和小区广场;适合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群体练习。太极拳具有很高的健身价值,在青岛城镇社区推广普及太极拳运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我国传统的健身理念是"习武健身",太极拳作为一种将我国的拳术、导引术、吐纳术相结合进行创新的体育运动,对人体的中枢神经能够起到非常好的辅助作用,适用于任何年龄段的人进行锻炼。对太极拳的运动强度和规律性进行测试,为全民健身运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探讨6个月内规律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静态平衡能力和下肢本体感觉的影响,来综合评价太极拳对中老年人的健身作用.综合查阅中国知网(CNKI)、维普期刊网、万方数据库等国内文献数据库,搜索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并进行质量评定和相关数据提取,利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得出结果: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共有4项研究入选.Meta分析结果显示:6个月内规律太极拳运动可以有效降低闭眼单足站立y轴摆动轨迹;可以显著性降低30°、45°、60°膝关节重置误差.说明6个月内的规律太极拳运动可有效改善中老年人的静态平衡能力;明显降低中老年人下肢惯用脚膝关节30°、45°和60°重置误差,改善下肢膝关节的本体感觉.  相似文献   

10.
正"健康不是一切,但没有健康就没有一切。"在物质生活愈来愈丰裕的今天,身心健康状况也日益受到广大中老年朋友的重视。太极拳体用兼备、身心兼练、性命双修,既是一门独步武林的技击术,又是一门提高生命质量的健身养生术,受到了广大中老年朋友的喜爱,  相似文献   

11.
健身气功是以自身形体活动、呼吸吐纳、心里调节相结合为主要运动形式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健身气功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它的健身功效得到了一致的认可.但是目前国内关于健身气功的研究侧重于理论方面的研究,对于试验研究方面的内容较少,特别是关于健身气功对于人体生理指标的影响的实验性研究几乎还处于初始阶段.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练习健身气功前后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对比研究,希望能给健身气功的健身效果做个客观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通过多种研究方法,从养生功法概念出发,对养生功法的种类和健身功效进行分析,并对福州市城区老年人对养生功法的认知情况进行调查,对老年人的参与度以及影响参与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福建省福州市老年人健身锻炼提供科学指导,从而促进地区老年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13.
应用中医理论和现代医学理论对健身气功.五禽戏之"熊戏"的功法进行分析,研究其健身作用及养生价值;结果发现习练健身气功.五禽戏之"熊戏"能够加强脾胃运化功能,防治一些肠胃疾病,还可对髋关节、膝关节及下肢肌肉均有锻炼作用,这样就提高人体的平衡能力,有助于防治老年人下肢无力、髋关节损伤、膝关节疼痛等症.并且,习练健身气功.五禽戏之"熊戏"能使脾胃功能增强,且能壮健力量,从而达到养生健体、防病治病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随着河南省全民健身气功的深入推广,人民的健康意识与活动意识迅速增强.广场体育作为健身气功的重要阵营,直接关系到全民健身的效果,因此,本文旨在探寻河南省体育广场健身气功的参与现状,并进行分析研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办法,探讨健身气功在广场体育发展的新思路,为推动促进健身气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以此促进河南省全民健身计划的推广与实施。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据统计法对怀化市2005年与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数据中60—69岁老年人身体素质,包括力量、柔韧、平衡和灵敏素质加以研究分析,从各项指标的变化趋势了解怀化市60-69岁老年人2005年与2010年整体身体素质的动态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怀化市2010年60—69岁老年人身体素质较2010年同龄老年人各项指标中,力量素质明显比2005年高;柔韧素质方面,2010年较2005年有所提升,但是没有显著变化,年龄越大柔韧素质越弱;60—69岁老年人的平衡素质随年龄增长而逐渐提高,同龄老年人2010年较高于2005整体水平;老年人的灵敏素质除64岁变化显著外,其他年龄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6.
空巢阶段退休期家庭体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摘要:退休老龄人口的体育健身是我国全民健身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退休回归家庭,因此,家庭体育足其参与全民健身的重要方式.退休期家庭体育的特点:体育健身已经成家庭的重要需求,家庭体育成为联系社会的重要纽带.退休期家庭体育的价值表现在:促进健康老龄化,推动积极老龄化,构建和谐老龄化,实现老年人的自由发展.由此提出的对策建议是:从家庭体育人手建立起自由发展观,对共同的参与体育活动进行经常评价,把家庭体育与社区体育结合起来,以促进构建我国已经老龄化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襄城区王府街道办事处两社区65岁以上人群的健康状况,更好地为老年人提供健康服务。方法:对两个社区742名老年人的体检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结果:体检项目结果异常的总检出率85.4%,其中男性85.6%、女性85.4%;血压增高占51.5%,血糖增高占26.7%,心电图异常19.1%,血脂异常11.6%,肾功能异常8.9%,肥胖占7.8%,胸透异常3.8%。结论:社区老年人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重视对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加强对老年人心脑血管慢性病的健康干预,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我国老龄化的现状和特点以及中老年人从事社区健身舞蹈发展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认为社区健身舞蹈可以满足中老年人的健身需求,并且可以大力发展社区体育健身,因为它不仅仅可以促进中老年人的心理、身体以及智力的健康发展,还有利于塑造他们审美意识,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以大连开发区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为切入点进行实地调查,研究现阶段我区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现场调查法,着重调查老年人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运动项目、场地设施、运动强度等方面内容,并对影响老年人体育活动的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适合老年人锻炼的健身模式,为培养老年人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老年人科学锻炼,促进老年体育健康科学和我市健康老龄化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测试北京市清华大学退休教职工的心理健康等指标,对太极柔力球的健身效果进行客观评价,使太极柔力球这一健身项目有更科学、更合理的理论依据,并进一步发掘其独有的健身功效,为改善人民的健康水平特别是老年人群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