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茹宁 《江苏高教》2008,(3):24-26
"学术场域"是对大学学术活动作"场域"解读的尝试,本文详细探讨了大学学术场域的逻辑起点、构成及形成特征,这些探讨为我们深入理解"大学是知识中心"这一本体论命题,如何完善大学学术体制以及大学独立自治的功能与意义等,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
创新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机制研究是保持大学生党员先进性的一项内容丰富、体系严谨、结构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从场域视角切入,用布迪厄反思社会学的"场域—惯习"理论作为创新机制的研究工具,调研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外部场域因素和惯习因素,重点围绕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培训机制、管理机制和实践机制等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探索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大学校长在办学中生成其主体性的终极价值在于提升大学办学效益,办学效益的提升是围绕"知识文化"的剪裁与传播这条主线进行的。知识文化存在与传播的基本空间有政治场域、文人场域与民间场域三大场域,办学效益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大学校长办学中引领大学对存在于这三种不同场域的知识文化进行剪裁与传播来提高的。大学校长办学的主体性之价值以及大学教育活动的价值,在广义上都可恰如其分地反映和再现于对这三个场域的知识文化进行自主剪裁与传播的活动中。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提高,情商逐渐成为大学生成才的必备要素。从"大学之道"的视角讨论了"大学之道"与情商的联系,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对大学生情商的培养应从自我、他人、社会三个层面着手,按照提高认识、培养情商、完善人格、监督落实的步骤进行,形成一个完整的教育流程。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如何成才一直是社会众说纷纭的热门话题,而关于大学生如何成人、如何做人这一话题却少有人问津.本文以"精神成人"这一新概念作为逻辑起点,阐述了大学生精神成人的困境,并从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三个方面分析了造成困境的原因,最后把落脚点放在了大学教育的完善之上,希望通过完善大学教育,促进大学生精神成人.  相似文献   

6.
随着各种社会风险的加剧,许多大学生会产生悲观、抑郁、偏执、空虚、冷漠、安全感缺失、目标感缺乏、价值观混乱等存在性焦虑问题。文章以布迪厄的社会实践理论中关于场域、资本和惯习的论述为视角,深入研究大学生存在性焦虑这一复杂且普通的社会问题。对北京市高校2 31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存在性焦虑可以分为孤独感、价值感、意义感和安全感4个维度;在年级和父母受教育程度上,大学生存在性焦虑总体及各维度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和不同高校层次的大学生存在性焦虑在孤独感和意义感上存在显著差异;年龄、专业和家庭居住地差异下大学生存在性焦虑在部分维度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因此,从大学生“惯习”的调适与自我重构、大学“精神场域”的构建与“以人为本”的关怀、社会阶层差异的缩小与大学生“保护壳”的构筑3个方面为大学生应对存在性焦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忽视社区内部动态性活动的教育叙事研究已经使得教育研究者遭遇到瓶颈问题,这也会导致研究者与决策者在解决社区教育问题的时候处于信息失真的地位而导致策略错位。深入探讨社区教育场域的叙事模式有助于发掘社区教育场域的真相与意义,有效缓解理论困境,并使得教育文化研究获得现实的生命力。社区场域的教育叙事模式可以从三个研究视角进行教育叙事研究,即社会体系视角、社会冲突视角、社会场域视角。  相似文献   

8.
知识与幸福——关于知识价值的三个命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是知识的殿堂,大学生充满求知的渴望。那么,知识的价值何在?求知的目的何为?换句话说,为什么要上大学?寒窗求知能给我们带来什么?这是当下每一个大学生不断追问自己的问题,也是越来越为之困惑的问题。从苏格拉底的"美德就是知识"、到培根的"知识就是力量"、再到当下的"知识改变命运",这三  相似文献   

9.
大学时期是人生当中的关键期。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其心理健康问题也受到高度重视,作为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关键性因素之一的大学生社交焦虑问题以其时间持续之长、发生率之高严重制约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本文试图研究当前大学生社交焦虑现状,探讨出与我国大学生相适应的社交焦虑心理干预模式。  相似文献   

10.
焦虑已经日益凸显为大学生群体中的一个普遍心理问题,大学生焦虑研究日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因此,本文针对大学生的焦虑问题进行分析讨论,运用元分析的方法,对1988年-2008年20年间有关大学生焦虑的研究做一个整体的分析,得出一个总体的结论。本论文对那些运用元分析的理论、思路、专业元分析软件以及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别对性别、年级和生源地三个维度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和F检验,发现在平均水平上大学生的焦虑情绪与性别、年级、生源地无太大相关,并且大学生的焦虑水平在正常的范围之内。然而,我们不能忽视小部分有焦虑情绪的学生群体,在与焦虑情绪的战争中要严把关,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地进行下去,为国家培养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后备军。  相似文献   

11.
中国要实现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必须重视大学文化生态建设,实现大学文化生态治理。文化不同于文明,它总是与生态相辅相成,大学文化生态既是历史的,也是现实的。大学文化生态的演变常常会带来大学治理的变化,是历史与传承、创新与内生的统一。随着信息时代到来,大学形成了独特的虚拟空间场域,这既给大学文化生态带来了冲击,也为重构提供现实可能和新的治理路径。大学的精神网络是大学文化生态发展之魂,纵观两千多年来,大学发展变革的历史,大学精神都是大学的核心追求。在信息时代,大学文化生态治理逐步从抽象走向具体、从内隐趋于外显,依据场域理论,借助虚拟的"信息网络",构建大学的"精神网络",形成"教学文化场域""学术文化场域"和"管理文化场域"的"三域两网"分析构型将是大学文化生态治理架构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2.
存在焦虑是人类面临自身存在困境时的一种情绪体验.以大学生为被试,采用自编大学生存在焦虑量表对大学生存在焦虑这一心理结构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研究.结果表明:(1)大学生存在焦虑可分为四维度八因素,即存在焦虑由死亡与命运焦虑、无意义和空虚焦虑、谴责与内疚焦虑、疏离与孤独焦虑四维度构成,基本验证了布根塔尔的理论.(2)大学生存在焦虑量表共27个题项,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符合心理测量工具的要求,可以作为测量大学生存在焦虑特点及发展规律的工具.  相似文献   

13.
皮埃尔·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为翻译学研究提供了分析翻译产生与流通的整个社会关系的新视角。本文试图通过对布迪厄场域这一概念的解析,探究其场域理论是如何为社会研究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研究角度和思维方式的,指出场域理论试图打破以往的二元对立模式,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范式,进一步探索"翻译场域"概念的形成与发展,并且从翻译场域的逻辑结构、译者地位和斗争情况三个方面,对翻译活动跨学科与跨文化的特性为构建翻译场域所带来的问题进行一些厘清与反思。  相似文献   

14.
大学毕业生就业难使得大学生产生就业焦虑。本文从宏观经济、高校教育方向及大学生自身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就业焦虑产生的原因,提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焦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当今中国是一个文凭社会、学历社会,高考成为将来可能获得高学历、高文凭的主要实现途径,也是导致社会分化和社会流动的最重要手段之一。从社会学场域理论的研究视角出发,发现在高考激烈竞争的背后,是考生所处不同社会阶层场域对高等教育资源的争夺。因此,高考竞争中的弱势群体与社会结构中的弱势阶层存在着必然关联。这启示我们在探索高考制度公平性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从三个方面寻求解决路径:其一是增加对高考竞争中弱势群体的教育补偿,其二是建立多元化的人才评价标准,其三是增加弱势阶层的资本积累。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如何成才一直是社会众说纷纭的热门话题,而关于大学生如何成人、如何做人这一话题却少有人问津。本文以“精神成人“这一新概念作为逻辑起点,阐述了大学生精神成人的困境,并从家庭、社会和学校教育三个方面分析了造成困境的原因,最后把落脚点放在了大学教育的完善之上,希望通过完善大学教育,促进大学生精神成人。  相似文献   

17.
结合中国当前教育转型期的现状,借用有关教育社会学的理论对我国当前的大学生的社会位置进行阐释.基于学校场域以外的分析,发现大学生是一个边缘人,具有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双重性,游离在城市与农村之间,在生命分期之间徘徊,在多元评价标准之间生存.从学校场域内进行分析,发现在“成为大学生”、“作为大学生”和“告别大学生”这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8.
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使人们开始认识到文化作为"资本"的作用,农村背景大学生的最大弱势不在于经济资本而在于文化资本。大学场域作为权力场和学术场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同一场域至少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主流文化,农村背景大学生的文化劣势地位使其产生了复杂的场內位置感和对场內竞争标准公平性的怀疑。大学管理者要引导校园文化建设,需帮助学生认识大学场域,在经济帮扶的基础上重视非经济帮扶,从城市文化走向多元文化共荣,并认识到教育公平不仅仅是数量上的分配公平问题,更是互动中的关系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9.
在互联网时代,如何提升大学生政治鉴别力,是一个极具理论性与现实性的问题。互联网的发展,加速了自身向社会场域、多元场域、虚拟与现实二重场域的转化。与此同时,大学生作为政治鉴别主体,不仅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呈现出从个人主体性到主体间性的发展、从单向度到双向度的超越等特点。这一现时性变化,使大学生在互联网时代进行正确有效的政治鉴别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因而需要从"内炼"与"外修"两方面切入以寻找对策。  相似文献   

20.
在目前的大学公共外语教学中,存在着相当严重的口语焦虑现象,这在某种程度上妨碍了学生交际能力的发展及口语水平的提高.本文作者通过有关调查统计数据的详细分析,提出了一些关于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建议,并从分析学生在交际课堂教学中出现的口语焦虑入手,提出了如何弱化乃至消除学生口语焦虑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