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品牌微电影基于互联网平台,在品牌传播中的优势极为明显,而其在品牌构建中的特征与优势则是与微电影的艺术特质紧密联系的.本文基于品牌与微电影的捆绑形式对品牌微电影进行大致分类,并从品牌传播的五大基本维度出发,对品牌微电影在品牌塑造和传播中的优势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2.
微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微电影广告如雨后春笋般走入了人们的生活,结合品牌的商业理念和创意的电影故事构造,将微电影品牌和当前的价值观进行升华。本文在对微电影广告的发展背景进行分析后,就微电影目前的传播现状进行了解,针对传播特点展开具体分析,最后给出在复杂的网络背景下微电影广告的发展前景分析,在理论和实例结合中得出结论,对微电影广告的发展给出良好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赵源 《报刊之友》2014,(10):73-75
自2011年OPPO为其第一款智能手机OPPO Find量身打造的微电影广告《Find Me》问世以来,OPPO的微电影广告便受到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作为新媒体时代下一种新兴的广告传播形式,微电影广告对企业品牌的塑造和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微电影广告蓬勃发展之际,本文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进行观察和总结,提出微电影广告的营销策略,以求提高微电影广告的传播效果,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产品营销。  相似文献   

4.
自2011年OPPO为其第一款智能手机OPPO Find量身打造的微电影广告《Find Me》问世以来,OPPO的微电影广告便受到业界和学界的广泛关注。作为新媒体时代下一种新兴的广告传播形式,微电影广告对企业品牌的塑造和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当前微电影广告蓬勃发展之际,本文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进行观察和总结,提出微电影广告的营销策略,以求提高微电影广告的传播效果,从而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产品营销。  相似文献   

5.
宋瑜  李蓓 《今传媒》2014,(7):171-173
近年来新媒体冲击着原有的媒介生态,随之带来了营销手段与思维模式的改变。微电影营销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为媒介新格局下的品牌推广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结合近年来微电影营销的成功案例,探讨了微电影营销在现代品牌传播的不同阶段独特的优势及发挥的作用,以期帮助企业和营销人员更好地运用这一创新策略达到品牌推广的战略目标。随着新媒体技术和新一代消费人群的成长,微电影营销在品牌传播中的优势将会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6.
郭娟  胡晓峰 《东南传播》2015,(4):131-133
微电影广告在潜移默化地实现着品牌形象和企业理念的渗透和推广。微电影广告中的品牌传播策略主要有:内容创意的过程中以品牌精神与内涵的诠释为重;在制作过程中更重视内容的创新;在整个营销过程中,以消费者为导向,聚焦长尾市场,加强积极与消费者互动;在传播过程中以网络媒体为核心结合多种媒体的力量,共同传播品牌信息。总结微电影广告中的品牌传播策略,以期帮助企业更好地运用这一创新策略实现品牌推广并维护品牌生命力持续优化。  相似文献   

7.
吴扬 《出版广角》2016,(22):63-65
微电影广告是新兴的广告传播形式,是为了宣传某个特定的产品或品牌而拍摄的有情节的,时长一般在5-30分钟的,以电影为表现手法的广告.文章从微电影广告的定义、微电影广告发展的原因及微电影广告发展入手,从传播内容的创新、传播渠道的多样、传播受众的互动、低成本高效率等传播优势分析微电影广告之“不微”.  相似文献   

8.
李侦侦 《传媒》2016,(4):74-75
微电影广告作为一种全新的广告传播方式,在降低企业广告营销成本、拓展企业品牌发展空间等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贴近性、互动性、分享性和关联性四方面入手,探讨微电影广告传播的特征,以期进一步加深对微电影广告的认识,为企业微电影广告的设计提供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9.
“微”传播时代的微电影营销模式解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依托当前的“微”时代传播背景,以时下盛行的微电影为研究对象,从微电影的界定与特征入手,分析微电影营销的基本特性,进而总结微电影营销的模式,探索基于新媒体环境下的创新性品牌塑造与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0.
王东 《传媒》2015,(7):59-61
随着新媒体的崛起,兼具商业与艺术双重特性的微电影广告逐渐发展为广告营销的新模式.借助电影的拍摄手法,将品牌理念融入影片中,于无形中对受众产生影响,是微电影广告常用的表现手段.本文主要就微电影广告的营销模式进行研究,在深入分析微电影广告传播内容与传播渠道现状的基础上,着重从创意创新、内容组构与拓宽渠道三方面阐述微电影广告营销模式的发展策略,以深入挖掘微电影这一新型广告营销模式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鹏 《传媒》2017,(15)
在微博、微信、微电影的全面带动下,"微"传播时代正式到来,并集中表现在信息碎片化、传播主客体互动化、信息量冗杂化等方面,再加上眼球经济、粉丝经济、消费经济的三方加持,微电影广告一经出现便成为广告的主流载体,成为各大品牌青睐有加的新宠.对此,本文在微电影广告的品牌构建与传播方面进行了相关探究,并从五方面提出了微电影广告品牌形象的构建路径,以期为微电影广告未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长尾理论是网络时代兴起的一种新的营销理论,长尾效应贯穿于微电影制作、传播、销售以及衍生品开发的全过程。制作主体多元化,制作成本低廉化,微电影颠覆"二八"定律;传播内容丰富性,用户体验多样性,微电影受众趋于小众化;传播渠道多级化,传播效果裂变化,微电影需求曲线向尾部移动;销售渠道多样化,营收模式多元化,微电影利润趋于最大化;内容创意版权化,电商营销影视化,打造微电影全产业链。  相似文献   

13.
微电影诞生于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数字技术成熟发展的新媒体时代,已日渐成为大众接收信息、传播文化的最重要的媒介载体和艺术形式之一,并开始逐渐影响社会主流价值观。微电影不仅是一种新的艺术形式,也是一种新的媒介工具,它在弘扬主流文化和价值观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积极的作用。以当代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微电影与文化传播的关系,发挥微电影的媒介影响力和艺术感染力,对“清廉学校”建设及高校廉洁文化传播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万军 《视听》2016,(7):64-65
网络微电影是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产物,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受众的需要,弥补了传统电影的不足,拓展了艺术审美领域,完成了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融合。其艺术特性根据受众的接受习惯,倾向于文本碎片化、叙事微型化、创作精确化、传播指向化的特点。新媒体时代给微电影的创作提供了新的理论发展思路与实践创作路径,使微电影能够得到更大的发展,并能传播更多的艺术及经济价值。网络微电影的艺术渲染力也将逐渐充满文本,作为弥补传统电影的角色,开始影视艺术的"文艺启蒙"。  相似文献   

15.
彭雨晴  刘亮 《青年记者》2020,(12):76-77
微电影广告以电影作为表现手法,以产品或品牌作为第一角色或线索,以5-30分钟为时长,契合"短平快"传播、碎片化浏览的用户需求,"润物细无声"地深入展现品牌形象和理念。英国百年百货商店John Lewis从2007年的《Shadows》到2018年的《The Boy&The Piano》,连续12年发布圣诞微电影广告,凭借作品艺术价值打造品牌IP,不仅抢占了各类电视及网络媒体的播放时段,每支广告主题曲也都登上了最新"英国单曲排行榜"。该系列微电影广告已成为英国人的圣诞情结,更融入世界圣诞文化中。  相似文献   

16.
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国微电影广告已经步入了稳定发展期,微电影广告的年产数量日益扩大,虽然能引发受众强烈共鸣或取得预期良好传播效果的案例不多,但是,微电影广告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是品牌营销所看好的方式.本文从营销特点和营销方式入手,阐释微电影广告如何对品牌营销产生作用,以加深对微电影广告的正确认知.  相似文献   

17.
作为当前一种重要的新媒体形态,微电影在很大程度上迎合了人们对视频内容碎片化、即时性及个性化的诉求,同时又可进行品牌植入,发挥广告效应,构成有效的营销模式。微电影广告无论是在形式上、内容上、还是在传播渠道上都有所不同。了解微电影的生存及发展优势,探索其整合营销之道,将能够在更大程度上挖掘微电影的巨大商业价值,为互联网新媒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动力。  相似文献   

18.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微电影凭借自身优势成为时尚传播的新载体。本文梳理了时尚、传播以及载体的关系,归纳了微电影有利于时尚传播的特点,展望了时尚微电影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声屏世界》2012,(5):172
正因为相对于传统电影或是长视频,微电影更为贴合品牌传播的需求,因此,如今已经有越来多的品牌客户对微电影已经表现出愈加浓厚的兴趣,愈加体现出参与其中的热情。这种正在迅速增长的需求也在一步步地推动微电影产业链的拓展和延伸,并最终走向成熟。据权威数据表明,微电影到2014年将可能达到10倍的增长空间,我国微电影产业价值将在未来五  相似文献   

20.
吴丹  赵江 《中国出版》2015,(6):32-34
在互联网时代下由于破碎化的时间带来的社会阶层的多元裂化,最终导致广告传播方式的变革和微电影广告的出现。微电影广告的传播主体是品牌广告的发起者,其主要是通过两种方式传播:一种是借助视频网站、社交网站等形成关系网络,最终形成裂变式传播;另一种通过微博等方式进行传播,与复杂网络信息的传播模式相同。这两种传播模式相互补充,为微电影广告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