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楚国建立的权县,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县。楚国首创县制,是有着特殊的社会动因的。这既是春秋时期楚国争霸战略的需要,又是权县重要的军事战略位置所决定的。楚国成功的推行县制,为中国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的创立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楚国很早就是人治与法治相结合的社会,也是中国古代实施法治较为成功的诸侯国之一。其中,楚国国民法律意识强烈、能够严格执法等法治经验对当代中国实施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作为有独立社会地位的士阶层在楚国形成于楚庄王至楚惠王时期。这一时期楚国的土地制度朝向私有化方向发展,县制和封君制的推行,私学兴起,为新兴士阶层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士阶层的形成对楚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他们关心国家命运,积极参与政治,促使楚国吏治清明;开创了独具特色的学术流派——道家学说;明辨时务,变法图强。  相似文献   

4.
楚国人才任用的得失对当今中国具有重要启发作用:留住并用好本国人才,同时大力引进重用他国人才,尤其是一流甚至是超一流人才,这样中国才能更快地走上富强之路,更早地建设成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孔子处在兵燹为害、列国争雄的春秋时期,社会的转型引起了人们对人才的重视,孔子的人才思想自成体系,是其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识到贤才对于治邦安民的重要性,最先提出了"举贤才"的治国方略。在教育实践中,他对人才做了层次类型上的分类,重视对人才的培养、选拔与任用,主张以德才兼备作为人才培养的标准,强调不拘一格选拔人才、知人善任、无求备于一人、因材任使。孔子的人才思想奠定了我国古代"任人唯贤"人才思想的基础,对历代人才的培养、选拔、任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对今天社会各领域人才的选拔与任用以及学校教育对人才的培养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文章认为,科举选官制度的创立不仅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学术、文化乃至社会风气等产生了积极影响,而且对世界文明做出了贡献,开创了近代文官制之先河.然而,由于科举制度本身的缺陷,它对中国古代社会也产生了许多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人事制度即指中国古代的官吏管理制度。中国古代官吏管理制度一般认为经历了商周的世卿世禄制、战国秦汉的察举征辟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及隋唐至明清的科举取士制几个阶段。隋唐至明清时代是古代人事制度的成熟时期。就古代人事制内容而言,包括中国历代王朝的设官分职制度、官吏的选拔任用制度、官吏的培养训  相似文献   

8.
刘海琴 《中文自修》2004,(10):50-51
提到“皇帝”,可能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被“山呼万岁”的古代君主。但是,人们是什么时候开始用“皇帝”来称呼君主的呢? “皇帝”始于何时? 最早称“皇帝”的是秦始皇。在此之前,夏商周三代的君主既不称皇也不称帝。如大家熟悉的商纣王、周武王等,都是称王。值得注意的是,在甲骨文中,“帝”字很常见,但是从采没有用来指人间的君主的意思,而是指“上帝”,是天神的称号。春秋时期,在南方的楚国率先自称“王”,表示和周王分庭抗礼。到了战国,大国如魏、韩、赵、燕、齐、楚、秦等,都先后称王。发展到后来,势力强大的君主不满足于称王,竟然将过去专指天神  相似文献   

9.
人是人类历史的缔造者,是社会的主体。在人类发展史上,人在社会中的实践活动直接推动和影响着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各个方面的人才在国家和社会中的历史作用是不容忽视的。中国历代都很重视人才的任用,人才的选拔,人才的培养。中国先秦时期已经认识到了人和人才的重要性,这段时期的用人思想对于我们正确看待人才在社会中的价值有一定借鉴意义,有助于我们结合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来看待人才的社会价值,正确对待人才的素质培养、选拔和任用,使人才更好的为国家和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公务员制度的特色与创新——从比较法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公务员的任用,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和民族的强弱,中国是世界文官制度的发祥地,经过几百年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不断丰富和完善了公务员管理制度。比较借鉴西方现代公务员范围、分类、录用、任免及救济制度,创立中国特色的公务员制度是推进中国法治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1.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约生于公元前580年左右.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曾问礼于老子,可见其当在孔子前.著道德经五千言,内容极其丰富,为中国哲学史首创.  相似文献   

12.
楚庄王是春秋时期楚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最有成就的君主。在位期间,他坚持崇尚礼乐、以夏化夷的开放发展战略,实施任人唯贤、知人善任的科学人才方针,秉行威德并重、德法兼施的执政方式,使得楚国成为了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总结、探究楚庄王的治国智慧,不仅可对楚国乃至中国古代政制发展有进一步的认知,而且对当代政治也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
宋代强化君权、重视文教、经济文化发展及社会阶级和阶层的变化,对当时科举考试制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之与前代相比,表现为考试性质由资格考试变为任用考试、科举取士取消门第限制、录取名额巨增、选拔人才质量更高、考试防弊严密、中央集权制在科举考试中得到强化等诸多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4.
考察整个人类社会从原始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选拔人才的历史,可以看出这么一个规律,即:资本主义社会以前,人才的选拔主要靠外部任用。如原始社会的推选制,奴隶社会的分封世袭制,封建社会的委任制等都是如此;与此相反的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人才  相似文献   

15.
宋代强化君权、重视文教、经济文化发展及社会阶级和阶层的变化,对当时科举考试制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使之与前代相比,表现为考试性质由资格考试变为任用考试、科举取士取消门第限制、录取名额巨增、选拔人才质量更高、考试防弊严密、中央集权制在科举考试中得到强化等诸多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6.
古代太原商人就是晋商。与徽商齐名的晋商,有着世代经商的强烈自觉意识和敢为天下先的商业改革举措。且不说属于生产力提高范畴的已经誉满全球的票号汇兑业是世界首创,单就神奇创新的属于生产关系改革范畴的人股(顶身股)制度——共有共营共享制的创立和成功实践,就值得我们认真深入地探讨和思索。“读史使人明智”,晋商企业的共有共营共享制,足以给我国目前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工作提供十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建设法治中国最重要的就是要建设法治社会。而软法是法治社会不可或缺的元素,应当根据法制统一的原则,把民间规则等整合为软法,并纳入国家的法治体系,使其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以适应复杂多元的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并回应法治中国的新要求。软法与国家法治体系整合的基本要求,是在全社会树立法治思维,并在此基础上,制约软法、保障软法的实施。软法与国家法治体系整合的途径:一是创立软法制定与实施的程序规则,作为与国家法治体系接轨的桥梁;二是完善软法实施的组织机构体系,并与国家法治体系执行系统接轨。  相似文献   

18.
胡世红 《文教资料》2009,(16):171-172
音乐师范教育担负着为我国基础音乐教育发展培养高素质音乐教育人才的重任.为使培养出采的音乐教师适应社会和时代的需求,培养出具有探索和创新精神的学生,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育系的教师创立了"双导师"制,运用于教学中,取得了很好效果.本文对"双导师"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东周时期的楚国是一个比较重视以法治国的国家,其法治经验丰富,成效显著,被称为"国法行而纲纪立",为楚国成为"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经梳理总结,其法治经验主要有:法与时变,执法以严,刑德并重,法在人心。在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高潮中,进一步审视东周楚国的法治经验,无疑可以得到许多有益的启示:加强立法,努力提高法律质量;严格执法,致力实现法治公平;重视德治,积极夯实法治基础;抓好普法,大力营造法治氛围。  相似文献   

20.
林志聪在《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第2期《中国古代民权对官权的监督制度及其启示》一文中指出,公元前403年,魏文侯任用李悝为相,李悝首创举报制度,举奸揭凶、惩污治吏,在偏僻的街道设“蔽竹”,检举人可以把写有检举信息的竹简投进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