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解娟 《新闻世界》2014,(10):63-64
电视真人秀节目在国内发展方兴未艾。《爸爸去哪儿》作为国内首推户外亲子真人秀节目,自开播来收视率遥遥领先,其关注度和讨论度都很高。本文将立足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形态和特征,分析2014年播出的《爸爸去哪儿2》的成功与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2.
庄屿瑞 《东南传播》2011,(8):163-166
真人秀节目源于西方,经过本土化改造着陆于中国的社会文化环境,吸引了大量观众,获得了较大影响力。由于文化工业、消费主义及后现代主义文化思潮在中西方呈现的不同特征,使这种根植于西方文化的节目类型在国内引发了“低俗化”的争议,产生了中国语境下的“文化不适应”。本文通过对中西方真人秀节目低俗化批判的比较和梳理,从文化分析的新视角对于其产生背景、批判根源、发展趋势等进行了完整的论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3.
国内首档网络自制户外真人秀节目《侣行》的剧场版进驻央视一套,并获得骄人收视率。此档打破国外户外真人秀版权垄断的节目,记录了"极限情侣"实践梦想的故事。央视引进该节目,不仅提升了收视率,也实现了其软实力的扩张。真人秀节目《侣行》的播放,对央视改版而言是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探索。  相似文献   

4.
2014年是国内户外真人秀节目"井喷"年,各种形态、各式内容的节目层出不穷。关于户外真人秀节目外景地的选择,可分为城市和农村地区,一直以来,农村出现在媒体中的频率明显少于城市,如今,户外真人秀再次把目光聚焦农村。电视作为一种以影像传播为特长的媒介在塑造景观的过程中有重要作用。本文梳理近年来我国户外真人秀中展示农村景观的内容,分析户外真人秀制造的"农村景观"的特点,并试图弄清楚它们如此建构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冯莉颖 《东南传播》2012,(9):185-187
在国内纷繁的综艺节目舞台上,近几年内越来越火爆的节目多是对从国外引进的真人秀节目改造后的节目。在众多引进的节目中,引进自比利时的真人秀节目《年代秀》因其狂欢的游戏精神、竞赛的叙事规则、消费的话语逻辑、差异化生存策略和全综艺的外在形态等成功的移植与本土化改造,符合现今消费主义文化的社会背景和广大观众的审美趣味,广受欢迎。本论将从《年代秀》的娱乐机制与叙事策略入手,分析其成功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中韩两档户外竞技类真人秀节目在类型选择、节目制作与文化传播的分析比较,探索我国电视真人秀节目未来的发展趋势与突破路径,即重视创新、注重本国优秀文化内涵的传播、优化节目制作。  相似文献   

7.
惠慧 《声屏世界》2017,(3):42-43
自20世纪90年代起,真人秀开始作为一种独立的电视节目形式出现在电视荧屏,当下户外真人秀节目已经成为各大电视台炙手可热的收视王牌.一档成功的户外真人秀节目必定有着考究的叙事结构和巧妙的叙事策略.因此,本文通过对真人秀节目中叙事视角的构建进行分析,以期探究出当下中国户外真人秀节目叙事视角的特点,并对同类型节目的创新优化提供一定的借鉴,提高户外真人秀节目的叙事技巧和叙事品质.  相似文献   

8.
当前,中国户外真人秀电视综艺节目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而韩国作为时尚潮流的先锋,在打造户外真人秀方面更独树一帜。中韩两国有不同的地理和社会环境,文化必然有差异。由于中韩两国在历史上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化也有相似的部分,①使得它们的户外真人秀之间存在着先天的可比性。韩国的户外真人秀节目相较中国发展更加迅速,类型更加多样化。  相似文献   

9.
真人秀是长盛不衰的电视节目,近两年来,明星户外真人秀节目异军突起,成为各大电视台和视频网站的新宠儿,特别是在网络时代背景下,明星户外真人秀的播出和网络实时讨论更是达到一个"全民狂欢"的地步。本文从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出发,分析让各大卫视花重金打造的明星户外真人秀节目,探讨二者之间的契合点,并尝试提出引导其良性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祝阳  胡悦 《新闻知识》2015,(4):78-79,22
2014年,电视户外真人秀节目掀起了一次又一次收视热潮,成为荧屏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随着湖南卫视明星亲子户外旅行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创造收视奇迹以来,江苏卫视推出大型户外真人商战节目《赢在中国碧水蓝天间》,打破财经类节目的收视纪录。由此,各地方卫视纷纷加入户外真人秀节目的制作和播放,掀起真人秀节目的狂潮,如江苏卫视《明星到我家》、浙江卫视《奔跑吧,兄弟》、深圳卫视的《极速前进》等等。本文将基于电视户  相似文献   

11.
姜慧芳 《今传媒》2016,(12):104-105
明星户外真人秀节目作为当下荧屏的热播节目形态,普遍存在过度娱乐化现象.在"限真令"的政策影响下,研究加强文化内涵和原创动力的模式及方法是这类节目的重要议题.湖南卫视原创的《偶像来了》第二季更名为《我们来了》,更加注重文化内涵的传播,取得了良好的节目效果.通过对《我们来了》的内容和形式进行个案分析,梳理出节目的文化传播策略,为当下明星户外真人秀节目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大众传播的全面繁荣,中国传媒业的传播理念、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也催生了电视媒体泛娱乐化的热潮.在消费主义、享乐主义的带动下,电视真人秀节目也难逃其害,呈现出媚俗化和同质化的趋势.文章从泛娱乐化时代下中国极具代表性的真人秀节目入手,梳理国内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概况,探析职业伦理视阈下电视媒体运作方式与社会伦理间的冲突,从而为当代真人秀节目健康、有序的发展提供理论参照.  相似文献   

13.
试论户外真人秀节目中的快感文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洁琼 《今传媒》2016,(10):88-89
近几年的户外真人秀节目数量逐渐增加,形式花样翻新,节目中对嘉宾生活的展示、轻松的游戏设置等内容为受众提供娱乐享受,满足受众窥视、游戏和狂欢的快感。但其霸屏之势以及对社会、受众产生的影响,使我们不得不认审视这一电视文本。文章借助相关大众文化理论,从窥视的快感、游戏的快感和狂欢的快感三个层面,分析户外真人秀节目如何为受众提供快感,并反思其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的缺失。  相似文献   

14.
2013年10月11日湖南卫视户外明星亲子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一经推出便夺得同时段收视第一的好成绩,同时也引发了媒体网络对于该节目的高关注度和高讨论度,不得不说这档节目取得了成功。本文试图从传播理论的角度对这档节目的成功之道进行探析,分析其给中国户外真人秀节目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文化商品的消费比例越来越高,真人秀作为一种影像文化,已经在同质化的竞争中变得越来越低俗化。但2013年,《爸爸去哪儿》节目的引进,改变了国内沉闷的真人秀节目市场。笔者以《爸爸去哪儿》为研究个案,探讨其叙事主体、叙事动力的设置,为其他真人秀节目提供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6.
夏枫 《视听》2018,(11):23-24
由于偶像文化的盛行,又因近年来观众对真人秀节目的喜爱,随即产生了偶像养成类真人秀节目。本文以韩国综艺《produce101》系列节目为例,通过解析此节目的制作模式和特色,对比国内节目进行分析,提出对目前国内偶像养成类真人秀节目制作方式的一些思考和未来发展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作为典型的娱乐性节目,电视明星户外真人秀节目最基本的功能便是给观众带去精神上的游戏狂欢,也就是让观众尽情的"笑",在其传播过程中充分地表现出了狂欢化效应。本文将从栏目本体内容、明星身份、字幕娱乐化、全民性参与几个角度对具体的明星户外真人秀节目狂欢化表现进行探究。对时下的明星真人秀节目为何能够如此盛行、繁多的深层原因作出阐释。对相同类型的电视节目如何进行下一步发展提供可执行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真人秀节目在国内如火如荼的发展,它的缺陷与弊端也日渐突显。真人秀来源于西方,它的意识形态主要是西方的,与中国的传统文化与审美习惯发生碰撞之后,必然产生一系列的矛盾。本文将以真人秀节目类型为文本,从理论到实践,对国内主要的真人秀节目进行比较,并对真人秀的发展与创新做简单的预测。  相似文献   

19.
张卓 《今传媒》2016,(5):110-112
从《老大哥》《幸存者》到《学徒》《全美超模》,户外真人秀在国外无疑是最热门的节目类型之一.这些节目以不间断拍摄的方武力求全面的展现参与者在活动中的行为和心理,因而被认为是“最接近真实的show”.近十年来,国内陆续引进、原创了一系列户外真人秀节目并取得良好反响,而《应在蓝天碧水间》《变形记》《爸爸去哪儿》等一系列节目的成功,更是给“泛娱乐化时代”的荧幕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  相似文献   

20.
真人秀节目自诞生之日起,就深受大众喜爱,其巧妙的叙事构架,广泛的明星效应,激烈的竞争冲突看点都紧扣着观众心弦。我国自2000年引入户外真人秀后反响热烈,在引进国外优秀真人秀节目进行本土化改造过程时,"体验"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形式,在虚拟的户外环境中让明星进行真实体验表达直观感受,由此吸引观众。引进的"户外求生类"节目在我国纪录片与真人秀领域之间很难界定,亦不符合受众心理需求,播出后也尽遭批评指责,可以说"求生类"的节目在放送后并未达到理想效果。本文认为,我国电视综艺节目的黄金时期已悄然退去,取而代之的是互联网下的综艺娱乐真人秀,本文通过分析现有"求生类"节目的生存环境、受众心理、传播方式等内容,探究"求生类"节目在我国现今存在的危机与挑战,对比分析《荒野求生》与《跟着贝尔去冒险》两档节目收视效果差异,以帮助我国体验式真人秀走出发展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