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是什么?我曾经这样百次问自己。曾经以为,语文就是教学生读好课本中的一篇篇课文。  相似文献   

2.
写作与语文     
【作家手记】我是从小学三年级起开始喜爱语文的,因为数学仅以对、错为标准,而语文的标准还联系着初级美学。每一个汉字的书写过程,都是一次结构美学的经验过程。我清楚地记得三年级语文课文中有一篇散文《山羊和狼》:山羊妈妈出门打草,临行叮嘱三只小山羊,千万提防着大灰狼,别被它骗开了门,妈妈回来敲门时会唱一支歌:“小山羊儿乖乖,把门儿开开,妈妈回来了,妈妈来喂奶……”那是我上学后学的第一个完整的故事,课文的内容是那么地吸引着我。我手捧着新课本,蹲在教室门外看得入神。语文老师经过时,她好奇地问我看的是什么书?…  相似文献   

3.
著名作家梁晓声从小就爱学习语文,他总是在未学习新课文之前,做到预习,自觉提前阅读理解课文。他在三年级时,语文课本中有一篇课文是《山羊和狼》:“山羊妈妈出门打草,临行时叮嘱(zhǔ)3只小羊,千万提防着被大灰狼骗开门,妈妈敲门时会唱如下一支歌:小山羊乖乖(ɡuāi)/把门儿开开/妈妈回来了/妈妈来喂奶……”这篇课文是梁晓声上学后,要学的第一个完整故事。他手捧(pěnɡ)新课本,蹲在教室门外看得入神。语文老师经过,好奇地问他看什么书?见是语文课本,就眯起眼注视了他几秒后,什么也没说,若有所思地走了。几天后,老师在开始讲《山羊和狼》…  相似文献   

4.
每逢实习之前,常有一些学生问:怎样去钻研一篇小学课文?根据我指导实习的体会,要钻研一篇小学课文,必须从课文整体出发,弄清与课文有关的四个问题,即:(一)这篇课文写了什么?(二)怎样写?(三)为什么这样写?(四)作者的写作目的或编者编入教材的目的是什么?下面以《珍贵的教科书》(六年制小学语文课本第七册)一文为例来谈。 (一)这篇课文写了什么?这是问课文内容。  相似文献   

5.
黄兴安 《师道》2013,(4):52-52
幸福是什么?有人说幸福是一个谜,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有一千种答案。那么,我的答案是什么?我在苦苦地追寻……《天游峰的扫路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课本中一篇普通的课文,我却对它情有独钟。这份独特的情感源于文中那位老人———他  相似文献   

6.
课本乃教学之“本”。语文课本是由一篇篇课文组成的,它们是语文教学的依据和凭借。因此,学好、教好每一篇课文当是语文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也是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应该让学生从自学课文做起。现行语文课本,自读课文的比例非常大,目的也就是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可是,很多学生面对一篇课文,却无从下手,不知应该学些什么,不知应该掌握些什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学课文的能力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指导学生用如下几“招”,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8.
语文是什么?当我扪心自问时,我却一时找不出该用怎样的语言来描述。曾经以为她是认认真真带领着学生读好每一篇课文;曾经以为她是听说读写,字词句段篇;曾经以为她是热爱语言的情感,运用语言的习惯……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她有着极度灿烂的历史,每一个人关于语文都会有自己的解读,每一个语文教师都  相似文献   

9.
管建刚 《人民教育》2012,(21):40-42
指向写作:阅读教学的新阐释语文学习中,课文的阅读与一般的阅读有着本质的区别。我的阿弟,初中没毕业,补考后拿到了毕业证。他看报纸,少有看两遍的,我问他看得懂吗?他很不屑地说"这有什么难的"。而小学课本里的一篇课文,长至千文,小学高年级学生自读3遍,90%以上也都能懂。  相似文献   

10.
中学语文课本这次修订后,增加了课文篇目,如初中由原课本每册的30篇增加到40篇,其中讲读课文每册20篇,自读课文每册20篇。新增课文大都是自读课文,以初中语文一、三、五册新增加的41篇课文来说,就有39篇是自读课文。自读课文分为课内自读课文和课外自读课文两类。“课外自读课文没有提出教学重点。”(见《初级中学语文课本修订说明》)为此,就部分新教材加以提示并配上练习题,请参考。  相似文献   

11.
理文路·嚼词句·悟中心新增课文《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设计湖北吴碧文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小学语文课本第八册第20课《她是我的朋友》是一篇新增课文,叙述了这样一件事:在战争时期,孤儿院的孤儿阮恒为了挽救受伤的同伴,毅然献出了自己的鲜血,挽救了同伴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虚假的课文     
我先要具体地分析一篇小学课文。诗体课文《信》,载于上海版《小学语文》三年级课本上册,要求学生背诵。课文没有署作者名字,据教材末页编者后记,应为编写者自创。  相似文献   

13.
课本不仅是教和学的依据,而且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依据。课本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鉴于部编语文课本至少还要试用两三年;新课本还不可能很快编好,因此,我仅就这套课本可以马上动手加以改进的几个问题,说一说自己的意见。一、选文要增加全套课文总数在三百篇左右,约每册有三十篇文章,其中大多数是讲读课文,少数是阅读课文(约占五分之一)。为了使学生具有现代语文的阅读能文和写作能力,具有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那么课文的数量就显得少了。至少是可供阅读的课文量是太少了!  相似文献   

14.
今年秋季,全国普通中学将使用人教社新修订的中学语文课本。这套新课本既保持了原来综合型课本的特点,又有了较大的改进。新课本除语文教学大纲规定的190篇基本课文外,还有三分之一左右是新课文,对教学大纲中提出的各年级立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听说能力训练的原则要求,也作了具体落实。新修订的通用初中语文课本中共收入了240篇课文,其中新课  相似文献   

15.
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主要是指课本分析。中学语文教材分析既包括全套语文课本的分析,又包括一册课本的分析,还包括一篇课文的分析。这里谈一篇课文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正>不管你承不承认,在中国,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编选大都是政治。七零后有一个共同的记忆,小学语文课本中曾经学过一篇课文《朱德的扁担》,但在某个历史时期,这篇课文曾经题为《林彪的扁担》,然后又到了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这篇课文题目神奇地恢复为《朱德的扁担》。如果对比一下新中国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并作一番研究,一定非常有价值。语文教  相似文献   

17.
笔者对语文课的新思考是从学生的一篇日记开始的:老师,我真的不喜欢语文课,但我非常喜欢语文课本。每当新学期开始,捧着那一摞新课本时,我最先翻开阅读的便是语文课本。大多时候,我会一口气读完它,并在之后的几天里反复品读喜爱的文章,甚至上书店去购买作者的其他书籍来“悦读”。  相似文献   

18.
一、通用五年制小学语文高年级教材,安排的三十二个训练重点,是怎样体现学习语文和认识事物相结合的?在进行基本功训练的时候,应该如何处理?学习语文和认识事物相结合,是通用五年制小语课本的一个显著特点.这个特点也明显地体现在高年级重点项目的编排上.翻开课本,可以清楚地看出两条线索,一条是学习语文,一条是认识事物.诸如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文章的中心、层次,文章的思想感情等等,这些都是从学习语文的角度提出的.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分清事物和联想,事物的联系,事物和环境等等,这些都是从认识事物的角度提出的.这两条线索互相交叉,有机地统一在整个基本功训练的过程中.它们的联结点就是重点项目所体现的每组课文.因为课文,是作者通过语言文字对客观事物的  相似文献   

19.
一本学期高小语文课本中新课文很多,旧课文仅占四分之一左右。这套课本有两个主要特点:第一、文艺性加强了,新选的都是文学作品;第二、新选的课文篇幅大多很长。拿高三册来说,课数虽然比旧课本少了十课,但全册字数反而增加了一万左右。旧课本中较长的课文如“开国大典”,一篇分三课,共约一千九百字,修订後的课本中二千字左右的课文很多,个别课文如“小社员”“三封信”等,第课长达五千多字。选用这些篇幅较长文艺性很强的课文,我认为有下列几方面意义: 一、可以通过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的人物形象更好地贯彻思想政治教育。旧课本因为受字数的限制(一般文艺故事都只在七八百字左右),课文情节比较简单,人物形象比较乾枯,这对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徵来贯彻思想政治教育是不利的。儿童的特徵是:越是内容  相似文献   

20.
一、课前开放以蓄势1 .开放内容。心理学研究表明 ,儿童对新鲜的事物怀有强烈的好奇感。而好奇心总是与求知、探究、发现、获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开学初 ,新课本一到手 ,学生们便迫不及待地翻阅 ,看课文 ,看图画 ,真是饱览一番而后快之。教师即顺应学生这一心理需求 ,倡导他们逐组逐篇浏览阅读、探究、发现。饱览之后 ,他们又有了不吐不快之感 ,急于把自己的体会、发现与别人交流。于是 ,教师组织他们开个读书会。他们便话闸大开 ,滔滔不绝 :这册课本共有多少篇课文 ,分成几组 ;共有几个基础训练 ;这些课文写了什么人 ,什么景 ,什么物 ;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