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第16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刊登在2005年11月16日《文汇报》上的消息《“院士崇拜”不可过度》一文,荣获消息二等奖。这篇消息获奖并成为大家学习的新闻精品,是记者敢于直言,客观准确报实情、讲真话的结果。记者的这种精神,是值得新闻界同行称道和学习的。  相似文献   

2.
在第16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刊登在2005年11月16日《文汇报》上的消息《“院士崇拜”不可过度》一文,荣获消息二等奖。这篇消息获奖并成为大家学习的新闻精品,是记者敢于直言,客观准确报实  相似文献   

3.
在第16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刊登在《文汇报》2005年11月16日上的消息《“院士崇拜”不可过度》一文,荣获消息二等奖。这篇消息的获奖并成为大家学习的新闻精品,是记者敢于直言,客观准确报实情、讲真话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文汇报》005年11月16日刊登的消息《“院士崇拜”不可过度》,荣获第16届“中国新闻奖”消息二等奖。采写这篇消息记者敢于直言,客观准确地报实情、讲真话,这种精神值得新闻界同行称道和学习。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我在光明日报头版上接连发表了几篇短评,如《名片上的变化》、《手机、传呼机:不要扰乱会场》、《莫往会议里“注水”》,受到报社领导和一些读者的好评。其实,我已在光明日报上发表过近百篇这类文章了。有人戏称我为“全能记者”。我说,“全能记者”我还不敢当,但我一直把当一名“全能记者”作为自己的追求目标! 我想,体育比赛中有“个人全能”,当记者也要争取当个“全能记者”。从跨入记者行列那天起,我就朝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当记者,固然要以采写消息和通讯为主,但仅仅会写消息和通讯还不能算一个优秀的记者。新闻…  相似文献   

6.
今年3月至6月,我获得了第三届《财经》杂志奖学金的资助,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进行了为期3个月的学习培训。该项目自1999年启动以来,迄今共资助全国各地媒体记者共30名,我是西北地区第一个获此机会的记者。据了解,这是全国首个免费培训记者的奖学金项目。由别的媒体掏钱,到北大学习,这件事在当地新闻圈引起不小的震动,许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有人打趣说: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怎么让你抢到了?而我的回答是:“馅饼”掉在有准备者手中其实我关注这一项目已有两年了。去年初,我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了这样一条消息:“《…  相似文献   

7.
一、消息写作中可否有议论消息是一种最基本的新闻体裁,是报纸、广播。电视新闻大家族的主力军。其显著特点是靠事实说.话。消息作品靠事实说话无庸置疑,但是消息写作中要不要有议论成分呢?这一问题一直是新闻界争论的话题。新华社高级记者、新华社新闻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孙世恺在《“画龙点睛”需妙笔》一文中说:“消息有点议论,是新闻报道发展的历史和读者的要求……”复旦大学新闻系教授叶春华在《新闻业务基础》一文中写道:“我们强调新闻必须用事实说话,这并不等于说,我们一概排斥议论。”解放军报社新闻函授中心教材《新闻写作…  相似文献   

8.
有感“吃了饭的消息不发”陈升钧新华社有位在加拿大学习的研究生到《多伦多时报》实习,跟随一位老记者到一家新开张的饭店采访,写了一条消息交给总编辑。总编辑首先问他们在那里吃饭没有?他们说吃了。总编辑没吭声,从口袋里掏出钱,然后写了张条子:某某饭店经理,我...  相似文献   

9.
在新闻写作上,早先有一种说法:“要把读者看作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如今,有些记者、编辑好象把读者看作什么都“知道”的人了。我近来读报,就一连碰到好多“不知道”。有这么几条消: 《国际二手设备洽谈会在杭州开幕》。什么叫“二手设备”?消息里没解释,我这个读者“不知道”。《我国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二》。第一是谁?消息里没交待,我这个读者“不知道”。《台湾“迷你猪”身价大涨》。“迷你猪”是何物?消息里没说明,我这个读者“不知道”。  相似文献   

10.
在新闻写作上,早先有一种说法:“要把读者看作什么都不知道的人。”如今,有些记者、编辑好象把读者看作什么都“知道”的人了。我近来读报,就一连碰到好多“不知道”。有这么几条消息:《国际二手设备洽谈会在杭州开幕》。什么叫“二手设备”?消息里没解释,我这个读者“不知道”。《我国煤炭产量居世界第二》。第一是谁?  相似文献   

11.
刘保全 《新闻三昧》2008,(1):108-109
刊登在《科技日报》2006年4月11日的消息《地学科研愁的是“没人花钱”》一稿,在第17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被评为消息二等奖。这是记者从“地质人才培养座谈会”上捕捉到的一条“鲜活大鱼”。这篇消息之所以能获此殊荣,我认为主要在于它有如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2.
11月6日《华商报》“都市新闻”刊发一条《员工灶上煮狗食副总不赔礼员工告上庭》的消息报道。两天之后,我报新闻中心给编辑中心发过来记者采写的这条消息,很显然这条新闻已滞后,尽管消息的内容比《华商报》刊发的消息还要详实些,编辑中心还是把稿件退还给了采写的记者。接过被“枪毙”的稿件,记者感到十分委屈,这是个典型“共源性”新闻,早报记者和《华商报》记者是同时得到新闻线索的。11月6日是周末,正赶上我们休息没有报,所以让《华商报》抢先发稿了。《华商报》抢先发稿,俗话说“抢先上市的果子未免有些酸涩”。对类似…  相似文献   

13.
1976年10月,英国《每日电讯报》驻京记者魏德从英国大使馆中国雇员处获悉“四人帮”被粉碎的消息又找到中国有关方面进行核实。回答是:“无可奉告。”凭着记者的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14.
吴旭 《青年记者》2005,(11):63-64
《扬子晚报》9月14日的上午A21版登载消息《本报记者昨晚获权威证实春晚总导演还是郎昆》,可在当天的下午B5版又登消息说《王炳森拿下春晚导筒》。上午的记者是“尚清”、“杨文”两个人的名字,下午的记者变成了“易东方”一个人。  相似文献   

15.
“避短”不如“补短”尹果凡笔者所在单位一位青年记者在申报主任记者时,由于缺少新闻学方面的论文,一连报了三年均未能如愿。去年他下决心学习钻研论文写作,从生活中挖掘题目,陆续在《中国记者》等新闻专业刊物上发表了七篇论文,今年在评职称时顺利地通过了评审。从...  相似文献   

16.
据《新闻出版报》载:一位在加拿大学习的中国学生,在《多伦多时报》实习时,到一家新开张的饭店去采访,回来后写了一条消息交总编辑。当总编知道他的记者在那家饭店吃了饭,就把那篇稿退还了,说:“吃了饭的消息不能用。”在众多的行业中,我们的新闻界过去一向以进行公正的舆论监督令人肃然起敬。可现在也受到了歪风邪气的侵袭,患上了社会传染病,其最突出的表现是搞“有偿新闻”。例如:参加新闻发布会、开业典礼、周年庆  相似文献   

17.
《四个老兵的心里话》与《中国硅谷:“劳动和劳动价值”有新说》两篇记者调查,在《解放军报》和《中国国防报》刊发后,引起一些媒体的关注,受到从总部到基层的普遍好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和《中国新闻出版报》等分别摘播报纸或刊发消息,称“这是深入学习‘七一’讲话、进一步统一思想的好教材”,是“一篇难得的好报道”,是“深化《讲话》的一次成功的新闻实践”,是“用新闻手段宣传《讲话》精神的一个贡献。”作为这两篇调查的作者,重读两篇作品,回顾采写过程,感到一个最深切的体会是:用新闻手段宣传重大…  相似文献   

18.
站在全局的高度———我们是怎样组织“学习篇”系列报道的人民日报经济部“学习篇”发表以后从8月5日起,人民日报在一版《展示新成就迎接十五大》专栏,推出了“学习篇”,连续刊登6篇记者述评(《最大的国情》《根本的任务》《无悔的选择》《基本的国策》《多样的形...  相似文献   

19.
常听到地市县报的记者感叹:自己所处的地域狭小,“精品”资源短缺,问鼎中国新闻奖难于上青天,能拿几个全省的新闻奖,就不错了。从这些记者的“牢骚”中,我深深感知他们崇高的敬业心和夺大奖的成就欲。诚然,地市县级报纸的记者与省级、中央级新闻单位的记者相比,出“精品”的资源相对少一些,夺大奖的困难(也可以说是制约因素)相对多一些。但我从实践中体会到,记者不写批评报道,给自己戴“紧箍咒”,给自己“缠足”,只栽花不栽刺,是“精品”少的一个重要原因。笔者采写的消息《“告别三峡游”害了“三峡游”》,有幸获得199…  相似文献   

20.
新闻作品风格,是报纸所必需的,记者所追求的,读者所欢迎的。新闻作品风格是报纸竞争的实实在在的手段之~,是记者自己所以立于记者之林的标志之~.是记者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是“我”区别于“你”的显著特点。我们不妨看看毛泽东、范敬宜等人的消息。毛泽东是大家公认的新闻写作大家,他写的消息尤其是新闻工作者学习的典范。从《中原我军占领南阳》,到《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再到《南京完全解放,国民党反动政府宣告灭亡》,无不以表现重大事件为中心,语言无不简洁明快,内容无不博大精深。《中原我军占领南阳》(延安《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