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8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高校体育教学的任务,对以往的两种观点即以增强学生体质为主和以运动技术教学为主的体育教学思想进行了辨析,对体育课的类型、结构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高校体育教学的重点要结合《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应以传授锻炼身体的方法,提高学生健康水平为宗旨。  相似文献   

2.
体育是高校重要的公共通识教育课程,既担负着向学生传授体育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和身体素质的任务,同时又必须根据高校培养目标加强体育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要通过体育课程教学、阳光体育运动、校内外体育竞赛等方式培养学生优良思想品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3.
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对高校体育教学活动起方向指导作用,以教学任务为核心的基本观点与认识,是教学活动的根本方向和目标问题。在现阶段,高校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应以知识技能为先导,以培养体育能力为重点,以身心协调发展为中心,以终身体育为方向,其核心是要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高校体育教学要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就必须对体育课程进行整体改革,延长体育课程开设的年限,制定手段与方法统一,运动与护养并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有时代特征的体育教学大纲,把传授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与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各种功能,着重培养学生体育能力,树立终身体育观,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协调统一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4.
从俄罗斯体育大学看俄罗斯高校体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俄罗斯体育大学为主线条,介绍了俄罗斯目前高校体育的一般教学科研现状,重点反映了教学体系、课程设置、考试制度等方面的情况。对俄小高校体育教学作了简单的比较。文章认为,俄罗斯现行高校教学制度在课型配置、考试方式、师资培训等方面都有许多值得我国同行在办学小借鉴和参考的地方,俄体院注重教师运动理论与运动训练实践紧密结合,更为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所不及。文章表明,近年俄罗斯经济大滑坡亦导致了体育教学科研的不景气。  相似文献   

5.
“定向运动”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高校体育课程的实际需要出发,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现代教育思想、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以及现有的教学研究实践的成果为依据,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评价等方面构建定向运动课内外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发展学生的个性,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对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和<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实施为背景,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论证法等方法,探讨了高校体育课程实施中的热点问题.认为:体育课选项课教学和体育理论教学网络化是大势所趋;在运动技能的教学中要淡化教学模式,注重教学方法的个性化和多样化;引入运动处方模式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体育社团活动实行课程化管理.  相似文献   

7.
文章着眼于健康行为这一视角,重点突出了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理想、体育教师教学观念落后以及学生运动观念不正确等问题,对于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针对健康行为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部分高校还存在课程类型单一、教师教学能力不足以及课程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高校采用了加强教师培训、丰富课程类型以及优化高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等方式,对于我国高校学生健康行为的养成以及全面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前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存在的课程理念陈旧、课程内容单调、评价手段单一等问题,成为限制其改革与发展的瓶颈。作为体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休闲课,是以体育活动为载体、以满足学生休闲需求达到个体身心全面发展的实践课程,是高校公共体育课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运动休闲课实施育人为本的课程目标,设置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休闲教育内容,引进体验式教学、俱乐部型教学等模式,实行多元化的课程评价方式,以促进高校公共体育课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树立“以人为本”的大教育观,从体育教育的高度去研究探索体育教学俱乐部活动课的教法、教材、评价等方面的改革,认识体育教学俱乐部活动课在培养人的整体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改革力求发挥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特殊作用,“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构建体育课与课余活动紧密结合的一体化俱乐部教学形式,在身体锻炼的过程中树立终身体育思想。使学生在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心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得到全面发展。重视开放性、时代性、突出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目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呈现教学内容多样化、教学目标显形化、教学结构辐射化、教学评价理性化等良好发展趋势,但仍然存在过分否定以往工作成绩、偏重学生兴趣、片面理解"快乐体育"和谈竞技体育色变等值得注意的问题。因此,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应摆正认知与行为的统一关系,理顺学习效果与学生兴趣的主次关系,坚持教材与教学内容多样性与基本性相结合,以促进体育课程教学的深化改革。  相似文献   

11.
美国田径长期在世界上保持领先地位.运用文献法对美国田径管理体系进行研究,以期为我国田径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结果显示:美国田协组织机构健全,法规制度和管理职能完善,构建了以业余俱乐部为参赛和训练单位,以奥运会为最高目标,以青少年为重点,以地方、地理区、全国3层次锦标赛为杠杆的完整竞赛训练体系;大中学田径以全面培养人为主要目标,实行分赛季、分层次、分级别的竞赛制度,参赛学校数和学生数非常众多;田协、大学、中学3大体系虽互为独立,但又以田协为主导,相互协调且互为补充,全国形成了与教育体制相结合,纵横交错、层层衔接的庞大青少年田径竞赛训练网.结论为:美国田径管理组织机构健全,3大体系各有侧重且相互问协调发展,每年有100多万青少年儿童参加田径竞赛训练,优秀青少年运动员层出不穷,为美国田径保持强大奠定了宽广而坚实的人才基础.  相似文献   

12.
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只有不断创新 ,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本文从新时期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的新要求出发 ,指出了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迫切性 ;围绕工作要求、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 ,提出了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的基本思想和对策 ;认为机制、环境和队伍建设是新时期思想工作创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使用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对山东省高校体育与健康课体操项目设施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体操项目场馆、器材的缺乏是制约体操项目开展的瓶颈,针对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及措施,期望对高校体育与健康课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人民为中心思想是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得以推进的重要遵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因此高校思政工作也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调动学生积极性,突出其主体地位,更新教育内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转变教育方法,满足学生的主观需要贯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从而达到育人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5.
普通高校体育场馆有偿经营模式探索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分析法,对高校体育场馆向社会有偿开放的可行性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针对高校体育场馆的有偿性经营,从转变观念、加强宣传以及处理好经营与教学训练的关系三个方面提出了对策。探索了高校体育场馆有偿经营的模式,为进一步完善高校体育场馆有偿经营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从大型赛事中的人文关怀看人文奥运的实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实施北京人文奥运,应该注重对奥运会不同群体的人文关怀,阐述了人文关怀和人文奥运的内涵,指明在大型赛事中实施人文关怀的重要意义,并将奥运会不同群体划分为包含运动员、工作人员、媒体人员在内的直接参与者,包括北京市民、国内外游客、观众在内的间接参与者,以及包括残疾人、儿童老年人、不同宗教信仰者、不同语种人员在内的特殊群体三大部分,提出了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人文关怀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7.
新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新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途径增加、教育方式改变、发展机会增多,同时也面临新媒体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冲击、对学生价值观形成和思维能力发展的影响等挑战。高校需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利用新媒体技术的特点与优势,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相似文献   

18.
身心健康综合调控系统形式为单机版/网络版软件,以3大模块即基础理论、视频互动、综合调控来统筹7项内容:人体科学基础理论、解剖薄弱环节与防护要点、亚健康评估、快速恢复疲劳、营养调控、心理健康、运动处方等。在人机互动条件下,将测试、评估、干预、综合调控一体化,最终达到科学、全面、平衡、趣味性地保持身心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分析了如何实现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化、全员化、专业化和信息化等问题,并就新时期高校就业指导部门职能如何转型定位、如何认识就业指导工作人员担当的角色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20.
高校作为人才聚集的地方,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人才自身价值追求的差异,以及高校内部管理、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人才的外流。高校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必须营造宽松的政治环境、自由的学术环境、良好的工作环境、舒适的生活环境以及创造公平竞争、奖惩分明的用人环境,增强教师的凝聚力;还须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人才培养机制、开放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激励机制等,并建设好一批高素质的高校人才管理工作队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