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关于“禁止公布学生成绩排名”这个话题的讨论,历来已久,尤其是2004年上海拟立法规定“教师不得公布学生的考试成绩名次”这一行动更是引起了广泛的关注,随之而起的是各地对此问题的规定和立法:如重庆市教委在2004年就开始拟订“公布学生成绩排名,处罚老师”的规定;又如《郑州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十项规范》和《郑州市中小学教师违背教师职业道德行为十条惩戒》中都明文规定“不得公布考试名次”:2006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也建议在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中增加条款,明确规定学校和教师不得公开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严禁将考试成绩排名公布。这一系列的规定和立法当然有它的可行之处,考虑的出发点也主要集中在“减负”这一问题上,认为公布成绩排名给学生增加了心理负担,加重了学业压力,甚至侵犯了学生的隐私。  相似文献   

2.
《广东教育》2006,(6):58-58
事件:针对一些学校和教师将学生成绩进行排名公布的做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贺铿建议在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中增加条款,“明确规定学校和教师不得公开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严禁将考试成绩排名公布”。“在美国,学生的成绩属于个人隐私。”贺铿说,“但在我们的一些学校,学生成绩不但要公布,还要排名次,将学生分为三六九等,对学生幼小的心灵造成很大的伤害。”  相似文献   

3.
《职业技术》2004,(12):15-15
最近,郑州市教育局公布教师职业道德及惩戒规定,老师在课堂上使用通讯工具、向学生及家长索要和收受钱物等都属于违背师德的行为。另外,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私自调课、加课和违规补课,组织频繁考试,排名次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也被列入违背师德之列。  相似文献   

4.
《教育文汇》2006,(4):14-15
针对一些学校将学生成绩进行排名公布的做法,全国人大代表贺铿建议在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中增加条款,明确规定学校和教师不得公开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严禁将考试成绩排名公布。  相似文献   

5.
事件:针对一些学校和教师将学生成绩进行排名公布的做法,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贺铿建议在义务教育法修订草案中增加条款,“明确规定学校和教师不得公开学生的考试成绩,并严禁将考试成绩排名公布”。“在美国,学生的成绩属于个人隐私。”贺铿说,“但在我们的一些学校,学生成绩不但  相似文献   

6.
《现代教育科学》2008,(1):97-97
中小学校、班级不允许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得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次,不以考试成绩或升学率高低作为评价和奖惩教师的主要标准。  相似文献   

7.
当前教育界提得最多、叫得最响的, 莫过于教育的“人本化”,其核心思想就是要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自然、和谐的成长环境。为体现这种教育思想,各地各校各种措施层出不穷,先是个别地方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明确提出学生考试成绩不得公布排名,据说是为了维护学生的自尊; 紧接着部分学校在教师行为守则中明文规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绍兴县委、县政府日前就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10条意见,其中特别强调“进一步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科学合理确定教师编制,配足配齐各类教师;严格控制学生班额;严格按省定标准控制教师的周课时;逐步控制教师在校工作时间,切实保障教师的休息权利。任何学校不得以考试成绩给教师排名次,也不得单纯以考试成绩来考核教师。”  相似文献   

9.
信息技术课程中发展性评价研究活动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惠琳 《中小学电教》2006,(11):38-39
评价与考试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据统计,城乡中小学校经常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和排名次序。其中,城市小学或乡村初中经常在全班公布教育成绩的比例在60%左右,城市初中所占比例达到75%,依此类推,城市高中或乡村高中公布考试成绩的百分比应该更高,这是很严峻的现实。众所周知,现行的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过分地强调甄别与选拔。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迫在眉睫、势在必行。作为广州市第三阶段教学设计与实施活动的中心课题。着重于促进人的健康发展:一是教师的发展,即教师自身素质、教学能力的提高;二是学生的发展,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它是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评价手段。广州市天河区信息技术教学研究会和学校信息技术学科组在活动之初就充分认识到这项活动的重要性,将发展性教学评价研究作为一项行动研究活动。以下是这项活动的具体实施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管理》2005,(2):61-62
严禁公布学生的考试排名、严禁按考试成绩排学生坐位、不准开设重点班、不得分快慢班。安徽省新颁布的《加强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给示范高中的教育教学管理戴上了“紧箍咒”。  相似文献   

11.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一语道出了教育的神圣和教师的伟大——用爱诠释教育。不懂得关爱学生的人,不配进入教育的圣殿。教师关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书育人的前提和起点。关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教师只有对学生充满爱,学生才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  相似文献   

12.
《教师博览》2008,(7):18-18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将修订。教育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以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求意见。“保护学生安全”这一条被首次加入其中。  相似文献   

13.
当前教师解聘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萌 《教书育人》2005,(11):21-23
当前教师解聘中存在的问题及负面影响 当前在教师解聘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㈠在解聘的做法上,许多学校实行末位淘汰制。所谓“末位淘汰”,是指学校通过对教师进行定期的全面考核、打分、排名次,然后根据考核后排好的名次,辞退掉名次排在末位的某些教师的一种用人机制。㈡在解聘的依据上,主要是看该教师在本年度中所教学生的考试成绩,它直接影响了该教师在本年度考核中的分数。即该教师所教学生的考试成绩高者,其考核分数往往也会较高。  相似文献   

14.
樊希玉 《教师》2010,(5):54-55
教师成长.师德先行。教师职业道德是一个既古老而又年轻的话题.新课改对教师职业道德赋予了许多新的内涵和要求。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爱”,“爱生、爱岗、爱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三个重要支柱。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学生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师爱”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鞭笞和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在全国范围推广,教师队伍的素质是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成败的关键,其中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至关重要的。如何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新形势下教师教育的突出问题。新课程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要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教师不仅要为学生提供知识、发展认知,更要培养“人”,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成为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核心。与此相适应,这一理念也将成为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在教育观念上树立…  相似文献   

16.
记者获悉,南昌印发了《南昌市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管理规程(试行)》(以下简称《规程》).其中规定,小学一至三年级不举行任何形式的统一考试;今后,也将改革小学生考试成绩呈现方式,实行“百分制+等级+评语”相结合的评价方式,不公布学生排名;今后将对中小学和学生进行“绿色评价”,重视学生成长记录.  相似文献   

17.
教师职业道德对学校德育改革将起到重要制约作用,对学生综合素质结构的形成和提高也将产生极其重要影响。   一、高尚师德的集中体现是为提高学生素质服务   教育管理就是“服务”,这既是一种现代教育观念,也是一种道德准则。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必须心中有学生、真诚爱学生、全心全意为提高学生素质服务,在服务中去完成各项教育管理任务。   “服务”就要改善师生关系,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教师应努力创造良好的教育氛围,使师生在平等友爱、同娱同乐的交流中共同愉快地受教育。孔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陶行知先生说,“要当好…  相似文献   

18.
向学生学习     
教学,历来仅仅被理解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关系。实际上,教学关系应该是师生借助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形成的双向的“教”与“学”的过程,即教师在向学生施教的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向学生学习的过程。当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真正做到教学相长,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它要求教师必须冲破头脑中长期形成的许多观念上的障碍,例如“只管教不管学”、“以权威自居”、“不允许学生提出异议”、“不允许学生超过自己”,等等。  相似文献   

19.
教师岗前培训不仅担负着教师上岗前教师基本技能的培训工作,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教师资格认定性质。我校教师岗前培训实施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教师职业道德考核还不合理;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的培训方式和考核也不够严格。我校教师岗前培训应适当予以改革:改革教师职业道德考核方式,不再“学道德知识,考道德知识”,注重真正的评价主体-学生的评价;延长教育见习和教学实习,实施专家教师主持的面试和试讲制度。  相似文献   

20.
村校教师紧缺仍然是制约村校发展的瓶颈。目前,许多学校解决的方法是采取轮岗,其具体做法是按照学校既定的教师考核意见,对教师考核成绩排名后几名的教师,轮岗到村校工作。这样一来,凭借一次学生考试成绩或教师一次上课情况,就让教师轮岗到村校工作,教师认为不科学,也不愿去。而村校所在地的干部和群众则认为本来村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