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志毅,男,1963年出生,江苏省镇江市人,大学学历。自幼随祖父学习武术擒拿术及吐呐功。后学习长拳、绵掌、八极、地趟拳、形意、八卦以及刀、剑、枪、棍、鞭、锏等长、短、软拳械又学习□式形意拳、杨氏□架太极拳、杨氏太极推手等武当拳械,以及健将太极拳、大梨花枪、太极大杆等少林武当拳械,为提高武术理论技术水平,曾先后向多位老武术家及武术名师学习少林武当拳械,亲聆名家名师的教诲。1983年开始教学,1984年经镇江市武术协会考核  相似文献   

2.
少林五行八法拳源于宋末元初的“少林大金刚拳”明末清初与秘传于少林寺的“五拳”相结合,经数代传入逐步完善,至清末成为独特北派风格的少林五行八法拳。 其内容有108势、72势少林五行八法学,少林大金刚拳,十八罗汉掌三部拳法:少林十大功法中国秘传长寿功两部功法。此外,还有少林镇山棍、步战刀、提炉枪、紫微棒、金刚大刀、金锤刺等器械套路。  相似文献   

3.
林钰轩 《武当》2013,(11):11-14
剑术一道由来久矣。曾有越女、白猿公等居山炼剑,实为剑术之始祖。武林中素有武当剑、少林棍、峨眉枪之说。可见武当道派以剑法著称于武林,秘传千年而不绝。武当剑法,内合清虚之意,外取四灵之象,是故又有“冰符四灵剑”之称。又因是纯阳祖师所传,又有“纯阳剑”之名。由于内家剑法以丹力入剑,又有“丹剑”之说。此剑术在我门内已历十四代传承,吾自五岁随父逍遥子习少林五拳和易筋经,八岁开练武当玄功太极及剑法,十一岁那年始练峨眉技击术。  相似文献   

4.
阴阳八盘掌简述阴阳八盘掌又称阴阳八盘转环掌,为八卦掌的一派,其技法在通常所知的走圈练习基础上,又加入了层次分明的桩法、腰肩法、掌法、腿法、步法、身法、手法和盘拳过手的走法等各阶练法。此拳法名中的阴阳意指天地,八盘暗合八方。一直对八卦掌的历史和技法抱持极度关心的日本中国武术研究专家松田隆志,对阴阳八盘掌的研究也  相似文献   

5.
名家信箱     
杨式太极拳名家崔仲三国家武术高级教练、北派少林拳名家秦庆丰北京体育大学教授张广德河南周口王强来信:看到贵刊刊登的秦庆丰老师的《少林五形八法拳》,我很喜欢。请问:现在刊登的套路和以前秦老师编著的《少林五形八法拳》书中的套路有什么区别?在练习方法上有什么不同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旁皮鱼 《垂钓》2012,(11):32-33
少林派,中原武林第一大派。般若掌,少林七十二绝技之一,创于第八代方丈元元大师。般若掌易学难精,从基本入门到成为绝顶高手,依据个人天赋而用时不同。愈练,掌力愈强,招数越纯,练将下去,永无穷尽。  相似文献   

7.
光侠 《武当》2009,(5):52-53
程老师又给孙禄堂讲初学入门的“三害九要”与“四德八转四情”说,左右旋转与左右穿掌之分别,无极学、太极学、两仪学、四象说等等拳理。继而又讲乾卦狮形掌、坤卦麟形掌、坎卦蛇形掌、离卦鹞形掌、震卦龙形掌、艮卦熊形掌、巽卦凤形掌、兑卦猴形掌等等,以上诸拳的练用法,均由程廷华老师亲授。孙禄堂的悟性较高,凡程老师所授,一说即明,一点就透。  相似文献   

8.
少林功法之一,属少林八法门。据说一次少林寺遭火劫后,寺内一位僧人流落病困在山西汾阳县.被当地一户任姓人家接至家中调养痊愈。僧人为报救命之恩,将少林八法功夫毫无保留地传给任家。自此,任家任正芳得其真传,后又传给其子任启文,开门弟子张广英等人,少林八法门在民间传习至今已十一代。  相似文献   

9.
我年已八十有二,在长期推拿临床实践中总结有八种手法,即按(也是同道们常说的"点穴")、拿、滚、摩、抹、摇、揉、拽等八法,而八法之一的"拽",即"点穴"与气血的关系。人们一向认为少林为外家拳,武当为内家拳。又认为外家拳以刚为主,内家拳以柔为主。岂不知少林中的功法之一——点穴功却以柔克刚。由此可见,少林亦有柔术。"点穴"功法难学、难练,其功理奥妙,所以,流传至今,练习点穴功的人或会点穴功的人实在太少了。点穴的理论与其功法,不但是制服对手的武功,也是治疗疾病的疗法。从医武结合的观点来讲,它可以解人之危。  相似文献   

10.
秦庆丰是共和国的同龄人,现在北京市体委工作,海淀区政协委员,北京市武术协会少林五行八法研究会会长。秦庆丰七岁开始随父亲练习祖传少林五行八法。1982年,他将从不外传的少林五行八法首次在北京大学传授,受到热烈欢迎。白天,秦庆丰上班、开会、备课。收集资料;晚...  相似文献   

11.
少林禅门寒风掌据笔者师父讲乃取决于水寒风似刀这首诗,水寒,顾名思义为天下至柔之物乃水,至坚之物也乃水,也有人讲寒风掌取水字之意,乃形容练功之时内功软性功法比例强于刚性的横练蛮练之意,具体说法无从考证。风似刀,意在形容出掌速度以及随风一般的变化莫测也。  相似文献   

12.
黄剑斌 《精武》2006,(10):52-52
少林派功夫分为内、外、硬、软、轻等功法。一指禅功又名一指金、金针指等,为少林硬功之一,其特点是以意领气,气与力合,以气助力。在技击上可以以指钻砖,点人穴位;在医学上可以用于发气点穴治疗疾病,达到“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  相似文献   

13.
祁美娟 《精武》2006,(12):32-33
少林之拳式,以五拳为最著,即龙拳、虎拳、豹拳、蛇拳、鹤拳。此五拳者,各有其妙用。虎拳练骨,豹拳练力,蛇拳练气,鹤拳练精,龙拳练神,精而习之,不难有龙行虎奔之效,而且获祛病延年之益。综五拳之手法,共一百七十三手,依少林技击术功夫之次第,须与一切普通运气使力,及各种马步手法等,俱习之娴熟,而后始可练习五拳术。至五拳之次第,以虎豹为先,蛇次之,鹤又次之,龙拳则最后,盖以龙拳之使运,全用气功为、王,周身夭矫如游龙之行空,所谓骨节通灵身心手足,均一气贯串,上下相印,然非数年功夫不易到此境界。据少林师法巨子所传授,谓少林自明季以后,已由释宗而与道术相参贯,即如五拳之气功,其中已十分之九系道家修养功夫,可谓释道合并之征矣。  相似文献   

14.
车星辰先生,祖居甘肃兰州榆中县人。先生自幼嗜武,从八岁起即自习武术基本功,14岁起正式投拜魏世荣、邓玉涓等毅位民间拳师习少林一脉之八门拳棍。及长又随峨嵋剑派功夫之甘肃传人李洪生、张庆勇等人习峨嵋内功、内功拳剑、点穴按跷等艺。后随山东螳螂拳与洪传陈式太极拳传人方  相似文献   

15.
日练飞行功,夜练神掌王龙潭 德根大师五岁出家,七岁开始练武。刚一开始老和尚就让他腿上带铜钱,每腿每天增加一文。年龄稍长,即易铜钱为铜元。大师每日在五乳峰顶往来疾跑,后来又上身带铁衣、手腕带钢环、腿部带铜瓦,所以他的飞行术达到很高造诣。平日相处,大师身法灵速,小腿上下一般  相似文献   

16.
八卦掌史话     
江南地方流传的“阴阳八盘掌”,又名“阴阳八盘转环掌”或“八盘拳”。阴阳,指掌心、掌背翻转变化的状态。八盘,指八方(前、后、左、右、左前、右前、左后、右后)的位置。在这八个方向竖立八个木桩,即称为“八盘”。练功者踏在桩上转来转去,以练掌法和步法。八方的位置,与八卦(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恰好相符。根据韩寿堂所著《八卦掌》一书,阴阳八盘掌是江南董家所传拳法,传到第三辈的董梦林时,教出了三个高徒,这就是董汉清、李振清和薛永和。其中的董汉清,即董海川,他以后到了北京,改拳名为八卦掌,传人甚多,名遂大振。关于董梦林,知道的还不多,尚待今后考证。除了董海川传授的八卦掌以外,薛永和传给了薛振海,而李振清则传授了多人,其中刘宝珍、任致远、苏景田三人最有名任志远在1937年曾著有“阴阳八盘掌”一书,在天津出版。  相似文献   

17.
五老图     
张凯 《武当》2006,(8):54-54
本片拍摄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是袁敬泉师伯所赠于我留作纪念。今公开展示,是借此机会缅怀几位武术老前辈,并表示对先贤的敬佩之意。右一:袁敬泉老师(1899—2002)。袁敬泉,字文海,河北琢州人,幼年习武,拜大兴县第五国术社社长陈友清学习三皇炮捶拳械,尔后又从王芗斋学习大成拳  相似文献   

18.
祖父今年九十岁,却鹤发童颜,红光满面。走路依然铿锵有声,探问祖父长寿之秘诀,对此,祖父说得总是那么几个字:吃饭、走路、睡觉。祖父是个农村人,没读过书,年轻时放过牛、打过长工,吃过不少苦,终于能支撑住一个九口之家。他是不讲究什么养生之道的,也不懂,因此他只能说出这么实实在在的几个字。祖父的饭量不比我们小伙子少。除了早餐,午晚两顿,都是两大碗往上垒的。他没吃过什么补品,也不吃。他吃菜从不偏食,用家乡话说十八杂食都吃。汤是每顿必不可少的,冷的也不怕。有一点我觉得他更绝:吃饭从不受菜的好坏限制,八盘摆满一桌子也好,一两盘躲…  相似文献   

19.
本刊北京消息 为庆祝《体育法》的颁布,宣武区体委、区武协在宣武体育场举行了民族体育表演大会。来自少林八法研究会、翻子拳研究会、四民武术社、北京华城武馆等单位及秘鲁、日本武林人士近二百人参加了大会。上场表演助兴的拳术、器械、对练百花争艳,各放光彩。他们之中有五、六岁的顽童,也有  相似文献   

20.
潘双喜  踪仓昊 《精武》2005,(2):42-43
少林金刚八式是高僧释德根(1914~1963年)所传,由八个招式组成,动作雄壮有力,迅猛剽悍,如雷霆万钧,势不可挡,讲究气发力发、手随声发。其演练要求是直来直去、大开大合、外形刚猛、内主安逸。据拳谱记载,金刚八式分别是一降龙、二伏虎、三分心掌、四穿捶、五盖捶、六野马掌、七捧肘推山、八单凤掌。为了弘扬金刚八式,笔者将降龙掌的练习与应用做一介绍,供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