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清初洪升创作的《长生殿》,是中国古典戏剧名著,但对其主题却说法不一。虽然古典文学界目前大多承认了这个剧本的爱情主题,但仅此还是不够的,《长生殿》的真正主题是宣扬具有启蒙思想色彩的“至情”说,此说是对汤显祖思想的继承。  相似文献   

2.
超越与解脱的冥想──《奥义书》的宗教哲学本体论与认识论邱紫华《奥义书》是吠陀文献中最具有思想的丰富性和深刻性的宗教哲学著作。“奥义”(Upanisad,音译优婆尼沙昙)一词,原意为“近坐”、“秘密相会”,引申为师徒近坐传授秘密教义。《奥义书》又称为“...  相似文献   

3.
《长生殿》的主题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主要有爱情主题说、政治主题说、人生思考主题说、双重主题说、多重主题说等。梳理近几十年《长生殿》主题研究的成果,并概括评述,对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这部历史名剧以及当代文学观念的变迁都是有意义的。爱情说、政治说、人生思考说都有其合理性,但又存在着一定的片面性,与剧作本身不完全相符。《长生殿》的主题是多元性的,多重主题说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4.
清人梁清标称洪异巨作《长生殿》为“一部闹热的《牡丹亭》”,确为的评。就剧作家的“至情”观而言,二剧都是将“情”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有着人文思想和文化精神上的传承关系;但是,由于身处于清代古典主义盛行的文化氛围之中,洪异在《长生殿》里所传达的至情观又迥异于《牡丹亭》,反映出清代特有的时代气息及文化的理性省思色彩。就至情表现形式而言,汤显祖采用的是“肯綮于生死之际”的超越况实手法,而洪异以情感忏悔和诗意升华代替汤氏的情欲张扬和个性意识,宗教意味较为浓重。  相似文献   

5.
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自《长恨歌》问世之后,各种文学作品蜂起,流风绵延,至清不衰,作品多达几十种。清代洪昇的传奇剧《长生殿》被称为“近代曲家第一”。关于《长生殿》的主题思想,学术界很早就有分歧和争议,例如李、杨爱情说,国家兴亡说,反清意识说,更有当今折衷的说法:《长生殿》既歌颂了真挚爱情,又批判了腐朽政治,同时又寄托着亡国哀痛。  相似文献   

6.
重新解读《长生殿·自序》,开辟一条寻绎《长生殿》主题思想的新途径,得出该剧主题思想的新结论,使《长生殿》主题思想的研究走出困境,提高了《长生殿》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7.
《长生殿》徐朔方校注本1958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至今,四十年间无出其右者。然智者千虑,偶有一失;愚者千虑,或有一得。本文举《长生殿》徐注中“较猎”、“既不沙”、“旄”、“奋鹰扬”、“什袭”等五个注释可疑之语词,直抒己见,以期对《长生殿》的注释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孔子诗论》展示了孔子诗学的基本观念和方法。“诗无隐志,乐无隐情,文无隐意”是孔子《诗经》解释学的基本观念,深化了《尚书》“诗言志”之说。孔子论《诗》的思想还包括:以“德”、以“天命”说《诗》;以“民性固然”说《诗》;以“情”说《诗》;注意《风》《小雅》《大雅》《颂》的风格差异及其所反映的情感、生活的多样性。此篇竹书的价值远超《诗序》,是今后论述孔子诗学的首要依据及说解《诗经》的重要参考文献。《参德》的思想具有浓厚的宗教气息,使用了“天神”“皇天”“上帝”“天命”等词汇,主张礼敬天地鬼神;强调“无思”之德,主张人主应当效法天地,敬顺天常、天时、天礼;主张“临民以仁”,民本思想浓厚;禁忌用语较多,训诫口吻强烈,宣扬了赏善罚暴的思想。此篇竹书的思想成分复杂,但从总体上看,应当判定为阴阳家著作。  相似文献   

9.
重新解读《长生殿&;#183;自序》,开辟一条寻绎《长生殿》主题思想的新途径,得出该剧主题思想的新结论 ,使《长生殿》主题思想的研究走出困境,提高了《长生殿》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10.
在史铁生体证与探询生命的终极意义,寻找救赎苦难人生之路的静心之作中,《我与地坛》是绝唱。宗教、神性,或者说是在虚无中寻找意义,是人们在谈史铁生作品时说得最多的话题,也是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平素思想得最多并导引他走向生命更深处的问题。史铁生在《我与地坛》中阐发的核心话题,关于生命之起源与终结,以及连结这两端的“痛苦”过程的思考。在《我与地坛》,我们看到了作者在其中的宗教情思。他以“神性的思维”,通过自己在地坛那十五年里遭遇过的那些人和事,在关于人生命运的思考中,体现其“智慧与悟性”。因此,我认为《我与地坛》是一篇闪耀着宗教神性光芒的“天籁”之作!  相似文献   

11.
《牡丹亭》、《长生殿》是明清传奇戏曲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部作品。《牡丹亭》创造了明代传奇戏曲的一个高峰,《长生殿》在继承了《牡丹亭》创作基本思想的基础上又有所进步。这两部作品存在着共性和差异,比较两个文本可以发现,《牡丹亭》、《长生殿》都以情作为作品的艺术表现实质,"大旨谈情"是两部作品的最大共性。然而分析作者题词或自序会发现,两位作者对情的看法是存在细微差别的。在《牡丹亭》、《长生殿》"以情为本"的基础上,也可看出明人和清人对情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12.
牵牛织女遥相望──谈中国古典诗歌中“牛女七夕”原型张喜贵阅读中国古典诗歌,我们往往会发现大量以牛女七夕作为意象加以吟咏的作品。如曹丕的“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燕歌行》);白居易的“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长恨歌》);李商隐的...  相似文献   

13.
<正>人的精神升华和人的成长,不仅意味着对现实恶的否定,也意味着对产生这种恶的社会根源的否定。在这种意义上说,发掘自身的“人性”而抛弃“兽性”,乃是个体走向自我拯救的必然途径。——题记《复活》是托尔斯泰创作生涯里的最后一部长篇巨著,也是他耗时最多、修改最勤的力作,还是他“思想宗教伦理和美学探求上”总结性的作品,  相似文献   

14.
作者倾向和教学目的──兼评《羚羊木雕》教学陇西一中陶宏亮《羚羊木雕》是初一语文教材中一篇新编的阅读课文,说的是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妈妈逼着“我”向好朋友要回已送给好朋友的礼物“羚羊木雕”,“我”很茫然。这篇作品中作者的思想倾向性是十分明显的:赞美小...  相似文献   

15.
<正>《长生殿》与《桃花扇》《牡丹亭》《西厢记》并称“中国古典四大名剧”。全剧共50出,不仅词牌量大、语句精美,而且处处有典、出出有诗。清代曲艺家梁廷柟在《曲话》中评价:“钱塘洪昉思昇撰《长生殿》,为千百年来曲中巨擘。以绝好题目,作绝大文章,学人、才人,一齐俯首。”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长生殿》。  相似文献   

16.
清人洪昇的传世力作《长生殿》,是对以往有关李、杨故事创作的总结与超越。作为一个历史的文本,今天看来,《长生殿》对李、杨故事的重构与敷演无疑又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其赋有的历史信息为我们了解清初思想文化提供了一个绝好的剖析对象。本文尤感兴趣的是,《长生殿》内含的佛  相似文献   

17.
名词拾趣     
我与《中学生理科月刊》──《相使相伴》差生做选择题──“像雾像风又像雨”读者与《中学生理科月刊》──“有缘千里来相会”中学时代──“相见难,别亦难”差生在课堂──“梦在飞,梦在飞,飞到了天南和地北”住校生──“说句心里话,我也想家”失败──五行缺土《中学生理科月刊》──“舍不得你的人是我,离不开你的人还是我”考入初中──“踏进茫茫人世间”几何与代数──《双双飞》名词拾趣@罗树范  相似文献   

18.
我曾在1991年的《班主任》杂志上发表《解放班主任》一文。10年过去了,一直有人对我说“无法解放”,理由是“学校领导不愿‘解放’我们”。这实在是对“解放班主任”的一种误解。我所提倡的“解放班主任”并不是针对学校领导的“争自由,求解放”,而是班主任在民主和科学教育思想指导下的“自我解放”。这里的“自我解放”主要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即改进方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象祠记》一文在阳明心学体系中的地位,认为其反映了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后构建心学体系初期的思想,可视为后来“致良知”说问世的前奏。《象祠记》中“天下无不可化之人”的提出是对孟子“性善论”的发展,“化”是灵魂,且有“主体之化”与“客体之化”的不同疏解。其“爱屋及乌”说、“舜善用人”说、“舜善化人”说及“人性本善”说,基本存在于道德认知的层面。《象祠记》中所反映的祭象的精神实质,更重要的还在于它的意义世界的层面,通过对与宗教相关不同角度的分析,提示人的生命存在的意义,这其实也是祭象背后深藏着的真实意蕴。  相似文献   

20.
运用弗洛伊德的人格心理结构理论,分析《老人与海》中主人公圣地亚哥在“本我”“自我”“超我”层面呈现出来的不同人格特征,探求其复杂的内心世界、自我意识与外部现实、宗教影响,明确他是如何在冲突中走向精神的升华和人格的完善的,从而对《老人与海》的内涵做出深度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