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2年6月8日,伦敦奥运会开幕前夕,国家体育总局召开了"备战伦敦奥运会赛前训练专题会议",各中心、各项目、各支国家队备战伦敦奥运会的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肖天就赛前训练问题作了重要讲话。虽然伦敦奥运会圣火已熄,但他的讲话对今后的训练仍具有指导意义。现将主要内容摘编如下。  相似文献   

2.
以国家队备战第30届奥运会的重点队员为研究对象,观察国家皮划艇队在备战伦敦奥运会周期的训练过程中如何应用4×1 000m测试对训练计划进行及时有效地监控和调整。结果表明运动员专项成绩提高明显,并在2012年奥运会上取得成绩。所以,在皮划艇训练中,4×1 000m测试对训练强度的监控和比赛成绩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推动我国竞技体育由物质要素为主的粗放型模式,向以技术要素为主的集约型模式的转变,是我国基础大项乃至整个中国竞技体育在未来发展战略上无法回避的问题,进一步强化训练理论的建设与创新已成为我国竞技运动训练发展的主要趋势。4位国际知名专家分别从人体生物适应的角度阐述力量、耐力性周期项目运动员训练负荷的长期安排与控制,运用"疲劳-适应"模型解读赛前减量训练的问题,以德国和日本国家足球队的体能训练为例,诠释当代最新的体能训练理念,以2008年第29届奥运会为背景,介绍英国国家队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科技保障体系。"训练与恢复"的关系、"赛前减量训练理论"的发展、"竞技就是动作"的回归和"训练与科研团队"的构建,是当今世界训练理论和实践的热点问题,也是我国训练界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中国女子体操运动员邓琳琳2012年奥运会备战工作的总结,对国家女子体操队训练计划和机能状态监控进行梳理,为后续体操项目的训练做好理论基础[1]。以国家优秀运动员邓琳琳为研究对象,对其在备战2012年奥运会期间的大负荷训练期前、中、后的训练计划结合血液指标进行监控,总结在备战奥运会期间训练强度与训练负荷的周期特点[2]。结果显示:赛前每周的训练负荷大、中、小穿插安排,技术动作采用间歇训练法,遵从循序渐进的训练原则。科学合理的训练计划安排加之生化指标的监控便于运动员适应训练,也有助于机体疲劳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许琦 《游泳》2005,(6):30-32
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日益临近,我国游泳项目备战奥运会的任务也越来越显得紧迫。但是我们有实力和信心在08年奥运会上取得佳绩吗,这是摆在我们所有游泳人面前的重要课题。要在奥运会上取得新的突破,我们就应在训练的理念、方法上有创新,有突破。认真分析和研究我国游泳训练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历程, 不难看到,我们这些年在训练的理论和方法上没有取得重大的突破,虽然我们有不少世界级的优秀教练员, 可是我们却一直缺少自己的训练理论。  相似文献   

6.
雅典奥运会我国皮划艇实现历史性突破的核心启迪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雅典奥运会我国皮划艇项目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反思、总结3年“备战”的精髓经验包括:超常规思维,不断深入对项目发展规律的认识,注重理论创新;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建立学习型、进取型和创新型的强势教练团队;统筹训练过程的各个要素、关系和矛盾,贯彻“三从一大”训练原则;勇于否定自己、否定传统,大胆进行训练实践创新,等等。这些经验对皮划艇项目的未来发展乃至对其他落后项目的迅速崛起,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日益临近,我国游泳项目备战奥运会的任务也显得日益紧迫。我们有实力和信心在2008年奥运会上取得佳绩吗?这是摆在所有游泳人面前的重要课题。认真分析和研究我国游泳训练理论与方法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到,虽然我们拥有不少世界级的优秀教练员,但这些年我们在训练的理论和方法上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因此,要在奥运会上取得新的突破,就应在训练  相似文献   

8.
采用多学科相结合的研究方式,以上海帆船项目备战2012年伦敦奥运会的重点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伦敦帆船比赛场地环境、特征测试与分析为研究核心,对运动员个体化技术诊断与分析、不同训练阶段机能状态监控方法、专项训练质量监控方法、伤病预防治疗与康复、训练过程与赛前心理调控、体能训练方法研究与监控、膳食与营养监控和体育科技信息分析等多方面进行综合攻关研究与服务。基本建立了上海帆船项目重点运动员备战伦敦奥运会综合科技服务保障平台,并逐步把研究成果应用于整个备战过程,提高训练效益,提升体育科技的实践能力,为上海帆船项目实现在伦敦奥运会争金夺牌的目标提供有力的科研支撑和科技保障。  相似文献   

9.
对刘翔2008年奥运会赛前训练模式的训练学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现代训练理论的角度对刘翔如何科学地备战奥运会提出一些训练学方面的思考。包括构建刘翔奥运会多年大周调控模式的思考,构建刘翔2008年奥运会年年度大周调控模式的思考,以及对刘翔2008年奥运会年度周期第二大周期的比赛期及其赛前中短期阶段训练调控模式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乒乓世界》2012,(8):28-29
伦敦奥运会即将拉开觇幕,就像戮们在封闭训练时提出的备战口号部样,“胜在伦敦,礴在备战”,在精心准备了四年之后,希塑三名运动员把鼹好的状态带到伦敦去,每个人的兴奋点都能在奥运赛场上爆发出来。最后一次在厦门封闭训练期间,我们教练组和运动员一起开了很多次会议,力争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找到残留的隐患和解决的办法。总局领导多次听取了各队备战奥运会的情况汇报,莪们“胜在伦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