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中提琴的外形构造与小提琴相似,其源自于古大提琴,在交响乐队中常是多种角色的扮演者。但通常来说,中提琴都居于伴奏的地位。在一部交响乐作品中,中提琴一般都但任着和声、复调的角色,对于调节整个乐队演奏,丰富音乐情感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研究中提琴的发展历史和特点,并着重分析中提琴在交响乐队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2.
随着音乐事业的不断蓬勃,新时代下出现了很多著名的乐曲,在著名的交响乐中,交响乐是一个由对个乐器共同完成的音乐任务,交响乐队的共同进行才能成就优美的乐曲。特别是对中提琴在交响乐队中的重要作用进行阐述分析,中提琴以舒缓的方式进行音色的补充,和大提琴相比,虽然不能明显的识别出,但是在交响乐队的整个伴奏过程中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蒙古族风格交响乐一直是中国交响乐中的重要支流,那一望无际的辽阔草原、魅力无穷的长调民歌、宏伟悲壮的英雄史诗以及深沉如诉的马头琴声都无疑彰显了蒙古族民间音乐的独特风格,也为蒙古族风格交响乐的创作增添了与众不同的特征。但近几年以蒙古族民歌为题材创作的蒙古族风格交响乐作品为数不多,而作曲家崔炳元创作的第一管弦乐组曲《内蒙古民歌六首》是近几年来蒙古族风格交响乐中一部完整的交响曲,也是继永儒布先生创作的《交响乐作品六首》之后唯一一步完整的交响乐组曲作品。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于基本生活水平标准满足的同时,也注重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所以各种交响乐器也就逐渐的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本文深入浅出的讲述中提琴的表演技巧和演奏技巧,在整体交响乐的演奏之中,中提琴的作用不言而喻,注重对于中提琴演奏者素质的培养也就离不开对于其演奏技巧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中提琴从最开始的室内重奏与交响乐声部伴奏角色发展到现在,在音乐领域已经十分具有自己的特色和个性,完善对其艺术表现的研究,能够更好地帮助我们掌握中提琴的演奏技巧。本文主要从演奏中提琴的审美需求以及中提琴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现这两个方面介绍了在中提琴表演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浅谈小军鼓在交响乐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小军鼓在不同的交响乐作品中的作用以及应该如何演奏。  相似文献   

7.
中提琴是弦乐器中的一个重要成员,中提琴本身是一件具有深厚内涵的乐器,由中提琴所创造出的音乐具有一定的含蓄性、其中又包含着融合性和耐人寻味的深刻性,这是其他乐器相比较而言,所不具备的特性。除此之外,中提琴也是一件"通人性"的乐器,它独特的音区和浑厚的音质透露着温厚善良的"人性特征",而中提琴的音色又蕴含深意,带有一言难尽的忧郁感和一种老成的"思想涌动"。  相似文献   

8.
罗璇 《教师》2011,(26):123-123
中提琴的演奏中有很多发音技巧,这些技巧需要在演奏者熟练掌握作品风格的前提下才能得到合理的表现。笔者将结合《沃尔顿中提琴协奏曲》中的典型段落分析中提琴各种发音技巧的运用。  相似文献   

9.
中提琴协奏曲是沃尔顿唯一的中提琴作品,但是该作品在中提琴的所有作品中占据重要地位。为了更好地促进音乐界对该作品的深度理解和准确解读,本文针对《沃尔顿中提琴协奏曲》的演奏技术特点与音乐处理展开阐述。  相似文献   

10.
朱广庆先生于1981年以传统楚文化为题材,创作了交响乐作品《九歌第一组曲》。作品在1981年获得了全国第一届音乐作品评比一等奖,直至当今仍深深的影响着中国民族化交响乐的创作。通过分析这首作品中音色的选择与配器的方法,探析民族化交响乐创作中所表现出的音色观念及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交响乐团参与中提琴声部的实际演奏过程中,逐步认识到了中提琴声部在这首作品中的重要性,并且从演奏员和分析者的角度对这首乐曲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以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为例,对中提琴的演奏技法进行分析与探究,以期通过研究中提琴声部在交响乐团中的演奏技法,对演奏的学生提供一些帮助。  相似文献   

12.
中提琴作为西方音乐中一种必不可少的特殊魅力乐器,存在悠久的历史。有着与众不同令人迷醉的深沉音色,区别于小提琴和大提琴拥有的相对独特更为丰富的音域,不同于其它弦乐器的演奏技巧。中提琴从萌芽发展至今的衍变,从巴洛克时期发展至20世纪的代表作家,代表作品,标志性作品,奠定了中提琴在作曲家、管弦乐队及演奏家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海因里希·施威泽的力作《东西方交响乐》完成于1992年。赞颂主题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这是第一部将中、外管弦乐队置于同一舞台的大型作品,目的是为了创造瞬间感染力。海因里希旅居香港数年,出于对中国音乐的景仰才促成这部佳作的诞生。而且也只有他对艺术的天才感悟力,才可制作出如此独特的交响乐作曲。1988年,他为中国管弦乐队创作的交响乐,《向中国致敬》同样独具魅力。这部作品再现了  相似文献   

14.
一般来说,中提琴在演奏中都是起着伴奏之类的角色,其外形和小提琴有些相似,在交响乐团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通常的中提琴在交响乐团中不仅担任着和声、复调等角色,更能对整个演奏的气氛进行调节,从而增强其感染力。本文主要对中提琴在交响乐团中的作用以及地位进行分析,希望能为相关工作者的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音乐世界》2018,(17):30-39
为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展示四十年来我国中青年作曲家的交响乐创作成果,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交响乐发展基金会主办的“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交响乐作品回顾展演暨第六届中国交响音乐季”于10月27日在青岛市博兰斯勒大剧院拉开序幕,并将于明年无月16日在北京国家大剧院闭幕。  相似文献   

16.
中提琴的演奏中有很多发音技巧,这些技巧需要在演奏者熟练掌握作品风格的前提下才能得到合理的表现。笔者将结合《沃尔顿中提琴协奏曲》中的典型段落分析中提琴各种发音技巧的运用。一、揉弦揉弦是弦乐类乐器演奏者都要熟练的左手技巧,演奏者合理准确揉弦能使琴弦发出美轮美奂的音色,中提琴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17.
柯曦 《时代教育》2012,(9):150+156
本文通过分析中提琴的乐器属性,认识中提琴在音乐中的作用,提出在电影音乐中了解中提琴的乐器属性可给中提琴演奏与教学带来更多的收获。  相似文献   

18.
理查德·施特劳斯是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最初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德国作曲家,他创作的交响乐作品具有卓越的匠心,内蕴无法抵挡的迷人魅力,他创作的《降E大调钢琴与小提琴奏鸣曲》有独特的技巧和编排,在钢琴与小提琴的奏鸣之中,可以体悟到钢琴与小提琴之间的和谐与默契,体会到这部交响乐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魅力。  相似文献   

19.
最近,连续欣赏了不少的合唱及个人作品音乐会,但印象较深的还是由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总政交响乐团、怡宁书店等单位举办的“恋雪探春”新年迎春交响合唱音乐会。这些世界名曲不知被多少中、外优秀音乐家以不同的感受、理解、演绎而放射出不同的光芒和异彩。而今天从指挥棒上所流泻下的交响乐与合唱队的完美结合,更体现了作品的音色完美,声部清晰,层次分明,和声丰满。当音乐家们用交响乐与中国合唱作品的演绎相结合时,观众不仅能重复欣赏一些久唱不衰的象《泌园春·雪》、《布谷鸟唱了》、《祝愿我的祖国》、《乌苏里船歌》等作品,科学的发声及交响乐的丰富与雄伟无疑为作品和演绎增添了立体、庄严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和西洋艺术美的独特风格,提高了作品的档次和品位,增强了作品的时代感。当音乐家们用交响乐、合唱与各国经典歌剧作品的演  相似文献   

20.
朱广庆先生于1963年以东北民族文化为题材,创作了极富画面感的佳作《风雪爬犁》。作品在1978年获得了汇演创作奖,直至当今仍深深的影响着中国民族化交响乐的创作。通过分析这首作品中音色的选择与配器的方法,探析民族化交响乐创作中所表现出的音色观念及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