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现行平面几何教材中.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只有一个:三角形角平分线分对边成两条线段,这两条线段和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这个定理在求解和论证题中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再介绍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一个性质定理,并探讨其应用,供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2.
三角形内角平分线性质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分对边所得的两条线段和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已知:△ABC中,AD是角平分线  相似文献   

3.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线是三角形中三条重要的线段理解"三线"的概念对证明线段和角之间的关系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地位尤为突出.一、三角形角平分线的用法用法1直接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例1如图1,点I是ΔABC的内心,AI交ΔABC的外接圆于点E,交边BC于点D,连接BE.求证:EB=EI.  相似文献   

4.
三角形内角平分线性质定理是: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分对边所得的两条线段和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这个定理有多种证法。而从这些证法中可以总结出证明成比例线段的规律和技巧,并能运用此证题规律去解这一类问题。下面谈谈内角平分线性质定理的证法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5.
存几何证明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题目,可以说证明两条线段相等是初中几何证明中比较基本的题目. 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经常使用的方法归纳起来可有: (1)使所证的两条线段位于两个全等三角形中,通过全等三角形证明. (2)使所证明的两条线段位于同一个三角形中,利用“等角对等边”证明. (3)利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的性质证明. (4)利用第三条线段代换进行证明.  相似文献   

6.
一、概念辨析———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的性质与三边垂直平分线的性质的联系和区别区别:(1)名称不同: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而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外心.(2)性质不同: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交点到三边的距离相等;而三边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到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3)位置不同: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交点总在形内;而垂直平分线的交点可能在形内,也可能在形外,还可能在线上.联系:(1)都交于一点;(2)等边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交点是三边中垂线的交点.例1如图1,A、B、C三点表示三个村庄,为解决村民子女就近入学的问题,有关部门计划建…  相似文献   

7.
一、定理的推广三角形内角平分线性质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分对边所得的两条线段和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上述定理中的角平分线把所给的三角形分成满足下列条件的两个三角形:有~组角对应相等,另有一组角互补。据此可得下面的推广命题:若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中,有一组角对应相等,另有~组角互补,则这两组角所对的边对应成比例。下面来证明这个推广命题。已知:thABC和凸A石‘C’中,/B二zB,ZC+iC”=180“求证:AC:AC二AB:。证明:1)设LC二上广一叩”如图(一)所示。”.”ill=tI3’.’…  相似文献   

8.
联想出巧法     
在几何证题教学中,应注意发掘数学各分科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联想,以启迪学生的解题思路,培养和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例如,证明三角形内角平分线性质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分对边所得的两条线段和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初级中学课本《几何》第二册第20页)。已知:在△ABC中,AD是角平分线。求证:BD/DC=AB/AC。联想到:“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借助三角形面积的比可证得结论。证一:过D分别作AB、AC的垂线,垂足为E、F,过A作BC的垂线,垂足为M。  相似文献   

9.
在高考中,往往将"向量作为载体"对三角形的"四心"进行考查.一、三角形的"四心"定理内心:三条角平分线的交点,也是三角形内切圆的圆心.性质:到三边距离相等.外心:三条中垂线的交点,也是三角形外接圆的圆心.  相似文献   

10.
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无疑是平几复习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把这个课题讲得活,复习好,我在教学中作了一点尝试。 1、改进证明方法三角形内角平分线分对边所得的两部分之比等于这个角两边的比,外角平分线也有类似的性质。对于后者的证明,课本给了一个提示:用作平行线的方法仿照前者的证明。我们补充了另一个颇有启发性的方法,设法把外角平分线转化为另一三角形的内角平分线。经过启发诱导,学生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在BA的延长线上取AC′=AC,使△ACE≌△AC′E,AE成为∠BEC′的平分线,证明也就容易了。  相似文献   

11.
《三角形》这一章(不含勾股定理)的知识可总结归纳为如下四个方面:一、关于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1.三角形的概念(1)三角形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组成三角形的援a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2)三角形中重要线段的概念——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的概念在此要特别注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与角的平分钱的区别。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射线,而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一条线段——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  相似文献   

12.
三角形是几何知识的主要内容,有关概念较多且易混淆.现就有关概念及相关的其他知识作一剖析,希望对同学们学习几何有所帮助.1.三角形的高、中线是线段,角的平分线是射线.剖析:三角形的高、中线、角的平分线都是线段.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指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2.三角形的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剖析: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都在三角形的内部,对高而言,只有锐角三角形三条高都在其内部.如图1,直角三角形的一条高在内部,其余两条高为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如图2,钝角三角形…  相似文献   

13.
三角形内(外)角平分线定理:三角形的内(外)角平分线分对边所得两条线段和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推论三角形的两边和这两边所成角的内外角平分线组成调和线束。不通过调和线束的新的直线与这四条直线相交,则四个交点形成调和点列。  相似文献   

14.
角平分线在几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桥梁和纽带.角平分线把一个角分成相等的两个部分,其"轴对称功能"衍生出"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以及"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三角形的内心到三边的距离相等"等性质,而角平分线与平行线相结合构造出等腰三角形,也常在解题中给我们带来方便.  相似文献   

15.
<正>苏教版高中数学教材必修5第一章解三角形第一节正弦定理例5:在ABC中,AD平分∠BAC,用正弦定理证明AB/AC=BD/DC.这道题其实是三角形内角平线定理:三角形一个角的平分线分对边所成的两条线段与这个角的两邻边对应成比例.这是个初中和高中都没有直接给出的重要定理,在高中教材中也只是以一个例题形式出现.但它的应用是广泛的.下面就其四个方面的应用加以介绍,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大家知道,证明两条线段相等常用的方法有:利用全等三角形,利用等角对等边,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利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利用特殊四边形的性质,利用圆的有关性质,借助于几何计算等.事实上,除了上述方法外,还可利用函数证明两条线段的相等问题,其一般解法是:将证明两条线段相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正>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在初中数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桥梁与纽带.本文将此类问题归纳总结,供大家参考.一、内外角平分线的性质性质1由三角形的两条内角平分线所组成的角等于90°与第三角一半的和.如图1,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交于点P,则∠P=90°+1/2∠A.证明因为BP、CP分别是∠ABC、∠ACB的平分线  相似文献   

18.
面积比的类型很多,本文着重谈“有一个角对应相等(或互补)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之比等于夹这个角的两边乘积之比”在几何证题中的广泛应用。这个性质可表示为: 定理:在△ABC与△A_1B_1C_1中,∠B=∠B_1(或互补),则 S_(△ABC)/S(△A_1B_1C_1)=(AB·BC)/(A_1B_1·B_1C_1)。我们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S=1/2acsinB容易证明上述定理(略)。不少比例线段的证明,可归结为这个性质的应用。下面举例说明之。 1.证明三角形内角平分线的性质例1 已知△ABC的内角A的平分线交BC于D 求证:  相似文献   

19.
陈瑶 《青海教育》2006,(5):42-42
(一)数学课堂教学应始终贯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思维为主线的教学新思路。为此,教师的教学思路必须由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转变为由学生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新的教学思路,注重数学思维方法的传授。如“角的平分线”一课的导入,可先设问:“我们已经学过的证明两条线段相等的方法有哪些?”由学生总结、补充、归纳出下面三种方法:1.如果这两条线段分别在两个三角形中,可先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继而证明相对应的两条线段相等。2.如果这两条线段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可以用等角对等边去证明之。3.还可以利用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去证明。…  相似文献   

20.
文[1]给出了与三角形角平分线相关的如下三条结论,并逐一加以了证明.结论1三角形的任意两条角平分线间的夹角等于第三个角的一半加上90°.结论2三角形的任一内角角平分线与它不相邻的任一外角的角平分线间的夹角等于第三个角的一半.结论3三角形的任意两个外角的角平分线间的夹角等于90°减去第三个角的一半.事实上,如果把这三个结论放在一个图形中来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