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曾强调: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因此,激活学生情感,应该成为人文教育的核心,更应该是开启新课标优质语文课堂的一把金钥匙。一位设法巧妙寓情于教学实践之中的老师,才能创造高质量的教学意境,才能敲响学生心灵深处的乐学之钟。一、利用导入,以情入课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  相似文献   

2.
法国教育家卢梭说过,"用爱心去弥补才能,是胜过用才能去弥补爱心的"。在新课改的理念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人文性评价的渗透对于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中学语文教育中的情感教育,意在促进学生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和个性的完善。怎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实践问题。  相似文献   

3.
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曾强调:“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因此,激活学生情感,应该成为人文教育的核心,更应该是开启新课标优质语文课堂的一把金钥匙。  相似文献   

4.
<正>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内涵丰盈的学科,其最大优势和特点就在于,课程本身所具有的丰富的情感资源人文美感。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情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它亦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必要手段。"高效的语文课堂应是富有语文特色的有情怀有深度的课堂、高效的语文课堂应是在培养学生语言方面基本功的同时也能够对学生的情感有所熏陶有所感染  相似文献   

5.
语文是学生精神栖息的家园,语文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心灵的滋润、灵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领。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课堂上打动学生的是情,感染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也是情,没有情感的语文教学是没有生命的语文教学。语文教学"一定要让孩子的情感丰富起来"。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  相似文献   

6.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应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为了更好地贯彻课程目标,情感教育应贯彻语文教学始终。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承担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应该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启迪、培养、完善学生情感素养,丰富学生的学习成长过程。语文教育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特点就决定了其更利于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引领学生走进体验感悟的新课堂。本文基于语文教育的学科特点对小学语文情感教育进行初探并提出实施"熏陶感染"式教学策略的建议,通过创设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经验,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验、合理地想象补白、换位体验等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以促进语文教学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是培养中小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主要阵地。我国的文化传统和汉语的特征使语文有着它特殊的人文内涵,当然不可避免地充斥着人类无尽的情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情感,积极发挥自己的情感因素,合理运用课文中的情感,使情感教育有机地渗透到语文听、读、写能力的培养中去。首先要善于在语文课堂中挖掘教材,以情激情对学生进行情感培养。其次要善于创设合理情境,获得体验。最后进行情感培养还必须贴进生活,体验生活。  相似文献   

8.
张丽芳 《文教资料》2013,(34):39-40
人文性情感教育是语文教育的一大特色,因为语文能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感。在实际语文教学中,人文教育经常被淡化或忽视,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语文这一特色,使人文性在人的心中扎根、生长与发展,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使其成为真正具有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9.
<正>新课改以后,教师的理念变了,课堂变活了,随之出现了盲目跟从、邯郸学步等现象,华而不实缺乏实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提高语文课堂实效?以下是我在实践中的几点做法。一、通过循循善诱,为学生营造创新情境陶行知说过:"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奥地利教育家贝尔纳强调:"没有情感的教育,不会成为成功的教育;没有情感的课堂,不是成功的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营造一个宽松、自由、民主、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情感渗透成为教师必不可少的教学策略。只有成为人文的、情感的、审美的,语文才会有语文味。通过师生互动,真诚体验,实现情感共鸣,语文教学的魅力才能显现。在初中语文阅读中学中,通过精彩的课堂导入、朗读设计、诗意点拨和多元化教学评价渗透情感,教师能对学生进行较为成功的情感教学。  相似文献   

11.
"情"——是对文本的理解与表达,它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体现他们的语文学习能力。在语文学习中,听、说、读、写等活动都是建立在"情感"的激发与感悟之上的。可以说,一节成功的语文课,课堂上必然情浓似火。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既要注重"情感"的激发,教师还要注重"情感"的感悟,帮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与文本进行对话,感悟文本中蕴含的情感,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感悟中提高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2.
<正>人文教育教人向善。人文素养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被定义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公民教育"或"情感教育",是历史教学三维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课堂的"灵魂"。基于此,中学历史人文素养教育只有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才能培养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才能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一、价值引领的必要性社会呼唤人文素养教育。中学历史教学应该把实现人文教育的价值回归作为重要目标,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3.
尤鹏举 《甘肃教育》2011,(14):35-35
新课程标准已经把情感教育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认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共同构成一堂课的三个维度。但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重视了知识与能力的培养、过程与方法的指导,却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熏陶。笔者认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就必须灵活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思.引领学生步入作品所创设的意境中,  相似文献   

14.
著名教育记者、高效课堂的首倡者李炳亭先生,曾提出高效课堂应该成为"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其学科特征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工具性特征要求语文教学要传递知识、方法和能力,成为"知识的超市";人文性的特征要求语文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完成"生命的狂欢"。九年级是整个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总结与提高阶段,语文  相似文献   

1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三维目标体系中加入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上的具体体现。这意味着关注每一个情绪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感人心者,莫乎于情”,课堂上激励学生的是情,感动学生的是情,震撼学生的是情!可以说没有情感的教学是不吸引人的教学,没有情感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语文不是无情物”,它本身就栖居着浪漫和诗意,作者情意的表达就隐匿于语言文字的深处。因此,语文教学要让感情流淌,我们要让语文教学充满情感的魅力!  相似文献   

16.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一条富有诗意的感情和美的清泉,就不可能有学生的全面智力的发展。”这里强调的就是在课堂上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可以通过语文教学中的作品欣赏、情境体验、故事联想、思维拓展等教学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更重要的是在语文教学中加大人文性的教育,情感生活宣泄,心理上的整合,这样才能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学目标。“情动而辞发”,这是对课堂语文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7.
"情是教育的根",教师若能将学生的情感调动起来,教学便成功了一半。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将丰富多彩的感情融入课堂,就能让语文课堂情感飞扬,就能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情感,激发学生的"情"呢?如何让"情"溢满我们的语文课堂,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呢?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1)斟词酌句品真情;(2)展开想象悟真情;(3)情真意切激真情。  相似文献   

18.
李晓桥 《陕西教育》2009,(6):107-108
在语文教学中应当实施情感教育,让情感成为教学的催化剂。这就需要教师倾注真情,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构建多方的对话平台,使情感目标能顺利达标。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目标,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9.
<正>长期以来,语文教育存在着一些弊端,较为严重的是最能体现人性化教育的语文却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塑造出一群没有个性、毫无创新精神的人。所以,语文教学呼唤人文关怀。那么该如何引导学生的个性发展,使语文教学成为真正的"人"的教学呢?一、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现代教育理念中,课堂不应该只是教师演独角戏的舞台,而应该是师生互动交流、两者相融、教学相长的场所。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应该  相似文献   

20.
多媒体以其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独特的交互性、趣味性,极佳的表现力、感染力,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有效手段。它能为学生营造出一个巨大的情感磁场,让学生的情感在语文课上奔腾而出。没有感情的文章就没有生命力,没有感情的课堂就没有活力,而没有活力的课堂就难以激起学生心灵的涟漪。情感是语文学习理解和表达的心理基础。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才能与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才愿敞开情感的大门情动而辞发。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利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