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研究目的:本文通过对爱德华兹三级跳远技术的生物力学分析,旨在全面详尽地分析爱德华兹三级跳远技术的特点,为我国教练员指导三级跳远运动员的训练提供参考。研究对象:爱德华兹在第5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创造18.29m世界纪录时的技术动作。研究方法:数据统计法、比较分析法。结果与分析1.助跑阶段分析爱德华兹采用的助跑起动方式是行进间起动,这种助跑方式的优点是运动员开始助跑时比较放松,有利于保持良好的节奏,发挥速度。2.第一跳(单足跳)分析第一跳是在向前速度极大的情况下进行的。第一跳的起跳是从助跑最后一步摆动腿蹬离地面,起跳腿快速积…  相似文献   

2.
速度平跳型三级跳远技术主要以速度为核心,重点提高助跑速度,起跳速度和腾起速度,尽力保持各水平速度的利用率,关键是控制第一跳距离,增大第三跳远度。围绕这些特征探讨了速度平跳技术的主要技术环节教学要点。  相似文献   

3.
完整的跳远技术由助跑、起跳、腾空、落地四个技术环节连续组合而成。其中助跑是跳远技术的基础,起跳是关键,跑跳结合是跳远技术的核心。在这四个环节中,无论哪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影响跳远起跳效果的发挥,对跳远成绩产生不利影响。1.助跑速度跳远的助跑不仅是为了获得理想的水平速度,而且还必须为踏跳做好充分的准备,使助跑与踏跳紧密结合,做到在起跳时既  相似文献   

4.
三级跳远的技术比较复杂。对身体素质要求比较高。运动员要在快速助跑的情况下,连续完成单脚、跨步和跳跃三种不同形式的跳跃,并在跳跃中不断地改换腾空阶段和支撑阶段。三跳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而第一跳对后两跳的影响更为直接。任何一跳的失误,都将影响三级跳远的节奏,而没有合理的节奏,就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成绩。优秀的三级跳远运动员在起跳时,支撑运动器官的负荷,要超过自身体重的5倍以上,最大的可能达到1000公斤。因此,三级跳远运动员不仅要根据技术要求,掌握好助跑、助跑与起跳的结合、每一跳着地和再起跳、空中平衡和合理的跳跃节奏等基本技术,还要重视身体素质的训练,尤其是速度、快速力量、动作的协调性和放松能力。如果以上几方面的问题解决得不好,而过早地参加比赛,不仅容易形成错误的技术,而且还会造戍伤害事故。有些运动员在三级跳远中,第一跳像跳远那样跳得比较高、比较远,而第二跳却不能腾起,只是被动地向前迈一步,仅仅成为第一跳和第三跳的过渡。这是初学三级跳远中普遍存在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两方面:  相似文献   

5.
三级跳远的快速助跑、有力起跳、三跳之间较长时间的腾空以及明显的节奏,形成了这个项目的特点。一般来说,衡量三级跳远的技术主要在三方面:助跑最后阶段发挥速度能力;起跳后速度的损失情况;三跳的比例和平衡。其中三跳的比例是多年来教练员与科学工作者十分关注的  相似文献   

6.
影响三级跳远成绩的若干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阅读、整理国内外有关三级跳远方面的献资料,阐明三级跳远中助跑速度、起跳技术、三跳比例、力量以及平衡对三级跳远成绩的影响,为三级跳远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对陈敏后两步助跑与踏跳技术的运动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高速摄影与影片解析的方法,对健将级男子跳远运动员陈敏的后两步助跑与踏跳技术进行分析。结果显示,陈敏的助跑节奏良好,速度较快,但踏跳前一步明显减速,主要是由于摆动腿着地脚跟领先所致;着板技术与踏跳效果较理想,但起跳角偏小。  相似文献   

8.
在三级跳远中,助跑节奏是一个关键问题,这个问题是教师在制定教学训练计划时所不可忽视的。在此,从心理方面略谈自己的看法。助跑踏跳是跳远项目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准而无误的正确估计踏跳位置,这就要求助跑节奏的完善和尽可能及早调整步子,如果起跑后错误的估计或过晚发觉起跳位置,那么只有在距离很短的情况下作大步幅调整,这将出现:1.远离踏跳板起跳;2.引起第一跳失去身体重心的平衡;3.引起第一跳过高;4.起跳失败。  相似文献   

9.
<正>速度在三级跳远中起着决定作用,目前三级跳远技术已形成速度型的趋势,这里所讲的速度型,不仅指助跑的速度快,而应该包括:助跑快、助跑与起跳结合快,以及在完成正确技术前提下的三跳节奏快。因此,教练员与指导教师应认清三级跳的发展趋势,重点培养具有短跑素质的三级跳远运动员,引进  相似文献   

10.
三级跳远技术我们认为:应把第一跳看成助跑的一部分。应该让学生知道,第一跳结束时,也就是实际跳跃的开始。应把第一跳看成是助跑的最后一步,并且是助跑中最为特殊的一步。实际上,第一跳即助跑中的最后一个特殊步而已。假设这样考虑第一跳,则对第二跳及第三跳形成很大影响。 1 助跑与第一跳 适宜的助跑,可以在不费力的情况下获得最佳的速度,并能很自然地过渡到起跳。助跑距离和加速度,取决于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加速度越快,助跑的距离可以越短些,否则就应适当地加长。教学中,学生能否利用全速跑,完全取决于他的技术  相似文献   

11.
郑爱 《中华武术》2007,(4):23-24
现代三级跳远运动的发展经历了四个不同的阶段,其技术类型也经历了由高跳型到平跳型再到速度型的演变。鉴于三级跳远技术向速度型发展的趋势,在三级跳远训练过程中,笔者摒弃过去的训练思路,着眼于培养青少年运动员快速助跑、快速起跳、快速的三跳节奏和快速跳跃的动力定型。根据青少年运动员自身的特点,在掌握三级跳远技术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采用速度和爆发力紧密结合的训练方法,有效地指导其进行训练,并取得了理想的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2.
跳远的远度取决于助跑速度、起跳速度、起跳角度和起跳后身体重心的高度。运动员要提高成绩就应该努力从这四个方面突破。快速助跑与积极有力的踏跳相结合的技术是跳运技术的关键部分,因此在张健民训练计划的安排中把此作为重点训练内容。现将他的训练小结如下: 一、情况简述:  相似文献   

13.
1 影响起跳速度的技术因素 1.1 助跑速度:助跑速度在决定跳远成绩的所有因素中,所占的作用大于70%,所以现代跳远技术提倡在高速度助跑下迅速完成起跳。跳远助跑不仅是获得理想的水平速度,而且还必须为踏跳做好充分的准备,在高速助跑中与跳踏紧密结合,做到在起跳时既保持助跑所获得的水平速度,又要发挥垂直速度,保证有较大的腾起角和腾起初速度。因此技术上要求控制好助跑最后4步步长的合理变化。助跑最后4步,最好仍以前面相同的动  相似文献   

14.
通过高速摄影等方法对我国部分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水平速度损失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我国运动员在助跑最后阶段有提前准备起跳意识 ,导致后 2步步幅变化过大 ,速度下降 ,进而使单足跳的着板角变小 ,起跳角变大 ,致使第 1跳的向前性差 ,助跑所获取的水平速度不能较好地保持到最后 1跳 ,这是造成水平速度损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背越式跳高助跑"曲率"与起跳技术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强 《湖北体育科技》2004,23(2):218-219,223
背越式跳高技术的问世和不断改进及技术环节上的创新,在田径运动技术发展史上有着重大意义。弧线助跑和起跳是背越式跳高完整技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尤其是后程2~3步助跑与起跳的有机衔接对强化起跳效果更为重要。研究助跑“曲率”与起跳衔接的关系,总结技术训练实践的经验并进行理论分析,以求达到更高的技术训练水平。  相似文献   

16.
跳远是人体通过快速的助跑和积极的起跳,采用合理的姿势和动作,以最大远度为目标的斜抛运动。本文将对跳远助跑速度及最后两步节奏、助跑速度利用率和损失率、助跑距离、起跳时的两个角度、着板瞬间技术、支撑阶段技术、起跳踏跳缓冲、摆动技术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王雷 《中华武术》2010,(7):18-19
张宇,男,17岁,身高1.87米,体重70公斤,跳远国家一级运动员,三级跳远国家一级运动员,上虞中学高三在校训练学生,下面是该运动员在2008年11月~2009年11月三次主要比赛成绩:在湖州第九届重点中学生运动会上,张宇个人技术特点表现为跳远助跑速度快,但到板前4、5步不自觉地会调整步子,不敢在快速助跑中做到快速起跳,影响助跑速度的利用率。三级跳远技术表现为第一跳高而远,影响了第二跳的幅度和速度,第三跳起不来,三跳不均衡的最大毛病,而且该学生还有一个特点是腰容易受伤。针对这一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18.
朱虹 《中华武术》2013,(4):52-53
跳远运动的重点是起跳,难点则是助跑与起跳相结合。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一是上1步踏跳练习;二是3~5步助跑起跳练习;三是腾空步教学;四是半程及全程助跑起跳练习;最后完整动作练习等。这样教学由于全程助跑练习相对较少,步点很不稳定,对助跑与起跳相结合的难点突破没能重点解决。传统教学方法中只有最后才进行全程助跑完整的跳远练习,在前面教学中的踏跳,无论是身体姿  相似文献   

19.
一、三级跳远运动员助跑后沿直线连续进行三次跳跃的一项运动。第一跳叫“单足跳”;第二跳叫“跨步跳”;第三跳叫“跳跃”。三级跳远的成绩取决于助跑时所获得的水平速度和起跳产生的垂直速度,同时还与每个动作完成的质量,维持身体平衡的能力和三跳的比例有关。二、三级跳远的类型1.弹跳型(亦称高跳型):第一跳跳得既高又远,且每一跳都相对跳得较高,三跳比例约为:38%左右、30%左右、32%左右。2.速度型(亦称平跳型):第一跳  相似文献   

20.
对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的运动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通过对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23人起跳技术影片的解析,并与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起跳有关环节运动学参数变化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助跑绝对速度较低,在起跳过程中身体重心水平速度损失较小,从而获得的垂直分速度亦较小,腾起角度相应偏小,运动员的起跳能力较差,在快速助跑中跳不起来。提高跳远运动员的绝对速度能力,应是我国跳远速度训练的重点;正确处理“跑得快与跳得起”的矛盾,仍是我国跳远技术训练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