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报载,4月13日上午,胡耀邦同志在接见湖北省和武汉地区党政军领导同志时,要求大家看一看4月6日《人民日报》刊载的一篇报道:《今日西安“七闲庄”》。胡耀邦同志之所以向大家推荐这篇报道,就因为它“反映了许多问题”。可见,  相似文献   

2.
烟台苹果早就全国闻名,但最近的一次轰动效应,却和一则揭黑报道有关.6月11日,《新京报》刊发报道《红富士苹果 裹农药袋长成》.这组通版报道还配发了记者的调查路线图以及暗访画面,称“走访栖霞、招远的十几个村庄的五六十果园,均发现大量使用农药袋套苹果”.  相似文献   

3.
贺锡翔 《新闻记者》2002,(11):48-49
一虽然美国大量地方性报纸都设有全国性内容的版面 ,但只有《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和《今日美国》拥有足够的资金全方位展开全国性报道。这三大报本来具有各自不同的定位、读者和广告客户 ,但在开展全国性报道竞争中却趋于一致了。《纽约时报》对它在美国东海岸拥有最多读者和广告客户的情况已不满足 ,开始野心勃勃地进行全国性扩张 ;《华尔街日报》则刚刚花费了昂贵的代价重新设计版面和重新定位读者。这两家报纸无奈地承认 :他们的所有努力使得两家报纸都有点像《今日美国》了。美国三大报的激烈竞争还表现在广告价格上。《今日美国…  相似文献   

4.
在1985年全国好新闻入选作品里,有一篇《人民日报》记者采写的获一等奖的通讯《今日大寨》。这里录下它的开篇一段: “金秋时节,我来到大寨。第一印象是,这里山村静悄悄。虎头山默默无语,大柳树长丝低垂,几条牛在山坡慢悠悠地吃草,小雀在枝头鸣叫……往昔那‘红火’的景象,那无尽的人流,都已悄然逝去。那曾经踏上四面八方的参观者的千千万万个脚印的大寨之路,如今已长满荒草,只留下窄窄的山道。夜晚,我住在大寨国际旅行社,偌大一层楼只我一人,静得令人发怵。清晨,我站在虎头山边,遥望蓝天白云,不禁思绪万千:大寨!你为什么这样寂寞?”明眼的读者,从这段描写里已经品味出这篇通讯的特色了。在评委和编者为它加的简短评语中,最后是这样下结论的:通篇报道寓理于情,笔调自然而流畅,使读者在亲切的形象感受中,与主题思想发生共鸣。这  相似文献   

5.
1986年11月4日《河南日报》头版有一篇长篇通讯,标题是《史来贺,历史将来祝贺你》,这是对新乡县七里营乡刘庄史来贺同志带领群众走共同致富道路的报道。史来贺大胆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刘庄成  相似文献   

6.
最近羊城晚报在研究改进新闻报道当中,到读者里去作了一些调查,征求他们对地方新闻的意见。读者的爱好是不尽相同的,但有些报道则受到各阶层读者的广泛欢迎,如《请修补行业听群众呼声》一套稿件,请社会各方面人士重视儿童道德品质教育的一套稿件,以及《姊妹渔轮珠江口外脱险记》《访十万元支票的拾获者》《百分之六中的一个》(访问十年前在人民政府接办“圣婴育婴院”时侥幸生存的数十个孤儿中的一个,写她十年来在党关怀下温暖的生活)、《今年七月本市天气特别热》(七月一日那天突破近五十年来七月份气温最高记录)等。这些报道,  相似文献   

7.
《今日财富》的刊名我不赞同。见到其创刊号,我还是买了。就因为它是今日的财富类杂志。这本由内蒙古新华报业中心主管的杂志,发行在北京,广告总代理在广州,编辑部在内蒙却另有广州、北京分部。一刊跨三市,真有网罗财富的“今日”气概。古之“内”,那是永远蒙在“古”里的。看这杂志的《发刊辞》,我油然想起两点:这是模仿之作,这是我近年来看到的最短的发刊词。这个世纪的早上,《今日财富》创刊了。/对,这是一本财经杂志。/但,与往不同,这是给新世代的财经杂志。/正如新世代的追求是“财富”,表达新世代的创富观和记录新世代的“创富史”,  相似文献   

8.
拥有广泛陕西读者群的《陕西日报》和《三秦晚报》,同为陕西日报社主办。然而,常常同天出版的这两份报纸,虽一“日”一“晚”可对同一件事的报道却不尽相同,有时这样不同的报道竟出于同一人之手。不由人发出这样的感慨:如今报纸怎么了? 3月8日《陕西日报》和《三秦晚报》同时在一版发表有署名为《本报记者祝光》写的《目中无人横冲直撞——西安5名出租车司机被拘留》,前者赫然写道:“12月下旬至2月中旬52天时间内,出租车发生交通事故160多起”;可后者却写道:“12月底至2月15日52天时间内……” 手边还有一例,均出于3月17日两报上。《陕西日报》云:“本报北京3月16日电……为了抑制物价,我们去年底已经采取了  相似文献   

9.
《新闻战线》去年第七期刊登了阮礼录同志的文章《“野人”的报道失实》,11月14日人民日报《科学园地》副刊又发表了彭祝平同志的文章《猴是怎样“变”人的?》。这两篇文章对“野人”事件起了很好的正本清源作用。也许有同志说,事情过去了这么久,要搞清楚不难,但当初报道时不出错就不容易做到了。我们报纸最早报道了这一事件,但并没有出现差错。这是由于在开始报道时,我们注意做到了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0.
释“七”     
《汉语大字典》释“匕’云:‘“七,数词。六加一的和。”这是“七”字的基本意义。在说解“七”字的字形及本义时,引《说文》云:“七,阳之正也。从一,微阴从中卖出也。”并引了山《数名古谊),谓“‘七’古通作‘十’者,刊物为二,自中切断之象也……考其初形,‘七’即‘切’字”。丁山所谓古字,当是指甲骨文及六国古文。甲骨文“七”字与“甲”字相同,都像今日的“十”字以甲骨学小辞典》说“七”字的横比“甲”字的横较短,并非普遍如此人《说文》释“甲”云:“甲,东方之益,阳气萌动,从木戴车甲之象_一日人头直为甲,甲象…  相似文献   

11.
薛宝海 《视听界》2005,(5):93-94
《金石财经》是凤凰卫视资讯台每周一至五晚上六点半到七点播出的财经节目,这是一个信息丰富、评论及时到位的节目,内地有一档节目与之有可比性,这就是央视二套的《经济信息联播》,然而在制作上,后者却与《金石财经》有着较大的差距。首先是选题范围。《金石财经》名副其实,完全是以全球尤其是大中华区当天的经济动态与突发事件为报道范围,比如7月19日的节目头条是“中国买美债减压外汇储备”,接下来有“中国经贸代表团访美谈贸易逆差”、“日本开采东海石油”等等;而《经济信息联播》在当天的头条新闻是“台风阻断福建、浙江部分地区交通”…  相似文献   

12.
《新闻战线》去年第七期刊登了阮礼录同志的文章《“野人”的报道失实》,11月14日人民日报《科学园地》副刊又发表了彭祝平同志的文章《猴是怎样“变”人的?》。这两篇文章对“野人”事件起了很好的正本清源作用。也许有同志说,事情过去了这么久,要搞清楚不难,但当初报道时不出错就不容易做到了。我们报纸最早报道了这一事件,但并没有出现差错。这是由于在开始报道时,我们注意做到了以下几点: 首先,采用第一线的来稿,在准确的基础上求快,从而使报道既快又真实。短尾猴是1984年10月24日被捕获的,老百姓传言为“野人”,  相似文献   

13.
我长期订阅《工人日报》,深感这是一张比较严谨的报纸。而读了2001年10月31日《工人日报》的几篇报道,我觉得有几处毛病。虽是“白壁微瑕”,但有指出的必要。“他们”不能代替“一个”第一版通讯《首钢为何要实施战略大调整》的开头一段这样写道:“在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里,首钢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世纪之交,他们又提出了‘面向新世纪,建设新首钢’的奋斗目标。”这句话中的“他们”  相似文献   

14.
德溥 《新闻界》2003,(3):52
P去年8月8日《中华新闻报》刊登的《“三甲”不是前三名》一文里,已批评仅在7月中旬这10天内,竟有首都某报报道民营科技企业总收入排榜、广州某报报道各地市创新能力评估、辽宁某报报道中国女排在世锦赛具有冲击力等消息时,都把“三甲”错误当成了“前三名”。不仅起不到文章增色的作用,反而贻笑于广大读者。这样的错误用词,过后有些报刊仍相继发生。这说明不少编采人员根本不解此词,却又惯用此词;也未看过上述批评文章,更谈不上从这篇批评文里去吸取教训。如在10月16日成都地区某报上第5版《软件业:扬长避短冲三甲》的短讯里,竟出现要进入…  相似文献   

15.
《人民日报》有个专栏叫“今日谈”,每篇不足千字,短而小,但要想上稿却难上难!1993年元旦,我在日记本上写下誓言:猛攻《人民日报》“今日谈”。转眼间,5·23《讲话》发表51周年到了,我把早已写成的《农民想着他……》一稿寄往《人民日报》。岂  相似文献   

16.
十几年前,“待业”这一名词刚出现的时候,我听着老觉得别扭,明明是失业嘛,待的哪一门子“业”啊! 如今倒是听说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待业”。据《组织人事报》5月28日报道,湖南省某市的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出现了在校学生抢“座位”现象,这些学生还坐在中学课堂里念书,却已经在他们的父母单位里“上班”了:工龄随学龄而增,  相似文献   

17.
《挖墙脚的人们》是我反映关于假发票问题的系列专题报道的首篇。这组报道至今已经完成了七篇。其中,《挖墙脚的人们》荣获第四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它的播出时间是1993年3月1日。社会反响极其强烈。许多听众被报道里那些活灵活现、触目惊心的对话所震憾。那几天,台内台外,到处都听见人们在谈论假发票。不少听众打电话到电台,有的提供报道线索(或者说他们家的亲戚在托人买假发票,或者说他们单位的领导买了假  相似文献   

18.
今年“五一”节期间,《北京晨报》连续三天报道了化名为“高振宁”的一个北京家庭长期捐助湖北一所聋哑特教学校的故事;5月11日,记者携带着“高振宁”送给孩子们的儿童节礼物远赴湖北这所特教学校采访;19日《北京晨报》推出一整版报道《这就是高爷爷捐助的那所学校》,介绍了孩子们拿到礼物的喜悦心情和老师们把“高振宁”的钱用在刀刃上的情况;25日,又在一版刊出《“高振宁”全家露面》一文,为这组报道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这组连续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报社陆续接到捐助特教学校的汇款单。  相似文献   

19.
郭强 《青年记者》2009,(14):13-14
红极一时的贺岁片《非诚勿扰》成了“《非常勿扰》”;“扑面而来”变成“铺面而来”;股市里的“庄家”被写成“庄稼”……这些恐怕连小学生都不会犯的错误,却白纸黑字地出现在报纸上,怎能不令人汗颜?面对这些莫明其妙的差错,新闻从业人员备感尴尬,因为连他们自己都无法回答这样的问题:“为什么记者编辑的学历越来越高,所犯的错误却越来越低级?”  相似文献   

20.
这标题是从《红楼梦》里的“假作真时真亦假”套过来的。而想起写这个题目,则是今年《新闻战线》第八期《读者论坛》上的一篇文章:《从蛇岛报道看编辑的漏洞》引起的。该文说的是人民日报6月9日头版刊出“据新华社”的一条消息,报道了“我国渤海蛇岛上的蝮蛇目前正以每年超过一千条的速度增殖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