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云南教育》2009,(3):37-38
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经济负担、精神负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前提。多年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减轻学生负担,学校也一直在努力“减负”。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随着课程改革的推进,使“减负”在小学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2.
新年伊始 ,教育部召开“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负担工作电视会议” ,并下发了《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 ,陈至立部长在会上做了重要讲话 ,再一次对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做出专题部署。我借贯彻落实教育部“减负”意见 ,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 ,谈谈如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减负”已成为教育系统新千年的头件大事。久减不轻久治不除的小学生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沉重的课业负担及教学质量差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只有减轻学生负担…  相似文献   

3.
<正>国家三令五申强调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但现实情况是减负口号震天响,学生负担照样重。在这里还有一个往往被人们忽视的问题:学生学业负担过重背后往往紧跟着的是教师工作负担过重、压力过大的无奈。师生过重的负担从哪里来?作为学校管理者,该为减负做点什么?这是我们必须要面对、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有人也许会说,师生过重的负担还不是来自于考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教育的法律法规入手,分析了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过负”)是违法现象,而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负”)是合法举措。增加学生负担应负法律责任,减轻学生负担是有法可依的。  相似文献   

5.
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已成为人们非常关注的热门话题。“减负”给学校带来了巨大压力,使学生家长产生诸多担忧,社会各界人士也产生了不少疑团。要消除目前教师、家长及社会各界在对待“减负”工作认识上的误解,必须正确处理好“减负”这一系统工程内部的十个关系。 1、要正确认识处理好“减负”与负担之间的关系。所谓“减负”,就是要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以及由此产生的心理压力,而不是减掉中小学生所有的  相似文献   

6.
易明成 《课外阅读》2010,(11):84-84
提高学习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过重的负担是制约学生学习效率的重要因素。“减负”是提高思想品德课学习的措施之首,“减负”包括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和过重的心理负担两个方面。过重的课业负担主要来之于传统的、机械的、  相似文献   

7.
当前,学生“减负”都减什么?“减负”后的课余时间到那里去和做什么?带着这个问题,记者在不久前到国家教育部采访了国家教育总督学柳斌。   柳斌说,江泽民主席十分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贯彻江主席的指示,要认真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首先是要减轻城市学生的过重负担,尤其是要减轻城市小学生的过重负担。要学习总会有一定负担,“减负”主要是指减轻过重的课业负担。就是要减轻超量的作业负担,超难度的习题负担,以及那些简单的大量重复的作业负担。“减负”的目的是要减轻对学生过大的心理压力,心理压力过大,会迫使孩子们…  相似文献   

8.
当新千年的钟声还在人们的耳旁回响 ,当人们还沉浸在欢庆千年交替的激情之中 ,教育部发出了教基 [2 0 0 0 ] 1号文《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 ,紧接着又召开了教育部新千年的第一个会议———“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工作电视会议”。文件及会议的唯一主题 :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负担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进入二月 ,龙年春节刚过 ,教育部党组又召开会议 ,专题研究减轻学生过重负担问题。大家一致认为 ,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是长期以来困扰我国基础教育的顽症 ,是社会各界、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减负”既是一项战略任务 …  相似文献   

9.
一、缺失的不仅仅是“负担” 当前,身心俱疲的学生,压力重重的教师,饱受指责的教学,以至不堪重负的教育,都使得“负担”成为一个现实性的持久的教育话题。多年来,教育一直在减负,特别是学生的课业负担、精神负担等,可谓减了又减。而事实是,时至今日,并没有看到学生能够真正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投入每一天的学习生活,学生的课业负担、精神负担到底减轻了多少,或许并不只有学生才有感受。那么,缘何又要寻找“负担”呢?还嫌“负担”不够吗?还是有所谓的此“负担”非彼“负担”呢?  相似文献   

10.
“学生课业负担过重”俨然就是一种历史顽疾。早在2004年7月.教育部专门为此发出了《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之后,每年的教育部工作要点中都可以找到“减负”的字眼。即便如此.学生的实际课业负担依然沉重。“减负”为何如此艰难?值得深思的是,现有过重课业负担中,有没有教育的责任?在这一历史顽疾的治理中。大家是否已被惯性思维裹足不前?教育能否有新的作为?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的做法值得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思考。  相似文献   

11.
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减轻学生过重负担涉及到学校、社会、家庭诸多方面 ,只有正确、全面地认识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和造成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原因 ,明确“减负”的目的和意义 ,同时“对症下药”采取系列必要的配套措施 ,形成学校、社会、家庭齐抓共管 ,“减负”和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一、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表现形式。既有普遍性的过重负担 ,也有相对性的过重负担。普遍性学生过重负担有 :1.过大的升学压力 ;2.过高的父母要求而产生的心理负担 ;3.过多的书本和各类辅导资料、练习册等 ;4.过多的考试、竞赛 ;5…  相似文献   

12.
今年年初,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 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并召开了“减轻中小学生过 重负担工作电视会议”。各地教育行政部门积极作 出反应,迅速行动,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教育部《紧 急通知》和“电视会议”精神,并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 况制定了有关“减负”的规定。“减负”工作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反响,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然而中小 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是多 年应试教育的结果。要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课 业负担.必须全社会行动起来多管齐下,综合治理。 下面就如何加强政府行为,特别是教育行…  相似文献   

13.
袁耘毅 《云南教育》2010,(17):42-42
改变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状况,在中小学校开展“减负”工作是非常必要的。“减负”的目的是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各方面都能全面发展。“减负”的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4.
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促进素质教育实施 ,已成为全国教育系统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今年年初 ,教育部召开全国“减轻中小学过重负担工作电视会议”并发出《关于在小学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的紧急通知》。在此之后 ,我省教育行政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决心根治多年来中小学课业负担过重这一顽症。特别是《人民日报》评论员文章和江泽民总书记《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发表以后 ,更加坚定了我们做好“减负”工作的信心。应该看到 ,当前我省的“减负”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减负”工作现状依旧不容乐观 ,有的地方明减暗增 ,有的地方…  相似文献   

15.
在教育领域,"减负"不是一个新问题。长期以来,"减轻中小学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呼声从来没有停止过。但是,中小学学生的课业负担却在"减负"声中越减越重,成为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顽疾"。对此,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中小学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已成为家庭负担、社会负担,成为一种社会病态,"减负"刻不容缓。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认为,"减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地方政府、学校、社  相似文献   

16.
“减负”的实质是减轻学生心理负担汪华英“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是教育界一谈再谈的话题,可减什么?如何减?却一直未有定论。笔者经过调查,认为“过重课业负担”只不过是一种表面现象。何以如此说?究其原因的本质有二:第一,从现行中小学生课程来看,以学生...  相似文献   

17.
赵鳌 《云南教育》2009,(2):21-23
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负担一直是备受关注而又始终不能有效解决的一个问题。有人戏言:“多少减负令,都付笑谈中!”伴随着经济社会转型,学生的经济负担、精神负担也一度和课业负担一起成为教育“顽疾”。笔者在新年寒假期间调查走访了部分中小学校及师生,深切感受到:如今的孩子实在是“太累了”,就连寒、暑假也“不轻松”,学生、家长、老师都喊“累”。  相似文献   

18.
学生“减负”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涉及社会、家庭和学校。学校和教师正确认识学生“减负”,是做好“减负”工作的关键。“减负”不是放松质量。“减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素质教育要求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因此,“减负”也是提高质量的需要,使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学习,轻负担,高效益。有少数教师认为,现在强调学生“减负”,质量可以放松了。这是对“减负”的片面认识,是一种通过加重学生负担来提高质量的不健康的教育思想,是一种误解。我们要注意到,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着眼点在“过重”二字上。学生负担要有,但不能过重,现…  相似文献   

19.
“减负”不是一个新话题 ,早在 1993年国家教委就发布了《关于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指示》。七年来“减负”工作始终举步维艰 ,学生负担有增无减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家长望子成龙、成凤的迫切愿望 ,考试的指挥棒 ,劳动就业的竞争 ,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等等 ,由此而产生的过重负担都强加在了才几岁、十几岁的青少年身上。为什么“减负”工作这么艰难呢 ?归结起来仍然是思想问题。长期以来 ,人们所形成的旧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 ,从家长的角度讲 ,虽然学校给学生“减负” ,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少了 ,作业少了 ,但…  相似文献   

20.
减负后审美教育是片沃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育部发出“减负”通知后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大部分中小学校积极响应 ,拿出了“减负”的切实行动 ,采取各种措施 ,力图把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减下来。上海市长宁教育学院副院长曹尉年先生指出 ,就“减轻学生课业过重负担”这一说法可以看出它至少蕴含以下几层意思 :一是它承认学生要有必要的负担 ;其次它表明学生的负担应当有一个“度”,不能过重 ;其三它还暗示 :过重的负担应当减轻 ,不足的负担也应当给学生加上。因为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 ,学生在某些方面负担过重 ,必然在另一些方面负担不足。学生的各项负担只有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