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1 毫秒
1.
动词在句子里,一般充当谓语,表示由主语发出的动作或行为.这种用法,叫动词的普通用法,又叫一般用法.但有时,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不是主语所施发的,而是主语促使宾语发出的,这种用法,叫动词的使动用法.由于及物动词的普通用法和使动用法,表现形式完全相同,都是“动词+宾  相似文献   

2.
一、使动用法 现代汉语里宾语总是动作行为或变化的对象,动作行为或变化是主语发出的,而文言文里有时动词后面跟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发出的动作行为或变化不是主语发出,而是主语使宾语发出,即是主语使这个宾语产生某种动作行为或变化,含有“使他(它)那样”的意思。这就叫做使动用法。使动用法的情况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3.
古汉语使动用法的含义是“主语使宾语怎么样”,即在使动句中,动作不是由主语发出,而是主语使宾语发出,宾语才是动作的施行者。使动用法的句子在理论上说必须有宾语,有时宾语不出现,但是可以补出。判断使动用法时应注意使动用法与一般动词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相似文献   

4.
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华书局出版)一书中说:“所谓动词的使动用法,顾名思义,就是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这就是说,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并不是主语直接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宾语发出的,翻译时常常要加“使”或“让”。例如:  相似文献   

5.
在古代汉语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都是动词的特殊用法,这里我们集中探讨一下动词、名词、形容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经考察,现代汉语动词本身有使动用法的很少,由形容词转化为动词而具有使动用法的也不多。 所谓“使动”在古汉语中,就是这种动词放在宾语前面,含有“使宾语怎样”的意思,因此它的主要特点是动词所表示的那个动作,不是主语施行,而是主语使宾语施行的。 动词使动用法 动词用作使动动词,构成使动句,把这类动词置于宾语前,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 一、不及物动词(自动词)使动句  相似文献   

6.
使动用法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词类活用现象。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不及物动词等这些本来不带宾语的词,如果临时性地带上了宾语,那么一般是用作使动.表示主语使宾语发生该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一般译为“使……动”,因此称为使动用法。  相似文献   

7.
古汉语中的特殊动宾关系,主要有以下五种。 一、使动关系 所谓“使动关系”,就是动词不支配宾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是主语使宾语发出的。这种关系,可以加“使”字来理解。在古汉语中,不及物动词和及物动词都能构成这种关系。例如:  相似文献   

8.
古汉语的动词,除使动、意动、为动三种特殊用法外,还有一种对动用法。这种用法,是指动词对宾语所表示的人和物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翻译时可采用“主语 对 宾语 动词”的形式。一般来说,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常有对动用法。例如:  相似文献   

9.
高中语文课本第二册《鸿门宴》中“旦日沛公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一句中的“从”字究竟该如何理解,历来众说纷纭。有释之为“带领着”的,也有释之为“随同”的。我们查阅了一些资料,觉得此处理解为使动较妥,即“从”在句中作谓语,但它所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沛公”直接发出的,而是主语间接地使宾语“百余骑”发出的。译文为“第二天一早,沛公使百余骑跟从着自己到鸿门见项羽。”把“从”理解为使动,就突出了一军统帅外出时百骑拥高牙的威势,应该说既符合历史事实,又符合课文原意。关于使动用法的特点,王力先生在《汉语史稿》第377页说得很明白:“当说话人要使宾语所代表  相似文献   

10.
使动用法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词类活用现象。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不及物动词等这些本来不带宾语的词,如果临时性地带上了宾语,那么一般是用作使动,表示主语使宾语发生该动词所表示的动作或行为。一般译为“使……动”,因此称为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有三种翻译方式,但是,有人对此不甚明了,以致在对它进行判别或翻译时,产生了模糊认识或不能灵活翻译。看到课文注释将“六国会盟而谋弱秦”中的“弱”注释为“削弱”时,就对它的使动用法产生怀疑。在翻译使动用法时,一律使用“使……动”的格式,从而显得有点生硬。现从高中课本中选取数例,例说…  相似文献   

11.
一、使动用法的几种特殊形式 在“齐威王欲将孙膑”句中,“将”是使动用法。这种主语、谓语、宾语具全的句子是常式句。使动用法在常式句中是比较容易辨认的。语言形式是丰富多彩的,含有使动词的句子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就须要我们了解含有使动用法的种种句式,以确切地理解文意。 (一)没有宾语的使动式 虽然使动用法是使宾语发出动作,但宾语有时却不出现。如: ①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 )也。(《赤壁之战》) ②左右以君贱之也,食( )以草具。(《冯谖客孟尝君》)句①的“走”是不及物动词用作使动,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代操军),意思是使(操军)败逃。句②的“食”是及物动词用作使动,后面省略了宾语“之”(代冯谖),意思是“食之以草具”,以粗恶的食物让冯谖吃。这种省略使动宾语的句子,在理解和翻译时,须把省略的宾语补出来。 (二)双宾语的使动式 用作使动的词有时带两个宾语,若不详审文意,便会错解其义或不知其解。如: ③晋侯饮赵盾酒。(《左传·宣公二年》)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初学古文的人常把句③理解为“晋侯喝赵盾的酒”,而实际上,“赵盾”和“酒”并不组成定中词组,它们都是动词“饮”的宾语。“饮”和“赵盾”是使动关系,使赵盾饮;“饮”  相似文献   

12.
古汉语的特殊动宾关系,在语译的时候,往往要通过某种媒介的帮助,才能显示其特殊性,由“使”充当语译媒介的功宾关系,其动词的用法叫使动用法,它表示动词对宾语有使令意义,由“认为”充当语译媒介的动宾关系,其动词的用法叫意动用法,它表示动词对宾语有意谓意义.而由介词“把”充当语译媒介的动宾关系,其动词的用法,当可比照使动、意动的称谓,称为把动用法.它表示动词对宾语含有“把宾语怎么样”的处置意义。在中学文言教材里,这种把  相似文献   

13.
古代汉语的动宾结构,除支配和被支配关系外,还有:主语使宾语产生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性质状态,或者使宾语成为谓语所表示的人或物的使动关系;形容词、名词带上宾语表示“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作什么”的意动关系;动词对宾语含有“为宾语而动”的为动关系;谓语动词含有“对宾语怎么样”或“向宾语怎么样”意思的向动关系;动词对宾语表示供给什么的供动关系.本文从不同角度举例,对这些特殊的动宾关系的特点,作了具体的分析,并对它们之间的异同,作了简要的比较说明.  相似文献   

14.
本文企图另辟蹊径,对古汉语使动关系进行新的探索。(一)什么叫使动关系什么叫使动关系?我们来举例说明。《赤壁之战》中有这样一个句子:“可烧而走也。”把省去的成份补上,即:吾可烧而走之也。我们分析一下这个句子的内部结构关系:主语“吾”发出一个动作“烧”,作用在宾语“之”上,使宾语也发出一个动作“走”。(“吾”代黄盖,  相似文献   

15.
在古汉语里,动词和宾语的关系一般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即:在一个句子里,主语发出某种动作行为,这种动作行为支配宾语,宾语是这种动作行为的对象。例如,“十年春,齐师伐我”,(《曹刿论战》)齐师发出动作行为“伐”,“伐”的对象是“我”(鲁国),“我”受“伐”的支配。这种动宾关系是常见的,理解起来也比较容易。但是,在某些特定的语言环境里,动宾关系不是一般的支配关系,而是某种特殊的关系,在意思的表达上表现出较为复杂的情况。本文想结合中学文言文教学,谈谈古汉语的几种特殊的动宾关系。  相似文献   

16.
和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一样,“对动”用法也是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的一种。所谓对动用法,是指不及物动词(或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跟上宾语,其动宾关系不是一般的动宾关系,而是动词对宾语  相似文献   

17.
情感动词的最大句法功能特征就是主语与宾语是由在句子中作谓语的情感动词构筑起来的"使动关系",其中主语是施动者,是引起情感反应的条件,宾语是这种情感反应的承受者,即结果。情感动词这种使动关系的运用也叫逆向功能的运用,主要有五种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18.
凡句,主语使宾语具有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内容,即为使动句;使动句中的谓宾关系为使动关系;其中的谓语动词可称为使动词。凡句,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内容或主语把宾语看作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内容,即为意动句;意动句中的谓宾关系为意动关系;其中的谓语动词可称为意动词。 仅从理论上如此谈“使动”和“意动”,似乎并不困难。问题是怎样依据理论去分析和解释具体的句子,谬误和分歧往往就在这里产生。学者们在注释或引例时,各持己见,然皆不申述理由,以致读者是非莫辨,无所适从。本文拟把教学中碰见的  相似文献   

19.
《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中,第179页注释②说“快于心”之意是使心里痛快,并进而点明:“快”,使动用法。此注值得商榷。所谓使动用法,即动词(包括活用作动词的名词、形容词)对它的宾语含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这就是说使动用法的词起码得有宾语。“快于心”中的“心”是介词“于”的宾语,是介词短语的组成部分,介词短语是  相似文献   

20.
兼语词组和主谓词组作句子成分时,两者句式很相似,容易混淆,应仔细推敲,加以区别。例: 我们请马老师讲一个故事。我看到一个挑山工慢慢走过去。都是主谓句,每句都有两个作谓语的动词,即“请”和“讲”,“看到”和“走”;第一个动词的动作都是由主语发出的,第二个动词的动作都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第一个动词涉及的对象“马老师”和“挑山工”发出的。可是第一例是兼语词、组作谓语,第二例是主谓词组作宾语。在实际运用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别这两种句式。一、兼语词组的第一个动词后面不能停顿,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