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压力,抑郁症情况普遍存在甚至导致自杀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地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本研究对西南科技大学的在校本科学生的抑郁状况进行调查研究,以了解我校在校大学生的抑郁症现状,并分析产生抑郁症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预防和干预的对策。方法:对我校大一至大四各年级分别选择160名被试对象共640名采用SDS自评抑郁量表进行调查分析,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得出结果。结论:我校在校大学生抑郁症发病率偏低,总体抑郁率为25.67%,其中轻度抑郁者占有抑郁状况被试者的80.52%;中度抑郁者占有抑郁状况被试者的16.88%,重度及以上抑郁者占有抑郁状况被试者的2.6%;女生抑郁症的发病率高于男生;大四年级抑郁症的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抑郁症的成因有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随着研究的推进,心理治疗、临床治疗及其他辅助疗法将对大学生抑郁症的干预发挥更好的疗效;大学生自己及社会支持系统在抑郁症的预防与干预过程中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当前大学生常见抑郁症的类型及表现 ,介绍了有关对大学生抑郁症进行早期检测和预防的研究 ,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治举措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在校大学生抑郁症焦虑症调查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了解陕西省在校大学抑郁症、焦虑症的现状,为学生管理工作和学校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提供科学依据,更重要的是提示管理工作者应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本文采用流调抑郁症自评量表(CES—D)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及其自编的其内容主要包括大学生个人情况、爱好、生活、人际关系等方面“心理健康状况调查表”,对陕西师范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一至四年级430名学生以班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结果显示陕西省在校大学生抑郁症、焦虑症比较严重,不同科系、不同成长环境、是否独生子女、家庭状况等的因素影响比较明显。由此可见陕西省在校大学生的抑郁症、焦虑症普遍存在,并且已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温州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个人访谈,对当前大学生安全意识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当代大学生安全意识情况不容乐观;并从丰富大学生安全教育内容、拓宽安全教育渠道、注重安全技能培训三个方面提出了培养大学生安全意识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常见抑郁症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当前大学生常见抑郁症的类型及表现,介绍了有关对大学生抑郁症进行早期检测和预防的研究,提出了有刍对性的防治举措。  相似文献   

7.
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新生中重度抑郁症状的影响为高校适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支撑。采用方便抽样法选取某医学院校2021级医学新生818人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有404人(A组),未开设此课程的有414人(B组)。全部研究对象在课程开设前和结课半年后予以两次贝克抑郁问卷(第二版)调查并收集一般人口学资料。结果表明,A组和B组前后两次中重度抑郁症状检出率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两组中重度抑郁症状变化的检出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与B组比较,A组症状增加的检出率更小,而症状减轻的检出率更大。研究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医学新生中重度抑郁症状有较好较持久的干预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小组活动与个人活动中藏族大学生英语口语表达情况的研究和比较分析,讨论了小组活动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口语表达的具体影响: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英语口语流利度低于个人活动中的口语流利度;少数民族大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错误相对较少,口语的准确度比个人活动中的口语准确度高;小组活动中少数民族大学生口语表达的复杂度较个人活动中的复杂度也更高。  相似文献   

9.
为了给大学生提供更有实效的创业教育训练,提高新世纪大学生创业素质,对大学生创业倾向与人格特质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选用人格问卷和创业倾向调查问卷,对37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女性的创新导向和个人控制明显强于男性;在人格特质的适应性中,强适应性的人较弱适应性的人有更强的创新导向、成就导向.强适应性的人没有弱适应性的人有责任感、个人控制强;人格特质中的开放性越高,大学生的责任感越低;人格特质中的利他性越高,大学生创业倾向中的创新导向、个人控制、自我尊重、责任感越强;人格特质中的道德感越强,大学生的创新导向越强.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情况的研究,对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今天具有特殊的意义和价值.大学生寝室的人际关系直接关系到个人、集体乃至整个大学校园的面貌、风气.本文采用调查问卷法、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以一所高校的在校生为对象对其寝室交往与人际关系的现状进行了抽样调查,并与十年前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提出了改进地方高校大学生寝室交往与人际关系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前教育界对外语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这一点已达成共识,但是对于语言能力在跨文化交际能力中所起的作用仍然存在分歧,且相关的实证研究较少.本文是对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关性的实证初探,研究工具为自测问卷,一共有264名在校大学生参加了测评,测评结果表明语言能力强的学生比语言能力弱的学生在跨文化交际能力总体及其子能力上表现优异.  相似文献   

12.
李桂琴 《煤炭高等教育》2007,25(2):22-24,79
随着教育改革的推进,教师聘任制逐渐成为社会关心的话题。基于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不同改革力度情况,分析教师聘任制产生的历史基础和法律背景,以及它的实践情况,并提出几点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比较了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奥本大学与上海交大、华中科大的工科微分方程课程的教学学时、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紧密结合我校2009培养方案中的微分方程课程标准,探索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举措,是解决国家急需的高端工程技术人才而采取的具体步骤。本文对于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近年来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实践进行了总结,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给出了改进的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以及四类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入选者的描述性统计分析,本文发现人才项目已成为我国学界特别是理工科领域塑造学术精英的重要制度。学术精英的成长呈现出"人才项目依托"与"人才项目嵌套"的特点,不同层次人才项目的重叠嵌套,形成了学术精英生成的结构性路径,"不入选则出局"成为塑造学术精英的法则。与单位制时代相比,人才项目在塑造学术精英的过程中延续了"制度化的精英主义",其及早筛选与重点培养优秀学者的特征并未褪去。人才项目也被纳入院系学术队伍的建设之中。与此同时,人才项目强化了学术精英生成中的学术竞争,对学术精英的德行与才能的要求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人才项目广泛扩散并应用于高校人事聘任制度改革,带来了一系列的非意图后果。  相似文献   

16.
大学高层次人才流动中的乱象根源于缺乏有效的政府规制和市场设计。晋升锦标赛制下的激励扭曲使地方政府的人才工作在"层层加码"的"行政发包"中引发市场拥堵;大学在"委托-代理"中的机会主义使高层次人才成为一种符码化的存在;高层次人才的威权再造衍生出"超常规"的定价机制;制度不完善下的市场失灵与市场功能缺陷引发的市场失灵交织互动勾勒出"双重失灵"的图景。为此,我们需要认清大学高层次人才市场的配对属性,制定针对地方政府利益寻租行为的约束性政策,通过补偿正义达至公平的价值追求,健全流动信息匹配机制,遏制畸形价格机制的消极影响,推动高层次人才流动规范的立法。  相似文献   

17.
基于H大学2014年和2016年两次本科生学习与发展调查数据,运用大学教育力理论模型,从大学教育射程和学生期望两个维度将学生分为高度匹配型、被动顺应型、独立型和排斥型四种类型,追踪研究不同类型学生分布的变化和特征,并从学校支持和学生投入两个维度,运用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其对学生类型及其变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四种类型学生在数量分布上存在显著差异,且经过两年的学习均发生变化;四类学生在对待学校支持的态度和学生投入的表现上存在明显的异质化倾向;学校支持和学生投入是影响学生类型分布的重要因素,但对不同学生类型的影响差异较大。建议针对不同类型学生采取相应措施,以扩大和增强大学教育力的辐射范围与力度。  相似文献   

18.
创建学系组织并逐步形成现代学系制度,是美国高等教育的重大创新。自18世纪60年代开始,学系已成为美国大学标识教师身份的管理工具;到19世纪20年代,以弗吉尼亚和哈佛大学为代表的部分高校开启了学系组织化的初步探索;1890至1910年美国大学趋于普遍建立学系组织,学系的重要地位以及现代学系制度得以正式确立。学系在美国大学的诞生与发展是众多力量合流的结果,学系的诞生与发展延续了德国大学讲座制的专业主义精神与知识分化逻辑,为美国大学全面提升治理水平、办学质量与规模效益,为迎接高等教育大众化与轴心时代的到来提供了组织架构与制度安排,产生了深远与广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信息时代,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将大数据与社会工作结合,可以驱动社会工作获得新发展、新突破。大数据给社会工作发展带来了重要的机遇:社会认知层面可以提高政府的专业认知和提升民众的职业认同;社工实务层面可以挖掘服务对象,创新实务模式,促进行业的发展;理论层面可以构建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话语体系。与此同时,大数据也给社会工作的发展带来了诸多挑战,主要包括大数据的真实性难以辨别、安全性缺乏保障、处理能力有待提升、大数据使用过度依赖等方面。基于大数据背景下社会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建立大数据平台、制定大数据相关法律、加强跨学科跨领域合作、促进社会工作的自我完善等可为两者的有效结合提供启发与思考。  相似文献   

20.
对13本CSSCI来源期刊在2007-2017年间刊载的大学课程研究论文进行分析后发现: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是我国大学课程研究的主要研究机构;大学课程研究的知识基础有布鲁贝克·约翰的《高等教育哲学》、哈佛委员会的《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等;大学课程研究的热点问题有人才培养模式、通识教育、工程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等。未来我国大学课程研究应着力拓展研究深度、注重理论研究、运用多元研究方法以及加强机构合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