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采用问卷调查法,了解职业女性的体育锻炼和心理压力的现状,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分析体育锻炼对心理压力的影响作用、哪些锻炼因素对心理压力影响最大。结果:娱乐身心是职业女性锻炼的主要目的,参加规律性锻炼的人数很少;44%的职业女性处于健康危险压力(过大压力)状态;锻炼的频度和目的是影响心理压力的显著因素,心理压力在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中起中介效应。结论:轻松愉快地参加1-2次/周的规律性体育锻炼能明显缓解职业女性的心理压力,增进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2.
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是迄今为止锻炼心理学研究最多的问题,运用文献资料法阐述了体育锻炼的心理健康效应研究进展,旨在发掘体育锻炼对促进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为人们增进心理健康提供有效的途径。使人们进一步认识体育锻炼的多元价值,倡导人们积极参与体育锻炼。体育增强人的心理健康既有生理学机制,也有心理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体育锻炼可以促进人体身心的健康发展,提高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全面发展身体素质,提高人的基本活动能力和适应能力。通过体育锻炼可以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形体训练对促进中学生身心发展的有益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芦特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12):1688-1689
中学阶段是人体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而形体锻炼的作用非常广泛,能够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主要通过文献综述法论述了形体训练对中学生产生的有益影响,为中学开展形体课程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形体训练可以增进健康,增强体质;可以有效塑造优美的身体姿态,培养高雅的气质和风度;可以提高中学生对美的感受力,丰富人们的情感;可以陶冶心灵,培养中学生的终身体育思想.  相似文献   

5.
论休闲体育的心理健康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休闲体育不仅是增进健康、愉悦身心的载体,而且是拓展人际交往、增进情感交流、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创造新生活的积极方式。休闲体育的健心功能正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推崇,成为调节精神生活、陶冶性情、改善心态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是拓宽生活时空,扩大信息来源与人际交往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6.
体育锻炼概念及其方法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正确指导体育锻炼的实践,保证体育锻炼活动的健康发展,丰富和完善体育锻炼的理论和方法体系.本文运用方法学和体育学的原理对体育锻炼的概念、属性、体育锻炼方法的构成要素、结构和方法体系进行探讨.指出:体育锻炼是以身体练习和运动负荷为手段,以健身健美、娱乐休闲、保健康复、心理智能锻炼为活动内容,为增强体质、增进身心健康,提高和保持机体能力而进行的一类体育运动.体育锻炼方法是指体育锻炼过程中采用的各种体育手段、途径和方式.它依据体育的目的和规律以一定的方式联系而构成的多要素、多层次、多类型的方法系统.  相似文献   

7.
以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文献资料法等研究学校体育中的竞技运动。证明竞技运动与“健康第一”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并不矛盾,竞技运动仍是学生最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符合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对健康和育人有独特功效。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以及基本技能、技巧。而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在运动中愉快,在愉快中运动,在运动中有所得、有所悟、有所知、有所获。那么,培养学生的“运动愉快感”则是我们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运动愉快感是个体参加体育活动后产生的满足、快乐、舒畅、振奋,以及积极参与的感觉,是一种最优化的心理状态。运动愉快感是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主要动力。因而,培养其运动愉快感也是改进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最有效的方法。适宜的体育运动可以使人体释放内啡肽,该物质能使人们在进行体育活…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甘肃省成年居民体质动态分析和体育锻炼情况调查发现: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甘肃省居民身体形态、机能的部分指标有所好转;但这种经济水平尚不能使居民过多地去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甘肃省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非常小,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增进健康。  相似文献   

10.
1培养中学生体育锻炼习惯的重要性积极参与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能使人们终身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以满足个体身心和闲暇娱乐的需要,保持健康的体魄,为事业服务。因此,学校体育教育应加强学生参加体育银炼习惯的培养。2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几种表现由于学生个体对体育认识上的差异性和生理上等客观因素的原因,在参加体育锻炼过程中往往有如下表现。1.依从型。在认识和情感上虽不能达到与体育锻炼要求一致,但出于权威命令或希望避免惩罚、获得奖励的动机,在行动上仍遵照执行。根据社会认知理论,可知人们的认知过程与控制感、能力感、…  相似文献   

11.
在素质教育的实践中,采用统计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628名军校本科生进行为期两年的跟踪观察和相关数据的采样分析,以期揭示体育锻炼与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以体育锻炼为主的体育教育,对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改革开放30年我国体育锻炼与健康理论和方法为依据,以我国体育锻炼促进心理效益为切入点,梳理和分析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发展历程的主要特征:20世纪80年代我国体育锻炼促进心理效益还未成为运动心理学研究的主流,这与国际运动心理学的发展导向、国家体育发展战略、人们生活水平及体育锻炼需求等影响有关;90年代体育锻炼促进心理效益的研究多为描述性,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近10年来我国体育锻炼促进心理效益的综合研究方法运用能力有所提升,在校大学生是研究对象的主体。然而,我国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研究理论及方法,还不能满足人们对体育促进生活质量提高的要求,这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身体活动与身体锻炼的情绪效应及其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身体活动与身体锻炼的心理效应是锻炼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身体活动或身体锻炼伴随着各种情绪效应 ,且大量的研究表明二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 ,但是到目前为止 ,还没有足够的证据说明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文章从生物和心理两方面对身体活动与身体锻炼产生心理效应的机制作了阐述。目前还没有一个能让大多数人接受的假说。  相似文献   

14.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运用身体自我量表(PSPP)、内控性,有势力的他人及机遇量表(IPC)以及体育锻炼影响因素自陈问卷对南京市大学生进行测试和调查,以身体自我为中介变量,对心理控制源、身体自我与业余体育锻炼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考察。结果表明:(1)南京市大学生心理控制源倾向于外控,存在显著性别差异;(2)控制源与体育锻炼的参与水平有显著相关;(3)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身体自我相关;(4)身体自我、心理控制源对体育锻炼水平的预测活动是通过两个途径完成的。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和电脑网络的出现及迅速发展,给我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带来很大改变。大学生在尽情享受高科技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快乐。同时,网络的负面效应也越来越突出,大学生作为网络使用与先锋和主力,网络身心健康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也成为了学校教学的重点问题。而体育锻炼是促进身心健康的有效手段。以理论探讨的方式阐述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网络身心健康的影响,为保持大学生在"网络时代"的身心健康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入手,探讨了体育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联。并从体育锻炼的运动类型、运动强度、运动持续时间及运动频率四个层面八手,探讨了具体运动层面所产生的心理健康特定的效应,旨在发掘体育锻炼对促进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为人们增进心理健康提供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运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从心理学角度对上海市青少年学生的体育锻炼现状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表明,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的四个心理学指标两两之间呈显著性正相关,从主观意识形态到客观物质形态,其相关性基本呈递减趋势。学生在“认知和态度”“需要和动机”“个性和品质”方面表现积极,而在“行为和习惯”方面的积极性不够。男女青少年学生在“认知和态度”“需要和动机”“行为和习惯”方面均具有显著性差异,男生相对于女生具有更加积极的外在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