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 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 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具有内涵上的内在统一性,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要求。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者互为条件、相互促进,具有内涵上的内在统一性,共同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已经成为统领今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主导思想,它必将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科学发展观是和谐社会构建的指导思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4.
从哲学视野看,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内在统一的: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的;科学发展观旨在以发展谋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则是以和谐促发展。  相似文献   

5.
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论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灵魂,其具体表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和原则表明科学发展观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居于统帅地位;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也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6.
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论的逻辑起点、文化依据、实践指向和理论体系是不同的,但是它们的理论核心、基本要求、根本方法等又是内在统一的。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坚持科学发展与和谐社会两大理论创新的辩证统一,是保证全党和全国人民政治观念和组织行动高度一致的重要思想前提。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念,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两次重大的创新;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是内在统一的;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诉求和目标;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指针和基本原则;落实科学发展观,走科学发展之路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就是一个发展问题,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贯穿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得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有力保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蒋丽云 《文教资料》2006,(22):47-4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的发展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思想。我们应当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内涵相当丰富的概念,它涉及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精神生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认识和理解,因此.从为什么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关系等方面进行梳理和思考.以期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密切相关,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正确认识和把握二者的统一,有助于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实现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2.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紧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标志和核心内容,包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型国家、坚持改革方向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制度、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履行“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军队历史使命、共建合作共赢的和谐世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等一系列理论创新观点,进一步开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内涵和目标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和谐社会这一全新概念,这是我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的发展,也是我党执政理念的升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目标是令人鼓舞的,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途径还需不断探索。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和必然要求,这一理论的提出,受到全党和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又一次掀起了宣传、研究和谐理论的热潮。本文从和谐理论的渊源、内涵、发展历程及路径探索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时期,重温这些理论思想,进行和谐理论的研究和学习,对我国的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实现理论突破,指导和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创新,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和谐社会的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在本世纪的拓展和深化,使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更科学的认识指导下向前推进,也使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学说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得以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论断的提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是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又一次理论升华。明确什么是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什么重大意义.如何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对进一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以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为基础,提出了完整的社会发展理论,奠定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基础。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深入把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牢牢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和谐社会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从根本上说就是一个发展问题,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就是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过程。构建和谐社会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坚持好字当头,在"好"字上下功夫,努力做到好中求快、又好又快发展,最终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必须中国化才能更有效地指导中国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历史的必然性,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其理论基础是已经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经验基础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它的提出顺应了世界发展的主流。科学发展观是一个丰富的思想体系,也是党的执政思想的飞跃,必将作为一条主线贯穿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举措,因此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相似文献   

20.
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社会是政治文明发展深化的坚强后盾,两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推进政治文明的顺利发展;加强政治文明建设能够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政治保障,它们统一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过程和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