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东方艺术和西方艺术在对于美的认识上,有很多相似的审美观点。中国画作为东方文化与思维的产物,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并通过自己的艺术语言和形式,让壮美的审美理想得以完全的展现。  相似文献   

2.
中国画以其独特工具材料、艺术形式和表达方法在世界艺术之林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中国画独具的题款形式成为东方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审美的功用性视角揭示这一艺术不同凡响的审美趣味。  相似文献   

3.
动画艺术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在节奏的表现上有其独特性。但动画在节奏审美形式的表现上,离不开对其他艺术形式的借鉴和模仿。本文从动画画面节奏的审美功能出发,分析动画画面节奏对电影、文学、戏剧、现实生活等艺术形式的借鉴和模仿,最终形成动画所特有的节奏审美表现形式,展现了动画艺术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旨在表现现实和人的精神美的艺术语言的审美空间,是一种融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为一体的艺术审美反映形式。它建构在以语境为核心和基础的依据上,运用艺术思维作为其内部生成机制。但最终导致艺术语言审美空间的物态化和形式化的因素则是对常规语言的超脱和违背所形成的特殊言语形式。这种以变异性为艺术表征,产生于“活法”驱使的符号与情感内涵相对应的艺术体系,既建构了同情感体悟等人类生命力运动结构模式相似的客观外在显性形式,又创造了艺术语言审美空间整体性意蕴结构形式。同时,它也就成了自身所特有的美感功能和精神价值的载体形式的结合体。  相似文献   

5.
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陶瓷装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传统装饰艺术的历史地位;揭示传统装饰艺术的风格和审美情趣;探求传统装饰艺术在现代陶瓷装饰上的运用及现代陶瓷装饰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中国陶瓷装饰艺术的发展与中国文字的发展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在陶瓷装饰艺术的起源和发展中,汉字始终扮演着主要角色。而汉字在陶瓷装饰艺术中的发展更加拓宽了陶瓷装饰发展的范畴,更好的体现了每个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和文化背景。同时,汉字作为中国特有的文字,在笔法意境、框架结构上具备了其他纹样所不能达到的审美艺术效果。当代的陶瓷艺术师们将更好的研究汉字在陶瓷装饰上的运用方法,完善并丰富陶瓷装饰艺术。  相似文献   

7.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陶瓷绘画与中国画始终紧密联系,它们同样富含人文色彩并承载着某些启发寓意。中国画是历史悠久的传统绘画,它在艺术风格、文化品位、艺术思想、审美特征上,都对陶瓷绘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根本上对陶瓷绘画产生影响,改变了陶瓷绘画的成长轨迹。本文针对中国画与陶艺绘画的异同之处进行讲述,指出中国画对陶瓷绘画基础的重要作用,从而引起陶瓷绘画学习的重视,更好的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了解国画。  相似文献   

8.
中国画造型艺术形式和精神内容的一致性,是中国画艺术创作和欣赏的中心内容.在审美价值取向上,中国绘画艺术更趋于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这种完美统一,是由感性到理性的把握,再到由直觉直抵悟性的升华两方面来完成的.只有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审美心理,价值取向,植根于民族文化心里深层结构的质,才能读懂中国画艺术.  相似文献   

9.
中国画艺术是中华文明集大成的体现,就中国画而言,笔墨即是构筑中国画形态的重要因素,也是中国画审美的必要依据,随着历史的发展、文明的进步,国画也被赋予了新的文化内涵和艺术形式.本文主要从笔墨结构中所包含的文化情态来看待中国画的发展,阐述了文化与笔墨的联系,并且从文化的角度分析阻碍中国画发展的原因,探讨了如何在立足本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外来文化来发展中国画.  相似文献   

10.
任何种类的绘画都有自己特定的表现手段和物质材料,中国画的表现手段是以线条为主。我们在阐述中国绘画艺术的运笔、达意和运笔技法所含的画家个人特征时,都涉及到作为媒介的线条的问题。线条这一艺术媒介和艺术形式,关系着一般绘画作品的审美感,而对中国绘画来说,这一艺术形式的运用对造形、抒情具有重大意义,并且产生特别显著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1.
中国水墨画作为地球上创作与欣赏人数最多的一种区域性艺术,也是80年代以来未受西方艺术话语强权控制的中国本土艺术之一。该文就水墨画面向新世纪的发展问题,它的社会和艺术上的现代性问题作了探讨,指出现代水墨画应重新认识传统,借鉴现代西方绘画的先进理念,开创21世纪水墨画的未来。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水墨画在中国绘画史上是一种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画种。关于对造型的认识,水墨写意人物画一直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随着西方绘画的引进,中国绘画在绘画造型观念上产生改变,西方绘画的造型艺术与中国绘画造型方法相融合,丰富了中国画的画面效果。这种造型观念的改变,使中国画坛上出现了不同的绘画风格。水墨人物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西方绘画艺术的优秀成分,能得到了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水墨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经过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自身的传统和特色,为国人所喜爱,也为世界所接受。然而,面对艺术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国水墨画承受着巨大的冲击。如何应对西方绘画的挑战,弘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继承传统的同时,借鉴西方绘画的优点,取长补短,推陈出新,是中国美术工作者面临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14.
"目识心记"是中国画在艺术造型上,对客观自然观察认识的一种特殊方法,它在中国画教学的基础训练中作用不可忽视,要通过速写、默写等有意识的教学训练,使学生对中国画的传统有深入的认识和领会,使中国画在兼容西画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15.
潘天寿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四大家之一,又是杰出的艺术教育家,他从传统中走来,在反传统、竞时尚、视中国画落后保守、不动大手术将被淘汰出历史舞台的历史氛围下,坚持守中,与西画拉开距离,从优秀的民族文化中吸取丰富的营养,引书入画,以强雄的笔墨、生动的意态、淋漓的墨气开创山水与花鸟画相融合的大花鸟画的新天地。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的中国画界,继承与创新、传统与现代之间演绎了一场唇枪舌战。而其实,矛盾双方的争论其实围绕的是一个假设命题,急功近利和保守退却同是艺术和中国画的大敌,而现代中国画丰硕的成果恰恰得益于不可缺一的二者:优秀的传统遗产和现代文明最前沿的成就。  相似文献   

17.
新文化运动前后的西学东渐之风,使中国美术教学吸收了西方的现实主义绘画精神,丰富了中国美术的学科结构和绘画表现力。由中国传统文化积淀而成的民族绘画传统,已经成为一种恒定的审美习惯并完全根植于我们民族文化的血液之中,不可能被外来文化背景下的审美意识所取代。长期以来,中国美术基础教学强调的是通过西方的写生手段使学生逐渐领悟造型的基本知识,忽视了对本民族文化精神的体现,这显然不利于更好地建构独具东方神韵的中国美术体系。  相似文献   

18.
林风眠是中国现代绘画的先驱者,他提出"中西调和"的理论发展中国的现代绘画,目的是通过吸收东西方文化艺术的精髓使中国的现代艺术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实现中国艺术向现代转型。他选择的方法是以西方艺术作为参照系,但又立足于中国的传统,从而促进民族艺术的发展。林风眠的"中西调和"理论由民族艺术的现代化、东西方艺术的融会、情感与理智的相互平衡及个性、民族性和时代性的辩证统一等命题的组成,构成了一个完整的"中西调和"理论的框架,开创了中国现代艺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体系。  相似文献   

19.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 ,中国绘画受西方强势文化的影响 ,忽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借鉴 ,导致少阳刚之气 ,多阴柔之美。作为艺术形态之一的中国画 ,期格应该多样 ,阳刚与阴柔并重 ,时代呼唤具有阳刚之气的中国画。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绘画生成了各类画家和各种绘画样式,产生了不可胜数的神品和妙论,凡此种种共同维系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并有别于其他绘画,为后人提供了直白和详实的参照,留给了我们太多的感悟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