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初中物理关于声学的教学,所有的教材都是启发学生凭听觉去感悟“声音的产生”、“音调与频率”、“响度与振幅”等知识点。笔者自制了一件教具,它能在听到声音的同时,在毛玻璃屏上看到发声体的振动规律,并且能用光屏上光斑移动快慢(频率的大小)来判断音调的高低,由光斑的位移(振幅)大小来反映声音的响度。它能演示次声波、声波、超声波不同波段的振动现象。全套装置声图并茂,组装成一体,便于携带,取材容易,制作简单,使用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北师大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材84页有这样一个实验:用话筒将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转化为电流,并将这一电流输入教学示波器,从而显示声音的频率,探究声音的音调与物体振动频率的关系。按照课本提示,如果想要开展这一演示实验,话筒作为将声音转化为电流的设备就是必不可少的。但按照中学物理实验室的配备标准,话筒仅仅是选配设备,又因为其价格昂贵,所以许多学校的物理实验室实际上没有配备话筒,导致这一实验无法进行。本人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通过反复试验发现,可以用以下两种设备代替话筒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3.
吴据江 《教学仪器与实验》2001,17(7):40-40,F003
传统的实验装置和方法很难直观、形象地演示阻尼振动过程中振幅与时间的关系,前后周期间物体振幅的变化情况,振动周期的长短及整个振动过程中周期是否衡定等有关的特性也不能直观地显示,更不用说把振动物体的振幅和周期实时地量化并将振幅与时间的关系图形象地画出来。借助计算机进行物体阻尼振动的演示是理想的选择,它不但能直观显示物体振动的阻尼特征,而且能够反映出振动物体振幅与时间的关系,量化幅值。  相似文献   

4.
沪科版试验教材在本章安排了一系列的自然声音现象和生活声音实例 ,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 ,从物理走向社会”的课程新理念 ,促使学生初步认识了“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这一物理概念。通过实验、观察、分析 ,获取了“声音传播”的有关条件方面的知识。并从生活中去体会“声音的音调 ,响度和音色” ,以及与这些要素相关的因素。利用科普讲座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了“噪声防治”、“超声波应用”方面的声音知识在科技中的应用 ,拓宽了学生对声音世界的认识。本章实验设计的基本思想如下 :①学生探究性实验与分组实验相结合。②教师教具演示与指导…  相似文献   

5.
在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内容中,课题的学习重点之一是通过探究实验感受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教材中安排了两个探究实验:第一个探究实验是"拨动张紧的橡皮筋,观察橡皮筋的变化"。第二个探究实验是"边说话,边用手摸颈前喉头部分"。这两个探究实验中,发声体的振动较微小,学生不能完  相似文献   

6.
是静电屏蔽实验吗?李允义我曾不只一次听过、见过部分教师在讲静电屏蔽现象时,做一个“生动”的演示实验,借此证明屏蔽效果.做法是:把正在收广播的收音机,放在金属盘上,然后再用金属网罩把它扣起来,于是,声音几乎完全消失.我对这个实验存在很大疑惑.先不论收音...  相似文献   

7.
《无处不在的声音》是牛津上海版自然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声音是学生熟悉的自然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关于声音的感性认识。本单元教学是在学生对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不同的声音给人不同的感受等有了初步了解的学习基础上,从“各种各样的声音”导入,围绕一个个主题引导学生研究简单的声音现象。主要内容包括: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传递信息;声音的轻响、高低(包括乐器的探究);  相似文献   

8.
1教具装置(见图1)。2特点和用途(1)特点①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及视觉暂留现象设计而成。②音叉的振动由于振幅很小,通过音叉振动成像仪可以观察它的运动图像。③制作材料成本低,呈现的效果好。(2)用途可应用于常识课和科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既能听到音叉振动所产生的声音,又能看到音叉振动所产生的曲线图像。  相似文献   

9.
在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第二课《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教材中,是通过敲击一些实物的实验使学生了解振动的概念,并且让学生明白声音的产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感知物体振动的时候碰到了一个问题,即在敲击金属和木板等固  相似文献   

10.
长笛声音的松弛训练和科学的呼吸方法是振动好长笛(笛头、笛身、笛尾)的关键,它能使音乐的表现具有流动性、感染力、穿透力,且音色优美。笔者结合本人在多年相关教学中的经验,论述了长笛声音与气息的训练方法,旨在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技巧,提高长笛演奏水平。  相似文献   

11.
高中物理甲种本 ,在讲声音的共鸣时 ,有一个“空气柱的共鸣”演示实验。此实验以音叉作为声源 ,其缺点是音叉振动时发出的声波 ,对其他物质产生周期性的作用力 ,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弱 ,因此 ,实验操作紧张 ,效果欠佳。为此笔者研制了如图 1所示的演示器。图 11.玻璃筒  2 .饮料杯漏斗  3 .胶管  4 .底座5.发声器  6.接线柱  7.干电池本仪器的特点是发声器的声音频率固定 ,声音强度不随时间变化 ;空气柱的长短通过玻璃桶内水位的调节可以改变 ;直观性强、操作方便自如而精确 ,解决了用音叉演示时存在的不足 ,现将制作方法介绍如下。一、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教学上海市编教材第三册“振动和声音”,研究声音的高低跟哪些因素有关时,用来演示或验证“振动的橡筋能发声,声音的高低跟橡筋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 原理:将橡筋的振动通过传感器转换成电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通过扬声器还原成声音。 器材:粗1.5mm长12cm橡筋二根,粗3mm长12cm橡筋一根,φ2mm插头6只,插座7只,长6cm竹码一只,放大器一只,扬声器一只,压电陶瓷片一枚,有机玻  相似文献   

13.
本文所要研究的是一个复杂的振动系统,对于该系统的研究,真实的物理实验难以揭示物理实质,只能借助理想物理实验。MATLAB语言工具使这个理想实验进行的非常完美,而且形象地反映出其中的物理规律。  相似文献   

14.
研究单摆的振动周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单摆的振动周期受多因素影响,主要有摆长和摆角。本文提供了利用实验和计算机处理的方法,发现振动周期和这些因素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这是一组有关声音的科学小实验。实验材料易得,制作简便,作为学生兴趣实验,将有助于学生对振动发声,声音的传播以及应用等知识的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6.
综合振动仪的研制和使用曾华兴(广东省珠海市二中519000)机械振动和机械波是物理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是机械运动的复杂形式.其有关的概念广泛涉及物理的各个领域是学好电磁振荡、电磁波和光的本性的基础.本人研制成一套综合振动仪(分A型和B型两种),能为学...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一种用压电陶瓷片和示波器来显示发声体的振动图像的实验方法,装置简单,器材易得,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8.
声音商标在我国《商标法》上无疑是一项新生事物,其实施与保护都处于初级阶段,尚不成熟,它的动态性与不可视性等特性决定了其实施与保护的难度较大。目前我国关于声音商标的保护实践较少,应在结合《商标法》实施现状的基础上,适当借鉴其他国家的声音商标保护纯熟的立法与丰富的实践经验来完善我国声音商标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高二物理第十章第六节“驻波”的演示实验如图1所示,在盛水容器中插入一根粗玻璃管,管口上方放一个正发声的音叉,慢慢向上提起玻璃管,当管内空气柱达到一定长度时,可以听到空气柱发出较强的声音。但该实验在实际操中发现有两项不足:  相似文献   

20.
全日制高级中学物理教科书中有关单摆振动图象的演示实验,使用的是沙摆。在实验中存在以下三个问题:①图像曲线不均匀,有时漏孔被堵。②教师演示时学生不易观察。因为沙子撤出的图像是在水平面上,要想立即看到图像必须近距离观察或借助于正投影。③沙子用起来不卫生、不易收拾。经过不断实验,我们最终制作出一架简单、实用的单摆振动图像演示器,利用水流将单摆振动图像由平面图像变成立面图像,清晰地展示在学生面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