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选取33组2005-2010年之间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对大学新生进行调查所获得的数据,运用元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再处理分析。结果表明,大学新生面临的最主要3类心理问题依次是社交退缩、性心理障碍和躯体化;研究样本的CCSMHS12个因子的平均效果量介于-0.421~-0.150,心理健康水平明显好于2005年全国大学生常模,并且近6年保持稳定态势;男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女生;独生子女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好于非独生子女学生;另外,经济发展水平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系统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在校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分析,初步探讨体育运动对性心理健康的影响,为进一步研究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对策与依据。方法: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调查问卷、数据统计等方法,抽取在校大学生552名,进行性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结果: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学生性认知情况无显著性差异,体育专业学生性态度情况优于非体育专业学生,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长期体育运动有助于促进大学生性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00年全国26所大学5070名大学生和2010年全国53所大学7829名大学生接受的性教育调查的比较分析,发现虽然当今大学生在大、中、小学阶段都接受了一定的性教育,但其性教育现状依然存在问题,表现为:大学生性教育基本知识欠缺,男女大学生从色情网站中获得性知识的比率成倍增加,性教育与管理脱节,女大学生尤其需要性教育.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性教育时,应创设宽松的性教育环境、丰富性教育内容、更新性教育方法和把握性教育时机.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当代大学生性心理现状。方法:对某高校大一至大四34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涉及性知识、性观念、性教育等方面内容。调查显示:(1)大学生的性知识较为匮乏,其中56.98%的学生性认知较差;(2)大学生对性逐渐持开放态度;(3)大学生性知识的获取途径呈现多元化特征;(4)大学生迫切需求相关性知识、性道德等性心理方面的教育。结论:大学生对性比较坦然、开放,但缺乏系统科学的性教育。因此学校和家庭、社会要充分重视大学生的性心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性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采用自编性心理和性行为调查问卷,以金华市742名大学生为有效被试,从性心理、性行为、性观念、性教育四个方面对当前大学生性心理及性行为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性心理发展的主流是积极健康的。但仍有一定数量的学生性心理混乱或错误,学校有必要开展系统正规的性教育。  相似文献   

6.
当代高校大学生性心理特点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高校大学生恋爱现象比较普遍,而且呈有增无减之势。由于大学生的社会心理并没有完全成熟,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道德观念、恋爱态度以及他们对恋爱与学习关系的处理等都是不成熟的,因此,在新的条件下积极做好对他们的引导和教育工作,是高校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一、当代大学生的性心理发生了显著变化2004年1月28日,全国大学生性文明调查结果在成都揭晓,超过60%的大学生赞成婚前性行为。该调查是由《中国当代大学生性现状及性教育实践探索》课题组实施的,共对全国26所院校的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是迄今为止全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大…  相似文献   

7.
试论大学生健康性心理的塑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试论大学生健康性心理的塑造梁斌为了准确地把握当今大学生性心理发展的状况,笔者于1997年对四川师范大学本科大学生进行了性心理状况问卷调查。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750份,回收有效问卷719份,回收率为95.9%,其中男生395人,女生324人。通过对调查...  相似文献   

8.
编制大学生性心理健康量表,通过对2 5 5名大学生调查数据的独立样本的t检验、相关分析、Coronach's α系数检验、探索性因素分析,检验大学生性心理健康量表的信度和效度,为评估大学生性心理健康状况提供工具.  相似文献   

9.
对全国53所大学3340名男大学生和4489名女大学生的恋爱观进行了调查,了解了大学生对高校恋情的看法、恋爱动机、对恋爱现象的认识、择偶观,发现大多数大学生对恋爱的看法较理性,对各种恋爱现象能正确认识,少数大学生恋爱观产生了偏离。根据调查结果和当前高校对大学生恋爱教育的现状,提出了相应的教育对策:基于理解和接纳的基础上开展大学生恋爱教育,增强大学生的爱情责任感教育,对大学生的恋爱观教育要体现性别差异,加强大学生择偶观的引导。  相似文献   

10.
高职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对四川省5所高职院校的性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调查分析,提出了加强高职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社交焦虑障碍与异性交往水平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社交焦虑障碍是目前精神障碍中最常见的病症,也是严重困扰当代大学生的一种心理疾病,它直接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很大的威胁。患此病的病因很多,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人际关系不协调尤其是异性交往不恰当而导致的精神紧张、情绪不稳定是其中的病因之一。正确地引导大学生理智地、适当地进行异性交往,成为现代学校对大学生进行心理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2.
Available evidence suggests that changes in the funding of UK higher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 have been accompanied by an increased student presence in the sex industry, ostensibly for financial reasons and to make ends meet. The current study comprises a sample of students (N = 200) drawn from several universities in the UK. Data were gathered on financial and employment circumstances, a range of measures of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ttitudes to sex work, whether respondents were currently engaged in different types of sex work and whether they had participated in utilising a range of sexual services or forms of adult entertainment.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round 6% (2.7%–9.3%) of the sample was currently working in the sex industry – in erotic dancing, stripping or escorting, with significant numbers of both male and female students also involved in purchasing and using sexual services. Little evidence was found to link these activities to prior experiences of psychological adversity.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了解四川省高校学生性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高校学生提高性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可参考的实践依据,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者提高学生性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本研究针对性地对四川省6所高校共1400名学生进行了性心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总的来说,学生性心理健康水平处于中等偏上,其性认知心理比性态度心理健康水平高;(2)不同的性别、年级、学校、家庭关系和带养人的学生之间,其性心理健康水平有差异;(3)学生的性心理健康水平与其性别、年级和家庭关系这三个人口统计学因素相关,可以通过以上三因素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14.
农村中学生的性生理、性心理、性知识、性态度、性行为等现状及需求是探索农村中学生性教育策略的基础。内容主要体现在如何处理与异性朋友的关系、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知识、预防性病/爱滋病传播的措施等方面;采取的主要途径有:教师讲授、专家讲座、伙伴交流、自我教育、电话或网上咨询及家庭教育等。  相似文献   

15.
OBJECTIVES: The study aimed to achieve the following two objectives: First, it sought to examine the rates of sexual abuse in Palestinian society at three ages (12 years or less, 12-16 years, and 16 + years) by three perpetrators (a family member, a relative, and a stranger). Second, the study sought to assess some psych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sexual victimization. METHOD: A cross-sectional survey was conducted among 652 Palestinian undergraduate students from the Palestinian Authority. A revised version of Finkelhor's scale was utilized to measure sexual abuse, and a revised and culturally adjusted version of Derogatis and Melisaratos' Brief Symptoms Inventory was used to measure nine psychological symptoms. RESULTS: The rates of sexual abuse among Palestinian students fall within the range of the problem in many other societies. Similar rates of abuse were found among female and male students. Moreover, sexually abused participants expressed significantly higher levels of psychoticism, hostility, anxiety, somatization, phobic anxiety, paranoid ideation, depression, obsessive-compulsiveness,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compared with their nonabused counterparts. Sexual abuse by different perpetrators at different ages significantly explained between 20.7% and 35.8% of the variance in these psychological symptoms. CONCLUSIONS: The results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the argument that sexual abuse exists in Palestinian society, as well as for the hypothesis that sexual abuse has a strong psychological impact on victims. Furthermore, the results highlight the need for further research into different aspects and dimensions of the problem in Arab societies.  相似文献   

16.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认知情感、思维方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都有着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不同的特点,对这些特点的分析和把握,更有利于引导和教育他们快速融入到会计专业的学习中。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升入本科的高职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并非理想中的效果,他们的理解力、知识提升程度,以及论文写作是不能与本科院校的学生相提并论的。在此,将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与会计专业的学习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旨在解决高职院校学生和会计专业教师在学习和教学中遇到的难题。  相似文献   

17.
高职学生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社会偏见、学习压力、人际关系问题、情感与性的问题、经济压力、就业压力等;高职院校不能完全照搬本科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而是要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特点,逐步构建起高职生教育、咨询、干预、科研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营造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全面关怀学生的心灵成长。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国对高校贫困生的帮扶更多的是集中在经济扶贫上,而忽略了贫困生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不仅关系到学生个体的成长成才,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也有着重大影响。因此,对高校贫困生进行心理扶贫,需要完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以摆正其心态;加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增强其自信;拓展社会勤工助学渠道,培养其能力。  相似文献   

19.
爱情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领域,也是每一位大学生成长过程中都要面对的人生课题。"恋爱"是与"爱情"时常相伴的一个概念,与"恋爱"、"爱情"相关的"性"是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长期以来,高校对于大学生恋爱问题大都持有两种"极端"态度,偏离了大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实际需要;"性"的禁锢和封闭以及性教育的落后,使大学生对"性"产生了极大的神秘感,受大众传媒的影响所获得的既不科学又零碎的性知识,往往导致他们用这些错误的理论去指导实践,由此产生的心理矛盾冲突或不正当的性行为,严重影响着他们的身心健康和正常学习生活。提升大学生恋爱观教育,要在观念层面上,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恋爱价值观;在生理层面上,加强性知识教育,提升恋爱的层次和品位。  相似文献   

20.
早恋反映了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成熟过程中的一种心理需求,对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既有负面影响,也有积极意义。因此要对中学生的早恋进行心理调适,从开展青春期教育到开展集体活动;从指导学生进行正常的异性交往到对他们进行目标暗示以及有针对的个别疏导等都是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