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2001年起,笔者以山东男排、国家男排二队和雅典奥运会男排决赛的多场比赛得分统计为数据,经过对比分析发现:发球、拦网、防守反击水平的高低,决定着运动队水平的高低和比赛的胜负.提高发球得分率,加强发球、拦网、防守和强攻突破能力的训练才是提高我国男子排球运动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为了继续推进排球运动的市场化,使排球比赛更具观赏性,国际排联于2005年9月30日宣布,在未来的一些国家和国际性比赛中,将尝试和网球类似的“双发球”规则。从当今排球运动发展的趋势分析了这一规则出台的可能性,并就“双发球”规则的出台给排球比赛和训练带来的变化及影响进行了展望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这一变化的策略和办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继续推进排球运动的市场化,使排球比赛更具观赏性,国际排联于2005年9月30日宣布,在未来的一些国家和国际性比赛中,将尝试和网球类似的"双发球"规则.从当今排球运动发展的趋势分析了这一规则出台的可能性,并就"双发球"规则的出台给排球比赛和训练带来的变化及影响进行了展望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对这一变化的策略和办法.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国际排联提出的盘局制比赛方法的实验和分析,证明盘局制比赛方法不仅能够缩短比赛时间,而且还能相对控制比赛时间和缩小两队分差,从而大大提高排球比赛的竞技性、观赏性和比赛结果的不可预测性,是一种值得采用的新的排球比赛方法  相似文献   

5.
自从1895年美国人威廉·摩根发明排球运动至今,排球竞赛规则不断发展和完善,使其从娱乐形式转变为正式的竞技体育项目。排球技战术也由简到繁,运动水平由低到高,参加人数由少到多,目前,排球已发展成为世界性的运动项目。1994年9月,国际排联在希腊雅典对排球比赛规则作了重大修改,并决定于1995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修改后的比赛规则将对排球运动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对排球竞赛新规则变化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国际排联、中国排协裁委会的讲师对2009~2012年排球竞赛规则的讲解,以及担任国内外重要赛事中裁判员的执裁经验,实行新规则后,排球运动将会产生的主要变化进行阐述,为排球工作者和观赏者提供最前沿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7.
采用"游程"分析法对排球比赛中的连续得失分进行界定,并对中国男排与世界男排强队之间比赛连续得失分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整体上中国男排的连续得分游程明显低于美国、巴西男排。与意大利、委内瑞拉、日本队的连续得分游程差异不显著。在胜局与胜局和负局与负局中中国男排的连续得分游程个数均低于国外男排。自身的比较中中国男排在胜局中连续得分游程优于失分游程。负局中连续得分游程明显低于失分游程。  相似文献   

8.
我国男子排球强攻扣球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其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访问和统计分析,阐述了男子排球训练和比赛中强攻扣球的重要性,分析了我国男子排球在强攻扣球技术上的差距和问题,并对提高我国男子排球的强攻技巧和技术训练提出了若干建议性意见,为新组建的国家男排训练的比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排球新规则与裁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95年1月1日起,国际排联开始执行新的排球竞赛规则。新规则为鼓励防守,使比赛更加有趣,对发球区、持球和连击等作了新的规定。它无疑对排球运动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笔者从裁判工作的角度,对如何正确理解和执行规则中关于发球掩护和持球等几个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0.
14届排球世界锦标赛中外男排技战术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录像、数据资料等研究方法 ,对我国国家队在 14届世界男排锦标赛上与部分世界强队比赛的技术 (后排进攻、发球、一攻战术、拦防技术 )统计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男排与世界男排强队在技战术水平上存在明显差距 ,应尽快改变这一局面 ,以利于我国男排的技战术水平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1.
以排球比赛分竞赛过程对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建立分竞赛过程阶段对抗理论模型,通过世界高水平男排的技术统计对该理论模型实战验证,并定量描述了世界高水平男排分竞赛过程各对抗阶段分布的特征和分竞赛过程各对抗阶段的制胜规律。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男子排球后备人才现状与培养方式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男子排球后备人才的培养是我国男排重新崛起的关键因素。本文通过体育测量、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我国男排后备人才的身体形态、体能状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在青少年培养方式、手段等方面提出了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的方案。  相似文献   

13.
我们从82年9月至83年10月对四川女排进行了运动创伤的防治研究。在此期间,我们在成都、杭州、台山、南京等地和第五届全运会中对国家队、四川、北京、八一、福建、浙江、江苏等10个队及原国家队员、部分教练员、三个青年队、成都体院队共185名运动员,进行了全面的伤病调查,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 185名女排运动员,其中健将50名,一级运动员32名,二级10名,三级2名,无级别的91名。年龄最小的为15岁,最大的52岁,其中16~23岁占75.68%,24~27岁占16.22%(表  相似文献   

14.
通过文献资料、测量、数理分析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我国少年男排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现状及其与比赛成绩的相关性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研究表明,少年男排运动员专项身体素质对比赛影响程度较高,且各队之间差异较大,由此提出在训练过程中应以提高身体素质为重点,加强弹跳力、灵敏性和快速移动能力的训练。  相似文献   

15.
我国男子排球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成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专家访谈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男排后备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男排后备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与世界排球强国都有很大的差距.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有无材参选、训练体制僵化、教练员训练观念落后、技战术落伍、缺乏借鉴和创新、运动竞赛次数较少,退役运动员安置困难、“学训矛盾”突出、社会赞助少、科研设备缺乏等.  相似文献   

16.
谈新规则对排球运动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排联颁布的每球得分制和发球触及网上沿进人对方场区为好球的新规则,不仅使比赛更加激烈,而且使排球的观赏性也有了质的飞跃。本文从新规则对排球队员、教练员及技战术等方面的影响与所应采取的对策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久闻美国男排的“两人接发球”战术为全队的一攻质量提供了保证,为夺取“三连冠”立下了功劳。然而,百闻不如一见。今年三月底我有幸参观了美国男排和中国男排在成都的两场比赛,使人眼界大开。美国队高质量的接发球令人惊叹。在总计355次接发球中,两名主要担任接发球的队员接发球次数高达339次,占总接发球次数的95.49%。其中到位球307次,占90.56%;一般球26次,占7.66%;失误仅6次,占1.76%(包括直接垫过网的球)。他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我国省级男排运动员训练后的恢复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我国省级男排的教练员比较重视运动员训练后的恢复,并把恢复措施及时间安排列入了训练计划中,但由于我国省级男排缺乏完善、先进的恢复设备,仍以传统的物理恢复手段为主,有近1/2的运动员认为恢复效果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19.
对影响中国男排训练质量提高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通过对我国9支优秀男排运动员冬训情况的调研,以及运用录像观察法、文献资料法、理论分析法等方法对中国男排在第15届男排世锦赛与第13届世联赛的有关技术资料进行分析,可以看出,新组建的中国男排水平与世界强队存在着较大差距,通过对影响我国男排运动水平提高的若干因素的分析,认为主要因素在于训练质量不高,而造成训练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当前我国各级排球训练在职能部门管理、后备力量建设、科技支持力度、教练员素质等方面存在较多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男排运动水平提高的瓶颈,应引起高度重视,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调研、专家咨询、录像观察和技术统计等研究方法,在深入分析中国国家女子沙滩排球队6名队员和国际排联世界排名榜前24位的12名世界优秀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在2013年世界女子沙滩排球巡回赛(福州公开赛和上海公开赛)21场比赛视频的基础上,对中外队员比赛进攻方式从进攻位置、进攻性击球动作、球的落点和进攻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分解比较研究,提出了世界优秀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比赛进攻方式分解的基本数据模式,可作为评价世界优秀女子沙滩排球运动员比赛进攻能力的参考依据。研究结果表明:中外女子沙滩排球队员在不同进攻位置进攻次数的分布不均衡,中国队员的进攻更多集中在3号位,容易让对手形成针对性拦网。中国队员进攻过多采用“重扣球”,外国队员则多采用“轻拍落点”,双方进攻效果不同,反映了外国队员更注重进攻性击球的技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