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 毫秒
1.
我儿子靖宇4岁半,好动,爱玩。他对奥特曼的故事特别痴迷,经常说:“我要做奥特曼!”我们也鼓励他要像奥特曼一样坚强、勇敢,有同情心。靖宇常常和小朋友一起练习“打架”,这是一种男孩子之间的奥特曼练功夫的游戏。主动发出请战书的总是我儿子。很多时候,别的男孩子也会和他打闹一番,当然有大人在场看着。可是慢慢地我发现,最近院子里的小朋友都不要和我儿子玩了。是儿子“武功”太强了,别的小朋友总是受欺负吗?还是别的小朋友不喜欢打打杀杀,而喜欢平和的游戏?我很奇怪。有的小朋友的家长看到我儿子意气风发的样子,总是怕自己的孩子吃亏。其…  相似文献   

2.
哪些孩子会不受人欢迎呢?我从一位幼儿园教师的角度谈谈我的看法。邋遢的孩子讨人嫌明明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一看就知道是个聪明的孩子。但明明在幼儿园里并不怎么讨人喜欢,因为他很邋遢:衣服很脏也不换,还喜欢用袖口擦鼻涕,所以,做游戏时同伴都不愿拉他的手。提示:家长再忙也要让孩子干干净净地去幼儿园,衣服不管新旧都要干净整洁。一个孩子如果长期在幼儿园受到同伴和老师的嫌弃,对其一生的发展都将非常不利。太调皮的孩子没朋友成成是个非常调皮的孩子:课余时间满地跑,游戏时不遵守规则,看到小朋友游戏就要去捣乱……一天下来不知要…  相似文献   

3.
我的儿子已经上小学了,他仍然像上幼儿园时那么懂事、听话,很少让人操心。但近段时间我总是听他的班主任老师反映:儿子的朋友圈非常小,很少与其他孩子一起玩。此外,老师还说儿子的动作慢,平时吃午饭、写字也总是要老师催促。而且上课时,儿子的注意力总是很难集中,也不爱举手发言。“他好像有意把自己封闭了起来,总是很失落的样子,真不知道这孩子天天在想什么。”老师说。  相似文献   

4.
前几天拜访一位朋友,发现他正在与儿子抢吃一块巧克力。朋友先是跟儿子讲道理,让儿子分一点给他,儿子不干,朋友生了气,儿子最后乖乖地分了一半给他。我感到奇怪,朋友是不喜欢吃巧克力的人,怎么今天破例了;再说,朋友家境宽裕,也不至于缺少多买块巧克力的钱。看到我一头雾水,朋友解释说:“我不爱吃巧克力,但我想让孩子从小学会回报。”“让孩子从小学会回报”,这句话说得真好!的确,回报意识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相当的重要性。第一,它可以便孩子由回报父母变成回报他人和社会,从而成为一  相似文献   

5.
我家儿子长着胖乎乎的小脸,很是惹人喜爱。许多朋友见了都要和他逗着玩,朋友故意向他索要食物时,我家儿子总是什么人都给,朋友们都夸我家儿子真大方。许多朋友问我:“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我便向朋友们道出了我的教子方式:我常做馋嘴妈妈。我在孩子幼小时就主动向儿子索要他手中的食物,当儿子用那胖乎乎的小手还不灵巧地把食物递给我吃时,我就一个劲地夸宝宝,我也会递给宝宝我的食物,慢慢地儿子学会了和我分享他的食物。有时在我不经意时,儿子也会递上他的食物,有时还固执地非要我们吃不可,常常逗得我们一家哈哈大笑,而我,…  相似文献   

6.
宁宁是个好动、调皮的孩子,他总是惹事,刚开始我很生气,经常批评他,希望他能好好地“守规矩”,做个安静的孩子。慢慢地,静下心来想想,我又发现在他惹事的背后有许多与众不同的“想法”。  相似文献   

7.
家长问:最近我的孩子交了一个朋友,那个叫“小白”的孩子我很看不惯,他家里爸爸妈妈离婚,都不要他, 他跟着奶奶生活,总是脏兮兮的,而且脾气很大,常口出脏话。我很怕儿子经  相似文献   

8.
一般说,总是妈妈教育儿子,但有时,儿子也在教育妈妈。这是苏联一位年轻妈妈的体会。早上,妈妈还想多睡一会儿,儿子却催妈妈起床。“妈妈,起来吧,我想吃早饭。”“别吵我。”“该做早饭了。”“去拿火腿肠吃吧。”妈妈也知道,早上还是让儿子吃热的东西好,但又不想起来。我们教育孩子,不是主张诱导吗?有时强制孩子干什么往往失败,但通过做游戏,可以让孩子高高兴兴地去干他们本来不乐意干的事。  相似文献   

9.
到朋友家去串门,朋友让他11岁的儿子跟我打招呼,儿子说什么也不从里屋出来。父亲母亲百般劝说,儿子却说:“我不愿意见生人。”朋友一脸无奈地跟我说起他儿子的事。孩子很聪  相似文献   

10.
当我儿子刚上幼儿园时,我就明显感到我儿子不如一般孩子聪慧。虽然如此,我们做父母的总是期望孩子将来能成才。于是从儿子4岁起,我就加强对他非智力能力的培养来弥补智力发育的不足。首先,培养有始有终完成任务的好习惯。我要求儿子做一件事时,不管外面有多热闹,一定要他做完事再去看、去玩。一次院子里小朋友做游戏,非常热闹,我却让儿子在家里扫地,并要扫干净,等我检查后才能去玩。我儿子虽然很想出去,但由于我平时一  相似文献   

11.
牵起你的手     
星期六的中午,我照例去接在幼儿园上兴趣班的儿子回家。远远地,只见他翘着嘴巴过来了,今天怎么回事?我觉得奇怪。走近了我才看清楚,原来是他的上嘴唇肿了。“咦,这是……”我刚开口询问,儿子就告诉我:“我在排队的时候摔了一跤。”“你怎么这么不小心?”我知道儿子一向很淘气,因此责怪道,“为什么又摔跤了?是不是又调皮了?”“不是!”儿子喊了起来,委屈地说,“我想排第一个,结果不小心摔跤了。”“为什么要排第一个?”我觉得很奇怪。“排在第一个,老师就能牵着我的小手了。”我不由愣住了,原来,在孩子的心目中,老师的手是那么的温暖,是那么…  相似文献   

12.
儿子六岁了,作为师范大学的教师,我们自认为对儿子的教育已经做得很不错了,然而,在与儿子谈话时,我们还是看到了自己的欠缺。“妈妈,这不公平”周末晚上,儿子请勇勇来家玩,大约9点钟的时候,勇勇的母亲来接孩子回家。可是小家伙不想回家。勇勇的母亲说:“如果你再这样,我下次就不让你来玩了。”我说:“勇勇,你再玩一会儿,然后回去,明天再来,好吗?”我儿子开始不服气了:“妈妈,为什么你和你的朋友在一起玩的时候,没有人管,而我们就不行,总是被你们管?”我没有任何思想准备,也不知如何回答,只好含糊地答道:“妈妈很少玩到这么晚的。”其实,我也…  相似文献   

13.
去幼儿园做家长培训时,总会遇到家长问:“我的儿子怎么那么贪玩呀?他总是坐不住,一点也不爱学习。”抑或是:“这间幼儿园让孩子花在玩上的时间太多了,教  相似文献   

14.
一次到朋友家作客,看到她的儿子非常活泼可爱,我不禁夸了他一句:“你真是个好孩子!”没想到,她的儿子却很认真地说:“不,我不是好孩子。”“为什么呢?”我奇怪地问。“我们班有好孩子,也有坏孩子,我是不好不坏的孩子。”他天真地回答说。我听了更加奇怪,仔细询问后才知道,孩子的班主任在班上开展了一个活动:每周评选出“好孩子”、“坏孩子”若干名,还要张贴出来。朋友的儿子既没被评为“好孩子”,也没成为“坏孩子”。他说,班上有一个学生已经连续几次被评为“坏孩子”了。身为老师的我,听了以后心情异常沉重。我很同情这些小孩子,尤其是那…  相似文献   

15.
“每当我提议和一雄一块儿游戏时,他总是躲得远远的。是不是我的方法有问题?怎样做才好呢?”一雄的妈妈很焦急地问我。 一雄是个5岁的男孩子,因为有癫痫病,由他妈妈带来我的医院,但他妈妈跟我谈的却并不完全是一雄的病。 一雄的妈妈是位热心于教育的妈妈,但她缺乏和孩子游戏的经验,也缺少与住  相似文献   

16.
也许是继承了父母的某些特性吧,我的儿子属那种胆小、内向的乖孩子型。由于生活面的狭窄,很少接触外人,从小他就特别依恋妈妈,没有玩伴,也没有到小朋友家玩过。当我意识到这种生活状态可能强化孩子的性格弱点,儿子可能会出现交往障碍的时候,我的儿子已经3岁了。儿子上小班的时候,我有意观察他户外活动时的情况,发现他总是没有固定的玩伴。别的孩子那么热衷的游戏,或抢夺玩具,或强行挤进别人的游戏空间,可儿子不,他绝  相似文献   

17.
母子对话     
编者语:与孩子多进行交流,是每个家长都懂的一个道理。但怎样交流才能到位,却值得好好探讨。本文所举的例子也许对大家有所启发。我有一个七岁多的儿子,长得虎头虎脑,非常可爱,他爸爸称他为“虎子”。儿子很调皮,也经常出一些怪花样,但有时也静静地想一些事,提出...  相似文献   

18.
我们先来看几个例子: 一天,我去一个朋友家玩,看到她三年级的儿子动作娴熟地在电脑上忙着什么,我们走过去一看,他正在虚拟社会里与他的网上“情人”聊得起劲,朋友立即很恼火地把电脑给关掉了,还对我说:“这孩子,一天到晚上网,别的没学会,只会聊天。”孩子气呼呼地做在沙发上,半天不说一句话…… 快开学了,在一个商场里,我见到一家三口正在选购孩子的学习用品,当妈妈挑着一只书包的时候,孩子摇摇头,说这不是名牌,无奈,妈妈只好又重新挑选了一只。一会,爸爸又为孩子买了一只文具盒,孩子又不同意,说这个不好看,爸爸只能重新挑选。我发现爸爸妈妈总是顺着孩子,直到孩子说好为止。  相似文献   

19.
俞逸文 《考试周刊》2012,(68):29-29
几年前,曾在给儿子订的杂志上看到过“诵读经典”的文章,当时因为儿子才一岁多,很希望有好的方法可以教育他,所以按照上面的说法做了起来,发现在我为儿子读经典的过程中,刚刚会讲话的孩子居然也会背《三字经》了。我在感到欣慰的同时也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我是一名语文教师,既然诵读经典那么有意义,为什么不让我的学生也受益呢?于是.我开始了对“诵读经典”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被爱的权利     
每一个孩子都有被爱的权利,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无论是内向的还是活泼的,也无论是漂亮的还是丑的……每个孩子都是纯洁的、可爱的,老师应给每个孩子以真挚的爱。 单靖筠是我班一个非常调皮的孩子,总是惹事,我经常批评他,却一直不见成效。渐渐地,我不怎么喜欢他了。有一天站队时,单靖筠突然跑到我面前说:”杨老师,今天你让我来做一次排头吧。”“为什么想当排头?”“可以让老师领着。”他的话使我一怔,就是因为能让老师领着,所以想当排头。我突然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平日里只看到孩子的调皮,却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忽略了孩子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