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几次应邀为家长做讲座,但参加者每每以女性居多--不是孩子的妈妈,就是孩子的奶奶或外婆等.由于会场上女性居多,男性家长便会显得有些局促.在与家长交流中,他们透露出这样的想法:第一,孩子小,此时教育为时过早,如果需要,让女性家长干便足够了.倘若孩子到了中学阶段,那做父亲的就需要多留意些,特别在孩子填报志愿时就应该参与讨论,并作出决定.第二,男性家长多数持有"男主外女主内"、女性"相夫教子"的观点,他们认为教育孩子的事应该由女性(母亲)承担,男人应该在外干大事业.笔者认为这些男性家长除了观念陈旧、缺乏对早期教育重要性的了解外,更重要的是他们不知道自身还独具教育魅力.  相似文献   

2.
正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河南省洛阳市涧西区景华实验小学举行了"我有一个梦想"庆"六一"表彰大会暨文艺汇演。学校首先对在2013-2014年度涌现出的校级责任之星、优秀队干、十佳队干、十佳家长、优秀中队辅导员、优秀中队及校级优秀少  相似文献   

3.
教育放在更广阔的背景下来讨论,它不仅是教师的责任,也是家长的责任,社会的责任;学校不仅是老师的学校,更是家长的学校,社区的学校.学生的发展离不开各方面的"合作",尤其是家庭与学校的合作.  相似文献   

4.
当前,家长们都愿为自己的孩子争取"最好的……"他们给"最好的"赋予多种含义:有些家长把孩子进入教学等条件优越的托儿所视为"最好的";有些家长把给孩子提供最好的衣服、玩具及经验等视为"最好的";有些家长则认为"最好的"意味着"我的孩子应拥有我不曾拥有的一切".总之,不管家长们如何理解"最好的",他们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找到某些将影响他们为孩子们所确立的短期或长期目标的因素,那么,在当今不断变化着的社会中,家长们所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呢?孩子们如何受其父母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所影响呢?家长们应该认识到,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确实在影响着他们的孩子.  相似文献   

5.
现在,许多家长都十分宠爱自己的孩子,几乎每个孩子身上都有不少零花钱。但是.有些孩子拿着零花钱不干对自己有益的事,而是一味地进游戏厅、网吧……  相似文献   

6.
职业高中班主任工作是一种复杂化的、长时间的、艰苦性的工作,与普通高中相比,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职业高中学生大多数缺乏责任心,有些同学甚至不知道自己还有“责任”。他们总认为家长有责任抚养子女,家长给钱是天经地义,老师有责任教好学生,学生是好是坏都是老师的责任,自己无责任  相似文献   

7.
有些孩子因为要完成老师和家长的作业,而不得不经常"开夜车",对于这样的做法,有的家长不仅不制止,反而还会在一些场合,家长们把这作为孩子学习是否刻苦的一个标准来比较.甚至有一些家长逼迫孩子"开夜车",孩子反抗时家长就拿出一些例子来说明自己的正确.这样的做法对孩子来讲,是没有好处的.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要能从容面对网络挑战.让沉溺干网络者戒除"网瘾",需要社会、学校、家庭三方面的共同努力,特别需要高素质家长的努力."在亲子和谐活动中培养孩子良好个性"这一课题研究.旨在通过指导可操作的"亲子和谐活动",提高家长的素质,引导家长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促使家长重视孩子良好个性的形成.让孩子能在纷纭复杂的网络信息面前择优汰劣.从容面对网络挑战.  相似文献   

9.
将中西方的家长教育孩子做一对比会发现一显著不同之处:西方的家长倾向于鼓励孩子,"你太杰出了"、"你很伟大"这样的赞美之词,他们是从来不吝啬的;而中国的家长对这些则可能感到有些肉麻.  相似文献   

10.
教育责任是学校责任的根本.当前学校管理强调教育责任的客观责任而忽视其主观责任.主观责任体现了一种责任伦理.根据韦伯和约纳斯的责任伦理观点,学校教育责任包括学校教育对学生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类未来负责.学校教育责任的实现既要以"忧惧启示法"实施责任伦理教育,也要建立政府、家长与学校之间的教育责任分担体系,以及根据权责相符的原则和教育责任的外向性特征实施制度约束.  相似文献   

11.
幽默     
<正>我也不会初中时某次考试没考好,被老师狠狠骂了一顿,还要请家长。我忐忑不安地回家跟老爸说:"我考试时有些题不会,老师叫你去一趟。"老爸惊恐地说:"叫我干啥?我也不会!"与爸妈的聊天记录1."母后,我一会儿就回去。""别过来,你这丑东西。"2.意外翻到我爸在我出生时写的日记,上有八个字:  相似文献   

12.
如今家长"陪读"已司空见惯,不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县城,学校的附近,都有家长在学校旁边租房陪读的现象.甚至有些家长为了孩子读书的便利,不惜代价,在学校附近买房陪读.是什么原因促使了这种现象的发生,以致愈演愈烈?针对这一现象,本文从社会、教育、家庭三个方面探究其"热"的原因并提出了合理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珍惜父母情     
任教十二年,又一次家长会让我终身难忘. 去年的期中考试结束后,我根据情况召开了一次家长会,会前与会后和一些家长交谈,不少家长这样给我反映:孩子小的时候原本也是与父母无话不谈的,但是长大后,特别是升入小学高年级后,不少孩子开始注意保持自己的"小天地"了,与父母似乎有些"生分"了,有些话也不那么愿意与爸爸妈妈讲,对大人问这问那也感到不耐烦.特别是对那些动不动就行驶父母特权--"打骂"孩子的家长,孩子和他们更是"生分".  相似文献   

14.
当高考进入倒计时,考生们正在紧张地进行复习准备,此时,家长们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其中,有些家长比孩子更紧张、焦虑;有些家长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不知该如何来帮助孩子;有些家长与孩子的关系非常敏感,一触即发.  相似文献   

15.
笔者一直不太愿意接受"家长"的称谓,而对"父母"一词颇觉亲近.原因在于"家长"一词听来总有些居高临下.有点自命权威,有点强迫子女遵从的意味,容易让人联想到诸如"家长制"之类的字眼;而"父母"的称呼听来则要平和许多,让人放松而温暖.  相似文献   

16.
中考临近时,家长无不对自己的孩子怀着成功的期盼.有些家长考试期间会刻意制造出"一级战备"的状态,这样给孩子带来不少的压抑、烦闷.那如何创造良好的环境,让孩子在温馨、宽松的氛围中发挥出最佳水平.本文对这个问题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7.
家长与孩子交流,或表扬,或批评,或指导,或期待,用语要亲切、清楚、干净利索,这样家长的话语更容易被孩子理解并接受.但有些家长在与孩子的交流过程中,语言不太"利索",往往在对话结束时带有一个伤害孩子的"话尾巴",这会让孩子难过、难堪.不信你听--  相似文献   

18.
当前,家庭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这固然是好事,但与此同时,有些现象也不容乐观。一是各种家庭教育问题增多。有些家庭因出现一些特殊情况或家长对家庭教育的定位失当,孩子得不到应有的关爱和正常的教育,身心发展受到损害。二是"教育过度"的问题广泛存在。由于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许多家长不计成本,将孩子送到各种各样的校外培训机构,辅导辅导再辅导.  相似文献   

19.
做错了事情理应道歉,这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表现.学生的回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部分孩子责任意识淡漠的现状. 其实,这种推诿心理,在成人中也较常见.明明是自己的错,却装聋作哑,甚至把责任推给别人,恶人先告状.在教育子女方面尤为突出的就是有些家长会将孩子学习不好、品行不端的责任推给学校和老师.  相似文献   

20.
胡维春 《新教师》2021,(1):10-11
教育需要学校和家庭双边合作.对学生不同阶段的教育的侧重点不一样,因此对家长的要求也不一样.通常学校会以家长会的形式告知家长学生在校的表现,请家长配合教育.这种模式的效果很不理想,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首先,家长不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工作和教育孩子不能兼顾的情况下,会责怪学校"甩锅",不太愿意配合学校,造成"5+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