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薯片和牛肉干是儿子所喜欢的,百吃不厌,经常藏起来,或抱在怀里。我跟他说,分享是件快乐的事情。他问:“什么是分享?”我说:“就是把喜欢的食物拿出来,跟大家一起吃。”他说:“我喜欢自个儿吃。”我又给他讲了很多道理,他依然不改。正好那阵子他换牙,我对他说起一句老话:众人吃,喷喷香;一人吃,烂牙床。把他掉牙与吃独食联系起来了。他觉得牙齿掉了很难看,于是,不藏食物了。  相似文献   

2.
明天 《家庭教育》2014,(12):10-11
没有理想的生活太病苦了 “妈妈,你小时候的理想是什么?”当10岁的儿子问我时,我随口答道:“理想?那多着呢!想当老师,当作家,当记者,还想当苗圃的园丁,还想当……”“妈妈你可真幸福,你有那么多理想,可是,我发现我什么理想都没有!”我这才发现儿子情绪低落,忙坐下来,认真地对他说:“你不是想当科学家,想当宇航员,还想当画家吗?”“哎呀,那都是小时候瞎想,太幼稚了,现在什么理想都没了!”儿子不耐烦地摆手。我安慰他:“没理想也没事,长大了喜欢什么就干什么。”  相似文献   

3.
有问有答     
我该怎样管教蛮横的儿子? 我儿子上小学六年级,有一件事情让我很气愤:孩子现在很不尊重父母,甚至已经到了打骂父母的地步。比如,有一次我给他打了洗脚水,按理说他应该说句“谢谢”吧,但是他什么表示也没有。我问他:“你为啥不谢我?”他说:“我就不谢你,怎么着吧!”我说:“你咋不尊重父母?!”  相似文献   

4.
一天,我下班回来,上一年级的儿子远远地跑来迎接,得意地对我说:“爸爸,我们家下雪了!”“下雪了?奇怪,我们家在南方,怎么会下雪呢?”我车还没有放好,儿子就拉着我上楼去看“雪”了。哇———客厅里一片雪白,地板、沙发、茶几……到处都是白白的泡沫颗粒,真有点像北国的冬天。我有点生气地说:“叫你在家看书,怎么搞得满地垃圾!”儿子说:“我看书了,‘冬天是个魔术师、他呼地一吹,满天飘起了雪花,一会儿大地就白了。’我想看雪嘛!”我一时被儿子的“杰作”征服了,马上鼓励他说:“好样的,爸爸长这么大,还是头一次看到…  相似文献   

5.
唐田 《家教指南》2006,(10):27-29
一个妈妈说,孩子上幼儿园已经好几个月了,平时都是保姆接送,下班回家很想跟孩子聊聊幼儿园的事情。每当他问:“你在幼儿园学什么了?”他总是说:“没学什么。”“孩子在幼儿园吃的什么?”“没吃什么。”“跟妈妈说说幼儿园有什么好玩的事情?”“不好玩。”他的回答让妈妈很失望,如果不问他,他从来不主动说幼儿园的事情,他为什么不喜欢说幼儿园的事情?怎样才能让他乐意跟家长交流幼儿园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最近,我在生活中遇到了两件不能释怀的事情。第一件事儿发生在成都,我去拜访一位多年不见的老同学,那天还正赶上他妻子生日,大家约定一块儿吃顿饭。当他把电话打到家里,刚对儿子说:“今天是你妈妈的生日……”儿子那边就甩了一句:“我妈生日关我屁事。”接着就把电话挂了。原来那天他儿子和妈妈上街,儿子看上了一双耐克鞋,700多元,他妈没给买。无独有偶,在北京我也遇到了相似的事情:一朋友的女儿今年参加高考,考得不是很理想,面对北京一所普通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孩子不屑地说,让他们(指父母)去给我报个好学校吧,没那本事;…  相似文献   

7.
严阳 《家教指南》2003,(7):43-45
严阳儿子已经15岁了,个头儿早已超过了我。看我也因此总是居高临下,俯视更多。这,曾经令我十分感叹与欣慰:儿子终于长大了。那一天,全家人吃过了晚饭,儿子照往常一样,要看一会儿电视,而后才会做作业。他母亲看看时间已经不早了,便让他关了电视,尽快投入学习。儿子借机跟她幽默了一把:“学什么?我就是这样的智商,学不学还不是一样,将来扫大街、站柜台。”他母亲正色道:“扫大街、站柜台能有什么出息?只能让人瞧不起,女朋友也甭想找到。”儿子又说:“那你就给我找关系,进电信、供电这些人家瞧得起的行业吧。”他母亲说:…  相似文献   

8.
喻秋萍 《师道》2003,(7):4-5
到现在我依然记得第一次见到他的情景。那是开学的第一天,他是我接待的第一个新生。办完所有的手续后,他母亲欲言又止,我想她大概有什么难言之隐,于是我问:“你是不是还有什么要求?”“我……老师,我和你说实话,这孩子耳朵不太好使,也说不清楚话。老师能不能照顾一下把他排在前面坐?我知道他太高了,可我们实在是没有办法,老师能不能让他坐在旁边?”一口气说完这些,她长长的吐了一口气,仿佛鼓足了勇气才说出来。我一下愣住了:聋哑人?我这才想起在报名的整个过程中,这孩子只是安静的呆在一旁,不像其他孩子一样问个不停。正…  相似文献   

9.
有个人听说阿凡提聪明博学,不远千里来向他请教。他问阿凡提:“请你告诉我,什么事情必须牢牢记在心上,什么事情应该永远把它忘掉?”阿凡提想了想,回答说:“要是别人为你做了一件好事,你必须牢牢记在心上;要是你为别人做了一件好事,就应该永远把它忘掉!”记住什么 忘掉什么  相似文献   

10.
姚金刚 《家庭教育》2014,(12):16-16
中考过后的那年暑假,孩子参加完了夏令营,晚上从集结地打车回家,我们站在家门口高高兴兴地等待儿子归来。不一会儿孩子到了,但坐的是辆“黑车”,这一下可闯大祸啦,妈妈从楼下一直唠叨到楼上,直到坐下来吃饭,还在说“黑车不安全啊,不是没有教育过你啊……”孩子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说了句:“这还不是您什么事都不让我做,什么都为我准备好的结果吗?”一人独唱终于演变成了母子对唱了。争吵的结果是晚饭没有吃成,妈妈儿子都草草地收拾一下睡了。  相似文献   

11.
不知什么原因,六岁的王磊发起脾气来了,他把妈妈新买的玩具摔到地上。爸爸见状要他把玩具捡起来,他根本不予理睬。被激怒的爸爸按下他的屁股,重重地打了一下。王磊“哇”地哭了起来。正在厨房忙家务的妈妈黄雪闻声赶来。见儿子在伤心地哭泣,忙问:“这是怎么了?”丈夫王明刚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告诉了她,黄雪听后不以为然地责备丈夫说:“我还以为发生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呢,不过是摔了玩具,值多少钱?也值得打孩子?”  相似文献   

12.
明天 《家庭教育》2014,(1):84-85
儿子回来告诉我:“乐乐哥哥到广西旅游了!”“是吗?”我很惊讶,“他什么时候走的?”“今天早上,我也是听爷爷说的。”儿子明显有些不快。“你们昨天不是在一起吗?他没告诉你?”儿子摇摇头:“没告诉我!”我笑着打圆场:“那估计是怕你赶路吧?”“爷爷也这么说!我有那么黏人吗?”那是夜晚,我看不清儿子的表情,但能感觉到他脸上的落寞和内心的伤感。  相似文献   

13.
朱小娟 《物理教师》2005,26(10):40-40
有一次坐长途汽车回家,随便与邻坐的旅客闲聊,一听口音是乡亲,他问我是干什么职业的,我说,我是中学物理教师,他马上说他也读过高中,但总是对于牛顿第三定律有所怀疑,我问他怀疑的理由是什么,他说:“牛顿第三定律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我认为这句话有点不符合实际,我是一个厨师,如果有一筐鸡蛋,我可以在筐里任意拿一个蛋把所有的蛋都打破,你信不信?如果两个蛋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为什么两个蛋不同时破?用一个蛋为什么能够把一筐蛋打破?”我说:“你不是魔术师吧?”他说:“你不相信,下车后我马上试给你看。”  相似文献   

14.
原则问题     
许淦 《教书育人》2002,(1):27-27
上,王书记正在审阅组织部送来的干部调整方案,坐在一旁的老婆小莹却开口了:“你不要整天考虑别人当官,也该为你儿子谋个—官半职了。”王书记放下手中的红铅笔,不解地说:“开什么玩笑,他才是个小学生啊。”“谁开玩笑了?”小萤一副认真的神情,“昨天我看到一篇文章,说是21世纪最好的职业就是当官。别看咱们的儿子今年才上小学四年级,但现在就必须培养。”原来是这样。王书记忽然觉得是该重视重视这件事情了。不过到底应该怎样培养,他心里没有谱。“这很简单,让他当班干部呗。”小莹不断地给王书记打气。“让咱们的儿子当班干…  相似文献   

15.
最后一课     
一位哲学家带着她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现在他们回来了,个个都满腹经纶。在进城之前,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对他的学生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旷野里长满杂草。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弟子们非常惊愕,他们都没有想到,一直在探讨…  相似文献   

16.
距离     
每当我看到这张照片,首先给我的感觉是距离。儿子长大了,正是由于长大,才一步步拉大了我和他之间的距离。说几件小事吧:儿子是北京军医学院的文职军人,每年春节回家一次,全家其乐融融,可也难免话不投机。我和儿子一块上街,他非拉着我靠人行道最右边走。我说:“你看中间人少吗?”儿子说:“也许他们中间不乏文盲、法盲。”我无言以对,从此不敢再往中间走。和儿子一块在广场散步,咳嗽一声,他立马会奉上卫生纸。我说:“这不是北京。”他说:“北京也不是一个公民后边跟一个警察,自觉与否取决于文明程度的高低。”我只好乖乖地接…  相似文献   

17.
开始爬楼     
现在的孩子养尊处优惯了,高档的玩具和食物根本不当一回事。这不,去儿童乐园,儿子中巴车不愿坐,非要乘“小的士”不可。坐在出租车里,他指挥司机超警车,看见超过了,乐得哈哈大笑。类似事例已非一次,我不无顾虑;长此以往,长大以后除了享乐他还能做什么呢? 我家住在七楼,每天从幼儿园回来都是我把儿子抱到四楼,然后搀着他爬到七楼。那天,我跟儿子商量由他自己爬楼。儿子不依,一边哭一边喊:“爸爸来抱我!”但我不答应。两人足足僵持了十五分钟。  相似文献   

18.
胡萍 《教育文汇》2014,(24):31-32
一次,我到一个城市给小学低年级学生上性健康教育课。课后,一位妈妈问:“老师,你发现我的儿子有什么问题吗?”她把一个男孩指给我看,这孩子坐在第一排,上课的时候我注意过他。我回答:“我没有发现他有明显的问题。”她说:“我的儿子有‘自闭症’!”  相似文献   

19.
放学时,小舟的妈妈到学校接小舟,十分惊奇地问我:“老师,你怎么把我儿子的位置调到了第二排,是不是他上课时不认真了。”我回答说:“小舟说他的眼睛近视,坐在后面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她的妈妈更惊奇了:“不会吧,他的眼睛挺好的。”我也奇怪了,于是特意把他叫到面前,询问情况。小舟红着脸,说出了事情的原委:“对不起,老师,是我骗了你。  相似文献   

20.
父与子     
一个八十岁的老人,跟他受过高等教育的四十五岁的儿子一块儿坐在沙发上。突然一只乌鸦落在他们的窗户上。爸爸问儿子:“那是什么?”儿子回答说:“那是一只乌鸦。”过了一会儿,爸爸又第二次问儿子:“那是什么?”儿子又据实作答。[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