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企业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的耦合度评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企业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的交互耦合关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协同学理论构建了企业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的耦合度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M企业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的耦合度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M企业的网络能力与技术能力处于中度耦合、低度协调耦合状态。  相似文献   

2.
张巍  党兴华 《科技管理研究》2012,32(20):157-162
从组织学习能力与网络嵌入能力这两个技术创新能力子系统的关系出发,分析了技术创新网络中企业组织学习能力与网络嵌入能力的交互耦合关系,构建其耦合关系模型,并对以D企业为核心的技术创新网络中企业组织学习能力和网络嵌入能力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以D企业为核心的技术创新网络中企业的组织学习能力与网络嵌入能力处于中度耦合、中度协调耦合状态,仍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企业技术能力的不断提升是企业实现持续创新乃至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从分析企业技术能力系统的构成及其耦合性关系入手,揭示了其内在耦合机理,构建了耦合度模型,以此对我国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提供有益的借鉴.研究结果表明,提升企业技术能力,不仅需要改善企业的技术.获取能力、消化能力和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强化这三者间的耦合协同程度,适当调整它们在技术能力演进过程中的贡献率以实现系统最优耦合.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区域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与运用能力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以我国34个省级行政区中数据来源清晰的30个省市为分析对象,对其2012—2017年间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与运用能力的耦合协调水平进行实证研究。以耦合理论为基础,分析知识产权创新能力与运用能力之间的耦合机理,构建区域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与运用能力耦合协调度模型。研究发现,与2012年相比,2017年有一半的省市耦合协调度值发生了改善;东部大部分地区的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与运用能力的耦合协调度值一直高于0.4,保持在基本协调及以上的水平;而中部与西部的大部分地区则一直低于0.4,处于中度失调及以下水平。实证结果显示,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知识产权运用能力发展水平落后于创造能力发展水平;我国知识产权创造能力与运用能力耦合协调整体水平仍然偏低,两个子能力的发展水平及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在我国东、中、西部呈现递减态势。  相似文献   

5.
在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结构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技术能力与技术管理的关系模式和作用方式,并应用对81家企业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是相互耦合的关系,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是以双螺旋形式相互耦合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技术管理与技术能力的双螺旋耦合模式.  相似文献   

6.
丁学谦  吴群  刘向南  谈林沂  王健 《资源科学》2022,44(11):2233-2246
统筹协调土地利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碳排放的关系,对贯彻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助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及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构建“土地利用-经济高质量发展-碳排放”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2006—2019年中国282个地级市3个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及耦合协调情况,并结合面板Tobit模型探究3个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2006—2019年中国“土地利用-经济高质量发展-碳排放”系统呈现“低发展水平、高耦合度、低协调度”的特点,3个系统综合发展指数均呈现先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耦合度呈现曲折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度总体上由失调衰退阶段向协调阶段转变。②3个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均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经济发达地区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相对更高,绝大多数城市的耦合度处于高水平耦合等级,但耦合协调度没有达到协调发展阶段。③经济实力、外部制度环境和金融规模对3个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消费能力、环境规制、政府能力及金融效率则不利于3个系统的协调发展。研究丰富了“土地利用-经济高质量发展-碳排放”系统协调发展的理论内涵,对助推3个系统的协同发展演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7.
企业技术能力的要素与评价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微观层面研究企业技术能力的构成要素和联结机制,构建了企业技术能力的"三要素一机制"模型,并对该模型各要素的作用过程进行了分析.以该理论模型为基础,通过对制造型企业的问卷调查,得出了企业技术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简单分析了本文结论在企业技术管理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李晓钟  杨丹 《软科学》2016,(11):19-23
利用耦合评价模型,估算我国汽车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2002~2013年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研究结果表明:两大产业处于中度耦合水平,耦合协调度逐渐提高,但到2013年仍处于初级协调阶段。实证分析还发现,两大产业耦合协调度的提高,有利于汽车产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的改善、能源消耗率的降低、专利总数和出口总额的增加。最后,探讨了提高汽车产业与电子信息产业耦合协调度、促进汽车产业与新一代技术深度融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企业技术能力的提升对软件外包企业增强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依据企业技术合作对象的不同,构建企业技术能力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运用东软集团的数据模拟了技术合作模式下企业技术能力提升情景,并分析了企业间技术合作、企业与技术转移中心合作以及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对企业技术能力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三种技术合作形式都促进技术能力的提升,其中企业间技术合作的影响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10.
首先阐述区域生态、经济与金融三个子系统的耦合作用机理,然后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度函数,利用熵值赋权法构建生态-经济-金融系统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生态-经济-金融耦合度和协调度水平较低,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三者耦合协调程度的重要原因,金融对该区域耦合协调度的贡献不显著。最后提出鄱阳湖地区生态、经济与金融耦合协调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1.
借鉴社会网络理论中的濡染模型,将网络节点行为变量引入知识生产函数,对模型进行扩展,基于扩展后的模型考察我国电子信息领域和生物医药领域区域间技术交易网络、吸收能力与区域创新产出的关系。研究表明:(1)区域间知识溢出模式具有明显的技术领域特征,在电子信息领域,不同区域节点是通过模仿结构相似的竞争者的行为获取外部知识;在生物医药领域,不同区域节点是在互惠网络中获取新知识。(2)知识吸收能力对区域间技术交易网络与区域创新产出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吸收能力高的区域和吸收能力低的区域,都可以通过嵌入区域间技术交易网络,实现区域创新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科技水平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大量的企业里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已有的研究认为,信息技术本身只是一种工具,并不能给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只有信息技术能力才能为企业带来更好的绩效.综合了已有的国内外学术界对信息技术能力及其对高管决策两个方面(包括控制和柔性)的影响等相关研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认为信息技术能力能够提高管理者对信息的掌控能力、增强组织的控制力度和增加组织的柔性,这为企业适应更复杂和动态的环境,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通过回顾国内外关于智力资本、吸收能力及技术创新的相关研究成果,提出了智力资本、吸收能力及技术创新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和理论假设。结果表明:智力资本各要素之间存在互相促进的关系,智力资本及吸收能力都对技术创新绩效有直接正向影响,并且吸收能力对人力资本、社会资本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4.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双向互动,是实现二者协调发展的必经之路.运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黑龙江省2018年农业高质量发展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耦合协调水平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从整体来看,全省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耦合度表现良好但处于濒临失调阶段,其中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两系统处于一种虚假耦合状态;从市域角度来看,各市农业高质量发展与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度、协调发展度呈现出"西南高、东北低"的空间分布格局.为此,提出黑龙江省应进一步认清农业高质量发展实质、统筹农业科技创新地理布局、找准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切入点以及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构建了科技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耦合协调系统,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 从投入产出、实力效率角度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并以 2012-2019年湖南省相关数据开展实证研究, 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两产业的创新协同度进行测度, 同时测算科技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七大子行业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当前科技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耦合协调达到“中级协调”区间,科技服务业实现快速提速滞后于高新技术产业;各子行业中, 科技服务业与新材料、先进制造业子系统耦合协调度达到“中级协调”区间,与其他子系统的协调度仍处于“初级协调”或“勉强协调”区间。  相似文献   

16.
文章构建了我国生态—经济—科技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进行客观赋权,然后引入耦合协调发展的函数模型,测算了2014年我国省域生态—经济—科技系统的耦合度和协调度,最后借助空间计量模型对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省域生态—经济—科技系统耦合度多处在拮抗时期,发展特点表现为生态环境逐渐被破坏,承载力变小;(2)我国省域生态—经济—科技系统耦合协调度基础处于勉强协调状态;(3)经济结构、经济效益以及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是影响耦合协调度的突出因素。  相似文献   

17.
文章围绕开展“有组织的基础研究”,从牵引带动科技创新、统筹任务布局、明确战略科技力量分工3个方面回顾总结了主要国家推进“有组织的基础研究”的基本经验;从5类“有组织的基础研究”任务布局和各类战略科技力量任务分工两个视角分析了新时期我国“有组织的基础研究”推进思路;从选题机制、资源配置机制、组织模式和管理方式4个方面提出完善我国“有组织的基础研究”的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18.
基于改进突变级数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对已有评价模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应用结构方程、粗糙集理论和数值转换方法构建基于改进突变级数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模型。改进后的突变级数评价模型可以对指标体系的合理性进行验证,对不符合突变级数要求的指标进行信息和数量的双浓缩,同时综合评价结果具有绝对含义。通过统计年鉴获得相关数据,应用所构建的改进突变级数模型,对全国省市进行实证研究,不仅得出了各省市的排名情况,同时也验证了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调控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论科技治理     
科技治理是公共治理理论在科技管理领域的延伸,理论背景包括科学治理、技术治理和府际关系理论。科技治理的特征是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纵向和横向科技活动的复杂结合,这种结合又分为协同、依赖、导向以及耦合等四种政府间科技治理关系。科技治理对我国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整合科技资源,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区域创新体系,促进科技事业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