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0 毫秒
1.
简单而朴素地说,语文教学就是培养学生读书的好习惯。而所谓“读书的好习惯”就包括了阅读教材的好习惯。因此,这里的“培养”,应该从开学第—课开始。这是我给新生讲的第一篇课文,好多学生的名字我还都叫不上来。上课开始,我叫学生把书都合上:“我得考你们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2.
徐汉红 《师道》2007,(5):36-36
一直以来,我们认为是老师教给了学生知识。那么,是不是只有老师教学生,学生就没有教老师呢?在学校倡导进行教学反思的氛围下,我开始了对这个问题的反思。学生到底教给了我什么呢?我把教学实践中的点滴记下来,于是这个问题的答案也就逐渐清晰了。  相似文献   

3.
“策略”是关于如何根据具体情况恰当地选择方法、操作方法、解决_问题和调节行为的方法,也就是“怎样应用方法的方法”。而阅读策略,是指阅读主体在阅读过程中,根据阅读材料的特点、阅读目标等因素,所选用的调控阅读行为及程序的恰当方式。我们对阅读策略的教学指导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孩子真正“悦读”起来呢?几年来.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立足于教材文本阅读.然后再拓展到“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以下简称“丛书”)中的阅读材料,达到了以一篇带多篇,以课内带课外、以精读带博读,不断开阔学生视野,丰富语言积累的目的。在不断地探索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们梳理出以下比较有效的“悦读”方法。  相似文献   

5.
阅读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我国,英语阅读教学历来受到重视,在实际教学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但是,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把研究英语阅读理解的重点放在“理解行为”的本身上,而不是放在了解影响学生阅读理解的诸多因素,以及如何帮助学生改进阅读理解的方法上。要真正排除导致学生阅读理解迟缓的障碍,就要充分认识到阅读理解中教师指导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教学设想:《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名篇。要在教学中体现新的课程改革理念,就应当遵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通过学生触摸文本,感悟习得语言的精华后,进行个性化的阅读,结合交流、研讨和教师的点拨启发,去深层次、多角度地理解小说中的主题。新课标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允许是多元的。”  相似文献   

7.
《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语教学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同时又明确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要求我们平时的语教学要优化课堂结构,以学生为主体灵活开放语教学课堂,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目的,现就结合我校“探究-反思-发展”课题,谈谈我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8.
今年三月,我们观摩一位实习教师上《我的读书生活》一课。在体验反思这一教学环节,学生们谈论了各自的阅读体会:“我喜欢读书,因为我觉得读书有无穷的乐趣。”“我用一句名言概括我的阅读体会:‘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读书虽然很苦很累,但为了将来的生存和发展,又必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因为学生生命个体的千差万别,“前阅读”基础的不同,再加上本存在的客观模糊性,阅读感受中必然呈现出五花八门的景象.当生本对话中出现“意外”时,我们既要留时间让学生亲历体验,阅读感悟,又要不失时机地组织交流,让学生把自己对章内容的理解、情感的体察、语言的领悟释放出来,在交流中碰撞、反思、斧正先期阅读的感与知.真正有效的对话教学,正是在“独具慧眼”的教师引领下,学生完成对本的理解、欣赏与批判的过程,促成精神成长的过程.以下仅以两例阐述如何在生成性的课堂中彰显对话的活力,促成对话的高效率.  相似文献   

10.
蔡亚 《江苏教育》2023,(9):91-94
<正>我是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一直喜欢儿童文学。我的学生特别喜欢阅读“儿童小说”。“儿童小说”是根据少年儿童的理解接受能力和心理特点进行创作的、适合他们阅读欣赏的小说。我和自己、我和学生、我和同事就是在“儿童小说”的阅读与分享中,在儿童的小说与现实的世界里不断相遇、相知、成长,去领悟生命成长的真谛。  相似文献   

11.
徐可 《教育文汇》2008,(5):37-37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常抱怨学生不喜欢阅读课文。课堂上,我们全心地去阅读,吃力地去讲解,但一到学生自由阅读时,就“金口难开”了。症结在哪里?是课文不吸引人,还是我们引导阅读的方法不当?我看问题还是出在后者。我觉得,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巧妙利用一些方法,就有可能改变阅读训练费力不讨好的疲软状态,大大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2.
叶圣陶先生说:“学习国文应该认定两个目标:培养阅读能力;培养写作能力。”写作能力一直以来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每说到写作,学生总是叫苦连天。所以,我们应用新的写作模式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我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发现:教科书中的“阅读材料”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好教材.我想若把“阅读材料”的内容与教学过程融合起来,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会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本文谈谈我在使用“阅读材料”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中的做法和想法.  相似文献   

14.
要让孩子喜欢课外阅读,除了在课堂上学会多种阅读方法外,还要让孩子有一种“我想读”、“我要读”的心理需要。所以,我觉得要特别关注阅读需要。从一定程度上说,关注阅读需要也就是把握好阅读的时机。我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学生相对而言容易进入境界的几个时机,姑且称之为“当时  相似文献   

15.
从本学期开始,我在自己担任班主任的初一(1)班开设了一门“青春阅读课”。 之所以要在语文课之外再开设这样一门课,是因为,第一,激发阅读兴趣。本来,语文课就应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但由于种种原因,现在的语文课很难真正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所以,我开设这门课,就是希望学生们能够在没有任何“应试负担”的情况下,轻松地阅读。  相似文献   

16.
李小凤 《青海教育》2013,(11):47-47
何为“主题阅读”?“主题阅读”是一种以单元主题为核心来构思教学过程,展开教学流程的阅读教学法。它根据学生阅读的需要,构建了“—主两翼”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7.
正阅读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目标是要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会阅读,在阅读中获得丰富积累,在阅读中提高语文综合素养。但一直以来,阅读教学的效果不佳,阅读教学的目的远没有达到。反思我们的阅读教学,可能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学生对文本没有个体阅读的体验。阅读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智体验,它应当是充满愉悦而令人神往的。然而,在我们的阅读教学活动中,我们似乎很少从学生的反应中感到这种愉悦。如今,即使是一些名篇佳作,在课堂上也很难激起学生的情绪回应。造成这种尴尬局面的原因固然和当今学生的多元化阅读取向有关,但更重要的就是  相似文献   

18.
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达到这一目标.就应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自学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上.坚持阅读过程的实践性、训练性,把教学的重点从内容的理解转移到语言行为的实践和语文基本功的形成.从思想上明确:课文内容仅仅是教学的一种“材料”.是为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训练学生的语文基本功.是为了让学生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李莉 《河北教育》2005,(2):31-32
阅读教学一直都是中学英语教学的主体。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侧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能力是最为重要的学习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已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笔者认为,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除了必要的阅读量以外,更应该注重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阅读方法。为此,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了“导——读——用”的阅读课文教学三步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数学好玩”,这是国际著名数学家陈省身在中国少年数学论坛的开幕式上,赠送给少年数学爱好者们的一句话。数学大师的话如同数学语言,出于简洁而归于深奥,有趣且耐人寻味。我崇尚“数学好玩”久矣,并把它作为我的教学理念和终身追求之目标,贯穿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如何使我们的学生真正觉得“数学好玩”,笔者认为:“数学好玩”,从阅读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