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鲁迅在短篇小说《风波》中塑造的九斤老太的形象,人们是非常熟悉的了。九斤老太是个著名的“今不如昔”论者,因为她的孙子七斤生下时比丈夫少二斤,曾孙女六斤生下时又比其父亲少一斤,就觉得抓住了“颠扑不破的实例”,整天唠叨着:“这真是一代不如一代!”联类所及,九斤老太觉得一切都是“一代不如一代”,“常说伊年青的时候,天气没有现在这般热,豆子也没有现在这般硬:总之现在的时世是不对了。”  相似文献   

2.
九斤老太,是鲁迅先生所著《风波》中的人物。有一段时期,有的评论文章指出:“九斤老太是一个因循守旧的典型人物,她总是怀念过去,看不惯新生事物。”“因循守旧”和“看不惯新生事物”这两顶帽子给九斤老太戴上,我们觉得是不合适的,也是极不公正的。的确,“一代不如一代”是九斤老太的一句口头禅,但这绝不是什么“因循守旧”,更不能作为“看不惯新生事物”的根据。在小说中,“一代不如一代”从九斤老太的咀里出现过七次,每次都有它  相似文献   

3.
一年前,在“四人帮”一手挑起的教育革命大辩论中,鲁迅小说《风波》里的九斤老太,曾经遭遇了一场厄运。这帮打手们三番五次地把这个九斤老太绑押上阵,给她扣上一顶顶“复辟派”、“顽固派”的帽子。据说,最使这帮打手们恼火的是,九斤老太好讲“一代不如一代”,好用“私秤”作为衡量标准。  相似文献   

4.
九斤老太是魯迅短篇小说风波里的人物。由于她丈夫出生时是九斤,而她儿子是七斤,她孙女是六斤,因此一天到晚地唠叨:“一代不如一代”。当然,贾瑞华老师,您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后果上)反映了这种论调。您常说:“这个吆,以前课本里有,但是现在给删掉了……”当我们学习不好时,有时您发脾气:“我教了十几年的书,就没有遇見过你們这样的……”,我们的作业不够好,您教训我們时总说:“想当年……我如何如何”“想当年我在中学里的作业比起你們的作业来真是……”“我和段先生交换了一下意見,回忆起我們学习时,作业上会有错,那真是天大的怪事……”这些话可能都是实話,但是这种话同学們听了,好象会有这样的感觉:解放前学生的质量高.以前学生的知識多.现在不行了——給同学一种“今不  相似文献   

5.
九斤老太说:“一代不如一代。”这固然没有道理,然而这句话也一样提醒我们:“一代未必胜过一代。”日寸间总是自顾自地前行,并不带有附加值。时间可以带来好的,也一样可以将次品留下,它本身并不是决定优劣的标准。在我们理所当然地将“进化论”带入文化领域的时候,我们开始了对革命性艺术的无限向往,所有“颠覆”和“打破”都似乎变得“勇敢而正确”。离我们最近的就该是后现代主义了。  相似文献   

6.
《上海教育》2007,(4A):2-3
在谈到最近一些舆论认为“80后”是垮掉的一代这个问题时,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说一代不如一代,是九斤老太!”[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在谈到最近一些舆论认为“80后”是垮掉的一代这个问题时,教育部部长周济指出:“说一代不如一代,是九斤老太!”周济认为,“80后”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一代,肩负历史重任的一代。  相似文献   

8.
品味时尚 “一代不如一代!”九斤老太愤愤地小声嘀咕着,一边不自觉地又朝右边小木椅上忘我拥吻的情侣瞥了一眼,便像犯了罪似地收回了目光。  相似文献   

9.
鲁迅先生对于小说人物的命名是十分重视的。他曾说:“创作难,就是给人取一个称号或诨名也不易。倘使有谁能起颠扑不破的诨名的话,那么他如作评论,一定也是严肃正确的批评家,倘弄创作,一定也是深刻博大的作者。”正因为鲁迅先生十分重视小说人物的命名,在小说人物的命名上精心构思,他笔下的许多人物姓名都已成了“颠扑不破的诨名”,意味深长。例如,“阿Q”已成了”精神胜利法”的代名词;“孔乙己”已成了”书呆子”的代名词;“九斤老太”已成了“一代不如一代”的代名词;等等。那么,  相似文献   

10.
三个老太     
三号街住着月亮老太,月亮老太不喜欢同别人交往,所以除了月亮国的话,她听不懂其他国家的话,比如她的邻居星星老太的话,她就一点也听不懂。奇怪的是,星星老太同月亮老太一样的脾气,也只能听懂星星国的话。她们家不远处还住着一个太阳老太,太阳老太能讲好几国的话。太阳老太劝月亮老太:“你应该学会其他国家的话。”月亮老太说:“我们月亮国的语言那么丰富,世界上哪个国家的话比得上我们月亮国的话?”太阳老太又劝星星老太:“你应该学会其他国家的  相似文献   

11.
我在“天润发”超市的免费专车上看到了一位毫不讲理的老太,她自己有错,反而将别人骂得狗血喷头,品性就像辣椒一样,所以我就给她取了一个绰号——“辣椒”老太。  相似文献   

12.
秘方     
吴老太被送到娄城医院时,已骨瘦如柴。老太翕动着没牙的嘴说:“医生,查出来是恶病,药也不要配了,省点铜钿买口棺材。医生呵,随便啥毛病,不兴瞒我,瞒老太婆罪过的。”黄医生安慰她:“放心,来了总归要看好了毛病才让你出院。”老太露出信任的神情。检查结果,确诊为胃癌,已是晚期。黄医生默然。怎么向老太说呢?好在老太的孙子在,黄医生如实相告,并叮嘱他如老太想吃啥,尽量买给他吃。老太的孙子没好气地说:“吃吃吃,吃个魂。要死么爽爽气气,脚一伸就走。生这种恶毛病,害子孙,好像前世欠谁的……”黄医生苦笑着摇摇头。吴老太见黄医生吞吞吐吐,似…  相似文献   

13.
一提到“红楼梦”里的薛宝钗,眼前立刻会出现这么一个形象:她象贾政一样有满脑袋儒家思想,可不象他那样迂腐;她象王熙凤一样心狠手辣,可不象她那样明露。她遇事“温柔  相似文献   

14.
话题设计读下面一篇短文,按要求作文。向日葵军营几日,每当望见营门口那几棵晚秋时节的向日葵,我总会对那垂头丧气的植物产生一种幻觉,仿佛眼前出现了鲁迅笔下《风波》中的“九斤老太”,念叨着“一代不如一代”。终于下定决心.在临走的那一日偷偷摘下几颗瓜  相似文献   

15.
[一技] 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景物或场面的某一局部的具体描绘,或是对情节发展中某一细微过程的形象展示.它是文学作品中塑造人物、展开情节、表现主题的最小单位,也是写作必不可少的有效手段.许多文学作品都因其中传神而经典的细节描写,在读者的脑海中留有深刻的印象.比如朱自清父亲苍老的“背影”,九斤老太“一代不如一代”的口头禅,孔乙己“排出九文大钱”……于关键处驻足,于细微处慢绘,何其妙也!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风波》,最初发表在1920年9月出版的《新青年》杂志上。小说中有一处写小孙女六斤打破一只碗,第二天六斤的父亲七斤把这只碗拿到城里去锔时,由于缺口太大,被锔了十六个铜钉,但到了小说的结尾处却写成六斤“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在土场上一瘸一拐的往来”。一个“十六”,一个“十八”,前后不一致了。  相似文献   

17.
我看刘姥姥     
首先,她是个朴素、安分守己、实诚的农村老太。 《红楼梦》第六回中刘姥姥对狗儿说:“咱们庄稼人家儿,哪一个不是老老实实守着多大碗儿吃多大饭呢!”“如今所以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成了什么男子汉大丈夫了!”这不是一个老实的农村老太太表现着她最朴素最本质的个性吗?  相似文献   

18.
本文着重探讨了凌叔华小说曲思想意义,创作心态以及她的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凌叔华是“五四”时期走上文坛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写女性,写儿童。以深婉细腻的心理描写见长,象英国女作家曼斯菲尔德的小说一样.具有“水晶似的清莹”,成为别具一格的心理写实小说;同时,凌叔华又是画家.她以画入文,为小说增添了“自然美’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张老太退休后喜欢看电视,特别爱看电视上的医药广告。这类广告对张老太来说,有着最现实的指导意义——到医院看病时向医生“点药”,就像在饭店点菜一样。痔疮犯了,她一定要医生给她开“肛泰”,因为电视上说了“有痔疮用肛泰”;受凉拉肚子,她一  相似文献   

20.
鲁迅曾经悲愤地说:“我还记得中国的女人是怎样被压制,有时简直并羊而不如。”祥林嫂就是一个“并羊而不如”的农村劳动妇女,她一生受尽摧残和压迫,从来没有争取到一个“人”的地位。在封建宗法思想、制度的重压之下,她象大石底下的小草,默默地枯黄、萎死,最后象尘芥一样,被扫出了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