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西游记》为当代小说创作提供了神话叙事原型。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始.将“西游”人物、“西游”故事原本的关系进行交错作为叙事主题的文本在非主流叙事中占据着相当的空间。其中《大话西游》和《悟空传》是典型代表。两者在各自的创作理念中暗含着孤独与狂欢的矛盾与悖反,也体现了不同的取舍与选择。从两部再创作品与《西游记》的比较分析中可以见出该叙事类型发展的内在动因,并可从艺术样式和人文诉求等角度丰富当代神话叙事的外延研究.  相似文献   

2.
广西加贵乡古壮字《西游记》文本是壮族重要的文化典籍,其核心故事改编自汉文百回本《西游记》的前七回内容,即孙悟空大闹天宫的相关情节。与百回本《西游记》相比,两者均以全知视角为叙述角度,但不同之处主要在于古壮字《西游记》属于民间口头文学,是五言句式的叙述长诗,讲究押腰脚韵和腰韵。在改编与重组百回本《西游记》的过程中,壮族民间歌师删减了原著在散文叙事中穿插的韵文,并融入壮族的文化习俗以及传统道德观念。古壮字《西游记》文本的整理价值与现实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分别是丰富壮汉民族文学交流的研究资料,传承保护壮族语言文字以及增强壮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3.
与当前文学研究中大量出现的“宏观叙事”相比,本文是一篇“小学”论文。从文本出发,分析作品的情节布局、人物关系设置和文字风格,并结合作家的个人资料,意在论证玩世精神是《西游记》的核心倾向。  相似文献   

4.
南明元 《文教资料》2014,(21):19-20
《创世纪》是《圣经》的开篇,也是《圣经》中的重要文本,它的叙事艺术主要体现在叙事人物、叙事情节和叙事语言三个方面。人物、情节、语言组合,共同构成《创世纪》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5.
《堂吉诃德》具有明显的二元性叙事特征以及独特的叙事学研究价值。其二元性叙事具体表现在叙事结构上的张力与生成、叙事人物上的原型与真实、叙事情节上的完美与缺陷。其深层原因是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封建传统与反传统观念的二元对立。二元性叙事特征使《堂吉诃德》具有明显的互文性与解构式阅读价值。  相似文献   

6.
《三侠五义》的情节设置,多受《水浒传》的启发而有所创新。其中,"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弄引法""鸾胶续弦法"以及"禹王金锁法"等情节技法的运用无不以《水浒传》等典范文本为借鉴和模仿的对象,并独出机杼而有所创新。《三侠五义》情节设置对《水浒传》的模仿和创新,不仅是作品中存在的事实,也完全符合小说艺术的发展规律,有其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三侠五义》的情节设置,多受《水浒传》的启发而有所创新。其中,“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弄引法”“鸾胶续弦法”以及“禹王金锁法”等情节技法的运用无不以《水浒传》等典范文本为借鉴和模仿的对象,并独出机杼而有所创新。《三侠五义》情节设置对《水浒传》的模仿和创新,不仅是作品中存在的事实,也完全符合小说艺术的发展规律,有其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二叶亭四迷小说《浮云》着力刻画了主人公内海文三从免官到失恋的整个过程。小说中人物与主人公的关系设置、叙述者的写作技巧和叙述视角,无不体现出作者巧妙的情节设置和叙事策略,而这一点正是由隐藏文本之后的作者的立场所决定。结合日本明治时代的社会背景,从人物、叙述者和作者三者间的关系等叙事层面入手,对廓清《浮云》的文本构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明代"目连救母劝善戏文"版本有"高石山房本"和"富春堂本",在刊刻时间上,它们均早于世德堂本《西游记》。世德堂本《西游记》与《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之间在故事主旨、人物形象塑造、故事情节、故事结构和语言表述上存在着互文现象。这种若离若合、或明或暗的互文性表明:"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在吸纳了当时"西游"故事最新发展成果的同时,更多地受到了世德堂本《西游记》前文本的影响。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西游"故事向世德堂本《西游记》发展过程中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与《目连救母劝善戏文》在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叙事结构等方面稚拙、简单、趋同的互文现象表明,"西游"故事与"目连戏"在民间流传的过程中被人们不断地演绎,特别是因同台连缀演出,使两者神奇般地形成了相互融合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小说《西游记》中的情节、语句与《五灯会元》中的禅宗话头存在诸多关合之处,揭示二者的关系,可以透过文本的表层对小说中睿智、幽默的话语以及看似无味的情节有更深入的理解。针对《西游记》宗教文本的复杂性应摒弃"原路返回"的阐释思路,采取"有限度"的、更加灵活的"互文"读解方式,"于其变化横生之处引而申之",从而对小说宗教文本有更通达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说岳全传》中的许多故事,情节设置匠心独具,情节曲折生动,扣人心弦。其情节设置有力地推动了故事情节发展,有助于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而表演理论由于将文本与语境在行动中重新结合起来,表演者与听(观)众会产生互动、互勉甚至互惠。表演是在语境中,以表演者为主,又有听(观)众积极参与所生产的共同作品。在《说岳全传》中,许多故事是表演理论的典型或变形展示。因此,在研究中可以运用表演理论进行分析和阐释。  相似文献   

12.
唐迎春 《德州学院学报》2006,22(2):23-25,30
毕飞宇《玉米》系列在叙事艺术上有着独到之处。其在叙事视角上独特的第三人称限制视角的运用,同时又暗含着“我”的在场使作者在叙述上获得极大的自由;在情节的设置上,独特的情节让人物的性格凸显;在语言运用上,民间土语、反讽、戏拟的运用让整个文本精致传神。这三个方面是《玉米》系列在叙事艺术运用上的三个突出点。  相似文献   

13.
《静女》是《诗经》中的名篇,多次入选中学语文教材。读者可从文本影像知觉、影像叙事、影像诗意三个层面来分析《静女》文本的画面感,进而完成叙事意识的传递,这对把握文本中的人物、景物、情节、细节,挖掘其中的形象美、诗意美、情感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西游记》中人物个性鲜明、情节跌宕起伏、主题内涵丰富。在整本书阅读过程中,教师运用高阶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建构、评鉴文本,从而认识原著世界、发展思维能力、获得审美体验,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5.
"游走"式情节是小说展开情节的重要方式之一,在以"游走"情节作为主体的小说文本中,把人物纳入游走情节,就是将其置入境遇的考验,而且是逆境效应,在矛盾冲突中或加强、或丰富、或改变,每换一次游走境遇,即换一次考验,并可使次要人物得到生动表现,塑造出生动的形象群。  相似文献   

16.
《西游记》在创作方法上摒弃了《水浒传》、《三国志演义》频繁地设置悬念,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叙事方法,而是采用了一朝积势、十年消耗的叙述方式.小说用了全书的前二十三回为取经的工作做准备.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文学积势方法,才使《西游记》在叙事方面具有了独特的结构,为研究者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三国演义》中有不少关于梦境的描写,这些叙梦情节不仅是小说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作为一种艺术手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将探析其中的叙梦情节在推动小说情节、暗示命运、连缀文本、渲染氛围和设置悬念等方面的文本功能。  相似文献   

18.
“犯中求避”是古典小说情节创作中的重要技巧之一,也是实现“和”的重要方法。《西游记》的作者在创作中积极实践“犯中求避”的美学观,在诸多相似的情节设计中,避免雷同和重复,产生了事相似而神相异的艺术美感。“犯中求避”的成功运用提高了《西游记》的审美文化价值,《西游记》能够成为经典,与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过继叙事作为一个独立的叙事单元,长期存在于明清通俗小说之中。《儒林外史》中也有过继叙事,对小说文本产生了重要意义。一方面,过继叙事具有拓展新的情节空间、引发新的叙事走向以及连缀叙事结构等小说叙事价值。另一方面,过继叙事在揭示人物心理,丰富人物形象,描摹众生世相等人物塑造方面具有独特作用。《儒林外史》中较多且成功的过继叙事,可能与吴敬梓的过继经历有关。  相似文献   

20.
《孔雀东南飞》是中国古代优秀的叙事诗,从文本的叙事视角出发分析,可以发现:作者始终以女性尊严为叙事的中心,女性尊严是情节发展的动力,对女性尊严的认知和歌颂隐含在作者的叙事中,女性尊严是情节组织的动力,是叙事情绪的主导,是诗作悲剧价值的集中体现,《孔雀东南飞》是一曲女性尊严的悲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