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1 毫秒
1.
文化语境在对语言的使用以及语言功能的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文学翻译相较于其他类型的翻译来说更加复杂,它同时涉及了相当多的文化因素,所以文化语境对文学翻译的影响也是很大的。所以我们在进行文学翻译时要充分的考虑到文化语境下原文所特有的含义。本文以文化语境为切入点,从感情色彩、源语言、译入语与译者等方面探究文化语境对文学翻译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翻译文学是一种特殊的文学类型,对它的研究应该立足于其自身普遍的、本质的特征,然而目前人们对翻译文学特征的论述明显不够,甚至往往把它和文学翻译的本质特征混为一谈。本文引入"杂合"概念,论述了杂合性是翻译文学普遍的、本质的特征,是文学翻译具有跨语言、文化"再创作"性的必然结果。杂合性彰显了翻译文学研究不同于一般的文学研究,它本质上是跨文化交流语境中的语言、文学、文化译介研究。杂合性是翻译文学研究的理论基础,对进一步建构翻译文学研究体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笔者依据生态群落的物种共存研究①及人类的演化②,触发客家文学的"泛化"与"特化"理论(generalization-specialization)。"泛化"与"特化"之间并非绝对的拉锯,而是存在的质量多寡。依据历史发展历程分作三时期:泛化、特化不分时期,泛化时期,特化时期。客家文学的泛化,对"客家"概念是空泛、浮泛的呈现,缺点在无独特性,不切实,优点在具有普遍性。客家文学的特化,则标举出客家文学有别于其它族群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4.
顺应理论认为,使用语言的过程就是不断作出选择的过程,它包括语言使用的多个方面.文学翻译是一项极富创造性的艺术行为,其翻译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的选择和顺应过程.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进行选择的同时,既要顺应原语作者和译文读者所处的交际语境和语言语境.又要对不同的语言结构客体做出相应的顺应.从语境关系顺应和语言结构顺应两方面进行探讨对文学翻译研究提供了一个极为有益的视角,对于建构更有描写力和解释力的翻译研究模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有一定的解释力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类型文学"是近20年来从网络到现实逐渐流行起来的通俗文学写作,它把笼统的通俗文学进行更加细化的分类,使之具有一种模式化的风格,被众多读者群所追捧。本文主要探讨"类型文学"与其网络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通过对标签模式、关键词搜索等具体的网络传播方式的分析,揭示"类型文学"在传播语境的影响下所取得的成绩和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对具有生态性的文学类型的研究早在20世纪早期就已经成为一个热点,然而这种新兴文学形式一直被很多热情洋溢的研究者无休止地泛化,产生了所谓的生态文学迷雾.生态文学迷雾实际上是忽略了生态文学产生的特定历史背景,以及泛化了由生态危机赋予的核心价值所致.本文引用马克思主义本体论思想对生态文学本体展开检验,并为生态文学重新定义,为穿越生态文学迷雾做出了努力.  相似文献   

7.
文璐 《教育教学论坛》2014,(22):113-114
语境对于理解语篇语义具有重大作用,翻译的首要任务是正确理解原文。然而,正确翻译的基础应在于准确把握语境。本文以语境类型理论为基础,首先分析并确定了语境的定义,然后根据其分类阐述了语境与翻译的关系,从而说明了语境在翻译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先锋文学出现后,人们对文学先锋的认识经历了这样三个阶段:混指、定指和泛化。从混指到泛化,是一个伴随着复杂心态的认识深化的过程。混指反映出急切期待中的不知所措;定指反映了与先锋文学的正面相遇以及对先锋文学的认祖归宗;泛化是新的文化语境夹缝中的另一种迫切期待和呼唤。  相似文献   

9.
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研究多吸收西方文学理论的成果,取得了一定成就的同时,也暴露出其研究重视"外部研究",偏离文学事实本身的弊端,文学理论研究只有"面向文学事实本身",才能提出真正有价值的问题,才能不致成为别的学科的附庸。英伽登的现象学文论和中国古代文论直面文学本身,为我们反思和建设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对两者"面向文学事实本身"的方式进行比较辨析,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一定时期的文学研究术语中总会出现若干高频词,高频词能体现某一时期文学研究的症候。近年来,"范式"被广泛使用并成为文学研究中的重要理论话语,使得文学研究呈现出表述的"范式转向":都用"范式"言说自己的理论创见。"范式"话语的广泛使用,除了与"范式"自身所具有的"革新"内涵、知识资源更新中"语词的迁移"现象相关之外,还与"范式"话语所形成的语境压力有关。由"范式"话语所形成的表述范式,不过是诸多关于文学解释中的一种,因而与传统的文学研究模式并未形成根本的断裂。学者们对范式理论的重视不仅反映了其重建文学"本质论"的企图,还表明了在价值失范的情形下重建价值体系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语境提示是互动社会语言学创始人约翰·甘伯兹在研究话语理解规律时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对于解释会话推理的过程与机制、揭示社会文化背景对言语交际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语境提示理论提供了在语言形式特征与言语活动类型及相应的交际规约之间建立联系的可能性。将这一理论引入对外汉语语用研究中,对于揭示汉语的理解机制和会话策略,帮助留学生提高汉语理解能力,进而提升汉语交际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语境理论在语用学研究领域扮演着一个至关重要的角色.自从马林诺斯基提出"语境"这一术语以来,国内外的语言学家们纷纷对这一理论进行了热烈而深入的研究,其中一项的研究就是将语境理论与语言教学结合起来.语境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在文学教学中,指导学习者学会发现、创设语境,利用语境因素去理解作品内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并能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文学教学.本文旨在尝试应用语境理论来指导、探究英美文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  相似文献   

13.
钱钟书关于文学接受主体有许多论述,其中以下三点得到特别重视和强调:工于诗文;研究理论;追求真理。它们是钱钟书感应特定时代语境所提出之观念,具有深刻的现实针对性和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工具意识与胡适的诗歌设计"原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话与白话文学运动中具有标志性地位和影响的理论设计者胡适 ,是从关心语言的教育问题 ,进入文学特别是诗歌问题的 ,有着极为强烈的语言工具论和文学工具论意识。按照他所置身的时代语境与逻辑 ,他认为诗歌问题的解决在于语言的解决 ,文字工具对于诗歌具有决定性。对于语言与文学的二元对立的分解 ,从工具着眼并且止于工具的理解和处置方式 ,是胡适论证和设计白话诗歌的基本原理与依据 ,以此诉诸文学与文化改造 ,隐含了简单化和自我丧失的危险。  相似文献   

15.
陈蕾 《考试周刊》2014,(21):14-15
文学翻译中,语境分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在语境中理解原文,揣摩作者的思想,才能尽可能准确地再现原文,得到最佳译作。本文简要介绍语境的几种类型,并从言内语境和言外语境两方面,举例说明其在文学翻译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学经典的建构与文学价值的取向密切相关。1950-1970年代,中国文学经典在高度集中的政治权力、文化权力下确立,赋予文学经典较多的政治内涵。1990年代以来,文学经典的确立在多元化语境中进行,这一方面使文学经典有了自主性,另一方面使文学经典泛化。当下文学经典的规范和重构在此情形之下显示出了必要性,文学经典的确立既要尊重文学发展的客观规律,又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规范。  相似文献   

17.
美国学者彼得.威德森所著《现代西方文学观念简史》(Literature)一书,在历史的具体语境中探讨“文学”观念演变的历史,由此呈现出这个概念由逐步累积、到大致形成、再到离散为“文学性”的过程。这种从社会历史角度研究概念演变史的方法,具有扎实的说服力,对于我国的“文学”概念发展史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程度的启发性。  相似文献   

18.
精神分析学说与新时期文学语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时期中国社会和文化思想上的改革开放性质,使得精神分析学说得以传入并影响了相应文学语境。文学语境的变化,又造成文艺理论和文学创作诸多方面的现代性转换。文学语境还进一步改变了学界对精神分析理论的态度,拓展了理论研究的范围。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应用文和文学一样历史悠久.它内涵丰富,存在着文学泛化现象,主要表现在:自我形象的勾勒和群体形象的塑造;蕴涵着强烈而真挚的情愫;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和语言表达方式的多样化:等等.该现象产生的动因主要有:古代应用文与文学同源,文学文体和非文学文体的界限模糊,古代选官制度语境下的作者拥有通过词采来实现自我价值的愿望,古人和古代文论崇尚文采,写作者写作目的驱动.研究古代应用文文学泛化现象,有助于揭示应用文的演变和发展规律,从而更好地把握现代应用文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20.
贾永青 《考试周刊》2011,(44):36-37
作为语用学中的基本概念之一,语境是语用学热点研究之一。简单地讲,语境最基本的功能是制约功能和解释功能。语境提示是互动社会语言学创始人约翰·甘伯兹在研究话语理解规律时提出的一个重要的理论。在商务翻译中,语境是影响其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是翻译者能否准确把握源语的内涵,并将其转移到译语中的关键,语境提示对于解释会话推理的过程与机制、揭示社会文化背景对言语交际的影响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简要陈述语境提示理论及语境的基本功能,重点论述了语境及语境提示理论在商务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