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宗旨。外语学习者要想真正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要培养并获得语言能力,还要获得同目的语国家的人民进行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文化能力。外语教学不仅要注重语言教学,而且应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让学生获得知识文化,养成摄取交际文化的习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
杨习 《考试周刊》2009,(44):113-114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随着社会的发展。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必须在外语教学中进行文化教学,提高学习者的文化意识,培养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3.
外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要达到这两个目标,就要把文化教学融入到语言教学中去,把文化教学的理论成果与外语教学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语言形式本身蕴涵丰富的文化含义和语言使用离不开文化环境的事实决定语言教学必然涉及文化教学。但是外语教学涉及的文化不只限于目的语文化,外语学习者还可以通过外语教学了解跨文化交际的普遍规律,掌握各种跨文化交际场合的交际能力,习的非语言交际的知识与技能。所以,文化习得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习者突破特定文化给交际设定的程式和范围、在具体的跨文化交际中商议和协调语言运用"适当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学习一门语言就意味着适应和习得这门语言赖以存在的文化,也就是说语言习得的过程必然伴随着文化习得的过程。本文通过"第二文化习得"的理论概述和思考,重点阐述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内涵及第二文化习得和跨文化交际的关系,提出高校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应加强对第二文化习得的培养。作为外语教学的基本目标,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在外语教学中需要作特别的处理,而不能只是作为语言教学的一个附属产出品。而文化习得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习者突破特定文化给交际设定的程式和范围、在具体的跨文化交际中商议和协调语言运用"适当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外语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依赖于文化语境的构建。本文以功能语言学的文化语境理论为框架,结合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实践,探讨如何在外语教学中构建有效的文化语境,培养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7.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但是我国外语跨文化教育中现存在很多问题,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只注重语言形式而忽略了语言的实际运用,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没有相融合,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相对薄弱.因此外语教学应转向语言教育和语言文化教育相结合,以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及能力.  相似文献   

8.
外语教学中,对学习者进行系统的、有针对性的文化教学,使其了解驱动社会语言规律变化的文化,是提高和完善跨文化教学的动力。在现行的外语教学模式下,学习者在系统地学习后会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却无法胜任复杂的跨文化交际。由此说明,具备语言能力不等于拥有跨文化交际能力。传统的外语教学模式以单纯地传授语言规律,包括语法、词汇及句法等知识为主,即使设立有关国家文化的相关课程,也仅仅强调传递文化信息,学习者的文化视野仍然受到  相似文献   

9.
语言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双向跨文化交际能力,也就是说,在外语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对目的语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也不可忽略对母语文化的传播。然而,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中中国文化输入的欠缺,导致学习者用英语表达中国文化的能力与其实际的英语水平不一致,从而导致跨文化交际障碍。本文通过分析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交流和外语教学中中国文化的现状,提出了一些提高学生中国文化英语表达能力的可行性建议,即改变外语教师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正确的文化观、加强母语及母语文化教学及培养学生双向交际能力,以期更有利于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学生的双向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
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外语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外语教学应该包括文化教学,这点已经成为众多语言学家和外语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在语言教学中融入文化,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是外语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然而.如何具体地、有效地在大学英语课堂中实施文化教学,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文化学习意识,是外语教学尚未解决的问题.以英国学者Byram提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模式为依据,对在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一个英语自然班)进行了为期一学年的教学实践和有针对性的训练,实验结果印证了该模式在大学英语文化教学中的应用价值,为文化教学的实施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顾芳 《考试周刊》2007,(20):76-77
语言是文化的写照,外语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应以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目标,将语言学习和文化汲取相结合,使文化知识逐渐渗透到学习者的日常交际行为中,以切实提高其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2.
学习者对语音、词汇以及语法等语言知识及五项基本技能掌握较好,但在实际交际中,却往往不能有效地与外国人交流。文化教学是外语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培养学习者听说读写技能的同时,必须培养其目的语文化意识,以达到具备跨文化交际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在外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慧 《文教资料》2006,(7):132-133
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密不可分。这是因为外语教学不仅是传授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应用外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论述了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必要性并且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4.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教学是外语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习者交际能力的必经之路。文化差异的对比分析是跨文化非语言交际研究和教学的重点。跨文化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可分为2个教学途径:显性学习和隐性学习。  相似文献   

15.
严岩 《考试周刊》2013,(87):84-85
本文把跨文化能力作为外语教学的根本目的,试图在德语教学的框架下,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敏感能力、文化移情能力、文化容忍能力、应对冲突能力、文化反思能力和对本国文化的认知能力,并提供一些具体的交际策略和技巧,希望德语学习者在现实的跨文化交际中,提高语言技能,扫除交际障碍,实现成功交际.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如何通过外语教学来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外语教学的核心问题。教学目的的改变必然会引起教学方法的改变,寻找一种结合语言知识教学与文化知识教学的教学方法已经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主要以胡文仲和高一虹编著的《外语教学与文化》一书中介绍的文化教学方法为例,并将这些方法运用到高中英语实际教学中。在文化教学相互融合的原则基础之上,做到语言知识教学与文化知识教学同步进行,从而提高学习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7.
外语教学中的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的培养即外语学习者要发展的是用别人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文化的交际能力。外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有意识地同时对目的语文化和本土文化保持清醒的头脑。只有将母语文化传播出去的前提下,跨文化交际才能走得更远更好。  相似文献   

18.
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语教学是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途径,了解和掌握外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发展趋势,无疑是解决文化差异的核心要素。外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在我国的实际状况不尽如人意。研究与实践显示,外语教学对学习者对目的语文化的了解和认识影响甚微。“我国学生的社会文化能力落后于他们的语言能力,还不能适应于跨文化交往的需要。”“学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语言学习离不开文化背景知识的了解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实现跨文化交际是外语教学的目的,中西文化差异是跨文化教育的障碍。因此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必须导入文化知识,增强学生的文化敏感性,把语言教学和跨文化教育相结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文化在跨文化交际中的特殊重要性很早就受到了外语教师的关注。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探析文化习得的途径及其作用,并从跨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两方面说明文化习得在跨文化能力培养中的重要性,提出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结合起来进行外语教学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