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本教学价值丰富多彩,教师只有引导学生透过文本的文字符号信息,寻觅文本解读的关键处、突破口,才能引领学生进入文本腹地,真正感受文本深处的美丽。下面结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例,谈谈文本解读的有效抓手。一、抓住文本疑惑处,追根溯源阅读文本时最容易产生疑惑的地方往往是文本语言的前后矛盾处和逆情悖理处。面对疑惑处,教师要用"追问"来引导研读,教会学生联系背景、上下文和生活来探究思考,品味感悟,帮助学生厘清文本疑惑,让学生走近作者,走进文本。  相似文献   

2.
文本阅读教学是由教师直接指导的在课堂上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也是教师指导学生如何开展文本阅读的行为。文本阅读教学的质量,主要由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所决定的,教师的阅读行为,决定着教学设计,决定着学生学习进程,决定着文本阅读的理解升  相似文献   

3.
艺术性的课堂设疑是教师上好、上活语文课的必要手段,它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使学生从"好奇"开始,经过思考达到"知奇"。师生通过文本细读,在文本的平常处、矛盾处、闪光处、疑窦处、关节处设疑,从文本的兴趣处、动情处、求变处质疑,既能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4.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是十分重要的。阅读要在文本的精妙语言处、在文本的深厚情感处、在文本的中心主题处进行拓展,这样才能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丰富语感、丰富体验、发展思维,最终促进他们语文素养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鲁兆周 《小学语文》2014,(11):44-45
聚焦“文本的矛盾处”,往往会寻觅到一份意外的惊喜,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感。什么是“文本的矛盾处”?细读文本时,有经验的教师往往会觉得作者有些词语、语言似乎前后矛盾,或不符合文本的语境,或在文本中显得很突兀,让人读来心生疑窦。这些地方,就是“文本的矛盾处”。教师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文本的矛盾处”,指导学生有效地解决这些矛盾,这个过程往往能产生教育智慧的火花。  相似文献   

6.
在阅读教学中施以"拓展延伸"术是一项重要策略。但教学中却存在着"画蛇添足"的现状:文本拓展"漫无边际"、文本拓展"喧宾夺主"、文本拓展"随心所欲"、文本拓展"盲目追求"。如何使文本拓展走向"锦上添花"?作者进行了探索:在背景理解处拓展,丰富学生的知识经验;在重点难点处拓展,提升学生的理解认识;在主题升华处拓展,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在课外延伸处拓展,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多是经典佳作,常常留有些空白点,给读者予自由想象的空间。补白带给学生的是文本体验的内化,是思想情感的提升,更是思维水平的发展。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背景处、情节处和拓展处进行补白,让学生感受文本的内蕴,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升华学生的情感,让他们在文字的浸润中成长。  相似文献   

8.
“文本”是指由语言符号组成的且具有层次结构的语言组合体,即语文教材。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对文本进行解读来开展丰富的语文活动.让学生得到自主发展的过程。对于怎样去解读文本,解渎的深度、清晰度及维度,决定了文本与教师之间交流的程度,也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否有效的让学生与老师、学生与文本进行交流。教材中的文本,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9.
正在众多的学科教学中,教师常常会感慨语文"难教"。语文的教学文本多样,内容丰富,往往令老师们难以取舍——不想错过文本任何一处精彩。这样,尽管教师尽心尽力地"教"得很多,但学生得到的却不尽如人意。这就需要教者认真解读文本,仔细甄别,把握文本特质,确定教学内容和目标,助力课堂教学,让课堂教学走向高效。教材中的文本是编者从众多文学作品里精挑细选的,给学生提供学习的范例,这就决定了教材里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教学中应立足文本,在文本细微处"欲擒故纵"培养语用能力;在文本空白处"画龙点睛"培养语用能力;在文本异常处"偷梁换柱"培养语用能力;在文本主旨处"去伪存真"培养语用能力;在文本精妙处"如法炮制"培养语用能力。  相似文献   

11.
思维能力的发展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效果尤其是阅读效果的一个关键。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发展思维能力,教师要善于从文本中去找寻能够触发学生思维的发展点,通常是文本的自相矛盾处、适宜争辩处、发散思维处、角色代入处、适宜表演处等。教师加之以有针对性的训练,学生就能从中收获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相似文献   

12.
品读是一种细致的阅读方式,更是一种高效的阅读途径。品读,能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的语言特性和内涵,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本文的精彩处、厚重处和空白处进行体验、想象和补白,让学生感受语言之美,获得语文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正>阅读教学中"读"是基础,人是根本。阅读教学首先要"用好教材",让学生充分地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组织、引领。其中,引导学生于文本"无字处"体会作者的思想,进行语文阅读训练,动态地把握课文整体,就能让文本"空白"处熠熠生辉。一、挖掘语言空白,促进与文本交流,充分与文本对话  相似文献   

14.
目前,一些教师对课堂提问没有清楚的认识,导致传统教学的"满堂灌"演变成为"满堂问"。阅读教学的课堂提问应该从文本的特点出发,抓住文本的留白处、矛盾处、细节处等进行提问,从而构建课堂结构、启迪学生思维、深化学生体验情感,真正促进学生语文核心能力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名教师,要想上好语文课,解读文本是第一步。因为教师对文本解读到什么程度,决定着课上到什么程度;对整册教材的解读形成什么样的语文课程序列,决定着形成学生什么样的语文素养。那么,语文教师应该从哪些视角去解读文本呢?  相似文献   

16.
教师文本解读水平的高低。关乎到学生学习的范畴、感悟的外延、收获的程度。在一定意义上.一个语文教师对文本解读到什么程度,决定着课上到什么程度:教师自身对文本的解读有怎样的高度,就会引领学生登上怎样的高度。文本解读,是教师语文素养、鉴赏水准、知识能力、人文精神、逻辑思辨等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7.
陈士同 《学语文》2014,(3):12-13
文本是进行课堂教学的凭借,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载体。而作为一种动态化的课堂教学,其实质就是师生以文本为依据,在特定的时空中教师、学生和作者三维主体进行对话和情感交流的过程。至于三者能否在文本搭建的平台上进行默契的交流,决定于在文本解读中是否对文本进行准确的定位和对文本的内容进行恰当的处理。  相似文献   

18.
吴旭 《江苏教育》2012,(36):57-58
文本深层解读自有其内在规律,伽达默尔指出:"文本不会像一个‘你’那样对我讲话,我们这些寻求理解的人必须通过我们自身使它讲话。"作为教师,要想使文本讲话,就必须找到深入文本进行深层解读的钥匙,针对课文的不同特点,选取课文的关键处、精美处、疑难处、深刻处等"有嚼头"的地方进行细腻深入的教学,选点式品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文本。  相似文献   

19.
解读文本是构建学生、教师、文本三者有效对话的重要前提,只有通过反复地阅读教材、查阅资料,渐渐“入境始与亲”,并有“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豁然开朗的经历,教师才能准确、正确地把握理解教材。最终才能让学生在对文本的真正参与、真情体验、真切感悟的基础上,完成对文本阅读的再创造。  相似文献   

20.
文本解读决定了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教师在对文本的解读中,应引领学生与文本进行对话,切入解读文本的关键点,把握解读文本的生长点,紧扣解读文本的拓展点,通过对文本语言的感悟,对文本情感的体验,最终实现文本的终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