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技的负效应与科技观的变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负效应产生的后果在全球范围内日益严重,本文认为科技负效应的根源在于人,在于人类以科技应用的不恰当,消除科技应用的盲目性,把它的发展限定在有利于人类、有利于改善人与自然关系的轨道上来,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向科学技术提出的新要求,为此,必须改变传统价值观念树立起人与自然直辖市发展为核心的新的科技观。  相似文献   

2.
科技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从马克思的著作中了解到,马克思科技观含有了科技创新的主体性思想、实践性思想、累积性思想和功利性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马克思科技观的形成背景、蕴含的创新思想及当代启示三个方面为视角进行了论述,更好为新时代科技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洋务派是中国近代最早的全面系统地接触近代科学技术的一个政治派别。他们在洋务运动的“实践”中形成的近代科技观,承认近代中国“技不如人”,认为近代科技是国家富强之本,主张全面仿效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是实用主义的科技观。这直接关系列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对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和民族工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江泽民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技思想,结合当代中国具体实际,提出了科技创新、科教兴国战略、科技人才观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科技观,为当前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科技观是在近代科学技术提供的认识论的基础上创立的.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到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他们及时总结科学技术发展的新经验和新规律,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科技思想,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  相似文献   

6.
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科技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理论品质。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到中国共产党的三代领导核心,他们总是紧跟历史潮流的推进,及时总结科学技术发展的新成果、新经验和新规律。马克思、恩格斯首先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有力杠杆等观点;列宁、毛泽东初步论证了科学技术与建设社会主义的关系;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江泽民则进一步指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主要标志。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就这样在创新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  相似文献   

7.
本文试根据江泽民同志有关科学技术的论述概括江泽民同志的科技思想,主要探讨江泽民同志科技观的主要内容,他提出的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优先发展科技、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等思想,是对邓小平科技观的重要发展,进一步明确了科学技术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指明了我国科技事业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分析马克思经典原著,探讨马克思科技观的发展轨迹,来揭示马克思科技观的和谐思想;进而分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科技异化的本质,并从生态和人文关怀等方面提出要走出科技异化。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科学技术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对科学技术结构、规律和社会功能的一般性研究,到90年代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对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理论创新。再到对科学技术社会功能与价值的全方位研究,反映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研究的发展和变化趋势,即从静态研究到动态研究、从对科学技术经济价值的研究到社会价值和政治价值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科技功能观,除“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技功能思想外,还包括科技的精神功能,决策功能和社会功能思想。邓小平的科技功能观表明,科学技术既是推动 展的物质力量,又是促进社会意识进行和国民素质提高的精神力量;科学技术既是推动领导水平提高的决策力量,又是促进国家繁荣和事业发展的社会力量。  相似文献   

11.
进入自媒体科技时代,学生成为科技学习和应用的主要群体之一。如何在去中心化、语境碎片化和传播自由化等语境中,通过科技观教育承载意识形态话语权内容,对学生树立科学的科技观,明确科技观、教育内容、方式和途径等都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12.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带来了巨大改变,数字劳动等新型劳工方式对传统的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带来一定的冲击和影响。坚持弘扬和发展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原则和观点,以马克思科技观为基础,从劳动主体、劳动工具、劳动形态、劳动关系四个层面对人工智能时代人的发展所面临困境进行分析,通过对马克思科技劳动价值论语境的重新构建,寻求劳动者自由而全面解放,建构合理而完善的劳动关系,为劳动者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使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思想在新时代继续指引社会前进发展。  相似文献   

13.
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关键一招,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创新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与我国历代领导集体的科技创新思想以及中外传统科技创新思想是一脉相承、相互呼应的。习近平分别从主体、方向、功能、保障、路径等方面对我国科技创新事业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规划,并针对我国科技创新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作出了精准合理答复,为解决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提供方略引导,为中国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规律借鉴,为我国建设世界科技强国提供了新的方向指导。  相似文献   

14.
从理论和定量两方面分析了学习哲学有助于科技工作者树立起正确的自然观和科学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指导科技工作者在科学领域里攀登科学高峰。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科技思想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一是他的科技观,二是他的科技发展战略思想。前者包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实现人类的希望离不开科学等观点;后者包括建立科技与经济相结合的体制、抓科技必须同时抓教育、必须在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等主张。邓小平的整个思想体系既有深远的理论渊源,又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丰富的实践基础,是一个深邃而科学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拿破仑·波拿巴不仅是一位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军事家、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而且在科技观、人才观和教育思想方面也颇有建树。他的这些思想在促进法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发现和使用人才以及重视教育事业方面作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陈嘉庚先生的倾资办学精神和他的教育思想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有力推动现代学校体育改革发展。文章注重探索陈嘉庚先生的体育观,包括体育课程观、竞赛观和育人观,分析其传承需要加强政策引领、科技赋能,以及学校体育基础性工程的价值定位。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向着健康中国、体育强国迈进,使陈嘉庚先生办学的体育观愈发闪亮。  相似文献   

18.
自20世纪中叶以来,随着科技和社会的迅猛发展,人类对知识的认识逐步深化,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新的知识观,新的知识观必然会对教育教学产生深刻的影响,本试就知识观的历史沿革以及对师生观的影响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工程设计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平台。在分析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内涵和现状、大工程观和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提出用大工程观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建议在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中加强工科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引进"产学研"合作,培养具有大工程观的卓越工程师。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在中国的农业领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党的四代领导集体深刻地认识到了运用现代科技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性,并使中国农业从传统农业逐步走上了现代农业的发展道路,但是,在中国农业科技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为此,必须进一步促进农业科技创新,为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