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多人做了父母之后,就学会了隐忍。尤其是很多年轻母亲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情绪再不好也会以微笑面对孩子。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认为父母天生就是该这么“好”的,而不知道珍惜别人的关爱。因此我认为,要让孩子学会感恩,首先得让孩子明白你的付出。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孩子玩“角色游戏”,让孩子扮演家长,家长扮演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父母不妨把孩子的种种表现予以复制,如挑食、任性、撒娇等等。因为是游戏,孩子会很投入地想方设法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麻烦”。孩子虽然小,但是只要与他真诚地沟通,他们完全可以理解父母为他们付出…  相似文献   

2.
全世界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爱的方式五花八门。爱的结果千奇百怪,中国的父母在爱孩子方面,几乎称得上世界冠军。今天,如果我们把全中国的父母召集在一一起开会,许多人都会说一句相似的话:“孩子,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别的什么都不用管。”真的是只要学习好了别的什么也不用管了吗?  相似文献   

3.
<正>作为一个教师,原以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在学校不用家长操心,顺顺利利考上一所好的大学,就是孩子的成功,做父母的会感到莫大的骄傲。但在中国教育报上看到的一个真实的故事,改变了我的想法。这个故事让我陷入深深的反思,我们让孩子从懂事起就开始学习,学习,但孩子到底学到了什么,什么才是对他一生成长最重要的?我认为,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应该是成长教育中最重要的一步。一、自理能力是父母、教师对孩子进行的起步教育自理能力指人们在生活上的能自已处理日常生活琐事,比如说做饭吃饭,讲卫生,  相似文献   

4.
李颖 《黑河教育》2012,(5):18-18
“羔羊跪乳,乌鸦反哺”,动物尚知感恩,何况人乎?然而在与学生和家长的接触过程中我发现,每个孩子虽有一颗感恩的心,然而却不知如何感恩。即便有些孩子知道应以什么形式感恩,却误认为感恩就是长大后多挣钱给父母。同时,部分家长对感恩教育也存在着误区,认为照顾好孩子是父母的职责,只要孩子学习好,其它什么事都不用他做。  相似文献   

5.
《湖北教育》2005,(6):1-1
教师职业是一个播撒“爱”的职业.如果要用一个字概括,教育的全部秘诀就是一个字——“爱”.爱每一个孩子,让孩子们在被爱中学会爱,学会做人。今天,“爱”的丰富内涵,被郑琦同志用42年的无私奉献和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做出了完美的诠释。他把对事业的热爱,化为对青少年的关爱。“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他几十年如一日,以学生为本,以德育为先,爱别人的孩子胜过爱自己的孩子:郑琦是一面我们弘扬高尚职业精神的旗帜:  相似文献   

6.
正"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叶圣陶),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归纳出以下六点,与大家共同探讨。一.培养学生专心学习的习惯这一点要家长和教师两方面共同关注。学生的学习和做作业是否专心认真,其实跟做父母的有很大关系。现在有些父母要求孩子要用心做作业,而他却在一边跟别人大声聊天或看电视,甚至在家里打牌、打麻将,这样,孩子哪能静下心来学习呢!所以教师和家长要加强协调,要给孩子  相似文献   

7.
父母观点:孩子2岁时模仿能力特别强,喜欢学习新东西。有一次,我们不经意发现,他竟然跟着电视学会了唱国歌。有人说,孩子学习语言的最佳期在2岁,如果不教他点什么,就太浪费了。我们决定教他背诵古诗,这种启蒙方式古已有之,必有其道理,而且我们就是学文学的。儿子很快进入了状态,  相似文献   

8.
周模平 《今日教育》2005,(12):54-54
平常父母教育孩子,老师教育学生,总是要求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善待他人,说话要算数。然而这一切的努力,往往被我们漫不经心的应付、不耐烦的呵斥打碎。因为是漫不经心,我们往往没有在意,可是留在孩子心底里的会是什么呢?一个女孩在一篇题为《永远的诺言》的作文里这样写道:  相似文献   

9.
正情绪没有对错,但是情绪的表达方式却有好坏。父母要从小教育孩子应该用什么方式和正确的行为来表达情绪,学会调节情绪,并且要以身作则,要知道,父母的身教重于言传。经常听到一些父母说,孩子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等他长大了、懂事了,自然就好了。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来请教专家吧!Q:孩子长大后,能自然而然地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吗?  相似文献   

10.
世界上只有中国父母对2—6岁幼儿的英语教育最重视,甚至可以买3000多元的英语教材; 孩子长大后还要在双休日学习种种才艺,所以说中国的孩子最累。但另一方面,中国孩子也 最轻松。那就是家务劳动太少,包括自我服务的劳动也很少。中国有些家庭使用的是“摇篮 教育策略”,像吃饭、穿衣,洗脸、系鞋带等正常成长必须学会的基本能力,也有别人代替 ,这样,学习其他社会生存技能当然就会出现问题。又如,孩子在1岁以内,很少有爬的机 会,因为父母认为在地上爬容易感染细菌,这就导致孩子长大后体育运动能力差、动作协调 性差,甚至学习困…  相似文献   

11.
在孩子3岁之前,就要开始坚持不懈地教孩子学会负责任,教会孩子在尝试错误中积累经验、学会判断什么是“我不可以的”、陪伴他而不是替代他,让他学会为自己负责。主要途径是为孩子设立“合理的界线”,引领孩子将“界线”内化。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种种障碍,但是父母的天职提示我们只要坚守“护栏原理”,引领得当,孩子就能够为自己负责任。  相似文献   

12.
“父母留给孩子最大的财富是教育,而不是金钱。”“教育之于父母就是生活。”生活中蕴藏着无数的教育契机,年轻的父母如能及时地抓住每一个教育契机,就能增长孩子的见识,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以“生日”为例,笔者通过谈话、家长问卷等形式进行了有关的调查,情况大体如下:家长的态度:(谈话中的三种典型反馈)1.“我们的单位都很忙,平常很少有时间陪孩子玩,过生日的时候,孩子想要什么,我们都尽量满足他。”(一种补偿心理)2.“现在家里就这一个孩子,爷爷奶奶、朋友每年都送给他很多的礼物。每次我们就给他定个大蛋糕,和老…  相似文献   

13.
“吃亏”是孩子宽容意识的萌芽 对于父母来说,最难过的事情之一,就是看到或听到自己的孩子受到别人欺负。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做父母的能够做些什么,对孩子说些什么?在宝宝的思想意识里,无所谓吃亏、占便宜,宝宝自有他对此类事情的理解和判断。  相似文献   

14.
中国家长教育倡行者郑委在答《家庭》杂志记者问时说过:"如果父母把孩子的教育推给老人,这叫渎职。老人可以帮着养,育的事一定要靠父母自己。"他还说:"中国家长太爱孩子了,但也太不会爱孩子了。会爱才是真正的爱,真爱需要学习……"郑委先生真切地道出了笔者急切想对年轻父母们说的话:"学会真正爱孩子吧"。一、呵护孩子幼小的心灵"小时候不管我,现在管我有什么  相似文献   

15.
十、莫给孩子“吃偏饭”希望老师或有关方面多给自己的孩子一些关照,即多吃一点“偏饭”,这是许多家长的潜在心理,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作为父母特别是独生子女的父母,对孩子总有太多太多的担心,怕他竞争不过别人受委屈,怕他弱小受到别人欺负,怕他生活能力低麻烦多等等。于是,有些家长千方百计讨好老师,有的甚至竭尽全力为学校做贡献,只求让自己的孩子“吃偏饭”。家长与教师的紧密配合是改进教育的必要条件。但是,给孩子“吃偏饭”却有百害而无一利。在  相似文献   

16.
乔永强  沈梦溪 《教育》2022,(4):9-10
《学习的革命》中这样说:"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了自信;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有一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个别化教育是关注个体发展的教育,是基于唤醒学生个性发展信心与主动需求的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必须通过针对性的措施,使学生克服自...  相似文献   

17.
10岁的小S对学习一点兴趣也没有,课上总是瞪着迷茫的眼睛,不知在想什么,一打下课铃他立刻就精神十足,一提作业就头疼。从他的父母处得知,他是家里的惟一的男孩,小时候很受宠爱。上学后,父母认为该严格管理了,于是孩子一犯错误,父母就是拳打脚踢,很少讲道理,更谈不上与孩子一起分析学习上的问题了。孩子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  相似文献   

18.
正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许多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有了很大的改进,更新了教育观念,学会了诸如:“快乐教育,赏识教育”等。有些家长便认为只要孩子快乐,不管孩子做什么,做法是否得当,只要他觉得高兴就任由他去做,甚至鼓励他去做就是赏识教育。不料,这些所谓的“赏识”,却是一种认识上的误区。是从一种极端走向另一种极端,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  相似文献   

19.
提到赏识教育,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就是一味地夸奖、赏识。事实上,这是一种误区。赏识教育就是父母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的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的教育;是让父母孩子都学会跷起大拇指的教育;是化解孩子心结,让孩子心灵有个家的教育;是唤醒天下父母,让父母领取合格证的教育;是让孩子学会用赏识的目光看世界,形成良好思维习惯的教育;是让孩子学会自己快乐并带给别人快乐的教育;是让孩子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做人中人的教育;是呼唤善良,启迪智慧的教育;是让人学会感恩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当今很多家长很害怕孩子上网,所以他们认为只要家里的电脑不上网,孩子就不能上网。可是这仅仅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当今的时代是“e时代”,剥夺孩子在网上驰骋的权利,是不是也就是剥夺了他个人发展的机会?父母在这里做的应该是学习或了解互联网而不是向孩子”关闭”网络或其他媒体。父母应该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