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一种思考方法转换到另一种思考方法,以一题多解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对题中的条件、问题等进行变换,让学生在变化多样的情境中,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以一题多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用相同的已知条件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进行审视分析,提出不同的数学问题,以一题多问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  相似文献   

2.
求异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在解题中,要努力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从各个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创造性地解决问题。通常运用的方法有:一题多问、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  相似文献   

3.
涂天明 《广东教育》2013,(11):34-37
一、问题的提出怎样才算是一次成功的考试?不同的考生有不同的理解.本人比较认同:每次考试能把会做的题都很好地答出来。少留遗憾或不留遗憾就是一次成功的考试.因此从这个角度看,考试考得如何并不取决于难题,而是基础题.特别是三角题.全国各题高考试题都喜欢把三角题定位为基本题.即三角分是考生谁也丢不起的分.考试下来要是三角题出现差错。考生尤其会郁闷.下面是笔者平时教学过程中整理起来的考生的4种出错,有的甚至是令人匪夷所思的出错,与大家分享.对照一下,你有类似的“粗心大意”吗?你能避免这种“粗心大意”吗?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激发中学生的数学兴趣,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在教学活动中,求异思维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一题多解,让一个数学问题展现尽可能多的求解方法;二是对给定条件的证明题能清晰联想起它可能推导的结论,达到一题多证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一题多解就是广开思路,从不同角度去审视问题,使学生脑海中存储的大量信息被充分调动起来,从而找出不同的切人点和突破口.一题多解可以训练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娴熟运用,锻炼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下面,笔者以一道三角求值题为例进行讲解.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激发中学生的数学兴趣,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在教学活动中,求异思维表现在两方面:一是一题多解,让一个数学问题展现尽可能多的求解方法;二是对给定条件的证明题能清晰联想起它可能推导的结论,达到一题多证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一题多变,一题多解"的训练,不但有利于复习巩固前面所学的知识,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下面笔者结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粗浅体会,谈几点个人的看法。一、运用一题多变,突破定势,培养发散思维思维定势容易形成误导,要从根本上克服思维定势的负面影响,必须从不同角度去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为此,笔者在教学中经常采用题组进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一道经典三角题的证法及其变式的探究。挖掘出蕴藏的背景知识,发现原问题与变式题在证法上的联系与区别,为培养学生根据问题需要灵活选择知识、变通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思维随着问题变”的数学思想提供有益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9.
赵晓伟 《学周刊C版》2011,(7):164-165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们常说发散思维,何为发散思维呢?从理论上说,发散性思维又叫辐散思维、求异思维。也就是说,根据已有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思考,从多方面寻求多样性答案的一种展开性思维方式,与聚合思维相对。发散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或途径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训练就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个好方法,它可以通过纵横发散,使知识串联、综合沟通,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创造性思维运动过程中最重要、起主导作用的是发散性思维.本文从三方面阐述了数学教学中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即通过加强双基教学、一题多解的教学、一题多变的教学,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相似文献   

11.
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从不同的侧面去观察和思考问题,有利于培养同学们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有利于开阔视野,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学会从不同的方面去领会和掌握所学知识.本文通过一  相似文献   

12.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显得越来越重要.而能力的提高必须依靠方式方法,我们认为"一题多解与一题多变"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一题多解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去审视分析问题,是一种发散思维,而一题多变则是创造性思维的体现,通过题设的变化、结论的变化、引申新问题让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深刻.  相似文献   

13.
通过挖掘例(习)题潜在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并进行总结、延伸与迁移,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辩证思维,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观点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适当进行同中求异的思维训练,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之一。同中求异,主要是指同一个题目可以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我主要采用了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找隐蔽问题和条件等形式进行了训练。一题多解一题多解,是对一个题目运用多种不同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去解。这种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广阔性、批判性: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多侧面观察、分析、思考问题,从而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一个题目之所以存在多种解法,原因是:(1)一个题目中的已知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一道经典三角题的证法及其变式的探究,挖掘出蕴藏的背景知识,发现原问题与变式题在证法上的联系与区别,为培养学生根据问题需要灵活选择知识、变通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思维随着问题变"的数学思想提供有益的课程资源.  相似文献   

16.
李兆权 《生活教育》2014,(20):68-68
经过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探索,我强烈地感受到:巧妙地进行一题多用,是提升学生思维含金量、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经常进行"一题多用"训练,既可避免孤立静止地思考问题所带来的局限性,又可激发学生解题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联想中探索,在探索中发散,在发散中求异,在求异中创新。  相似文献   

17.
本案例中的“开放题”.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符合“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的理念。但是,缺乏真正的“数学味”。没有体现数学学习的思考价值,如同“排排座,分分果”,人人都有,不是“跳一跳,摘果子”。  相似文献   

18.
三角函数及其恒等变形是中学数学的基础,在解三角题过程中,主要突出了恒等变形的思想旨在加强学生对三角公式的深刻理解和灵活运用。在解数学问题时,常规的思考方法是由条件到结论的定向思考。但有些问题按照这样的思维方式来寻求解题途径比较困难,甚至无法下手.这里,从另一个角度出发,研究如何通过构造数学模型来解决三角问题。  相似文献   

19.
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思维.它往往以某一问题为发散源,从多角度去深入思考、联想问题,通过广泛搜集与发散源有关的知识和方法,达到解决问题和升华思维的目的.它既不受传统知识的束缚,也不受现代知识的局限,而是从发展的角度去认识问题.“一题多变”是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的好方法,这种练习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20.
一题多解,可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通过一题多解的训练,学生可以从多角度、多途径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可以开拓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