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短棍盾牌术     
短棍盾牌术是由解放军体育学院格斗教研室钱炳祥、刘庆华等同志,经过刻苦研究与实践,于1985年创编的一套执械套路动作组合。它融合了格斗持械的防、打、踢、拿等基本技法,集盾牌防守与短棍反击于一体的套路技击技术。其中盾牌主要采用上档、外格、侧击等防守和进攻技法,短棍主要采用劈、抡、扫、撩、刺、崩、挑、盖等攻击技法。短棍盾牌术适用于武警部队、公安干警及特种部分队的训练和实战,对于提高官兵体能,培养战斗作风,增强攻防意识具有积极的意义,在处理突发事件、制服罪犯等行动中,可有效地保护自己,  相似文献   

2.
链枷棍,中年以上武术界人士并不陌生.但对于大多数年青人来说,恐怕就显为人见了.这种兵器,由于多年来基层多比赛刀、枪、剑、棍、拳套路的原因,极少有机会露面.即使在基层的观摩比赛中偶而出现,也因器械沉重,速度较慢而得分不高,于是参加高一级比赛的机会很少,从而得不到推广和普及,渐渐地习练者愈来愈少了.然而,链枷棍在套路和技法特点方面确是一种优秀的具有独特风格且介乎于软硬兵之间的好兵器,其锻炼身体的价值也是相当高的.  相似文献   

3.
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分析等方法,以2010年全国"体院杯"健美操锦标赛轻器械健美操所有参赛套路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探讨。指出掌握器械特点,合理结合操化;注重突出主题,彰显器械魅力;巧妙运用音乐,突出动作风格和充分利用场地,加强空间变化,应为轻器械健美操创编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根据国家体委"……直属体育学院要把挖掘整理武术遗产列为重要的科研项目……"的指示精神,结合教学实践,并通过调查、访问、座谈等方式,对传统查拳器械套路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工作.本文仅对查刀、昆吾剑、锁口枪、群羊棍、查钩、拦马橛、双手带、偃月刀等八个典型套路进行了研究,并对其风格特点,技术要求做了去粗取精,深入浅出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宋伟  刘玉萍  王丽娜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5,38(5):135-140+封三
摘要:为了提供我国武术套路运动员最新的、最高水平的技术发展特征,为我国优秀武术套路运动员训练和比赛提供最新的、可靠的数据,也为我国武术套路运动今后的技术训练与竞赛规则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2011、2012年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以及2013年十二届全运会武术套路决赛为研究对象,运用录像观察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男子自选长拳、刀术、棍术、南拳、南刀、南棍、太极拳、太极剑、剑术、枪术项目前12名,共358名运动员比赛成绩进行统计分析。结论:1)武术套路比赛的最终成绩,自新规则试行初期,主要由动作难度决定逐渐转向由演练水平决定;2)近三年各项内容评分比较中,除 2011年与2013年男子南刀演练水平得分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男子枪术最后得分具有显著性差异外,其它各项内容比较都无显著性差异;3)在动作质量与动作难度均获得满分的情况下,裁判员已经很难通过演练水平去区分、衡量各运动员的最终比赛成绩,因此必须要制定与时俱进的竞赛规则。  相似文献   

6.
社火拳是一种流行于我省陇南一带城乡别具风格的地方拳种。每逢春节至元宵节,在闹花灯,扭唱秧歌调的社火节目中它以武术形式出场表演,为节日增喜添色又活跃气氛。这种拳术或器械的武术形式表演统称社火拳。亦称秧歌拳。 社火拳多演于晚上。同其它社火节目配伍。从内容上看,社火拳包括刀、枪、剑、棍,长短软兵,软拳(拳术)等。但其套路结构确与一般武术有较大差异。它的套路动作慢而冗长,有时一个套路可长达十余分钟。动作多以左右对称,也有前后左右的四方对称。当地人称其曰对环子或曰走四门。故套路结构布局多为正方形。社火拳讲究“拳打一叶蓆”,即在一张芦蓆大小的场地上演练。也就是无论刀枪拳棒任何套路,只能在  相似文献   

7.
在文明进程中,人类广泛运用善良修正暴力。在善良意志发挥出巨大作用的今天,人类充分认识到善良是人类文明之本。对武术的善良向度进行研究发现,习武人主动进行从善的身体化,将身体武器转化为身体力量,以套路化进行着武术文化的再生产,生成了善良向度的武术,演化为迥异于军事和异域武技的形态。武术在善良向度作用下,自律地通过技术演绎、虚拟对抗、说招拆招、拍打功夫、套路表演等蕴含责任与自利的身体控制、移情进行良民形塑,实施道德共振,以身体建设实现健康身体资本与社会、文化、经济资本相榫卯,使武术渐成 “以搏塑人”的善良存在。流传至今的拳种套路化、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太极拳等现象,印证着善良武术服务于人类健康共同体的文明价值。  相似文献   

8.
陇右天水自古具有浓厚的尚武风俗。明清以来,当地民间武术兴盛,刀、枪、棍、剑种类齐全、流派众多。但是,一些长期在民间流传的传统武术也面临着后继乏人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尚未挖掘的武术及其技法套路仍然沿用口传身授的方式流传,对其进行系统整理和理论研究的工作还比较薄弱。这种现状并不利于享有“国术”之称的武术的传播和普及。有鉴于此,天水师范学院体育系武术教师蔡智忠副教授,将其家乡流传的棍术壳子棍进行了系统整理和研究阐释,编写出《壳子棍研究》一书,该书于2002年5月由甘肃文化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由两大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壳子棍的七步功训练,作者概述了壳子棍的源流、内容、特点和击技训练七步功的内容和方法。系统反映了作者通过调查、整理、研究和概括壳子  相似文献   

9.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运动实践等方法,研究了武术套路竞赛单对统一的历史、特征、方法等问题,经过分析目前武术套路竞赛中存在的技法缺失和劲法失真问题,以及单练套路与对练套路严重不匹配问题,以及对“打练结合”理解的误区,深刻认识武术套路本质与特征,最终提出了“单对统一”武术套路竞赛模式,单特指套路演练,对指套路式的对练,统一是指技法结构一致,实用劲法真实。强调套路“拳势”,单练与对打统一反映了武而文化、体用合一,重视过程,和合中庸等一系列思想,从比更高、更快、更强模式中解放出来,进而比和谐(单与对统一性)、巧妙(拳势结构复杂性)、修养(攻防转化柔化性),形成重体能更重技巧,重结果更重过程,重比赛更重修养的一种充满东方智慧的比赛模式。结论:1)武术套路构成基本单位是具有攻防技战术特征的——拳势。拳势不是随意的拼凑,必需具备战术意图和在一定条件下的可用性即攻防实效,能表现为“对打”。拳势攻防性是套路本质特征所在。 2)遵循套路结构的逻辑,如,路线结构是符合格斗“阵形”布局,动作衔接是遵循攻防转化规律,整体套路符合拳种要求。3)不同拳种的单练套路必需包含该拳种的若干主要拳势,同时,还必须使用主要拳势完成回合式、串联式等的对打形式。4)套路比赛是单练与对练统一的形式,单和对形式都要在“套式”模式下进行,评判主要标准在于对拳势合理性、多变性、艺术性等综合的整体性以及单练与对练的高度一致性。建议:单对统一是体用兼备的真正反映,是打练有机结合,是未来套路发展方向。建议首先在一些拳种比赛中采用此模式,不断完善本模式,在北京体育大学武术学院的10级武术专项训练中做了小范围的实践运用,有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等对所创编的"情景对练式打练南拳"单练、对打套路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学生对该授课模式整体满意度高;"打"、"演"的巧妙组合,多元化因素深度融合的教学方法,团队协作的考核方式不仅深受学生喜爱,而且有利于掌握套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武术专项身体素质.建议借鉴"打练南拳"教学改革案例的优点,根据教学内容的安排,精选代表性动作,创编内容短小精悍的单练、实战套路,来提高武术套路的教学效果、促进高校武术教学更好地开展.  相似文献   

11.
浅谈武术套路自选长拳运动的节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套路自选长拳运动的节奏在整个套路演练过程中起到主导的作用,通过对武术套路自选长拳运动节奏的分析,旨在使运动员在演练过程中,能够很好地掌握、运用节奏,提高自身的演练水平,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2.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的武术教学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在武术套路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认知训练法,有意识、有目的地将认知训练法与常规教学两种教学方法有效地结合起来,不仅能够使学生正确掌握所学技术动作,而且能加快学生对武术套路动作掌握的熟练程度,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辅助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摘要:以中国武术研究院审定,首次颁布的各式太极拳规定竞赛套路创编历史为主线,运用口述史研究方法,经制订提纲、初访交流、正式采访、文字整理、史实考证、文野互补、视频对比、亲身实践等步骤和方法,访谈整理了主要创编者门惠丰和阚桂香教授的创编太极拳规定竞赛套路经历及对当今太极拳规定竞赛套路技术变化评价,旨在全面真实地梳理与记录各式太极拳规定竞赛套路创编历史,总结其中创编规律,发现当今技术流变问题,促进太极拳规定竞赛套路的本真化、科学化、竞技化发展,推动太极拳全面走向世界。本文内容包括:创编太极拳规定竞赛套路动因与申请、创编太极拳规定竞赛套路组织与实施、太极拳规定竞赛套路撰写与拍摄、太极拳规定竞赛套路技术规范与流变、太极拳规定竞赛套路的历程、反思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北狮套路创编与北狮运动的继承和发展紧密相连,文章从发展北狮运动的视角,运用逻辑分析法,研究中国第二套北狮规定套路创编研究中的一些相关问题。北狮套路创编是项目不断发展的必由之路,应紧紧把握创编的各种要素及遵循套路创编原则,作者呼吁,只有适合时代发展的套路,北狮运动才能更加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15.
鞭杆,俗称短棍.早在代宋就已经有了“杆棒”、“白棒”、“柯藜棒”、“梢棒”等鞭杆类型的短兵器.脍炙人口的梁山好汉武松就是用梢棒加拳头打死景阳岗吊额白睛母大虫而驰名于世.鞭杆的长度一般因人而异,多以本人一臂(握拳)加一肘之长即可.也可因套路结构而别.如单手鞭长三尺至三尺五寸.双手鞭长三尺五寸至四尺.多以坚硬韧柔的木质做成.与其它器械相比,鞭杆十分轻便灵巧.它既是武术短器械,又可为行路的拐杖.北方人常在上路时挑扛行李,老年人则用它当行脚.行走艰险之途,亦可自卫.使用极为方便.深受广大人民群众和武术爱好者所喜爱.在套路极其繁多的享有“西北棍”称誉的我省地区,鞭杆与棍术真可谓姚黄魏紫,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16.
陇右武术壳子棍尚实用拨打而不尚花架演示,尚攻防格斗技术而不尚套路表现形式.把这一具有中国文化特征、地域风格、特色鲜明的中华武术介绍出来,公诸于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研究,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试论武术套路运动中的“形”与“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术运动员正是通过武术动作中的“形”与“神”而将异彩纷呈的武术套路表现得淋漓尽致,出神入化。要重视改善与提高运动关节在武术演练中的效果。要全方位地理解套路运动中各动作的内涵和精神。培养“武术意识”必须方法多样,持之以恒,坚持不懈。  相似文献   

18.
论竞技武术套路演练的节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新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2):1728-1729
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运用逻辑推理等方法,试图对武术套路演练的节奏进行一定的阐述,揭示武术套路演练节奏的本质,为广大教练员和运动员提高武术套路演练的技巧以及其他学者对武术套路的节奏进行进一步深入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9.
武术套路新规则对竞技套路训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竞技武术套路新规则的实施,在提高比赛可比性和竞争性的同时,对武术套路的训练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运用文献资料、调查访问等方法,对竞技武术套路2003年新规则进行研究,并分析探讨新规则的实施对武术套路训练的影响,以及应采取的方法和策略,以期为竞技武术套路的训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牟宗三着力于传统儒学的专研 ,谋求儒家哲学与康德哲学的融通 ,并力图重建儒家的“道德的形上学”。《心体与性体》这本书就是牟宗三运用宋、明儒学的心性之学通过康德道德哲学的套路 ,构建其道德的形上学的典型之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